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胖子

童年记忆(六集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上 学

       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都是以上小学为分界的。之前无忧无虑,之后便有了学习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几乎是摆脱农村生活的唯一出路。

      今天见老钱说,人生无奈,一辈子就是无数荒唐的偶然和一点点的必然。总结的很是精辟,也让我想起自己走到现在,或许就源于那第一个荒唐的偶然。

      记得是1983年初夏的一个上午,我所在的育红班大班开始统计当年上小学的人数。当时农村孩子多,因此入学年龄规定很严格,必须年满8岁,也就是7周岁才能报名。老师让我们中午回家问家长生日,妈妈告诉我说,八月初三(阴历)。下午时候,老师开始统计,当时的具体情形肯定是记不清了,大约是记错了吧,报上的生日却是三月初八。报上也就报上了,过几天,便通知我今年入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

      入学后,学校要填写《小学生手册》。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女老师,我们都叫他王老太。王老太又让我们报生日,这次可算报对了,可她却犯难了,因为按照正确的生日,我是不够入学年龄,可已经入学了,总不能退吧,于是我的学生手册出生年月一栏,便空了下来,这一空就是五年,再也没人提起我的生日,但我的学籍档案里,却还一直写着三月初八,直到上初中后才改正过来。

       如此,我便是提早了一年上学;如此,我便跟弟弟始终隔着三年,包括后来的初中,高中,我们俩始终没有同过校;如此,我便成为大学全班年龄最小的几个,大学毕业时不满22岁。人生不可能回头看,回头走,因此也无法想象如果晚一年上学,我现在会是怎样,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偶然所赐吧!

     小学一年级,全班二十三个人,大家猜,我期末考了第几名。答案是第21名,倒数第三。或许当时自己也感觉丢人,向家长报告成绩的时候,私自提高了两名,变成了第19名,或许是考虑十几名总比二十几名听着舒服点儿。记得他们当时也没说什么,大体是考的一般,回头好好学之类的话吧。可惜纸始终包不住火,而且班主任王老太就住在我们村,虽然两家隔着有些远,但抬头不见低头见,碰上了便真相大白。

     那是暑假里的一个傍晚,我在外面玩儿够了,摸黑才回家。老爸正在院子忙活,见我进门,大喝一声把我叫住,阴着脸走过来,厉声问,“期末考试到底考了第几,说!”一看这架势,知道露馅了,还没等我开口,狠狠的一脚便踢了过来,接着又是一脚,我忍着疼且躲且退,终于退到街门外,正好爷爷从外面回来,一把把我拉到身后,瞪了老爸几眼,我爸只好悻悻的作罢,嘴里却还念叨着,“看你再敢撒谎”。后来是否有思想工作,晚饭如何吃的,统统都模糊了,如今只记得老爸那狠狠的几脚和我自知理亏的羞愧。

      这是我童年记忆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老爸揍,印象是如此深刻。更戏剧性的是,二年级期末考试,我竟然考了全班第一,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从此学习成绩便一直不错。直到现在,我都还是家人和街坊邻居眼里打小就品学兼优、有出息的好孩子,那还有人记得我曾经考过倒数第三呢?

     三月初八,八月初三,也许就是这不经意的偶然之差,让我走上了如今的人生道路。翻看着这本留存了三十多年的《小学生手册》,辨认着小方格中仍然无比清晰的考试成绩,摩挲着已经过世的老爸和几位老师当年为我留下的评语笔迹,那曾经的一幕一幕恍如就在眼前。

     老爸,老师,我真的有些想你们了。。。。。!
发表于 2014-6-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中的了悟 于 2014-6-7 18:20 编辑

文平气和,胖子变得不象原来的胖子了……
2014 西窗读书会 260_副本.jpg
发表于 2014-6-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娓娓道来,意犹未尽,期待下集!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文艺特长

