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2|回复: 10

[其它] 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学生住黑屋子用土台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8-11-25 09:35 编辑

                   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学生住黑屋子用土台子
                                 隋建国
      我早期的学生年龄都已在60岁开外了,他们经常对我提起当年爬岗山和晚间步行到20多里外的本镇俗称“西北利亚”的安乐庄村放映幻灯搞宣传的趣事儿。一提起当年都说那时候生活有乐趣,至今记忆尤为深刻。
    我是1964年毕业于栖霞八中初中部,半年后即19653月踏进了本村小学成为一位民办教师,至此一生与教育结了缘。
      50年代末60年代初小学教育学制为6年,分四二两个学段。一到四年级为初小,以村办为主,为村小学。五六年级为高小,生源有多个村集结,因附有驻地村一到四年级,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故称完全小学,简称“完小”。完小校长管辖所属学区片所有村小学。公社或乡设一名中心校长和一名会计负责全面工作。中学三三制,就是初中高中各三年,这样从小学读到高中就是12年。那时候流传着“苦读寒窗十二年,熬了个独轮驾驶员”的顺口溜,指的是对毕业无工作回乡推小车务农的抱怨。
      1966年后,乡村学校又一次改制,小学为5年学制,以村办为主,原完小升级为初中,学制2年,高中2年。一个学区片一处初中,由于属于几个村联办,称为联办中学。高中每一个公社一处属于官办。继后又相继改为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
    我开始任教的时代,经济条件差,尤其是乡村。村里的小学的教室基本都是属于黑屋子,大多是普通民房改造的,条件好一点的教室前面有两个窗户是木头窗棂子,糊着白纸。泥墙泥地,室内黑黑的,不通风不透光,称黑屋子。再者,大多校舍都是早年的老屋子,年久失修,雨天漏雨,称危房子,师生在里边上课提心吊胆。那时候政府和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都无能力改造,只能简单修补。学生没有课桌,低年级是用泥土拖出来的大土培,方言叫“大挤”当桌子面,上面糊上报纸,底下用小土培(小挤)垒砌支撑。这就是所谓的“土台子”。高年级的学生有条件的能有一张长木板按上腿或用土坯磊造支撑,这样的长桌能坐上五六个学生,一排一排的就是当时的教室。凳子是长板凳或学生自己从家里带的,高低不一,式样各异。教室讲台也是泥土垒成的,那时候教师能有一张讲桌就相当不错了。教室的黑板大多都是几块木板涂上点墨汁拼凑成的,条件好的就是用水泥在墙上泥成,黑色退了再涂一下墨汁。70年代末,我们乡还有的村办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没有一条像样的椅子,有的老师在地上埋上一个木橛子上方再钉上一块横木头作为办公椅子。学生午睡在泥地上或在长凳子上。
    在那个年代,教师分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三种。公办教师的月工资为43.50元、39元、34.50元三个等级。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每月补贴为小学2.00元,中学5元,男女以生产队整劳动力年终参加生产队收益分配。80年代改为公社集资统筹每人年收入2000元左右。那时候我任乡教育组会计月工资仅仅34.50元,最期盼的是希望能得到月43.50元的收入。
      1980年开始政府督导乡村消灭危房黑屋子土台子,由政府和村队携手改造校舍,努力实现乡村学校改观。我那时候在乡镇教委工作,负责抓中小学校改工作。目标是每一处学校达“六配套”花园式学校,就是有玻璃门窗、课桌凳、院墙、大门、活动场地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乡村学校的面貌才有了改变。
    我刚任教的大花园小学,当时设在一户当年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内,五个教学班,生源来之本村,150多人,分别在正房、南屋和东西厢房内。过道大门一侧是办公室,大门外面临大街,院子和大街就是活动场地。村小学设一名主任教师,负责校内外事宜并任课,其余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教学班,语文算术及音体美劳全有班主任一个人包干。小村队主任教师属于兼任。那几年由于村个别年级生源不足班,村与村之间有穿插班,就是与邻村协商如一个村设立四年级,另一个村设立五年级教学班,学生相互穿插。我们大小两个花园村当年都是这样,有利于教学。
      那时候上级拨给的办公费很小,大多是有主管部门发一点粉笔及用于教师批改的笔记本墨水和蘸水笔等办公用品,其它全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挖点药材检点废品等勤工俭学来维持。那时候村里除了我们正规小学外还有一个半工半读学小学班,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属于政府业余教育管辖。他们无有办学经费,生源是家庭困难无条件就读正规学校的孩子,学生不缴纳学杂费,一半学习,一半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弄点收入支撑办学,即叫工读小学。工读小学教师和我们这些民办教师待遇是生产队记公分参加年底分配,没有津贴也不在教师系列编制。
    六七十年代生源多,大多家庭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受经济条件束缚负担不起孩子读书。好的一点对家庭条件特困难的有减免学杂费的政策,大多学生能入学学习。每个年级中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小的七八岁,大的十多岁。那时候我们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好多在十七八岁,比我少不了几岁。学生的课本有的用家里哥哥姐姐用过的。才入学的,好一点的能买一块石板和一点石笔,用瓦片练习写字的最多。石笔直到用的只剩下一丁点也不舍的丢。大一点的学生好歹能有一支铅笔和自己买一张白纸割32K大小用纸捻装订个本子用,用了正面再用反面,最后再用练习写大仿,拥有一支钢笔的很少。夏天黑屋子炎热难熬,冬天个个冻的手脚麻木起冻苍。阴雨天室内光线黑暗煤油灯照亮,烟熏火燎。那时候大多家庭的孩子夏冬仅有一两件换洗的衣裳,冬季有的学生往往请假回家絮棉裤,因他们只有两条裤子,需要在家里光着屁股在被窝里等待。
