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23|回复: 83

走近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8-30 20:10 编辑

读罢大漠之风的《父爱如山》,忽然一阵酸楚袭来, 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出生于山东招远一普通农民家庭,17岁应征入伍,参加了八路军。抗战中,父亲冲锋陷阵、英勇机智、不怕牺牲,人称“红小鬼”。 他三次负伤,左耳被日军炮弹炸失聪,右肩上的一块炮弹皮,一直残留到他辞世。他先后参加过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塔山阻击战等著名战斗和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多次立功受奖。在塔山阻击战中,父亲所在营只剩下13人,父亲也身负重伤。父亲说,那场战斗是他打的最残酷的一仗。父亲所在的第四野战军部队也威名大振,他们团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英勇善战模范团”。北平和平解放,父亲随军南下,直到广东,后任解放军四野部队一二二师三六四团二营教导员。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51 收起 理由
机器猫 + 6 真情大美
深海 + 6
山东骑士 + 9 真实感人的怀念文章。
小溪 + 8
恐龙 + 6 父亲也离开我16年了!同怀念。。
38°柠檬茶 + 8
古风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9-8 18:08 编辑

1957年5月,父亲回山东老家探亲,看到农村在砸锅炼铁,人们都在集体灶上吃大锅饭,并有饿死人的现象时,非常难过。此时部队正搞“帮党纠风、讲真话”的运动,父亲就和同时探家归来的三营营长一起向首长反映了家乡的真实情况。接着在反右运动中,三营营长被打成“右派”,父亲则因散布“公社化搞早了”、“大跃进冒进了”等所谓的反动言论,成为右派分子的帮凶,受到“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1958年4月,被部队从广东汕头发配到东北的北大荒军垦农场劳动改造。1959年11月,组织上调配干部,又将父亲调到吉林省某市地方单位工作,并在那里安家落了户。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8-30 00:15 编辑

1961年,经组织甄别父亲得以平反,部队通知父亲可以留在地方,也可以返回部队,此时,父亲带领的工厂正在搞新项目上马,倔强的父亲考虑再三,最终为了不给组织再添麻烦,谢绝了部队首长的好意,没有再回部队。就这样,我们一家在那里一住就是20多年。期间,父亲先后在两个企业做党委书记兼厂长,后到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直至离休。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临,父亲的工厂也和全国一样,掀起了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运动。曾是“右派分子帮凶”的厂长父亲又因“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抓经济、不讲政治”等问题,被戴上了“走资派”的帽子,关进了黑屋,遭到了游街批斗。就连每天为父亲送饭的母亲也因一次送饭时,没有事先背诵“最高指示”,而被造反派贴了大字报。那段扭曲的日子,想起来就揪心。
     十年浩劫结束,父亲摆脱了精神枷锁的羁绊。恢复领导职务的他,一心想把生产搞上去,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他每天早出晚归,下车间、到班组,和工人们一起劳动,钻研技术。记得有一次他很晚才回家,进门就喊母亲给他找药。原来他白天就开始发烧,但因厂子进了新设备,他一直等到调试成功才离开,此时他已精疲力尽了。他的为革命忘我献身和敬业精神,一直感动着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企业一跃成为全市龙头企业和创利税大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6 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一生生活简朴,穿戴从不讲究,一套工作服洗白了、洗破了也不肯丢,而是让母亲给他补补再穿,可看到困难职工他却舍得给予。一次他在车间,看到一工人穿着露出脚趾头的鞋子在检修机器,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鞋子送给了那个工人,后来又把我们姐弟几个穿小了的衣服拿去给那个工人的孩子穿。他患病住院时结识了一位农村家庭困难病友,就不时送一点东西给那位病友,直到我家离开东北。
    父亲吃东西也从不挑食,总是狼吞虎咽,母亲常批评他吃相不雅,可他说这样吃的香,还节省时间。父亲在饮食上也十分节俭,剩菜剩饭从不舍得扔掉,他将剩菜倒进开水,就称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了,喝的津津有味。
    父亲性格乐观、豪爽,逢年过节,我们几家喜欢热闹的邻居经常搞家庭演出。要求每家、每人都要表演节目。母亲原来是文艺队的,不成问题,可音乐细胞不足的父亲,就常常靠我们姐妹三个来顶替,他每年独唱的也总是一句京剧:“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邻居们说他耍赖也没用。那时,大人们工作都很忙,业余生活也十分枯燥,逢年过节的家庭文艺演出,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热切期盼着的。
    父亲知道的东西很多,记忆力非常好。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我一直感叹自己没有父亲那么好的记忆。“文革”中,能背诵的毛主席诗词和语录,现在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几首。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8-31 08:38 编辑

