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1

[史海钩沉] 烟台日报专版:莱阳沐浴水库建设纪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2月12日《烟台日报》

07版专版刊发

▼▼▼

本文原刊于烟台市政协编纂出版的《烟台文史》

文/邢保容

莱阳沐浴水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烟台地区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也是莱阳目前最大的水库。沐浴水库建设工程,从1957年开始到1960年9月结束,历时四年。我作为莱阳县水利局的干部,参与了这项重点工程的全部过程。这一工程建设至今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今天回忆起来,很多事情好像就在眼前。

▲摄影/张立

从勘测规划到工程建设


沐浴水库的勘测规划工作从1957年就开始了。我记得当时副县长谢忠池曾到勘测现场考察水库选址情况。1958年初,莱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水利建设思路是:在五龙河上游富水河支流建水口水库; 在清水河中游建大明水库;在白龙河上游建小平水库;在蚬河中游建沐浴水库。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最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只保留沐浴水库、小平水库两个项目,其他项目暂停。

沐浴水库位于莱阳城以北十公里的沐浴村东北。坝址选择在河道最窄的地方,河道底宽只有96米,控制上游流域面积455平方公里。设计坝高44.8米,总库容1.87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74亿立方米。计划总投资1277万元,总用工550万个。效益预期:汛期可削减洪峰流量80%,控制灌溉面积19万亩以上,可养鱼面积8500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一项具有防洪、灌溉、养鱼、发电功能以及保障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综合水利工程。

1958年初,我被派往山东省泰安干校去学习,原定学期一年,后来因“大跃进”水利建设需要,提前结业返回莱阳县水利局工作。4月30日,我回到局里。当天,局领导就找我说,5月10日沐浴水库工程开工,全县调一万民工参战,要求我明天(5月1日)就去安排施工现场。接到任务后,我便立即组织了几个人,于5月1日去现场测量、定线、打桩、钻探,按一万人的规模布置现场施工。

各项准备工作是相当紧张的。因为只有10天时间,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昼夜奋战,直到5月9日深夜才把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工地指挥部此时已经成立,县委副书记滕世思同志任指挥,团县委副书记盖学林同志任副政委。指挥部内设机构政工、财务、工程、宣传、治安等科室也同时成立。

5月10日,全县万名民工从四面八方赶往工地。其中,2000人负责清基,6000人负责开挖河道疏流,2000人分别到两个土场挖土。

为什么要挖河疏流呢?主要是因为当时连一台抽水机都没有,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挖河引流。根据基础深度比降挖河,从最深基础6米逐步到5米、4米、3米、2米、1米,按比降一直挖到朱耩村东,总长10华里。坝址上使用的从盐滩调来的龙骨水车、人工水斗等,都是最原始的提水工具。幸好40天未降大雨,按计划顺利完成了清基任务。

在指挥部工程管理部门和参战民工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清理得非常标准,库底岩石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又在岩石上下凿了50厘米深的石槽,两边砌墙,中间浇铸高1.5米的混凝土水泥齿墙。随后40天顺利完成基础回填。此时,民工人数减半,开始筑坝、开挖溢洪道和东、西两条渠道。

当时与沐浴水库同时施工的还有产芝(今属莱西)水库。由于产芝水库大坝比较长,担心汛期到来时达不到工程高度,因此在沐浴水库大坝高度达到13米时,县委决定沐浴水库暂停施工,只保留1000人保安全,其他大部分民工调整到产芝水库工地。

为了确保沐浴水库大坝的坚固,我们用8号铁丝编成一个个大铁笼子,里边装上大石块,从坝顶到坝坡全部锁起来。最下游又挖消力池,按同样办法都锁起来。仅此一项,共使用了11吨8号铁丝。工程完成后,山东省水利厅水科所专家做了一次模型测试。测试结果是:每秒钟300立方米流量,能抵挡8小时;每秒钟500立方米流量,最多能抵挡3小时。汛期到来后,实际结果出乎预料:第一次洪峰不足300个流量,不到两个小时大坝右下脚被冲出一个两米大的坑。经过抢修,恢复原样。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洪峰500个流量,不足3小时大坝左部就被冲开一个大口子。

原来,左岸放水洞在施工时没有使用钢材,而是使用石料,造成抵抗内压能力下降。经省水利厅批准,这个部位拆除重建。由于拆旧放水洞所有石料都堆放在大坝内坡,造成很大的透水层。再加上大坝在未达到一定高度时,有一位外行领导强行决定半夜合龙,水位快速上升后就冲出一个大洞,所幸未穿过黏土心墙。后来,用打木桩、板桩挡住泥沙,下游加速清筑基坝,中间向外排水,不让水穿过黏土心墙。在打板桩时,工地组织大批民工下水形成人墙,一层不行再来一层,当时场面相当惊险。在两道人墙挡住水流后,其他人抢清下游基础并再回填好,然后快速加高黏土心墙。在大坝筑到一定高度时,集中力量将大坑填平,彻底解决二次清基合龙问题。1959年12月底,才完成了第二次合龙。

1960年3月,大坝高度达到15米时,左岸溢洪道和右岸卧管放水洞同时开工建设,大量民工从产芝水库调回沐浴水库工地。1960年6月底,大坝高度达到37米。大坝增高后,施工场地减少,工地民工逐渐减少到3000人左右。

