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3|回复: 16

童年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上世纪50年代,蓝烟铁路尚未修建之前,在北马路西端路两侧,有许多用海草做屋顶的草房,烟台人叫“海草房”。当时山东省第二监狱(现青年路北部)一带是海草房最集中的地方。在北马路尽头,与监狱东北角隔路相望处有两条平行南北走向、长不足百米的小街。西边一条叫西安街,东边那条叫兴盛街,该街12号就是我出生之地和童年时的家。


1937年,我父亲只身一人来到烟台,投奔在此居住的赣榆县倪姓把兄弟。那时这两条街已建成并有街名,但很多人不知道。据说上世纪20年代,先后有莱阳、掖县和江苏赣榆县人在此定居,以后投亲靠友来烟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有50多户的两条小街。因地处市区西北部,远离市区,不令人关注,所以外面人问你住哪时,都回答“住在监狱角”,连1999年由烟台地方志办公室出版、谭鸿鑫先生编的《老烟台街巷》一书也未编入。但这个偏僻的地方,在我童年的脑海中,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082530lexj21ngqegiiq7n.jpeg

西安街、兴盛街位置 祝明兴绘)

海草房

海带草是一种宽约1厘米、厚约2毫米、长约1米左右的扁平带状海草,不能食用。新鲜的海带草呈棕绿色,干后呈深褐色。它具有耐腐烂的特性,是海边穷人盖房子的好材料。每年秋天刮起强劲的北风或西北风,退潮时,从烟台港西浪坝到芝罘岛,10多里长的海边沙滩堆满了被潮水冲上来的已经成熟的海带草。这时海边的人们肩扛铁叉,手提篓子,纷纷来到海边,把叉上来的海带草放到海水涨潮时到不了的沙滩上堆放,任其自然晾晒,干后堆垛起来以备后用。叉海带草时把夹在草里的海参、海肠子、蛏子、大蛤捡出来带回家改善生活。一年四季海边都堆放着大垛的海带草。有些流浪汉往往在草垛堆扒个窝避寒过夜。


海带草房低矮,而屋顶的海带草铺的又很厚,所以这种房子冬暖夏凉。但这种房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大风。在海边住,四处无遮挡,受海风侵蚀,屋顶每隔几年就要重苫修补。1948年秋天,烟台刮台风,大多数海草房被刮坏,西安街、兴盛街二条街上到处散落着海带草,树上、电线杆上也挂满了海带草,西安街最西北部的两家整个屋顶都被刮走。


因海带草不起火苗,所以海边的人也常常用它烧炕取暖,整宿不熄,土炕一宿到亮都热乎。有一位闯关东回来的王姓老乡,经常指着海带草说:这是们这里的“乌拉草”。


格楼海


西安街和兴盛街紧靠海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居民多数以“格楼海”为生计。“格楼海”是胶东方言,指用小船和简单的捕捞工具在浅水区或近海,根据潮水涨落捕捞海产品。两条街上共有50多户人家,有可容纳3人作业的舢板3条,有“小排”(方言“小潘儿”)10多只。“小排”是一种长3米多、底宽0.8米左右、上宽1米的小船,其形状与现代体育项目划艇类似,但其尾部是平的。1人坐中间,用两个头部长方形的桨划水,船小无法站立,更不能拖网。那时海里的产品极为丰富,“格楼海”的人积常年经验,踩着季节的脚步,形成一套独特的捕捞方法,叉海参、钓蛏子、拖刀鱼(带鱼)、甩鲅鱼、推蟹子、砸蛎子、挖海肠、拉花蛤,一年四季都有收获。


春季从清明节到端午节前以叉海参为主。芝罘湾的沙底有海草,是海参生活和藏身之处,岩底的礁石更是海参最佳栖身处。沙底海参肉薄出货少,不如岩底海参受青睐,“格楼海”的人一般都到岩底海区叉海参。在无大风浪的天气,划着“小排”到有岩底的芝罘山后婆婆口一带,最远划1个小时到担子岛一带。叉海参的叉杆长4米左右,由2节组成。杆的前端是方形,每个角有一根带夹的铁棍,人坐在“小排”上,用水镜看海底。木制的棱台体水镜,农村用的斗,上口小,下面大,大面镶有玻璃,用臭油(沥青)黏牢。透过玻璃看水下很清楚。快涨潮时,也是叉海参结束之时,家里的人(包括我)挑着水桶,拿着瓢和刀来到海边,等待叉海参的“小排”回来。


