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如石

读《我的故乡在天堂--站在自己的墓碑上发问》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了激情澎湃的如石。。{:soso_e179:}
发表于 2013-2-2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安妮宝贝多年,从《清醒纪》开始,《莲花》《素年锦时》《八月未央》《大方》《春宴》到如今手上的这本《眠空》。安妮说:“这些文字对于我而言,如同把一枚铁钉敲入岩石,缓慢,坚定,持续,深入,也如同把一封书信投入大海,随手撒落,没有目的。他们是内心的一种觉知和清理。”喜爱安妮的文字深刻,本质性的东西一览无余。有人说,追探本质会很受伤,看清楚本质又会徒生哀凄,可灵性就像胎记,某些人会与生俱来的闪着光。读书不是为了探究,读书更多的是丰富和自省的获得。
王小明,不曾读到,也不曾熟知。却让我想起认识的两人,一位是学生时代的文学社搭档,叫小明,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二十几年来,闪亮的才华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几日前酒宴相见,却被世事磨砺成内敛淡泊的养生之人。另一位貌美如花的美女,也唤做小明,当年跟在姐姐们身后的小丫头,几年前偶遇的妇人。终难逃柴米油盐的侵染。便知没有谁可以逃得开焦虑,逃得开时光机器的打磨。信仰为何物?幸福是什么?基于你怎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幸福指数的下滑,源自心里那个叫做欲的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如石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2-2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晓明的书还不太好找。山人帮着看看那里有。
如石 发表于 2013-2-27 08:26

王晓明是搞理论批评的,去年以极低的价格入了一套他编的书,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孔夫子网以80大元原价卖。{:soso_e112:}

6597919689144848148.jpg
发表于 2013-2-2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摩罗自从编了那本《中国站起来》,即从中国思想界的标杆性人物转变为一个开始相信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力量的“新毛派”,个人对他的蜕变有些悲哀~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晓明自选集》、《刺丛里的求索》、《所罗门的瓶子》、《追问录》、《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思想与文学之间》、《半张脸的神话》,这几本有兴趣。投入到笔者的文字中,到其精神海洋里遨游。复归上岸后,继续做现世的那个“欲”的鬼。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3-3-3 10:08 编辑


  读完了最后几十页,确如山人所言,有些悲伤,我更是有些失落。这种情感表述的选词不甚理想,总之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样。大幕未落,激情早褪。
  最后的几篇文章,有“八股文”倾向。是有意在做文章。多半像毕业论文,用典引经,试图去说明什么。全文行至尾处,还要务必去证明什么。
  这不是我理想中一个思想家的境界。观有些思想性的文字,常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存有无限恣意想象空间。
  思想性的文字总与彷徨、迷茫、纠结、追索、平衡等关联。多是自言自语,不与人交流的那种表现方法。所以这是作者自己的心声,荡响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不是争鸣,有点“呻吟”的病状。呼之欲出的却是振聋发聩的呐喊。
  不图说服他人,更不为教育。要说读其文章,有一定警醒,那也是内心伴有自省的读者。“耽于自省,往往概念无常,心生悲念”。
     当然,我不应去评说作者,应该是不具资格。其实相对一个独立的人,任何人都不具对其评述的资格的。事实往往则不然,每个人都有其思想空间,有独立的审判工具。在自我空间里,扮演着法官、律师、被告、原告、观众。这是一个自我辩论、自我审视的过程。
      读书,要不要去品,去评?亦产生不同看法。没有评,何谓品。有争议的地方是先独自在评,与自己观念相左的还要先在自己心里去辩。纵使许多新潮的先进的思想,很多人也要有个吸收汲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评是辩是品。当然,居高临下的评,果有卖弄的嫌疑。需慎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8 13:49 , Processed in 0.0506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