    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年的师生生活别有情趣。课间跳房、踢毽子、打瓦、老鹰捉鸡等个个玩的挺开心。学校有土广播、红小兵黑板报、班级有宣传队,业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登岗山锻炼。挖药材、捡废品等勤工俭学补助办学是常事儿。我认识的多多山里的药材就是那时候学习的,每次带领学生把挖回来的药材送给合作医疗室,除了请教药名及药用价值外,还能得到少量的报酬。那时候学校还要负责村里的扫盲工作,每天中午和晚上学生包干到农户家里教识字,老师负责按期考核测评,直到脱盲。学生记忆最深刻的是多次在岗山密林中的野外课堂的事儿。树荫下挂上简单的小黑板,学生实地而坐上课。所学的植物就在眼前,所认识的板岩随手就捡;在抗战我军岗山阻击战原址讲故事就地写作,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征东而封赐的原岗山寺院遗址讲家乡历史文化,课间组织山林“捉特务”及登山争冠军、采树种等等,给幼年的学生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趣事印象。回想起来那时候尽管生活条件比当今差的太大,但孩子们乐在其中,因童年趣事多多。
    那个年代的宣传工作十分活跃,每一所学校都十分重视。就我所任过教的中小学每一个班级都有人数不等的宣传队,学校有校宣传队。学校用铁桶子做成的土广播,每天早上上课前就广播各个班级的新人新事,鼓励学生争做新人。校报红小兵战报栏目及时报道学雷锋标兵事迹。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新风尚成为学生每日生活的组成部分。天津快板、三句半、小品、小演唱等是每一个人的拿手好戏,至今大多还能哼哼几句。
    演幻灯是我的绝招,喜欢电影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在请教县放映员的前提下,我把每月仅有的两块钱的补贴偷偷从天津花了16元邮购了多个大小不一的凸透镜,在木工师傅的帮助下制作了三镜头幻灯机,光源用汽灯。幻灯片除了购买外,就是用玻璃片片。经过实践在玻璃上涂一层墨汁在背阴处晾干,用铁笔刻上字再在镜头前放一块红色透明塑料板,在银幕上就呈现了红底白字,这在当时挺新颖的,对宣传起到了得心应手得作用。那时候我的这一点微薄收入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母亲知道后木已成舟只是痛骂我几句,不了了之。
    土幻灯制作成功,这在当时还是新颖的宣传工具,配上讲解再加上表演及演唱丰富了节目内容,迎来了多多的观众。那几年我们不仅在本村放映宣传,还到就近的村队很受欢迎。那学生们记忆最深刻的是去20多里的山村安乐庄。安乐庄地处官道镇最西北的一个仅有60多户的偏僻村庄,沟深路窄,光顾的人们不多。那天是星期日,午饭后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就带领学生启程。途中翻山越岭,爬沟泄河。当我们师生20多人步行赶到那里的时候已近黄昏。村里如同接待久别重逢的亲人那样热情饭菜款待。演出前我们事前了解了村里的新人新事,当即刻写幻灯片。演出开始了,村里的人们全到齐了,首先放映新人新事,事迹一边是字幕,一边解说,再加事前编排的《说一说俺村里的新事多》演唱,场面十分红火。中间我们播映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幻动片,最后拿手的三句半、天津快板作为谢幕。
    整整过去50多年了,我和学生们一样,那年轻时候的往事每逢回想起来倍感亲切,难以忘怀。人说梦想旧景,这可能是人的大脑就是一台录像机,旧景的重现就是梦幻。作为学校的老师能给学生童年创造情趣乐园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人生铺路奠基是值得的。
    我2001年内退离开了学校,那时候身为一校之长的我,目睹了乡村学校面目的变迁。在教委工作的15年,校舍由黑屋子到宽敞明亮的门窗,土台子变为暂新的课桌凳,校园四季有花,运动场地设施齐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及文艺汇演音像资料记录下多多的美好回忆。
      1989年我被调任一处完小校长,师生住上了二层教学楼,这在当时周边市县级多处同级学校中是娇娇者。十年多,我又一次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变化,来之十几个村庄600多名学生到校除了步行就是骑自行车。不会忘记,那些刚入学的一年级七八岁的孩子,天不亮背起书包带上干粮步行到校,路最远的七八里地。午饭自带干粮,冬季学校组织学生到岗山拾草为学生热饭。那时候学生们没有现如今的那样娇惯,不仅自己会照顾自己,且艰苦的环境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教师住校,早晚办公照明从煤油灯到电灯。课堂授课从黑板板书到简短的电教演示,正在向现代化教育迈进。
    离开岗位将近20年了,再看看现在的学校大大改观了,小学实行了义务教育,生源大减小了,每一个乡镇仅有一所小学,住上了教学楼,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活动室等教学设施齐全。从幼儿园到学生上学和回家不是家长接送就是坐班车。在校吃饭有食堂,电脑网络进课堂,课堂授课现代化。今昔对比,天壤之别,昔日的艰苦将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历史。
      孩子们啊,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你们是未来的建设和缔造者,未来的明天更加辉煌!
                                     20181125日。