父亲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勤政,对家人要求也极其严格。记得父亲恢复领导职务之初,到家来“走后门”的人不少,一次,一位阿姨来求办事,父亲不在家,母亲接待了她,她放下水果就走,母亲来不及撵她。父亲回来后,将母亲狠批了一顿,第二天就将东西退了回去。他还一再叮嘱我们,以后一律不准这些人进门,更不许收人家的礼物。母亲是政府部门的干部,常常抱怨父亲将人拒之门外太不近人情,让人很没面子。可父亲不仅不松口,还告诫母亲这样下去的话,党的风气就变坏了。渐渐的,来我家要求办事的人少了,工人们的赞誉声却多了起来。父亲秉公办事的行为,至今让人称颂,包括那些曾经被他“得罪”过的人。
    七十年代初,部队非公开招收一批“小兵”。看到邻居有几个女孩去当兵了,我和姐姐也想去,父亲却坚决不让母亲去找时任某部司令员的姥爷“走后门”。姐姐哭闹,也没有动摇父亲的决心,终未圆我们的当兵梦。长大后,父亲让我和姐姐双双嫁给了军人,算是对我们未能当兵的“补偿”。父母年老后回到烟台,却经常回东北姐姐家去住一段时间,因为他们依然喜爱在军营里生活。
    姐姐高中毕业赶上“上山下乡”,母亲怕在城市长大的姐姐吃不了农村的苦,瞒着父亲,提前把姐姐的户口落在了一个条件较好的公社里。父亲知道后,勃然大怒,说他的子女绝不能搞特殊,要带头去艰苦的地方。硬是把好不容易才落下的户口又迁到父亲单位指定的集体户——一个贫困的山村里。姐姐如今也常感叹,上山下乡的那两年是她一生中最遭罪的日子。
    八十年代初期,我和妹妹相继院校毕业,父亲告戒母亲,孩子们的工作不许管,让组织去安排。我一下子被分到了离家六十多里的矿区中学任教。在那里我水土不服,身上常起荨麻疹。起初,母亲想为我联系调回市里,但父亲一句“不准打退堂鼓”,断了我调转的念头。我边治疗边教学,咬牙坚持下来。我们姐妹后来入党、升职、调换工作,等等,都是在父亲离休并离开我们工作的城市以后,我们一点“光”也没借着。现在想来,是父亲的“不近人情”和言传身教,铸就了我们姐弟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8 收起 理由
深海 + 6
38°柠檬茶 + 8 莫名的想流泪!~
老前 + 4 原创佳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30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叹,好人一个!
发表于 2012-8-30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前 于 2012-8-30 01:21 编辑

第一次读‘萍水相逢’的长贴,写的好!
一楼一楼地读下来,质朴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可歌的事迹,都深深第打动着我。向老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12-8-30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那月、那人,向党走,不回头。以身作则,关乎基层,情系民生,忠于发展。既是革命者又是发展的开拓者。今天的发展前人铺就,上前走的精神除了敬畏还是敬畏。记得他们,先锋的老父亲!{:soso_e163:}
发表于 2012-8-3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目标,赶路要紧。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读‘萍水相逢’的长贴,写的好!
一楼一楼地读下来,质朴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可歌的事迹,都深深第打动着我。向老英雄致敬!
老前 发表于 2012-8-30 01:20

写实的东西,加之平铺直入,朋友们不一定爱看,有劳领导熬夜驻足观看,敬茶{:soso_e160:} 。非常感谢领导加分鼓励{: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9 06:51 , Processed in 0.0627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