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1-25 11:20 编辑

    试着说说胡适。以前总觉得那么优雅的人应该出身不错。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胡适出身很苦。一个徽州商人继妻的儿子,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虽为全家操劳,但手里不握经济大权,说白了就是只干活不管钱。因为是继妻,常被大老婆的孩子们气得关起门来嚎啕。女人也有自尊,想哭就悄悄哭哭算了,干嘛还要闹那么大动静?想来胡适的麻麻也实在没办法,只能用哭做做斗争的手段。胡适年纪很大也没进学校,主要是母亲没财权,要送这个自己生的小儿子上学就得低三下四求人,看长房儿子们的脸色,从他们手里掏点儿银子。胡适很不容易地上了学,无疑很珍惜这个机会。后来考庚子赔款留洋,他苦读大半年,终于考上,名次比较在后面,但到底是考上了。再后来他在北京做大学教授。以他的出身而言,这显然是混出来了并且是混好了。苦孩子爬上去了,就很在意这个位置。胡适一辈子都老老实实呆在主流体制里,自觉为之服务,与之保持一致,时有微词,也时而直言,但到底未逾雷池一步。他这种处世态度,的确很中庸,就是现在这样的人也是大多数。
胡适对身边环境很投合。这个苦孩子吧,刚参加工作好像是在上海,每日做的事不多,经常吃花酒,打茶围。连读书都困难的人,怎么会有这些习气呢?主要是身边的人都这样,他那个阶层的人都这样,他也这样。这是一个不另类、很随意的人。但到底是个有志气的人,不想这样沉沦下去,于是考试留了洋。胡适儒学思想很重,是个思想非常东方化的人,追求一统。
再说说鲁迅。鲁迅出身很高。周家台门儿是绍兴望族,世代官宦人家,属于士大夫阶层。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淮安人,其实他的祖籍也是绍兴周家。在那个时代,作为周家台门儿的长房长子,鲁迅的社会地位与家族地位胡适没法儿比。但鲁迅出生时,周家台门儿正在坠落。对这个坠落,鲁迅曾有过非常沉痛的回忆。虽然坠落,周家也并未摔到社会底层。但这个坠落过程中发生的思考,却使鲁迅与一般的公子哥儿不同,尽管他本人仍是个公子哥儿。用现在的话讲,在这个过程中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革命。鲁迅后来对旧文化旧思想怀有的怀疑与批判的眼光,部分也源于此。这一点胡适没有。胡适从家里混出来,并能混上去,靠得是穷孩子的励志。
鲁迅后来的入学路线与胡适差不多,地位最初比胡适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鲁迅思想却是非常开明的,追求个性与多样性,比较愿意打破一统而维护个体自由与独立。所以建国后据说有人曾问过,鲁迅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怎样?
鲁迅的风骨是一种精神,可能不以谁做老大而改变。鲁迅是非常前卫的,胡适想做而不敢做的,鲁迅思谋再三,干脆利索就做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再看鲁迅,仍然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他还是走在我们前面。
这样的人,走得太超前、太远,注定不被人理解,注定身边寥落,不可能从者如云。甚至跟这种人呆在一起你都未必感到舒服。但他就是鲁迅。号召全民族发扬鲁迅精神的时代,一般会是个危急的时代。而懂得珍惜鲁迅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点评

民国文人是最有风骨的一个群体。东西方的交融,传统向现代的渐进,在坚守和反叛、背弃和逆流、沉思和沉溺、哀痛和抗争的大博弈时代,民国文人以最无邪明亮的眼和最赤诚热爱的心,既敏感捕捉到时代激荡,又能立身政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8 14: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8 12:26 编辑

个人感觉,胡适是个混得很成功的穷孩子,而鲁迅是个闹了革命的少爷。胡适成年后的生活记述充满安逸尊荣,享受得很好;鲁迅一生则是被围追堵截、四面楚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两种人。前者比较普遍,后者很少有。前者是国家安然的基石,后者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高峰。人人都可以向往走胡适的路,当然要取得胡适的文化成就却不容易;但很少有人愿意或能够承担成为鲁迅的历史使命。
发表于 2015-1-2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研究的深透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光临。祝好!{:soso_e100:}
不敢提研究二字。只是看了之后有感想。我是个直快人,想了就说。呵呵呵{: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规矩,先上照片



