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其他] 盎然游走于威海历史的废墟之间 ——读孙建军新书《天际徘徊》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222804g1prdlcyea05cdeg.jpg
孙建军老师的新书《天际徘徊》终于出版了。

说终于,是因为在去年年中,我们就看到了新书的封面,翘脚企盼了半年也没有看到成书。后来得知孙老师遇到了冤家对头:一名负责任的编辑,把他整了个天翻地覆,此书经过痛苦的涅槃,终于得见天日。

拿到书后,首先被封皮的质感吸引,不同于光面的超滑与磨砂的粗粝,书的封皮纸张有一种柔韧的软腻感,摸上去好似婴儿的皮肤,不由得让人升起呵护的心。封面整体是清冷的色调,设计风格简洁大方,“天际徘徊”四个字的上下两条曲线,像两条曲折的小路,让人可以顺着小路在云中漫步,意境悠远。正所谓颜值即正义,封面的美感与质感让我已经开始享受悦读之旅。

当然,把人“骗”到书里之后,内涵能抓住人,那才是真本事。《天际徘徊》一书,有趣、有料、有情,让人读来有时会心一笑,有时一声叹息,有时竟能掩卷沉思,读书之乐,无过于此。

结识作者时间并不长,而且这“识”的过程有些特别,是从接受他的批评开始的。我的一篇文章因为对某些史料没有甄别的引用,发出之后随即引发了一些批评。对此,我虽然有些沮丧,但在体制内受教育多年的我,自我批评和自我修复能力都非常强大,认真研究了他们的评论后,发现的确是我读书不多,对那段历史了解不够,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深入学习。那么,该看哪些书,该学哪些史呢?与其茫然四顾,不如找高人指点。

我鼓起勇气,加了批评最犀利几人的微信,这其中就有作者。事实证明,我加对了,对的原因,诚然是因为作者对我的写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就此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他是威海智库专家历史组组长,甲午馆刊主编,还身兼数职,却丝毫没有专家学者的架子,自称威海布衣,江湖散人,又肯提携后辈;他说话幽默诙谐,在乡村调查时,对着八十多岁的大娘一口一个大妹子,让旁边人笑得没有地方躲;更可乐的一件事,晚上七八点钟,是联系不上作者本人的,因为那时他正混在广场上的一群大妈之间,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地跳着小苹果。《天际徘徊》,就是由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写出的一本有趣的书。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不自觉地笑起来,因为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写全真教的马钰时,他这样说:“那画像仿佛在对着师弟们说:全真教在我手里没成气候,师傅他老人家肯定不满意,可你们的那些东西我又做不来,这个度可真难把握呀。你们有啥本事尽管用吧,我也管不了太多了。”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作者从书里走出来,摇着一把蒲扇,对着一帮小屁孩儿说:“你们有啥本事尽管用吧,我也管不了太多了。”确认无疑,这真真儿是孙真人的语气。

写千真洞的雕琢时间时,作者反驳之前的观点如此描述:“在千真洞前不大块地方,洞之里面,佛教在刻佛像,洞之外面,道家在建设道观。王处一跑到人家的场院里来盖房子,这是要踢场子么?”看到这里我忍俊不禁,王道长会去踢场子吗,不会?还是不会?

写黄华庙时,说“黄华大王(蛇)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久不见阳光的缘故,成了黄素贞,”看到这里真是发自肺腑地笑出声来,不知这个黄素贞要归类于白素贞的表妹还是堂妹,反正是亲戚,一家人逃不掉的。文章的标题起得也有意思:“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庵,庵里的老道有蹊跷......”这个蹊跷的道人是全真教王处一的弟子孙道古,他本身倒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可是由于史料记载的冲突,让他拜师和继承掌门的时间及地点产生了错乱,由此变成了蹊跷的人。蹊跷一词用在这里真让人拍案叫绝,想替换竟不能,难为作者能想得出来。

如此话语不一而足,无法列举齐全。有趣的接地气儿的格调,使得这本书竟不能成为催眠的有效工具,于失眠之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大损失。

跟有趣比起来,有料似乎更为重要一些,因为它让书有了厚重感。《天际徘徊》一共收录了66篇文章,从文山的召文台,写到卫城的环翠楼,从唐朝来威的日本和尚,写到名扬金元时期的全真七子,从明代军事卫所,写到从清代甲午海战,更有烽火中的红色威海,篇篇都似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这些文章,大都是历史与人文的交融,作者有着深厚的史学功底和贯穿古今的视野,每篇文章都由一段历史、从一个地点发散开,融入进去人文的东西,这就让文章变得更加鲜活与生动。

