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45|回复: 17

知白守黑的写意者--读杨绛《我们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4-9-1 22:28 编辑

  4155803.jpg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再美的风物总会随时间流逝,再真的亲情也终有离散之期。
   《我们仨》荣登当年十大好书之首,现已再版达一百多万,是杨绛为完成女儿遗愿,挚情抒写的钱氏一家数十年的风雨之书。
   《我们仨》行文精简。我归纳为两个梦记,两场生活。前两段杨绛演绎了两个亲情之梦,后一段记了国外的留学时光,最后记的是国内的生活际遇。胡乔木的评价堪为至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我认为,杨绛的文笔虽简淡温情,却将亲情写得深入骨髓,锋芒内敛而不动声色,静穆超然而真挚平和,其间潜藏的隐忍与磨难,自然形成了关于痛苦张力的包裹艺术,以至于女儿钱瑗都说她只喜欢母亲的散文,而不喜欢父亲的。
   在西窗读书群里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我曾计划沿着钱杨的情感曲线,延伸谈一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尴尬际遇。但本书我沿此线索读下来,却发现与预想的大相径庭。杨绛的用笔润泽温暖,小处落笔,款款温情,对时局绝无半点声泪俱下的控诉。失望之余,我曾一度认为,钱与杨没有责任与担当,不算合格的知识分子,除了他们被错划白专外,一直是忍辱负重,循规蹈矩,缄言缄行,一次次躲过了鸣放、划右等知识分子的大劫难。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仨》成了知识分子高妙规避政治漩涡的历史样本。
   原以为《我们仨》杨绛专事于写亲情,或许会在《干校六记》里集中写他们的不公与控诉,于是我又接着读了《干校六记》。不想杨绛将这场对于他们及知识分子的浩劫,记成了颇有情趣的《浮生六记》,细致地记了他们家人的离别、干校的挖井种菜、一只小狗,一场历险及一场误会,几乎无一句对时局及自己命运不公的言词。倒是钱钟书地前面“小引”中的评论到位,他言这本书是“大背景下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说《干校六记》应再有一记为“运动记愧”。若换作别人,还应再有记屈或记愤,并自愧自己是“糊涂虫”与“怯懦鬼”。
   真的是这样吗?为人低调的杨绛以闲适淡泊的心境陪伴钱钟书度过一生,他们的理想主义婚姻永远做着人性弱点的减法:她最喜欢与钱钟书一人一个书桌,安静的读书做学问;她喜欢钱瑗象钱钟书的“三分呆气”;她甚至将自己的所有的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目前已累计捐款一千万。她说:“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由此,我明白了他们是有着大境界的知识分子,真正有着博爱与宽容心怀的大爱之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定位,他们爱的是一个大国,一以贯之的历史大中国。
   我常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有风无骨,做不了大事情,他们常谓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时时为得不到公正待遇而鸣不平,现在看,我倒认为他们心中不静,眼界不宽,没有感时忧国的大胸怀。西窗读书群的一友引用北岛“视野”概念对我颇有启发,他说:国人要怀有世界文化的内在版图,真正跨越国家种族语言的边界,获得多元的精神营养,而不能囿于中西文化。世界太大,中西太小,中西概念不值得反观。
   由北岛的一席话,让我联想到什么才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其实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最关键的不仅是平衡的知晓世界,更要引导国民知道我们这个国家乃至自己的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定位。这样才能不断精进,不至于成为垮掉,或者短板的一代,一代一代,要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国家做出正确的贡献,推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向前。感时忧国,正确与对路才是最为关键的。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钱杨夫妇除却知晓骨肉亲情难以长久,或许更多地知道自己本质的短处,他们心知担不了天降大任的使命,所以,便知白守黑、安常守分地尽自己之力,默默的教书育人,写洞知自己的性情文章。这此这般,相比那些志大才疏的所谓知识分子,反倒是真切可人,冰清玉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昨天的西窗读书群自己的聊天记录扩展而成,算是给23期《我们仨》读书会暖暖场,一劳永逸,算作自己的发言,到时专心去听各位的高见就成了。{:soso_e113:}
发表于 2014-9-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看此书。从大方向的抉择来看,钱杨与胡适比的确是有带差的,不过比绝大多数同辈来说,还算是明智(亦可说是幸运)的了。大势不明,方向找错,剩下的只能是用后半生来努力避免错的更大而已,五常中缺一个“智”字,大师之路也只能停留的那个拐点前了。
发表于 2014-9-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未曾看过。
只看过钱的《围城》。所以一直未发表任何片语。
读山人的《知白守黑的写意者》一文,终于少了之前的冗长,晦涩和难懂(个人知识面窄,看的书少,总读不懂山人的文),此文只看了一遍,就读懂了山人对此书的概括性总结,豁然开朗。
我们仨,目前家庭的组合,大致都是这样的组合。这个名字就让人温暖。

只不过,杨老先生,在失去最爱的两个亲人之后,依然从容地一个人生活到鸡皮鹤发,依然充实淡然地写作译文,这份超然,唯世人难以学习。

发表于 2014-9-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钟书若没有“毛选英译委员会委员”这顶大帽子,在加上从未涉足过政治言论和行政管理,怕是想散淡也不能吧!

连钱钟书自己都说,这个委员会最大好处是人少会少,搞运动也没有声势,有时间读书。所以钱杨之心行,可敬而不可学。需知,在一些特殊的时代,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却是要关心你的。

我向来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小中见大,知微见著,命运不过是一次次的偶然聚成的,多读几本书,更宽容的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也就够了。

别人写的别人的事,真的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喵 发表于 2014-9-2 08:45
还没看此书。从大方向的抉择来看,钱杨与胡适比的确是有带差的,不过比绝大多数同辈来说,还算是明智(亦可 ...

是呵,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从个人修为而言,他们未免真是一种大境界。{: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仙子 发表于 2014-9-4 22:05
此书未曾看过。
只看过钱的《围城》。所以一直未发表任何片语。
读山人的《知白守黑的写意者》一文,终于 ...

感谢时光的点评,我随便划拉的东西,其实不少是留给自己看的,只是个备忘录,所以肯定不好看。杨绛老实行文,流畅天然,让人油生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子 发表于 2014-9-5 10:29
钱钟书若没有“毛选英译委员会委员”这顶大帽子,在加上从未涉足过政治言论和行政管理,怕是想散淡也不能吧 ...

胖子说的有道理,一定程度上,钱杨八字肯定超好,文曲星,富贵相,写得一手好字。
但真心不喜欢这种循规蹈距,或许他们只是凡人与老实人,我们习惯用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去要求他们。
发表于 2014-9-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心做学问的难道就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本分?我到是希望,知识分子就是专心做学问。时局动荡时,仍能做到不偏不倚。
发表于 2014-9-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作业,都提前这么久交上了
先不看一楼怕影响我感受 ,看了跟帖,这次支持如石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7 04:03 , Processed in 0.0537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