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三届azq

[拍客] 不引人注意的路边地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 发表于 2015-2-15 12:49
记得N年前,烟台开发区刚建立时,现在的金沙滩一带,到处是这样的地堡。

想当年中国沿海地区都修筑了防御炮台,配上克虏伯大炮,也没抵挡住坚船利炮的攻击……
发表于 2015-2-1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叫碉堡,还是地堡?

点评

碉堡是那种高的明式的,比如日军占领时修的,地堡是低矮隐蔽式的……  发表于 2015-2-16 07:41
发表于 2015-2-17 0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个地方叫海防营

点评

是的,老烟台人都知道……  发表于 2015-2-17 07:5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赶路要紧 发表于 2015-2-17 06:50
以前有个地方叫海防营

是的,老烟台人都知道……

老烟台有座海防营,虽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永远留在烟台人的记忆中,因为90年前辛亥革命烟台起义时,“十八豪杰”智取海防营,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海防营是清光绪29年(1903年)设立的,之前是清同治7年(1868年)设立的水师营,海防营是一个齐整的守备营,拥有营房、库房400余间,装备有洋枪洋炮。

1913年8月29日,北洋军阀政府设立“烟台镇守史公署,镇守史元蕃统兵一个旅,进驻海防营。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刘珍年率部进驻烟台,接管海防营。

1936年,海防营改为烟台特区公共商场,成为烟台城区西部的商贸中心。

解放后,曾在海防营设文化馆。

1955年,海防营被拆除,在旧址上修建了机床附件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第三文化馆及附近的关帝庙被拆除,改成交通宾馆。1956年,海防营大街东部全部拆除,规划给机床附件厂,并把交通宾馆迁到路西,同时开通了南起南大街,北至西码头入口的海防营大街,沿街各种商店不断增加,并沿西大街向西发展。同年,海防营大街改为海港路,路长795米,红线宽22米,南起消防队北到港站广场。

从此,海防营大街没了,实际的海防营也改为烟台机床附件厂,但海防营市场却因向西部扩展而留下来,尤其是开辟的种种商业思想深深地影响到现在。

海防营市场西扩后,地理范围大大扩展,海港路及西面的西大街周围,全成了商贾之地。1公里的街面上有40多家商业设施、几百摊柜,海防营商场、交通宾馆、松竹林饭店……成就了老一代烟台人的许多梦想。

海防营百货市场初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位置大约在今天振华商厦至大润发超市路段,作为烟台商业的代表,曾以商铺云集、交易活跃、生意兴隆而誉满全国,也曾是烟台唯一的一处国家级文明集贸市场。然而,盛名之下的海防营积弊日显,浓妆之下无法掩盖其日渐苍老的面容。经营规模小、种类单一性、扩张无序化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防营市场前进的步伐,1994年,三站服装批发市场和韩国城服装批发市场正式营业,早已疲惫的海防营市场更是日益萧条。1997年,偌大的海防营市场也只有零星的摊主在声嘶力竭地叫卖……海防营百货市场开启了烟台市的商业启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海防营为代表的旧的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以海防营为区位中心的崭新海港路商业圈却在渐渐兴起,真正成为当今烟台跳动不息的经济脉搏。

1984年,烟台对外开放。同年,从东起海港路沿西大街直到罗锅桥,沿街形成了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海防营市场。

老海防营拆迁后,在原址上启动的西大街夜市自2005年开业以来,每年的固定摊位在1000户以上,产品覆盖种类数千个,夏季高峰期,每天可吸引顾客上万名。西大街夜市,作为烟台夜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在烟台人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摘自网络
发表于 2015-2-1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碉堡——谁还记得这种筑城工事?

见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527a10100oxae.html

话又说回来,这些国防工事的碉堡自打建成了就没启用过,我恍惚记得在“要准备打仗”的年代,似乎有人挖开过碉堡的入口和射孔,我们半大小子们曾进去玩过,后来很快又被掩埋了。有印象的是文革红卫兵小报曾登有批判彭德怀的文章,那里面说沿海国防工事是彭修正主义军事路线学苏联的产物,浪费了国防开支等等,好像还说那些碉堡的图纸来自于苏联,现在因此仅能推断的是那些碉堡应该建于1959年彭卸任国防部长之前。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碉堡作为城市或要地的主要防御筑城工事,显然远远落后了。可惜的是那些布置在沿海滩头和纵深的城市边缘坡地的碉堡们,竟没有机会演练一番,我想不管是不是老大哥的图纸,那阵法一定也曾经头头是道,真是枉费了当年布阵者的心血。当然客观的说,我军军史上似乎也还真没有特别显著的、以碉堡等筑城工事为依托的沿海城市防御作战战例(待考证?),我们的战略方针有其重要的一条: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我们今天大踏步的撤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是否缘此百科全书也不屑选编“碉堡”这一词条?那反过来令人难以揣摩的是,当年这些碉堡又是如何被批准建造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17 00:51 , Processed in 0.050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