一本书看下来,不由感叹这个世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同寻常,精力如此充沛,涉猎如此广泛。要说威海不大,历史也不过尔尔,涉猎广泛之人大有人在,这话我是不信的。威海虽然不大,但也同样是大历史的缩影,要搞清楚、弄明白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容易,何况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呢。

这本书,你可以把他当做地方历史的集锦,4000多年前羲仲宾日,2000多年前的秦皇汉武,1000多年前唐代的对外交往,距今近千年的金元时期的全真教,一直到明代的抗倭,清代的甲午到近代的抗日和解放战争,威海的历史尽在其中。

这本书,你可以把他当做地方地理的游记。文登文山、长学山、无染寺、圣经山,荣成法华院、成山卫、烟墩角,乳山卫埠台、乳山寨,市区的环翠楼、喜雨顶、刘公岛,等等等等,每一篇文章都记录了一个地点,你甚至可以拿着书,打开一张威海地图,按图索骥去游览威海。

你更可以把他当做工具书使用。在历史领域中,追求的是原始的真实的史料,而不是仅仅依靠百度,写出度娘的实体店文章,“言必有据、无征不信”,这一点,每一名严谨的写作者都深有体会。作者研究威海历史多年,不但有着寻找解读史料的能力,在史料的辨别、证据链的使用以及揭露真相的路径上,更是逻辑缜密,谨慎且大胆,得出的结论虽不敢说坚不可摧,但就目前发现的史料来说,完全能够坚定地站住脚。由于书中采用的每一条史料,都是经过筛选辨别,可以追根溯源放心使用的,因此,此书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为史学爱好者研究和写作提供参考。

作者写文章,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实地考证。后记中写道:“我们都是当地人在研究本地史,这就有了一个方便----可以走现场......挖不尽的史料,跑不完的路,实在让人着迷。”所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史料里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有时也会揭开谜底。像柏顶炮台的发现,就是作者百般解读一张日本人拍摄的老照片,发现了线索,于是带着打印的图片,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观察,竟然真的比对成功,这个李鸿章奏折里曾提到的,但是后来所有史料中均没有记录也没有弄清的柏顶炮台,就在合庆湾畔的陈家疃山上。像这样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完美的结合起来并成功地补充、纠正了一些过去言之凿凿的说法,带给人的是非凡的成就感。

在题记中,作者写他年少时曾放言“拂云看山”,走遍威海,但现在,岁月催人,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走遍威海。的确,要想用脚完全丈量威海的角角落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看完此书,你就明白,作者行走在威海的山水间,一直没有停歇过。而这种坚持甚至是固执,源于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爱威海,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题记中第一句这样写:“威海很美。山,有昆嵛山、铁槎山、乳山、正棋山……都是遐迩皆知的名山;河,有母猪河、黄垒河、乳山河,都是威海的母亲河。说到海,那就更美了:曲折绵延的海岸线长达986公里;沿海岛屿众多,刘公岛、鸡鸣岛、苏山岛……串成一串海上明珠。”

这么美的威海,是我们的故乡。作者是真心地爱着他,所以才愿意去拂云看山,天际徘徊,在威海的山水间流连,在威海历史的废墟间跋涉。正因为有情,作者对未加保护的遗址心急如焚,对惨遭破坏的古迹痛心疾首,他呼吁环翠楼内应该祭奠先贤,倡议将抗倭定义为威海卫的灵魂,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提醒世人,不能忘记历史:“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自己民族曾蒙受的耻辱,忘记了我们同胞曾经怎样被凌辱,被屠杀!”

作者的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的骨子里传承着红色的基因,这红色血脉成为激发他阔步向前的不竭动力。此书收录了一些追忆革命前辈的文章,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先烈们的极度崇尚之情。对待无名烈士埋葬处,他写“最好的办法,是在这些地方树立一个标志,永志不忘!”;对待汉奸,他写“这些狗汉奸,真是毫无人性,罪该万死!”强烈的爱憎跃然纸上,真乃有情有义真汉子也。

威海,如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作者带着内心的渴望与好奇,游弋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探索未知,记录行踪,梳理脉络,体验着生命的丰富与张力,写下这一本有趣、有料、有情的书。

把这本书推荐给热爱威海的本地人,他会带着你更深入地了解威海;把这本书推荐给希望了解威海的外地人,他会提供给你一个全新的、不同于旅游宣传画册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威海。让我们跟随着书本,一起徘徊在天际,盎然游走于威海历史的废墟之间。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媛的随想」,搜索「gh_5e9d916f80d7」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5 10:02 , Processed in 0.0615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