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8

[民俗民风] 三个古村落的魅力乡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时间:2014年04月02日   作者:联合日报记者 吴钦景 许玲然 乔文 康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记得住乡愁”让无数人唏嘘感慨,更引发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期待:多一些对传统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多保留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儿时记忆……
  乡愁是对一段曾经生活和风貌的记忆。它也许就是门前的小桥流水,是屋后炊烟袅袅掩映下的星空,是见证历史沧桑变迁、赓续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
  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作为村落文明的“活化石”,我们在一些当前保护完好的古村落里探寻留存历史记忆的路。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家峪:齐鲁第一古村  

在齐鲁腹地的山川秀水中,镶嵌着这样一片古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百年老屋呈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祠庙、楼阁、古桥、文化遗址保存完好,星罗棋布;山泉古井藏匿,宛如玉带,流光溢彩。这里就是山东省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

  朱家峪地处章丘市区东南5公里处,距省会济南约50公里,该村自明初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但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承载和见证古村鼎盛文脉的文化遗存。村中不仅有典型的山地民居,还有许多寄托精神的场所,最为著名的就是有“六古”之称的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桥和古道,其建筑格局既有中国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文化风貌,又蕴含着丰厚的耕读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及宗族文化,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明清的典型古村落,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信步双轨故道,只见仿古红灯笼挂起,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依次排开,古风神韵尽收眼底。被誉为“现代立交桥雏形”的康熙双古桥,上下皆可行车走马,大雨时还可泄洪,桥身青石垒砌,不用灰浆,历时三百余年依然坚固如初,置身古桥中间,似乎能看到昔日“小桥流水浣衣女,户户清泉辘轳声”的美丽画面。

  据章丘市管庄镇党委书记杨忠介绍,2012年章丘市启动了朱家峪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了闯关东文化主题展馆和互动体验馆、齐鲁知青之家,今年五一即将开放。今年还将对老街和古宅古院进行改造、提升,突出古村特有的魅力。“‘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独树一帜,一鸣惊人’,这是朱家峪改造提升后要达到的效果。”杨忠说。

  “朱家峪的保护与开发一直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造福村民。”杨忠说,去年朱家峪旅游人数达到1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尽管建设了新村,根据自愿原则,现在村里还有80多户村民居住。朱家峪的开发坚持村集体资产、村民个人资产入股、买断或租赁等模式,所有收益村民共享,让古村成为村强民富的福地。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塘村:山村活化石 
 平整光滑的青石板、斜纹齐整的石墙、错落有致的插石……在青州西南秀丽的玲珑山下,有个明代古村落遗址,这里青山叠翠,溪水潺潺,石屋林立,古木参天,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这里就是青州的井塘古村落。

  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高峰岗告诉记者,到青州调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时,井塘村完好的古村落风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历经500余年沧桑风雨,但井塘古村依旧保存较完好。

  据青州市政协原副主席、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孟庆刚介绍,井塘古村落包括三个部分,老村、新村和老新村结合部,老村居住着五六户人家,新村大概有二十多户。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井塘古村的保护开发利用,经过近10年的调研勘察,利用2年时间进行了规划设计。从2011年5月起,青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古村的决策,成立了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建设指挥部,开始着手开发井塘古村。青州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扩修了两条近40华里通往景区的道路,修建了新的停车场,提升改造了村内3处大院,整合了30多处食宿、购物门店,形成了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区。

  孟庆刚告诉记者,井塘古村保护,坚持开发规划先行,如果没有好的规划就开发,容易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破坏掉。井塘古村被发现后,青州市首先对村落的现状进行测绘,请国内著名的民俗专家帮助,制定保护利用的整体规划方案。现在,中国民俗学会乡村旅游协会就设在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坚持尽量保留古村落的传统风貌的原则,按照传统风貌进行恢复,并责成镇上和村民签署合同,村里的一草一木都不准带走。从山上搬到山脚下,村子相当于被整体搬移,所以井塘村非物质形态的生活民俗都没有隔断过。孟庆刚说:“井塘村民的生活民俗、节日民俗、生产民俗、民间信仰等,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韵味,就像是活化石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山庄:山乡好莱坞 
 常山庄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距沂南县城23公里,村中一条主街长达2公里。主街两侧多系清末至解放初建立的民宅,清一色的当地石墙、石屋、石街,保留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村风貌。这里至今保持了抗战初期的风貌,彰显着根据地文化、中国北方乡土文化以及齐鲁传统文化风采。

  常山庄村是沂蒙山中一个普通的山村,因为它偏僻,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根据地。1938年5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随后八路军四支队、三支队、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先后开赴这一带山区。山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都设立在常山区。古村建筑群在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之后,仍保留下了独特的抗战山乡风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省住建厅、省文物局批准为“文明古村”。  

  “近几年,沂南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古村、古迹、古文物的保护工作,常山古村一直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及“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做到在保护古村的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开发模式,活化民俗,挖掘旅游功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总经理刘振毅是常山村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他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和”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的建立,不仅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年的沂蒙根据地风貌,而且以常山为中心的山乡古村特色,形成了视觉上具有重大冲击力的红色影视景区。随着红色影视基地的建立、一大批影视艺术作品的热播和沂蒙红嫂家乡旅游景区的隆重推出,这里已经被打造成红色影视城,山乡好莱坞,成为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常山一带的山村,变成了具有现代规模的新农村,成为红色文化建设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心。

  如今的常山庄村,基本保持了抗战时期的风貌。村庄傍山而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依山就势,小巷曲折幽深,古风古韵尚存。村内有东西石板大街,街北侧有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的民房、地主大院,南侧建有清末时期民房、戏台等建筑物,整个村落一直保持历史原貌。“村民是古村保护的最大受益者,青壮年在基地打工,妇女从事第三产业,老年人当起了群众演员,很多人家搞起了旅游,村民借助古村的开发,过上了好日子。”刘振毅说。
发表于 2014-4-3 1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上个图呗!
发表于 2014-4-5 0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朱家裕听说过!
发表于 2014-4-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全没听说过~
等找机会去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14-4-8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组织去考察考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2 15:57 , Processed in 0.0534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