082531bvpkqdbkaoke7orj.jpeg


“小排”靠岸后就赶紧处理海参,先在海参一端割一小口,烟台人叫“扩(kuo)海参”,扩出来的海参内脏留作喂鸭子。我家喂的鸭子下的蛋,腌出来的咸鸭蛋,黄是深橘黄色,咬一口黄色蛋黄油四溢,香味扑鼻,是父亲的必备酒肴。扩出来的海参花(海参籽)拿回家晒干,有谁家小孩生疹子出得慢,把它用瓦片焙好冲水喝,见效很快。扩好的海参必须赶快挑回家煮好,撒上盐后晒干。


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秋风起,海水凉。鱼儿们都忙着为到南部海和深水区过冬做准备,这是拖刀鱼的黄金季节。渤海和黄海的刀鱼肉细嫩,味鲜美,是刀鱼中的上品。拖刀鱼的钩长近10厘米,头部呈“U”字型,钩上用铁丝绑上一条小鱼,捕鱼者划着“小排”,放出4、5米的钩线,这样鱼钩被拖在海水的中上层,这也是夜间刀鱼活动的水域。拖刀鱼不受潮水的限制,但必须是夜间。刀鱼的生活习性是白天活动在海底,夜间到水的中上层觅食。


吃完晚饭,无大风浪的夜晚,我穿上破棉袄(秋天夜间海上冷),拿上篓子,扛着桨,随大哥来到海边。大哥划着小排,我坐在后面,在芝罘湾离海岸不远的海上(不敢远离海边)拖到下半夜,一般能拖一、二十斤。早晨母亲做饭时,把洗切好的八两(半斤)以下的小刀鱼,在八印大锅熬上,放些茼蒿,在锅里再烀上片片,片片比平常烀得薄些。饭熟后,金黄色的片片就着新鲜的刀鱼非常好吃,尤其是片片下部扑上鱼汤更有滋味。那时每家大多只有一口锅,饭、菜一锅出。但这种做法,却造就了以后有名的鱼锅片片。早饭后把鱼眼铮亮、鱼身闪亮的新鲜大刀鱼,一条一条轻轻地放在篓子里,拿到西南河市场去卖。


冬天到了,无遮挡的海边,西北风肆虐,天寒地冻,“格楼海”的人不能出海,更不能下水,但他们仍然闲不着。退潮时,浪坝西侧露出水面的礁石上长满海蛎子,他们拿一头尖一头扁的蛎锤,十分小心地半蹲在结冰的礁石上,手起锤落砸下海蛎子,回家把海蛎子连肉带汤扩到盆里。隆冬季节的海蛎子特别鲜美。那些不值得扩的小海蛎子放到炉子上烤熟,就着片片吃起来很是得味。


082531ya6af28sdbrrfyyv.jpeg


讯潮期(初一、十五前后)刮大西北风,一定会退大潮,平常深藏不露的沙滩也现出了真面目,“格楼海”的人绝不放过这种难得的机会。他们扛着铁锨,拿着篓子和蛏子钩到海滩上钓蛏子、挖蛤蜊。虽然寒风凛冽,手脚冻麻,但看着篓子里的海物渐渐增多,心里充满喜悦。


1955年因修蓝烟铁路,正处在铁路线上的兴盛街和西安街的居民全部搬迁,从此这二条小街在烟台地图上永远消失了。我(时四年级)也离开童年生活的地方,搬到市里宴芳南街,住上了大瓦房。


烧肉老赵


1951年我上小学了,学校是在当时烟台偏东部的大关东胡同(现阜新街)、建校仅2年的码头工人子女小学(该校时属码头工会管理,1956年码头工会解体,部分人员分配到港务局,多数人员分到搬运公司,学校更名为搬运工人子女小学,不知何故以后又更名为北马路小学)。学校离我家兴盛街挺远,我又贪玩,上学走路近1小时,逢雨雪天时间更长。因我父亲是码头工人,规定码头工人的子女上该校,一年只收1万块钱北海币(等同现在1元钱),所以就舍近求远来此上学。离家远,中午就不回家吃饭。早晨上学时,母亲用笼布包上半个片片(我家烀的片片大)给我带上,中午在学校熥熥。午饭后,在校的几个男同学就到码头玩耍看光景。


