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8|回复: 11

[民俗民风] 客随主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客随主便
                     ——  过年出门请客陪客随感  
                                隋建国

     正月就要结束了,待过了二月二,就以为着农历大年就全部结束了。在这劳动之余,不免想起了当年拜年系列“出门”的事宜。

    “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这是胶东地区乡村大多过年出门拜年的习俗。

往年冬季比较寒冷,大多一整个冬天大地被冰雪覆盖。有句俗语是“三九四九,浑家死丘”,就是说这个时候家里的人们都聚集在热炕头苦熬寒冬。再者,那个年代信息交通闭塞,出门大多靠步行,个别条件好的人家能有一头驴或马代替步行。由于亲朋之间平日相聚不便,过年就自然成了出门相互来往的良机。胶东方言称走亲戚叫“出门”。这是过年的一部分。

      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门所带的礼品,就是篓子里的过年做的做枣饽饽或桃饽饽。枣饽饽除了过年祭天祭祖外,就是用于接待客人。所谓的桃饽饽,就是前头捏有一个好似奶头的头,大多用于出门。一般是篓子里用一件崭新的白布包袱,里边放上四到六个饽饽,上面再放两包点心,就是桃酥或饼干等。待篓子满了,就把包袱系好以防寒风把饽饽风干。最后用一条带红的的毛巾搭在篓子上,这就是当年出门的装束。

    若要拜访的门户多了,就带着两个篓子。篓子用肩膀背或用胳膊拐,若两个篓子,肩上一头一个,累了就地歇息一会儿再继续。途中若有多人就相互轮流换肩膀,这样不耽误路程。路远的需要起早动身,大多都赶在午饭前到达。出门就是一家家拿着篓子问好,习惯的是从长辈或年长的开始,午饭酒席大多安排在长辈或年长者家中。也有的每年轮换,就是今年安排在老大家里,明年就在老二家里,都是年前准备好的。俗话说得好“徐得堂的老规矩——年年如此”。

    出门拜访东家留篓子里的东西有规矩,需要留一大件和一小件。有的干脆不留,也有的留人家一件,再换上一件,叫“压篓子”。大件指的是饽饽一个,小件是一包点心。若只留两大件就是不礼貌,还有的是留两件大的,再把自己家里的换上一件大的,成为“换食”。客在主亲家里为根据地,待从别人家里回来,再将篓子填满,继续再出门拜访,大多最后篓子回家时都扁平了。

    腊月的忙年,除了置办祭天祭祖的物品外,重点是准备迎接客人上门的酒席。招待宾客主要指的是贵客或新客。就是指的新女婿上门和亲家上门,因这是新亲戚,招待的好与坏关系的双方今后的关系和家庭的未来。两家成亲后第一次见面都会说,“从今后就成一家人了,一切好说。”但酒席桌不能马虎,即便家里条件不允许也不能怠慢。这就有了“廋驴拉硬屎”的说法。

      初三新媳妇或结婚多年的闺女都要回娘家拜父母,大多初六日返回,有的在返回时兄妹们一起前来到新媳妇婆家出门。新媳妇父母要出门回访一般等到在正月十六或十八日,相互拜访。出门一般是父辈,女性不多。有贵客上门,大多安排长辈或村里有名望的人陪客,再者平日对家里有恩惠的也借此邀请做陪客。家里的晚辈和年龄少的不能上座,尤其是身有重孝的更忌讳。

    酒席陪客一般是长辈或有名望的为主陪,目的是让客吃好喝好。新女婿上门近支系都要请女婿,陪客人都挺机灵,让酒闲谈都在试探之中,因这是代表东家例行“公务”。

    当年我第一次去岳父家里做客,陪同的是曾经在解放前在乡里干过文书的老丈人和我的二岳父以及几位老伴的哥哥。酒席间我们很坦然,因他们对我们家族的为人挺了解。岳父说话稳沉文雅,他让我不要拘束,也不要讲究那多的礼仪,吃饱吃好就行了,因都是实亲戚了。记得他说了这么一件事我始终记在心里。当年有一家新亲戚上门,款待丰盛,当酒至三巡,东家带着酒前来敬酒。主人客气地说,我们这里的规矩是新亲戚上门需要敬酒三大碗,这是礼节。那亲家主客有点为难。不接吧,这是人家这里的规矩。接吧,又怕其他几位接受不了。“客随主便,那我就代表俺们几位谢了。”随即,几位客人们三大碗一一下肚了。傍晚几位客人寒暄后把马牵到一块石头旁边踏着石头上马远去了。这东家本来想戏弄一下对方亲戚,认为能醉倒丢丑,可万没有想到人家一点没有醉意走了。

