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7

[史海钩沉] 二十年前割麦的童年(看哭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9-6-2 14:02 编辑


二十年前,中国农村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这样用镰刀割麦子的。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到场里,这时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后来慢慢有了拖拉机



压好了,就得起场,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



儿时的打麦场,大人的繁忙场,孩子的欢乐场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无所顾忌,肆无忌惮,藏老猫,不怕磕着碰着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等过了麦季,依然可以玩耍,没准儿还能摸出俩鸡蛋



接下来就是扬场



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要不会生虫


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


无人玩耍的麦秸垛,显得异常孤单


麦秸垛,青麦芽,大石磙,这一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



▲老人也喜欢在麦秸垛上晒暖儿……




好的麦秸垛,必须是有角有楞,规规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曾经的麦秸垛,是乡村的一道风景,煞是漂亮



麦秸秆不是喂牛,就是用来烧火做饭。拽瓷实的麦秸垛,是个技术活,手拽的生疼生疼哩,也只拽出来一小把儿





割过麦,也代表着夏天正式来临!



晚上常把桌子搬到外面吃饭,边聊天边吹着晚风边吃饭,可舒服了。



池塘成了天然的游泳池,一到傍晚就有孩子偷偷来玩水了,不过安全是个大问题!



看着就想吃的小白瓜


小香瓜...你还记得这味道吗?


菜瓜,以前基本上加家家户户都会种的



西瓜,自己种的,天然无公害



每天早上可以去菜地里摘些新鲜的豆角,虽然有那么几个小虫子



青椒绿油油的,城里好几块钱一斤呢!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摘,保证最新鲜!







晚上几个小孩玩老鹰抓小鸡,这情景,可能N年没见过了吧!

偶尔赶个集,卖桃的都是认识的,村里就是这样,聊一聊总能找到共同的熟人
好吧,来几斤吧!还好!到了农村就可以用麦子换桃子。


这样的生活,却是现在城里人天天向往的生活
也是进入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再也回不去的生活
放到你的圈里,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说说你最难忘的夏日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后致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法律实务讲座」,搜索「flswjz」即可关注。





发表于 2019-6-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就是这样

点评

现在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1 2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2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山文化 发表于 2019-6-1 20:34
当年就是这样

现在呢?

点评

现在我们这里基本不种麦子了,因果园占据了大片土地,既是有种麦子的收割也是机械化,在地里收割脱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收割机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这里基本不种麦子了,因果园占据了大片土地,既是有种麦子的收割也是机械化,在地里收割脱粒。

点评

吃粮靠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3 0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0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山文化 发表于 2019-6-2 18:38
现在我们这里基本不种麦子了,因果园占据了大片土地,既是有种麦子的收割也是机械化,在地里收割脱粒。

吃粮靠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是不是很难见到了?

点评

当年是大集体,我记得六七十年代,那年打麦子是第一次用佳木斯产的大型脱粒机,是别处来的,用大型锅驼机带动,全队60多人全靠上,后来除了牲口拉石盹碾压,逐步有小型脱粒机代替。那年月最忙的是三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4 0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4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9-6-3 08:22
现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是不是很难见到了?

当年是大集体,我记得六七十年代,那年打麦子是第一次用佳木斯产的大型脱粒机,是别处来的,用大型锅驼机带动,全队60多人全靠上,后来除了牲口拉石盹碾压,逐步有小型脱粒机代替。那年月最忙的是三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6 12:47 , Processed in 0.06605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