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4|回复: 3

国内数据调查:性别歧视导致学术圈女性流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azq 于 2016-1-3 09:33 编辑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学术圈的“男女不平等”因为不断的学术事件备受关注:12月,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9位女科学家被网友质疑靠“关系”;6月,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蒂姆·亨特公开表示对实验室里的女性科学家不屑一顾,声称“她们”只会带来麻烦;5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OS ONE被曝出一位审稿人以作者是两名女性为由而毙稿……

和这些事件相呼应,国内新出了一份数据报告。2015年11月2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教授汤富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学生董一格,以及《知识分子》编辑陈晓雪,共同在网上发起了一份《国内学术机构性别问题调查问卷》。

问卷开放时间持续两周,该调查团队收到了超过1600份、来自至少40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的有效回答。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为42:58。这份调查从数据上印证了女性在学术职业发展中的流失远远比男性严重,而这一现象确实受到了学术圈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这个歧视是全方位的。有个人层面的,比如大学导师的态度;也有体制层面的,比如科研机构内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1月2日,王立铭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他说,“我们的调查结论不是说女性就一定要做学术、科研。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本来是想做学术科研的,但是因为性别歧视离开了科学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azq 于 2016-1-3 09:43 编辑

学术金字塔的女性缺失

王立铭最初关注学术圈中“男女不平等”,源于他和汤富酬的一次闲聊。当时,汤富酬提到了一个让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咱们两人的学生里,女生男生数量几乎相同。但是在你和我的研究所里,女教授的比例似乎都不到总数的一成。那么,最后没有做教授的女生都去哪里了呢?她们凭空消失了么?”于是,就有了《国内学术机构性别问题调查问卷》这么一份问卷。

结果发现,学生时代大部分受访者并未感知到男女不平衡,而到了学术金字塔的顶尖——教授阶段,男女失衡就被突显出来:在167名受访教授中,仅有25%的受访教授认为自身所在的学术机构中教授性别比例相当,反之却有多达67%的受访教授发现女性教授“较少”或“极少”。

换言之,在受访者“主观感受”上,尽管学生时期男女比例相当,成功上升至金字塔尖的男性数量却远远超过女性。

而为了从“客观事实”验证这一结论,该团队还抽样调查了国内7所不同地域的大学中理、工、医、人文、社科等专业方向30多个不同院系的教职工性别比例,结果一致:各个专业均出现了“男性教授为主导”,其中“女教授”在理、工、医、人文、社科的比例分别仅有17%、10%、35%、22%和27%。

王立铭介绍说:“在我们统计的超过1000名教授中,女性总体占比仅有区区两成,仅有医科专业里女性达到三成以上。而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人们日常经验中一般认为更适合女性发展的人文社科类院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受访者对待学术职业前景的态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在1075名受访学生中,仅有20%的女生坚定学术生涯,而男生的相应比例是33%。另一方面,也有约三成教授受访者表示,男学生毕业后继续学术研究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女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azq 于 2016-1-3 09:34 编辑

学术圈中“隐秘的性别歧视”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学生到教授,女性研究者的流失情况为何比男性严重?这其中是否有性别歧视的存在?

在调查结果中,58%的女性受访者在学术活动中感受到性别歧视、65%的女性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被歧视的感觉;而在男性受访者那里,67%的男性没有感觉到学术机构内存在性别问题,82%的男性不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歧视女性。

如此的“认知差别”让团队成员们猜测,学术机构内部的性别歧视很可能是以某种非明文规定、较为隐蔽的方式存在的。王立铭告诉澎湃新闻:“当大部分女性感觉自己受到歧视时,少部分男性有对应的感觉。这说明所谓‘歧视’不是明目张胆的。或许不是哪些明文规定,而是某些价值判断让女性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研究。”

为了证实猜测,团队成员试图发现学术机构内部的性别歧视具体源于哪些方面。结果,有36%的女学生认为性别歧视源于导师,34%的女学生认为性别歧视源于同学,28%的女学生认为科研政策有歧视。而到了女教授那,同样有36%受访者认为学术机构领导存在性别歧视。

要知道,导师对于刚步入学术圈的学生而言,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团队成员还试图了解导师们对待不同性别学生的态度差别。结果发现,近四成的男性导师认为自己指导的男学生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仅有不到二成的男导师认为女学生更优秀。

另一边,女导师则对男女学生的认可没有太大差异。但奇怪的是,尽管很多女导师认可女生的能力和工作热情,却不鼓励女生们从事学术研究职业。比如,依然有22%的女教授认为男生更应该、更适合发展学术职业。

而且,即便不局限于学生时代,77%女教授认为如果自己的性别转换成男性,对自己的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有所帮助,仅有1%的女性受访者认为性别转换会构成阻碍。相反,有38%的男教授认为如果自己是女性,会对职业发展构成阻碍。

该调查团队猜测,那些没有明显性别偏好的女性导师可能意识到了学术机构内部的“体制化”性别歧视,才会认为女生不适合发展学术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女对如何解决歧视,意见不一

在团队成员们看来,学术机构内部“体制化”性别歧视有很多。比如,学术机构会设置针对学术工作者的定期考核和晋升,但在绝大多数国内学术机构里,这种考核和晋升都没有考虑到女性特别是生育期女性的特殊情况:不管是否刚刚生育,是否正在哺乳,该来的考核无法延期。

在问卷最后,该团队也设置了提问,让受访者回答希望如何解决学术界的性别歧视问题。王立铭告诉澎湃新闻:“有意思的是,相当比例的男女都支持解决这个问题,但也有微妙差别。多数男性觉得这个问题要靠社会解决,而不是科研机构内部。”

“总体上,女性的需求更加具体、直指政策落实;而男性的建议则更笼统,对采取积极措施的态度,十分暧昧。比如,对女性来说,与延长考核年限(66.53%)同样普遍的诉求是,在子女教育等生活问题上提供支持(66.53%),以及在职业初期提供各种鼓励措施(56.48%)、提供鼓励女性的专项经费(47.15%)。而男性中,认为应该在社会层面积极开展公众教育(46%)的则比认为应该提供具体育儿支持(43.09%)的人多;而男性中间,同意在机构中实施具体的鼓励女性的措施、提供专项经费的比例,则少很多。”问卷发起人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董一格如是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3-29 21:59 , Processed in 0.049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