084507gk6lxaik4l4k466x.jpg.thumb.jpg
122429vs9eeh99uirnn9so.jpg
DSCF0325~1.jpg
DSCF0332~1.jpg
DSCF0335~1.jpg
PIC_0945 (2).JPG
PIC_0947.JPG
PIC_2546.JPG
PIC_2552.JPG
t01c1ccdb64bb31d11d_副本.jpg

t01ddbb039591e41b38_副本.jpg
未命名 (2).jpg
未命名.jpg

t01d8f15861ef6bf4c1.jpg
发表于 2018-11-25 1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指一挥间,翻天覆地变。过去的日子虽然人和人之间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但就过日子来说,还是感觉现在发展经济,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好。虽然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相信未来会更好!几十年过去,从隋老师发的这些文字和图片,今昔对比,感慨万千啊!

点评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一切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5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1-25 11:34
弹指一挥间,翻天覆地变。过去的日子虽然人和人之间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但就过日子来说,还是感觉现在发展经 ...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一切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点评

七十年代,城里小学,差不多也都是小平房。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逐步改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学的条件越来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5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5 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山文化 发表于 2018-11-25 12:11
感谢前线您的关注,一切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七十年代,城里小学,差不多也都是小平房。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逐步改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学的条件越来越好。

点评

是啊,那个年代栖霞城里的实验小学也是如此,只不过比乡村条件好一点而已。现如今的孩子们真是如在温室里生活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0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5 1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也用过石板石笔

点评

这些记忆深刻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6 0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咱这个小学的大印,像玉玺。

点评

祝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1-25 14:39
七十年代,城里小学,差不多也都是小平房。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逐步改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 ...

是啊,那个年代栖霞城里的实验小学也是如此,只不过比乡村条件好一点而已。现如今的孩子们真是如在温室里生活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1-25 15:48
我小时候也用过石板石笔

这些记忆深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11-26 04:52
咱这个小学的大印,像玉玺。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回忆。

点评

知青您好,感谢您的关注与鼓励。祝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6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19 14:36 , Processed in 0.0733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