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1|回复: 18

[民俗民风] 散文”放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8-12-17 09:33 编辑

                   散文  “放山”
                              隋建国
    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在我们胶东屋脊栖霞每年秋后到隆冬之前有一个习俗叫“放山”。简短的说就是山岚开放,社员进山拾草备过冬。
    那个时期,乡村社员是集体劳动,年底按劳动出勤率参加年终收益分配。因属于大集体,除了每个家庭院子内的东西属于自己,其它的一切都归功于集体财产。土地及山岚和村头地边的杂草都不允许个人随便占有。每一个村为一个大队,下设多个生产小队,一般在四五十户之间。生产小队设小队长、会计、保管及几个小组长。小队长负责全队的一切事宜,会计分管队里的财政收支并记出勤公分,备年终决算分配。村大队部有总会计,年终汇总各小队收支状况做方案,到公社审批分配方案。大多在年关前全大队“开支”,即分粮食和分钱,叫“决算”。粮食是根据平时分配的找平,补上短缺部分。钱若出勤多的除了扣除“公积金”“公益金”及口粮钱外,还能领取部分现金,多的在几百元。家里劳力小的是欠款户,不交现金,记在“往来账”上,逐步结算。家里属于“五等家属”的,就是家中主要劳力在外,所得的工分不够粮草钱,需要补交现金方可领取户口粮食。
      当年的大集体人们的观念较单纯,大多只顾埋头劳动,期盼年底能有一个富裕收入。对于集体的一草一木等财产都挺爱护的。庄稼秸秆和杂草是唯一的生活做饭的原料。夏季靠麦子秸秆,秋季靠地里的玉米大豆叶子。苞米和大豆秸秆地瓜蔓用着集体饲养栏喂牲口,这些秸秆草是确保耕作驴牛的过冬草料啊。地头及地堰子有草也不准往家里拾,因这是集体的财产,只有等着放山才能往家里弄一点。
    在那些年里,尽管不及当今人们的防火意识,但山林保护特好。山里的苍松茂密挺拔,山坡杂草郁郁葱葱,基本不出现人为的山火。山规民约人人遵守,当时“杀树如杀人”人人皆知。每一个村的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都有护林员,称“看山的”。记得当时我们进山玩耍和弄点药材就怕看山的,有几次不小心碰坏了树木在山顶俯视的山林员大吼一声,我们便屁股尿流的往家里奔跑。
    进入冬季寒冬即将来临,有山岚的村队就计划“放山”了。放山前,生产队的队长会计等就事前进山按每户的人口开始瓜分山岚了。首先是分刺槐条子,划分的次序是抓阄定的。一般是先近后远,就是按先后先分离村近的逐步向山林深处延伸。所分割的山岚条子各户之间留有分界线,每一户有一人代表跟随,以便认识自己的范围。第一次山里的所有条子割分结束后,生产队里就召开全体社员会议,强调有关事宜。保护原有树木,间隔五米留小树,事后组织检查。会议结束后即“放山”,一般限三五天时间完成,过后继续封山。第二次“放山”是分割山坡上的山草,方法与同于分刺槐条子。
    放山收草是每家每户的一件大事,冬季的做饭及烧炕取暖过冬就靠它了。放山限制时间,一般的家庭靠自家的人手是忙不过来的。亲朋好友上门帮忙已经成为习惯了,这样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完自己的分的山岚,还能腾出空闲到不属于集体割分的公共范围内抢拾一点。“放山”时间是保密的,大多是大队里干部一开会,生产小队就立即召集社员开会放山。年复一年,时间大多大家都清楚。为了应变,家里的上山工具整装待发,亲戚上门等候。可有时候大家等了多日,正当亲朋离去,一声令下放山了,闹得啼笑皆非。记得有一年我在离家五里外的学校任教,山草坡分好了,因分的山草坡有好几处,妻子顾及不过来,就捎信让我回家。那日凌晨两点我就上山了,摸着黑冒着严寒按估计的山岚位置我萎缩在草丛中守护,唯恐让他人给收走了。待天亮了,人们都上山了,结果我所守护的地方离我家里分到的还差老远,幸好这一大片还没有人收,这一下我才放心了。
    最难收的是刺槐条子,有刺且不说因戴着厚厚的皮手头,就是往家里搬运麻烦。条子高,需要两道捆绑。那时候用的是“王八不抬头”秸秆捆绑,就是高亮的一种类既软又长,方言称为“绕子”。由于有点脆,往往刚刚捆绑好就断了,需要另绑,太费力气了。肩挑人抬往家里搬,一条扁担两头各一个条子,累了就地将条子立着歇息一会继续前进。割条子时将粗壮的单独捆绑,留着来年扎篱笆种菜,方言为夹“园障子”。其余的方可当柴烧。
    山草是用镰刀顺着山坡排着割,一般都是从沟底往上割。最好最快的法子是左手握一把草作为依靠,右手拿镰刀,作为依靠的草紧贴地皮,弯着腰用镰刀“排”,即排着割,类似于剃头。待“排”满了一大把,就放下。割下来的草底部大,头部小,两把头尾颠倒对起来,方言为“一铺”,若十铺摞起来起捆在一起为一个山草。好手艺的山坡草割完了后基本不漏下草叶子,若不就需要再用竹筢子将其漏点的草叶子划楼起来装在草篓子里运回家。放山后的山岚如同人剃光了头,光秃秃的,再待来年焕发生机。山草搬运靠肩背挑及小车推。你看,到了傍晚村口大小路上,人山人海,好似当今交通要道堵车,好热闹啊。
      放山拾草仅限于生产队集体山岚范围内,对于大山深处的地带不在其内。就如我们这里的岗山那是公家的财产,任何时候都不准进山拾草,更不允许随意砍伐树木,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