1960年9月底,大坝施工任务基本完成。水库名称至此由原来临时使用的“共青团号水库”,正式更名为“沐浴水库”。


▲摄影/邢德波

库区移民搬迁安置


库区移民安置,向来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十分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沐浴水库工程1958年5月10日正式开工以后,县委、县政府就派出一批得力干部,分头深入到库区村动员群众进行搬迁。库区绝大部分民众都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按照要求拆房搬迁,显示出老区人民很高的思想觉悟。

当时在库区移民方面国家没有具体政策规定,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大队为单位集体行动的方式,集中从低处往高处搬迁,大队一边拆旧房一边建新房。为了加快搬迁进度,工地上还组织民工利用晚上时间,帮助村民拆旧建新。在由低处迁往高处的村庄中,有一部分村民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搬迁到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公社。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带头报名,带动了250多户群众报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真的是非常感人。当时只能带走一些贵重物品,其他大部分东西都无法带走。为此,县委、县政府给每户发了一些被褥、衣服等物品。事有不巧,这些移民刚刚安顿下来,当地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雨,辽河大堤决口,洪水淹没了村庄,百姓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莱阳移民有的投亲靠友迁往外地,有的无奈返回了莱阳,最后在辽阳定居下来的有48户。

沐浴水库上游搬迁移民涉及到4个公社23个大队,共1600多户、8000多人,拆迁房屋9000多间。根据1965年的统计,具体情况是:河洛公社,苇夼村64户、351人,拆房351间;河北村9户、65人,拆房61间。沐浴公社,北上河村22户、110人,拆房184间;青岚后村23户、89人,拆房112间;南上河村38户、175人,拆房289间。榆科顶公社,河东院村123户、1806人,拆房774间;大姚格庄村184户、1806人,拆房1110间;东相格庄村64户、294人,拆房411间; 霞留村57户、311人,拆房332间;西上庄村21户、103人,拆房141间。西留公社,邢格庄村137户、621人,拆房757间;花沟村62户、312人,拆房287间;东姜格庄村45户、189人; 步家村100户、461人,拆房612间;河北院村30户、131人,拆房198间;河中院村24户、86人,拆房147间; 西姜格庄村106户、487人,拆房657间;李格庄村80户、361人,拆房512间;于格庄村202户、1041人,拆房1271间;朱省村103户、517人,拆房566间;西相格庄村12户、47人,拆房85间。另外,河北村安置在下游赵家埠子村39户、258人,拆房254间;还有分散到各地40户、200人,拆房219间。

为了安置好库区移民,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初期主要是利用旧房原料建设新房,国家给予适当补助。新房建设基本都是由大队集体负责。1963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物价情况,对已建和在建新房确定了统一补助标准:1959年以前建的新房,正房每间补助75元、厢房每间补助56元,猪圈补助30元,院墙补助40元;1960年建的新房,正房每间补助108元、厢房每间补助81元,猪圈补助30元,院墙补助40元;1961年建的新房,正房每间补助150元、厢房每间补助112元,猪圈补助30元,院墙补助40元;1962年建的新房,正房每间补助200元、厢房每间补助150元,猪圈补助30元,院墙补助40元;1963年建的新房,正房每间补助250元、厢房每间补助187元,猪圈补助30元,院墙补助40元。


▲摄影/孙振萍

水库后续工程和新移民安置


为了确保沐浴水库大坝的安全,从1964年春开始,山东省水利厅安装队在左岸开挖隧道,建起了泄洪洞,出口同时安装了3台500千瓦发电机组。这样,水库在蓄满水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泄洪流量100多个,而且可以根据预报提前放水泄洪,调剂库容。1975年,省里又拨款50万元,要求在原有溢洪道的基础上开挖二级溢洪道。县委、县政府抽调5000民工施工,使溢洪道下落5米,同时新建二孔大闸,既解决了泄洪问题,又使水库水位从135米抬高到了135.78米。

水库水位抬高以后,库区移民数量又增加了一部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水库蓄水以后,水库两边村庄原有的土地都变成了插花地,即北岸村在南岸有地,南岸村在北岸有地。村民耕种土地,经常要乘船跨水。1971年秋天,地处北岸的榆科顶公社霞留村村民到南岸干活,傍晚回家时,船在水库里翻了,一次淹死了24个人。这次事故促使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解决水库两岸农民跨水种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消除插花地。但是,由于各村之间插花地数量差别很大,调整后有的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人多地少的村调整一部分村民搬迁到水库下游土地较多的村。县委与穴坊公社党委协商,将霞留村15户、西相格庄村31户安置在吕家滩村; 将河南院村19户安置在东蒲村; 将河北院村10户安置在西贤友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定,村民迁出村到安置村帮助移民新建住房,共建新房365间。

沐浴水库移民工作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到1973年,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时间。起初,省里并没有补助政策,只是说每户按每人0.5—0.8一间安排资金,原有房数量与新建房数量之差,无论多少都不予补助。为了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省里每年多次给移民村补贴化肥、农药、耕畜等。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因搬迁造成的房屋损失,因此一直要求政府给予补偿。为此,烟台地委、行署于1975年、1976年两次共拨款50万元,一次性补偿沐浴水库库区移民房屋损失。补助标准是:正房每间200元,厢房每间100元。同时,莱阳县委、县政府还派专人到辽阳县刘二堡公社,将补助款送给定居在当地的移民。

至此,沐浴水库库区移民工作全部结束。



▲摄影/潘勇

—— E n d ——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莱阳市广播电视台」,搜索「laiyangdianshitai」即可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台的几个大型水库,差不多都是那个时候建设的。今天,我们依然享用着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6 15:46 , Processed in 0.0535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