    如果我现在说自己有文艺特长,估计熟悉我的人绝大多数不会相信。也是,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我这矮胖身材,五音不全,长的跟土坷垃似得,怎么也不可能跟文艺特长挂上边。其实,你们还真看走眼了,我当初可有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童年。

    育红班时期,我就以儿歌背的流利,吐字清楚而深得老师喜爱,经常被表扬,带小红花。上了小学,我的文艺特长进一步被挖掘和发挥,从二年级开始,入选学校文艺队,四年间几乎没拉下任何一场学校文艺活动,很是风骚了几年。

     记忆比较深的是二年级年底的时候排练《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估计咱们这个年龄段的童鞋们,很多人都会哼唱这首歌吧。因为平时表现出色,被选派是代表学校参加公社小学年终文艺汇演,四人表演唱,两男两女。要抹上腮红描上眉,头上带一个硬纸壳做的帽圈,前面高起来,画着了一棵类似幼苗的小草,跟慢羊羊头上那棵草似得;表演的时候,双手要举到胸前,做合什略微分开状,如两个小叶子,唱的时候头还要左右摇摆。汇演那天是冬天寒假放假前,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妈妈从箱子底下掏出了一个厚厚的“棉猴”给我套在表演服外面,顶风冒雪的从学校走到公社大礼堂,在空旷冰冷的舞台上唱着“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四年级时候,参加了学校排演的情景剧《走过老师的窗前》,文艺队二十多人全部上阵,放学后在教室里利用课桌搭建场景,高高矮矮,横横竖竖的,唱的时候还加入重唱、和声等花活儿“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亲切的歌词至今难忘。这部情景剧在年底文艺汇演中很是轰动了一把。

   因为每年都有队员毕业,因此每年学校都要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军乐队和腰鼓队队员。我当时的目标是军乐队的小号手,结果阴差阳错的被选入了腰鼓队,结果一打就是四年。每周两天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腰鼓队组织排练。大约是我当时还算比较机灵吧,学什么都快,不长时间就掌握了全套动作。腰鼓的鼓点讲究个多变,动作讲究个灵快,还要整齐划一,属于高难项目。当时我们的统一服装是一套白,白衣白裤,头上扎着白羊肚手绢,脚下小白鞋,鞋面上还钉着一个红绒球红,腰鼓用红色的绸带挂在身上,红色的鼓身上印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黄字,再配上挂着红绿彩绸的鼓槌,鼓槌随着我们的动作上下翻飞,很是拉风。当时我们可是全公社唯一一支腰鼓队,因此运动会啊,欢迎领导啊什么的场合,都少不了我们。只可惜,腰鼓队本来就男少女多,愿意打腰鼓的男孩子越来越少,阴盛阳衰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后来每次分队表演都得几个女扮男装,到四年级时候十八个人的腰鼓队,只剩下两个男的,我是其中一个。随着我们小学毕业,腰鼓队也宣布解散,校园里“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鼓点声从此成为绝响。

   如今,我还会偶尔哼唱起童年时候排练过的歌,也试着在记忆里搜索那时的快乐童声和快快慢慢的鼓点儿,却发现时间真是太久太久了,很多情景早已模糊,只有在回乡经过早已改作他用的小学校园时,才会想起,哦,那时我也曾有过文艺特长。。。。。

点评

品学兼优,还有特长,胖子打小就出息,现在也很优秀。  发表于 2014-6-10 13:58
发表于 2014-6-1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小男生
发表于 2014-6-10 2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傲娇的文艺童年
发表于 2014-6-1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时学校组织军乐队,选军号手,能吹响的就可以参加,如此全校仍没能凑够一个队列。我因为家里有一个军号,所以能够吹响得以参加,集中学习了一个多月,我是一个音符也没能吹出来。乡里赶大集,军乐队首次亮相,游街巡演,我们军号手只是随队列行走,从头至尾没吹一声。五年级转学走了,这支军乐队下场如何,不得而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胖子 于 2014-6-13 13:40 编辑