01d19cb92fbd4721c38fb6a2976d62eab60b3bc30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19:35 编辑

这本书不是借的,是买的。那天跟老公逛书店,二百多块钱扫了一堆书回来。心里很不平衡。二百块钱连一件衣服也买不了呵,好点儿的围巾、手套也买不了呵,买书却是这么大堆。文化的价值呵!{:soso_e127:}

我俩进书店时是各有所求,都没想买这本书。但明黄色的封面一晃,我心里就一惊。当年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一节  上古歌谣与神话传说。
论起远古神话,《山海经》是祖宗。可是,除了当时在课堂随老师见过几篇节选,我再没摸过《山海经》!鲁迅笔下阿长姆妈的《三哼经》,当年也打动过我呵,怎么就没想过要借或买来一读呢?
果断拿下。{:soso_e10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大多作品一样,由某位或某群无名知识分子创作。包括一些有署名的作品,如《吕氏春秋》,《左传》,都是这种出身。
先秦时期作品得以流传,都不容易,因为中间隔了一个焚书坑儒事件。之后,它们都散落民间,自生自灭。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些宝物,都得感谢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先秦遗著,大多在汉朝发现、整理并归集成册。例如《山海经》,据说由西汉时期刘向父子整理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20:48 编辑

汉朝文化创作及前朝典籍征集出版工作,除中央政府之外,还有两个层面:诸侯与民间。汉初在这方面最著名且影响最大的诸侯王是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再后来,又有倒了大霉的淮南王刘安。
在整个刘氏家族中,刘交是第一位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且是名师之徒。他本人武略非常,战时不离二哥左右,是得宠的高级智囊;但又好文,尤善团结人,文功也好生了得。汉朝初立,有两地很让人操心,一个是田氏一门盘踞数十年、项羽曾染指过的齐国旧地,一个是项羽故乡、亦是项羽封地的西楚。刘邦初时曾迷信武力,让大将韩信先任齐王、后任楚王,虽然两者都不太情愿。但帝王之意岂能完全无意?刘邦两任韩信于要地,也有迷信其军事天才、妄图用之以镇住要地的意思。
结果呢,韩信可用,但不可靠。最后,刘邦让曹参辅佐长子刘肥治齐,让小弟刘交治楚。齐王与楚王都很称职,两地太平数十年。
刘交在楚国不仅政绩卓然,还注重文化。他本人当时就是有点儿名气的诗人与散文家,诗歌与散文鉴赏能力尤其出色。所以,当时的楚国呈现一时文化之盛,重量级的文人与出版物很多。
刘向,就是刘交的四世孙,生于刘氏开始败落的西汉末世,经宣、元、成三帝,最初混官场,名刘更生,但官运不佳,险些丧命,后更名“向”,为官之余专心文学,成为古今有名的大学者。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21:11 编辑

《山海经》分山经与海经两部,共十八章。我刚看完五章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
看《山海经》,感受之一就是这真应该是一本古书,适合身处茅庐、满目荒郊、孤灯独坐、别无它顾、一门心思钻进去看。那真是趣味无穷。现代诱惑太多,再翻这类书,不在意者就会觉得无趣,看不下去。我也真是看不下去,硬着头皮才啃得动。
感受之二,就是这应该适合小孩子读,作为他们认识自然大世界的读本,开启他们的想像力与兴趣。看鲁迅当年读《三哼经》,就挺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之三:初读真有点儿坐不住。瞧那时的自然生态,多好!有山有水,多山多水。那么多植物,那么多动物。咱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虽说有杜撰与夸张,但总有底线,除了又除剩下的那点儿底线,也吸引死我们啦。这儿多黄金,那儿多白金(银),那儿多水玉(水晶石),这儿有什么,那儿有什么……
天!《山海经》记载的世界,就是一块未被人类蹂躏的处女地,异常丰美充沛。这样的世界,咱相见无缘,想来点儿想念,想像力又不够。失了自然乐园可怜又可恶的人类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4 02:59 , Processed in 0.0529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