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思苇

易被误解的文化常识摘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西汉《白虎通·三教》中说:“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之。”汉代儒学家认为夏代崇尚忠,商代崇尚敬,周代崇尚文,他们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这是关于“三教最早的说法”。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儒教、道教发生论战。公元573年,北周武帝亲自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辨释三教后”问题,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从此后人说三教通常即为儒、释、道。

 “九流”,《汉书·艺文志》中说,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后来,民间又按社会地位,将“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 二流娼 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街 九卖糖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苇 于 2013-12-13 08:57 编辑

三叩九拜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说白了,就是一跪嗑三个头,再跪再嗑三个头,然后再跪再嗑三个头。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族,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二、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三、
《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发表于 2013-12-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语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
    佛教指佛、法、僧为三宝。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些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
    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这是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
 照礼教说,发生了什么事才应去三宝殿呢?初一、十五拜佛颂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苇 于 2013-12-13 13:36 编辑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
    圆泽是位得道的禅师,住持惠林寺,有俗家朋友姓李名源。二人知心知音,知交至深。一日二人相约去参拜青城山、峨眉山,却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圆泽希望走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却坚持从湖北沿江而上。或因早年李源捐家产改建惠林寺,二人有约定,意见一致,则惟圆泽是听,意见不一致,悉由李源定夺。所以最终决定买舟入川。圆泽自知后果,叹道:行止固不由人。
    船到南浦。扁舟泊岸。河边有位身着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在取水。圆泽当时落泪,对李源说:那是我下一辈子的亲娘,她姓王。我得走了,给她做儿子去了。3天后你来王家看我,我会对你一笑作为证明。再过13年的中秋夜,请你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来与你见面。
    李源将信将疑。到了黄昏,圆泽圆寂,王家的婴儿也呱呱落地。3天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果然微笑。李源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小和尚说圆泽早已写好了遗嘱。13年后,李源如约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去赴圆泽的约会,果然又听到故人化作牧童的心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虽然星移斗转,生死苍茫,李源也一世三生,参透典故,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三生有幸”的佳话。现如今的有情人常说缘定三生,若明白其中原委,也该知道这诺言的分量。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左女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至今沿用。至于此俗起于何时,已经难以确考。如果你去找算命先生看手相的话,他们一定都会很自然地遵从“男左女右”的规则。

    那么,“男左女右”这一习俗的依据是什么呢?原来中国古代的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一切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与“阳”。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可以用“阴”和“阳”来笼统地加以区分。天和地,日和月,山的两侧,水的两岸,房间的南和北,都是如此。抽象起来讲,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为刚,阴者为柔。具体运用到人的身上,一般认为男人性情刚烈,属阳,排左;女人性情多温柔,属阴,排右。

    一般中医在为病人把脉的时候,如果患者是男性,医生定会先搭左手,以取其气脉;如果患者是女性,医生一定会先搭右手,以取其血脉。认为“阴”、“阳”运行有各自不尽相同的规律,如果不遵循这种规律,就会出现“阴差阳错”的现象。所以“男左女右”必须严格区别,泾渭分明,绝不可以颠倒。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福临门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福,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福禄寿喜财的历史。“五福”说法,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贵、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祸而善终,这是中国人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

  至于后来演化为“福禄寿财喜”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灵安宁、有美德属于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说文解字》中“福,佑也。”只要有神灵保佑,就能逢凶化吉。
发表于 2013-12-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条是一种长条形油炸面食,常用做早点。民间又称“油炸鬼”、北方亦称“果子”。“油炸鬼”之名源自“油炸檜”,
      油条起源於南宋,因为秦桧害死岳飞的消息传出之后,老百姓们都气愤不平。那时候,在京城众安桥有两个小吃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一家卖油炸糯米团,那天,早市刚散,做烧饼的王二刚好剩下一个烧饼,就坐在条凳上歇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已收拾好油锅,蹲在那裏吸烟,彼此招呼,李四便走过来,两个人谈到秦桧,愈谈愈气。於是从条板上掐了两个面疙瘩,捏捏团团,团团捏捏,捏成两个面人,他抓起了切面刀,往那大汉横打一刀,又往女人的肚皮竖著一刀,对李四说:你看怎样,李四点点头,说:这还便宜了他们,说完,跑回自己摊子把油锅端到王二烤烧饼的炉子上来,又将那两个斩断切开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对背地粘在一起,丢进滚油锅裏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著:大家来看‘油炸桧’过往行人听见“油炸桧”,觉得新鲜,都围拢来。大家看著油锅裏的有两个人样面团,被滚油炸得吱吱响,明白这是怎麼一回事了。大家痛快的叫著:看呀看呀,油炸桧。

      刚巧秦桧退朝回府,经过众安桥,秦桧在轿子裏听见吵杂的油炸桧叫喊声,停下轿子,派兵把王二和李四抓来,连那油锅也端到轿前。秦桧看见油锅裏那炸得焦黑了的面人,明白了大家在骂他,气得大吼:好大的胆子,你们想要造反呀,王二笑嘻嘻地说:哪裏造得了反呢?我们说的是火旁的"烩",秦桧无话可说,看看油锅浮起的那两个面人,喝道:不要炸罗,炸黑如何吃得,这时人群中站出两个人来,把油锅裏的面人捞起来,一人一半分开,往嘴巴一塞 "格吱格吱" 地吃起来,弄得秦桧哭笑不得,只好瞪瞪眼睛溜地走了。

      这件事哄动了整个临安城,人们都想吃一吃“油炸桧”。李四索性不做油炸糯米团了,把油锅搬了过来,和王二并做一摊,合伙做“油炸桧”卖。因背对背的两个面人,得花不少工夫,太费事,於是他们把一个大面团揉匀摊开,用切面刀切成许多小条,拿两根来,用捧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裏去炸,仍旧叫“油炸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3-29 21:58 , Processed in 0.0513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