(六)劳 动
    前日,儿子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叫“家风”。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勤劳”。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打小就接受长辈的教导,“眼里面要有活”、“农家不养闲人”。老家是两进院子,院子很大,从我记事起就养着鸡、兔、猪,有一段时间爷爷还养了几只鸭鹅。从育红班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先要把前后院子扫一遍,然后才能出去玩儿;等到大一大,便开始拔野菜喂猪、钩槐树叶喂兔、拌鸡食喂鸡。通常是我和弟弟一起,拔野菜的时候要推着小推车,上面放一条口袋,猪最喜欢吃马齿苋,也不知什么时候人开始吃上了,有一次宰饭店还因为一句多嘴,被人瞅了好几眼。嫩的马齿苋通常长在玉米地里,需要蹲着拱到玉米地里拔,腿和胳膊被玉米叶子划上的红印通常是我们干活的证据;钩槐树叶要用带钩子的竹竿,通常我拿着杆子,弟弟拐着绵槐条编的篓子,钩下槐树枝后要十分小心的将叶子摘下,避免被尖刺扎到;天黑的时候,我们哥俩或者推着一袋子野菜,或者抬着一篓子树叶回家,街坊邻居们便会啧啧称赞,说“看人家这俩孩子多懂事,多能干”,我们也会小小的虚荣一把。

     大约三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下地干农活了。老爸那时候在乡镇企业上班,很多农活都压在妈妈的身上,家里的地也多,多的时候将近十亩。老爸既不能耽误工作,又要承担起那些重体力的农活儿,便只好起早贪黑。我从那个时候,渐渐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劳力。秋天割豆子,通常是老妈在前一天把豆秸割倒,晒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老爸带我拉着平车下田,趁着露水往家拉。经常是老爸在前面拉着车,我在后面排着装,豆秸越来越高,我便爬上豆秸堆,老爸用木杈把豆秸捆挑起,我在豆秸堆上排着摆,既要装的多,又要摆的稳,堆高不倒,想想也是蛮有技术含量的。庄稼地里忙种忙收的农活儿我几乎都正经干过,说我是个小庄稼把式,也不为过。

    最喜欢也最累的时候是秋收,每天早早在学校把作业写完,回家后就是干活。排着摘花生,剥苞米、打豆子。摘下的花生要运送到平房上晾晒,每天晚上要收堆,碰上下雨还要装袋,这些活儿都是我和弟弟负责;大的玉米棒子剥的时候要留几个叶,编辫子,编好的玉米鞭子一圈一圈的码成高垛,可以一直存放到来年春天,我也算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编玉米的技术,很是得意了几天。或者下田拦花生,也就是翻找收花生时落在地里的那些,通常还都是个大实成的,老妈带着我下地,大约是想利用我们的眼睛好使。我头上至今留有一小伤疤,便是和老妈一起拦花生的时候,抢着捡,被老妈刨上的。

    那时家里还有一块挺大的菜园,经常还要帮妈妈摆弄菜,所以对种菜也很是熟悉,这也直接导致在初中时期做了三年的劳动委员。初二时候还负责摆弄学校的一块儿菜地,通常下午别人体育课的时候,我却带领着一帮调皮捣蛋,挨老师罚的同学,刨地,打陇,下种、栽秧、浇水、打药,还要到学校公厕里抬大粪施肥。在我们的精心摆弄下,菜地很是兴旺,收成平时卖给学校食堂,暑假学校食堂关门,就带着收成到集市上去卖,一年下来,为班里积攒了两百多元的班费,被班主任好一顿表扬。

    对我来说,勤劳不但但是一种品质,更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与劳动为伴,我的童年充实而欢乐。如今,儿子偶尔会因为好奇,跑到老家院子的小菜地里摆弄几下,看到这场景便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一个勤快少年,双手沾满泥土,刨地,打陇,下种、栽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0 23:14 , Processed in 0.0571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