在学校北边面靠近码头工班大院的房山头,每天近中午时,就有一个40左右的汉子背着一个长方形木盒,盒子的横头(侧面)插了一把圆头的菜刀,此人就是码头老少皆知的“烧肉老赵”。码头工人放工回来,到了吃饭的时候,都陆续围拢过来。他将盛烧肉的盒盖拉开,随着冒出的热气,阵阵肉香扑鼻而来,真是馋人。他把盒盖反过来横放在盒子上,盒盖就成了切肉的砧板。工人们和他很熟悉,这个说“来两个老赵耳朵”,那个说“来半斤老赵的猪肚”!他熟练地在板子上切成小块,用纸包好。有的工人拿着烤饼,他把烤饼从侧面割开,把切好的肉夹在里面交给客人,然后从篓子里拿出油渍渍的小本子,用铅笔记上只有他认识的帐。依当时老规矩,熟悉人之间买卖不必当场收现金,记账即可,这样多少体现了生意人对老主顾的尊重。很快一盒烧肉就所剩无几了。那时码头工人4天一关饷(发工资),关饷那天下午放工之前,穿着比较干净的老赵,准时来到码头工班大院。工人们见到他,笑骂道“人模狗样的老赵,又来要钱”。老赵笑嘻嘻地拿出那油渍渍的帐本开始收欠款,工人们都按他说的数付钱,极发生争执。


卖糖老者


在2里多长的码头上,还经常看到一位50多岁的老者。他面庞清廋,身材修长,穿着干净,手提带木把的长方形木盒,盒上盖着一块玻璃,透过玻璃可见里面分成许多小格,每小格放有不同样的糖果。他另一只手拿着用马尾做的甩子(以后知道叫佛尘),有节奏地甩动。他沿着码头岸边走边唱:辣的凉的有酸的,香蕉的橘子的、菠萝蜜的海棠的、杏仁的葡萄的,各有各味的都卖俩子(即2分钱)的。他唱得又好听又顺口,我们放学在码头岸遇见他时,几个调皮小孩就跟在他的身后,也学着他的腔调大声喊唱:“辣的凉的有酸的......”。他回过头一边用马尾甩子吓唬,一边笑骂道:“小死孩子,还不赶快回家拉火(做饭拉风匣烧火)”。


烟美女


早期的码头工人,4天关一次饷,手里不时有现钱,市民都很羡慕,而对码头工人的关饷规律,商贩们更是了如指掌。他们算准了日子,接踵登门揽生意。有一个卖黄烟的女人在码头工班大院很是有名。她30岁左右,苗条的身材,清秀的面孔,穿着得体干净,脑后绾了个簪(指发髻),每天挎着柳条篓子,里面盛的是她自己用烟纸卷成的一头粗一头细的纸烟(烟台人叫它锥子把),还有用纸包好的黄烟末。每次她来到码头工班大院,用细而甜的嗓门一声吆喝:“五香的黄烟,锥子把呀......”。工人闻声而出,很快围拢过来,她满面春风地张罗接待。锥子把10支一扎卖三分钱,黄烟末四两(老秤十六两一斤)一包一毛五分钱。她的生意很好,货卖得很快。这女人的确有一套活泛的生意经,善于抓商机。常年繁重的体力劳动,码头工人大多嗜烟成性,尤其是休息时几乎人人都喜欢吞烟吐雾侃大山,因而码头工人对烟的需求量很大,但他们不舍得抽烟卷。烟卷贵,最普通的也要一毛钱一盒,烟瘾大的一天两盒多,就得两三毛钱,而且他们嫌烟卷没有劲不过瘾。码头工人最常吸的是黄烟末,用烟袋抽。这些信息她全部摸得门儿清。此外,她卖的烟又好抽又有劲,价钱也不算贵,很对码头工人的胃口。她长得漂亮又和气,不笑不说话,这让她能招揽更多码头工人来买烟。


