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回复: 1

[史海钩沉] 你知道CHEFOO的由来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作者:刘金凤  王海鹏


001508ociyina3pqii3cc7.jpeg


001509yl040xnl0t04kzk0.png

刘金凤女,1968年生,山东安丘人

教育学硕士,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001509ujvp22p3b3b6pv9p.jpeg

001509ec5usdicshqpdslz.png

王海鹏男,1969年生,山东安丘人

历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厅局级社科研究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

出版《清代栖霞牟氏家族文化研究》《栖霞牟氏家风》《山东栖霞牟氏家训》《明清山东海防遗存与文化》《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等著作

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一、“烟台”一词的历史演变


关于烟台名称的来历,前人曾多有探讨。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烟台”一词直接来源于“狼烟墩台”,而“狼烟墩台”之设,又源于奇山守御千户所的设立。


明政府在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洪武31年(1398年),明政府设“奇山守御千户所”屯兵设防,随后守军在海边一个叫“熨斗”的小山上设狼烟墩台,以为传讯之用。久而久之,当地民众为了方便,直观、简洁地称“狼烟墩台”为“烟台”,并将小山称为“烟台山”。可见,“烟台”原本是民间通俗的称呼,后来才逐渐被官方接受、认可。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罗博修《福山县志》,其卷一“地舆图”中标有沿海墩台,共15座,自西向东14座依次标注为墩,唯有最东面的一座标注为烟台(即今烟台山),这是现存历史地图中关于烟台最早的文字记载资料。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何乐善修《福山县志》,其中写道:“有巨石似船形(指“造化奇观”刻石),在烟台上。”由此可见,“烟台”一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1862年1月,总理衙门大臣奕沂、桂良等人向清廷所上的《请将山东省沿海各口州县税务责成登莱青道经理并请颁给监督关防以专责守折》中亦使用“烟台”一词,这是“烟台”之名最早出现在官方文件里。这里,“烟台”指是指商埠,而不是“狼烟墩台”。


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国人最先在烟台山上购地建起领事馆。1862年2月14日,清政府亦将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随后,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先后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在烟台山下设立洋行、银行、邮局、教堂、医院、学校、旅馆和俱乐部等,这里逐步形成了领事馆和外国人聚居区。


然而,即便是在烟台开埠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烟台”仍然只是一个被人们认可、接受的通俗称呼,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名称。当时,这里隶属于登州府福山县。直到1908年,福山县废保社,将全县划为20个区,其中在现芝罘区范围内设置了五个区,分别为芝罘区、芝水区、烟台区、蓁山区和黄务区,直到这时“烟台”作为一级行政组织才名列册籍。1934年,这里成为山东省直辖的“烟台特别行政区”。



001509ciwwhkkldhie5fh2.jpeg

(创刊于1908年的芝罘校友联合会会刊《芝罘》)


二、烟台、芝罘与“Chefoo”


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提到烟台时多使用“Chefoo”一词。世界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亦称烟台为“CHEFOO”。“Chefoo”其实就是“芝罘”一词的英文音译,而“芝罘”的名称来源于烟台北面的芝罘岛。


从秦朝到清朝,芝罘岛被称为“之罘”,后改为“芝罘”。不过,在1861年烟台开埠之前,“芝罘”指的是芝罘岛,“烟台”指的是狼烟墩台(后代指狼烟墩台周围的地区),两个词的含义有明显的区别。烟台开埠后,西方为了航海、通商的方便,把芝罘岛作为地理标志,并用芝罘岛的名称代指商埠。从此,中国人所说的“烟台”与外国人所说的“Chefoo”,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商埠。


前几年,马泉照先生在《烟台有个“Chefoo”名》一文中曾说,“Chefoo是‘芝罘’的音义词”,这是对的;但他又认为外国人“给烟台起了个英语名‘Chefoo’”,这一说法则不太准确;陈江令先生在《也谈“Chefoo”与烟台》一文中认为“烟台叫‘Chefoo’并非外国人起的名”、“根据(‘芝罘’)中文的音译拼为英语的‘Chefoo’”等,其基本的理解是对的,但亦有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其实,说起“Chefoo”一词,不得不提英国人威妥玛和他发明的威氏拼音方法。


三、威妥玛与威氏拼音


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是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1842年,威妥玛跟随英军到中国,此后留居中国长达43年之久。1869年至1882年,威妥玛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1876年,他借“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扩大英国在华的特权。



001510sgin7hqu4z0yyff4.jpeg

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


早在17 世纪初,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等人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中文名称译音的需要,尝试以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鸦片战争以后,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麦都思等人也采用26 个字母给汉字注音,这为日后“威妥玛式”拼音方案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外交往的日渐频繁,为了解决中国人名、地名的西译问题,威妥玛在借鉴、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读方法,即以拉丁字母标注汉语发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威妥玛拼音(Wade System)。


后来,英国驻华外交人员翟理斯(H. A. Giles)对威妥玛的标音系统略加改良,形成了“威妥玛-翟理斯式”(Wade-Giles),简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此后,“威氏拼音”在欧美被广泛地运用于邮政电信、海外图书馆中文藏书编目、外交护照之中文人名及地名的译音等,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就这样,自近代以来,外国人根据“威妥玛拼音法”,使用拉丁字母标注汉语的发音,将“芝罘”拼读、标注为“Chefoo”,“山东”则被拼读为“Shan-tung”,“济南”为“Tsinan”。其他地名如香港(Hongkong)、澳门(Macau)、北京(Peking)、南京(Nanking)、广州(Canton)、厦门(Amoy)、沈阳(Mukden)、西安(Sian)等,以及近现代重要人物的人名如孙中山(Sun Yat-sen)、蒋介石(Chiang Kai-shek)等,亦是如此。



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探索中国文字拼音化的方案,并力图改变长期以来以“威妥玛拼音法”拼读中国人名、地名的做法。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此后中国人在将人名、地名翻译成英文时,均使用汉语拼音来拼写。而在西方国家,威氏拼音则沿用至今。外国人的著作在提到中国人名、地名时,大多数仍然采用曾长期使用的威妥玛式拼音,而不习惯用汉语拼音。其实,《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亦是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一点与“威氏拼音”是一致的。


现如今,威氏拼音在大陆不再广泛使用,然而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等历史悠久的知名高校依然使用威氏音标法的英文校名,许多自近代以来就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商标,如烟台张裕葡萄酒(Changyu)、贵州茅台酒(Moutai)、青岛啤酒(Tsingtao)、哈尔滨啤酒(Harbin)等,为了避免改变商标造成不便,依旧沿用威氏拼音。



001511k4k7r684k1smvmt4.jpeg

(张裕商标仍沿用威妥玛拼音)



001511ux4xxxfx4hxo5v5z.jpeg

(核酸检测标识上的chefoo)


(按:本文转自《芝罘历史文化丛刊》第十二期)


 楼主| 发表于 2025-7-29 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efoo,这个英文称呼,现在比较鲜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30 04:37 , Processed in 0.1842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