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7|回复: 16

[民俗民风] 胶东民间老物件的叫法及写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7 0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9:31 编辑

饽饽.jpg
饽饽(bo bo):咱胶东的“饽饽”跟百度上的解释不是一回事,百度上的饽饽,说是满族食品,用米面做成的,有的还包裹些馅儿。咱胶东的大饽饽一般是指老辈时候过年过节或是儿郎张媳妇、归宁出门子用面粉蒸的那种圆型的大馒头,桃儿、枣饽饽。因为老辈时候穷,平时都吃些杂粮,地瓜面、苞米面,再参合些菜末缭乱地,只有年节或是家里“过时赶儿”才能吃上个“饽饽”,所以饽饽就成了一种既上档次,还好吃的地方食品。不过现在不同了,虽然民间还有这些习俗,但却没有人觉得那是什么稀罕物了。
水饺.jpg
馉扎(gu zha):就是水饺,这个“馉扎”在百度上是找不着解释的。可能全国也就咱胶东地区有这种叫法,就是胶东地区各地叫法也有些差异。威海地区一般叫“馉扎儿”,儿音较重,听起来就像是“馉真儿”;蓬黄一带一般叫“馉儿”,莱州一般叫“馉扎”,现在的胶东老人儿或是农村老人儿还是这种叫法,但年轻人多数都叫“饺子”。咱烟威地区的“鲅鱼水饺”那是胶东一绝啊。
大海碗.jpg
得了碗(de le wan):胶东民间的一种用泥烧制成的大海碗,口儿大,但一般较浅,盛饭盛菜都可以。现在的民间也极少有这种器物了,因为替代品太多了,小瓷盆大汤碗有的是,再一个泥质器物“不壮”,很容易碎,也不易保存收藏。
杌子.jpg
杌子(wu zi):一种坐具,圆面、方面的都有,有腿儿,没有靠背,但坐上去很“拍实”,比凳子能上档次些。我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见老人儿家里都有杌子,并且都是好木料做的,很沉,小孩儿搬动起来很费事,一般都是放在卧室里的大柜前面,通常都是一对儿。现在农村这种坐具也不常见了,个别老人儿家里还有,年轻人没有去管护的,估计都当劈柴烧了。

锅杈(guo cha):胶东民间旧时做饭用的一种器物,可能东北地区也有。就是一个树杈去皮儿后用火烧烤,把两个杈儿往一起掰到一定的程度做成的,撑在锅里,下边添水,上边可以放个熥菜的得了碗,转着圈儿可以贴一溜饼子。我小时候在农村还见过这个器物,因为长时间使用,一般都蒸得黑乎乎的。现在都用锅帘儿,几乎不见“锅杈”了。

樗叶(chu ye):也可以叫“樗芽儿”,就是“香椿”。其实严格说起来,“椿”和“樗”是一种树的两个分类,椿芽可食,而樗,其实就是咱说的“臭樗叶”,它的嫩芽是不能吃的。胶东民间的老百姓一般都在街门口儿向阳背风处种上几棵樗叶,开春的时候,一般清明前后吧,天儿一暖和,樗叶树就发芽了,老百姓都掰些嫩芽儿,炒鸡蛋吃也行,或是加盐腌制一下当咸菜吃。咱烟台东郊有个地名叫“樗岚”,烟台土著朋友们应该对这个字都不陌生。现在的“樗芽儿”成好东西了,开春上市都是十来块钱那么一小扎,也难怪,营养丰富,口味好。
快马子.jpg
快马子(kuai ma zi):百度不见本词条,但是民间这种器物却很常见,叫法不同而已。就是一种烧水的壶,马口铁圈成一小一大两个筒儿,用锡焊连接,小的稍长,大的稍短,并在靠上部位有个倒水的长嘴儿,大筒套小筒,下头一堵大小筒儿之间的圆环空当儿,留出小筒儿的口子,上边加盖,大小筒儿中间的空间加水,小筒里可以加木柴烧火,因为马口铁很薄,导热性能好,所以烧水很快,故名“快马子”,可能胶东地区有的地方叫“快驴子”,但东西还是这个东西,叫法不同。现在这种“快马子”不多了,但是仍然有,咱烟台前几年还有因为老人儿在楼下用快马子烧水,烟熏火燎地扰民,都上报纸了,方便是方便,可在城市里使用确实对环境能造成一定影响。
蒜臼子.jpg
蒜碓臼(sui dui jiu):一种捣蒜用的石制或木制工具。“碓臼”原本是古时候舂米用的一种大型石制工具,底下一个用大石块凿成的碓窝,上边是一块固定在长木上的碓锥,长木中间有支撑,相当于一个杠杆,人从长木的一端一踩一放,碓锥一起一落将碓窝里的粮食捣碎,捣细。蒜碓臼就是从舂米用的碓臼而来的,只不过是缩小了,并且是用手拿着小碓锥直接捣蒜而已。