水上出租


靠近码头阻浪垒(海岸壁墙)的海水比较浅,退潮时也只有2米多深,只能泊靠一些吨位小的和一些大风船(帆船)。外来的大货船除了停靠西浪坝深水区,还有因泊位和作业能力所限,只能锚泊港池中等待装卸,一般要等好几天。船员要到陆上办事只能租用小船运送。我家兴盛街6号邻居姓吴,年近40岁,他就以此为生。在无大风浪的日子,整天摇着他那4米多长、2米多宽近似长方形的小舢板穿梭在海面大船之间,满客时可乘十多人。只要有人喊叫或招手,他就很快把船摇过去,类似现在陆地上的出租车。每客收几毛钱,如货多货重另外加费。靠此他养活一家4口人。有一次刮大风不能出海,在我们街头小铺(小商店)喝酒,酒酣高兴话多,他自豪地说:“我这营生挺好,有一天挣了8块多钱,能买一麻袋(180斤)苞米”。


话说桥板


在烟台码头还没有浮桥,也没有大吊设备的年代,靠岸船舶与海岸的连接是用一块长条木板搭建的临时通道,这个木板就叫桥板。除个别大货船的船上有吊车外,一般货船的货物装卸,只能靠人工肩扛、背駄、两人抬,其装卸通道就是桥板。


货船大小不同,离岸距离不一,因而美女呢,你,桥板有长有短。长的有6、7米,短的4米左右,宽度一般0.6米,厚度根据桥板长度而定,一般5-10厘米之间,一块桥板基本是独木。由于跨度大受力重,中间悬空,所以对木质要求很严,基本上都选用东北的黄花松(落叶松)。关东的落叶松可高达几十米,而且木丝粗,有筋骨。桥板两头和中间有铁匠按尺寸打造的铁箍,以防桥板裂开。两头铁箍上安有两个活动的铁环,移动桥板时便于操作。


走桥板有严格的规定---向前看,不要向下看。走在高悬的桥板上,桥板上下抖动,下面是波涛涌动的海水,在狭窄的桥板上向下看,易产生恐惧感。装卸货物时桥板承重达数百斤,上下颤动很厉害,这时脚步必须与桥板颤动同步,工人叫“走向点”,否则就走不稳,严重时还可能连人带货颤掉下去。码头上曾有这样一首歌谣:“踏着几寸宽的桥板,如上青天,一步失足,尸骨不全”。扛货时人货重达四五百斤,这时桥板上最多走两个人,而且要拉开距离。二人抬货时根据桥板颤动的频率,两个人要像完成队列训练时跑步走的战士,小步小跑,而且步调必须一致。落潮时,船低岸高,桥板倾斜很大,前杠(前面的人)抓住肩上的杠子向前拖,后杠双手抓住货向前推,配合十分默契,所以抬货的两个搭档一般都是长期固定的。


082531r99p666yxyqpymyz.jpeg


1954年西港码头建成后,桥板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码头。

1957年我小学毕业了,离开码头旁边的搬运小学,告别了童年。码头的故事也讲完了。但繁杂的码头,却给我的童年留下深深的记忆。


(本文发表于《芝罘历史文化》丛刊第23期 插图冷永超)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搜索「gh_88661fc3423f」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发表于 2022-3-10 0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楼海”,是不是应该是“挌搂海”较为贴切,有搅动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0 0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子的快乐童年,总是离不开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现在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是以前的快乐却找不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0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后,烟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记忆

作者所述地域,现在一点儿也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由 于 2022-3-11 09:26 编辑

五星型建筑为山东省第二监狱,西北部被蓝烟铁路切去一角。
烟台港西北货场,五星型的建筑,疑是监狱1966.jpg

点评

这个监狱建筑,现在还保留着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11 0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由 发表于 2022-3-11 09:25
五星型建筑为山东省第二监狱,西北部被蓝烟铁路切去一角。

这个监狱建筑,现在还保留着吗?

点评

n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11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2-3-11 09:42
这个监狱建筑,现在还保留着吗?

no

点评

这个监狱建筑为什么设计成五星形状的,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11 0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监狱建筑为什么设计成五星形状的,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

点评

中外监狱都是多角向心形,监视方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11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19 09:00 , Processed in 0.0816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