    寒冬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有了“三大堆”,即柴草、泥土、圈粪。这是当年乡村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俗语说“门口没有三大堆,长好庄家整是吹。”是啊,柴草说的一点不假,“好大的疃没有人家”,看起来草垛挺大,可“支乎了刁”的不抗烧,大多人家不舍得烧,需要节俭。草木灰多了,可以当肥料。再者燃烧了一年的土炕来春把它打了另盘新的,这些经过熏烤过的泥土培也用着当基肥。泥土堆用于一个冬天垫猪圈和牲口栏攒粪,这是往年农家必备的。这样就有了“三大堆”的谚语。家中人口多,柴草不足,土炕就采用到村边地头挎下来一些既带泥土又带草根的方言称为“粪草子”晚间拥在炕洞内慢慢燃烧热炕取暖。这样既可以暖和土炕,又能成为灰泥土,可用于当肥料。
    回想昔日,再看今朝,乡村人的生活大改变,可以称得上天壤之别。空调暖气电热炕等多类取暖设施多数人家都有了,做饭除了大锅就是用煤气。以往大多数人家冬季不洗澡,峰年何许有的人家烧一锅热水讲一下卫生,因此虱子跳蚤多就是那个时代。如今太阳能基本在乡下普及,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健康了。又多少年过去了,往日的“放山”不见了,尽管山岚开放了,但是平日也很少见到进山拾草的人了,即是有人偶尔进山拾一点草那只是弄点引火草而已。如今尽管大多乡村用户冬季烧炕取暖做饭还是沿用柴草,但果园修剪下来的枝条木头已经代替了山里的杂草,山里的草再多也没有光顾了。“放山”这个名词已经成为历史,这是农村人生活变迁的见证。我坚信乡村人们的未来生活将更加美好。
                                20181217
DSCF0663~1_副本2.jpg

DSCF0672~1.jpg

发表于 2018-12-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也曾经经历过。

点评

感谢知青您的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7 2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隋老师好!经历是一种财富。

点评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回忆往事倒觉得是一种生活乐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跟现在的“封海”“开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评

感谢一戈您的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1知青 发表于 2018-12-17 14:07
好文章,也曾经经历过。

感谢知青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2-17 22:34
隋老师好!经历是一种财富。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回忆往事倒觉得是一种生活乐趣。

点评

是啊!仔细想想,人生差不多都是在回忆中度过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一戈 发表于 2018-12-18 14:47
这跟现在的“封海”“开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谢一戈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8 2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山文化 发表于 2018-12-18 14:59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回忆往事倒觉得是一种生活乐趣。

是啊!仔细想想,人生差不多都是在回忆中度过的。

点评

想想昔日苦,倍觉今日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9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2-18 21:57
是啊!仔细想想,人生差不多都是在回忆中度过的。

想想昔日苦,倍觉今日甜。

点评

乐观人生,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3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乎了刁”



哇塞
大致相同,又有所不同~


……
想起了当年的从来没拾满过一网包的草~

点评

绿雨海您好,欢迎相互学习交流。祝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0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4 01:23 , Processed in 0.07187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