长果(chang guo):就是花生,俗名也叫长生果,胶东民间老人儿多呼做“长果”、“果子”。小时候在老家,每每到快过年了,就能听见好些老两口在家说闲话,老太太说“过了小年儿,好炒些长果了。”老头儿在炕沿上卡吧卡巴烟袋,狠狠地咳嗽两声,朝地下吐口浓痰,“特么,炒早了,白艮了(就是潮湿)。”

尿龛(niao kan):一种用泥烧成的带两个小耳朵的桶状器具,胶东民间一般用此物盛尿,故称“尿龛”。胶东民间的茅房都在院子里,或街门口,冬季夜间,外边寒冷,上个茅房冷豁豁地,所以许多人家吃完夜饭都把尿龛提留到屋里,放在灶前,为防有异味,上面一般都盖个蒲团,或是别个东西,大人孩子解个手很方便,早晨起来,勤快人都早早把尿龛提留到厕所,或是门口的小菜园里倒掉。现在,因为易碎,不耐用,这种器物也极少见了。

窗窝儿(chuang wo er):胶东民间在电灯普及以前,堂屋与卧室之间的墙壁上,往往都有一个二三十厘米宽,四五十厘米高的那么一个下方上圆两面相通的小窝窝,这个小窝窝是用来放油灯的,下晚的时候,点上小火油灯,放在窗窝儿里,炕上的男人抽烟说话,孩子写作业,锅灶女人做饭干活两不耽误,都能照见。再早的时候,有的人家没有窗窝儿,为什么呢?公婆与儿郎媳妇住在一起,分屋睡,但一口锅吃饭。公婆的卧室与灶间就是很矮的小半边壁子,小油灯就放在半壁上,媳妇做饭的时候,不管是耍懒也好,偷嘴也好,公婆在炕上一抻头就能看见,善良公婆往往见此都是咳嗽一声,媳妇就能吓一跳;那种苛刻公婆就不是咳嗽了,常常嚎一声“干横吗?个鳖羔子!”呵呵,够儿he啦。
扁担.jpg 19.jpg
担杖(dan zhang)、筲( shao):胶东民间用来挑水的工具。担杖,就是扁担,一根扁木,两头带环钩,家家户户挑水的必备工具。筲,也叫水筲,从字面来理解“筲”字应该是竹制器物,可能是南方人的发明创造,但咱胶东的水筲却是铁的。到井上挑水也是个技术活儿,特别是用担杖钩儿挂上水筲,在井里摆水,不会使那股劲儿的,往往容易把筲掉在井里,遇到这种事儿是很叫人着急上火的,于是有时候就能看见某人急火火地扛着担杖到处找人,问他怎么了,他会慌乱地告诉你——井掉儿筲里边去了……路人遇此常常哈哈大笑。(转)
untitled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4 收起 理由
蓝色的鱼 + 8 确实精彩,学习
admin + 6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7-27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找了几个照片,没找全。
发表于 2014-7-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 发表于 2014-7-28 00:23
在网上找了几个照片,没找全。

这些老物件儿时还真看到过样,现在很难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尿龛,在胶东一带,还有叫‘尿罐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锅杈的照片?
: ΢

点评

一个劈叉的树枝 黝黑的剐油的 上岁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  发表于 2014-7-29 08:15
发表于 2014-7-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馉馇(馉子)、担肩
发表于 2014-7-3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就看见饺子啦
发表于 2014-7-3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不壮 的碗
发表于 2014-8-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14 08:35 , Processed in 0.0696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