    且说,这两家亲戚属于对门亲,几年后这位东家要到对方家里做客了。又到了让酒时刻了。人家说我们这里的规矩是让饭三大碗,客随主便。那位当年耍弄的东家傻了眼,这酒还能对付,可这面前三大碗大米饭为难了。吃不了,不能丢人,那对方亲家只得往他的衣服里倒。这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后来两家断绝了来往,这给人的提示是酒席是友谊的往来,是文明和谐的象征。尊重善待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正月里请客是传统的习俗文化,在生活困苦的年代里只有趁过年请客的点滴酒菜来答谢亲朋好友。尽管档次远远不及当今,但毕竟是友谊的往来,也是华夏民族礼仪之交的体现。大枣饽饽切成几页在锅里热热,就是当年过年招待客人上等标准了。因平日平民百姓根本吃不到白面饽饽,大米饭就更不用说了。这里有段趣味故事。

话说正月十七日某村二妯娌家来亲家了。按说亲家上门看闺女是好事,可难坏了二妯娌。难的是过年的东西就剩下了点滴酒菜,枣饽饽就剩了两个。

    亲家上门不能慢待,趁其喝茶空,二妯娌前去求助大嫂帮忙。大嫂家里过年的东西也所剩无几,让她去找二大爷帮忙,并告诉“二大爷会陪客”。

    二大爷明白了二妯娌的来意,满口答应,说到时候我一定把客“陪好”。

      快晌午了,二大爷上门了。吃菜敬酒聊天,二大爷陪客人以水代酒无话不说,十分融洽。酒过三巡,二大爷就吩咐上饭。

      端来的是一个腊条笊篱盘子,一个凉囫囵饽饽,另外是热的切了三刀分为四页的饽饽。

二大爷用筷子钳了(方言,夹)一块中页给客人,说:“亲家趁热吃。”而后自己用手将边上的一页掰下一半,又说,“别攀我老人,我老了吃不了多少,你年轻,使劲吃。”

    客人大老远的来到这里,实在有点饿,手中的一页饽饽很快就要下肚了。二大爷一看,把手中剩下的饽饽邦一下子塞在嘴里说:“我吃饱了,你慢慢吃,大新正月,谁家过年都吃得油囔囔的。”

      客人一听,觉得都过年,自己若吃得多了,让人笑话,丢人。就只好放下了筷子。

      亲家走后,二妯娌心里美了,立刻去嫂子家报喜,说二大爷也真会陪客,酒席只用了一页半饽饽。
      这说起来是一个笑话,实质也是当年乡村人生活的的一个缩影。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走亲访友整装的食品和高档酒等代替了当年的饽饽篓子,车取代了当年的步行。亲朋好友随时可相聚,不用非等到过年才能做客,全家人不分老幼男女一起入席就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往日的陪客只是婚庆酒席还在延续,家中的酒宴也随之改观。这就是时代给人们留下来的习俗文化,让我们的年俗请客礼仪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图片2 (2).png

发表于 2021-3-8 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家里请客招待客人的也少了,多是去饭店,都不愿在家里那么麻烦了。也是经济条件达到了。

点评

农村如今还是在家里招待个人,不过现在不同往日,出门的礼品已经不是往日的饽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0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随主便,是一种礼道

点评

以往大多篓子里的饽饽不留,即便留也是换上一件别的,就是礼仪往来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0 19:38
以往大多篓子里的饽饽不留,即便留也是换上一件别的,就是礼仪往来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0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老师的帖子,记录了我们的民俗规矩变化,这是一笔宝贵的史料财富。感谢隋老师!

点评

感谢论坛创始人您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0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21-3-8 20:59
现在在家里请客招待客人的也少了,多是去饭店,都不愿在家里那么麻烦了。也是经济条件达到了。

农村如今还是在家里招待个人,不过现在不同往日,出门的礼品已经不是往日的饽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1-3-9 22:31
客随主便,是一种礼道

以往大多篓子里的饽饽不留,即便留也是换上一件别的,就是礼仪往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1-3-9 22:31
客随主便,是一种礼道

以往大多篓子里的饽饽不留,即便留也是换上一件别的,就是礼仪往来而已。

点评

无论生活多艰难,这种亲情友情的礼仪往来还是不能缺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2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1-3-10 11:05
隋老师的帖子,记录了我们的民俗规矩变化,这是一笔宝贵的史料财富。感谢隋老师!

感谢论坛创始人您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2 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山文化 发表于 2021-3-10 19:38
以往大多篓子里的饽饽不留,即便留也是换上一件别的,就是礼仪往来而已。

无论生活多艰难,这种亲情友情的礼仪往来还是不能缺少的。

点评

礼仪往来是华夏民族的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2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21-3-12 08:15
无论生活多艰难,这种亲情友情的礼仪往来还是不能缺少的。

礼仪往来是华夏民族的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3-29 20:35 , Processed in 0.08698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