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地理风物] 寻古探幽——北石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寻古探幽——北石家视频

因喜欢收藏,所以老于对真正蕴含古意的老物件特别感兴趣。不过对于古意而言,因每个人的取向不同,所喜爱的也各不相同。老于所喜爱的古意,不是那种用现代材料构筑的仿古建筑,而是那种带着包浆的,洗尽铅华、匠心独具、不加粉饰,呈素朴姿态原汁原味的古意,尤其是古村落中那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胡同和那藏在胡同深处的一幢幢老宅,尤其是古色古香雕琢精美的门楼和照壁。它可以通过内心的雕刻,细腻地再现历史与现实的吸纳和遗弃,让远古的意趣渗透在古典气息的光芒里、掩藏于岁月深处。

在素有“招远小北京”称谓的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北石家村,老于爷俩真正零距离感受到美轮美奂、不加粉饰的古意。该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以北5公里处,界河东岸,黄水公路西侧,北与北崔家接壤,南与槐树庄为邻,全村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00余亩,耕地面积1320亩。东西略长于南北,属丘陵平原地貌。明朝末期,石姓由界沟迁此定居,因处招远城以北,故名北石家。目前全村共有居民204户,530人,大部分为石姓。

小村不大,但老辈时该村在外经商的却不少,岁月在这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大到豪宅大院的建筑,小到这建筑上的一个小小的构件。在这里,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是一部慢慢回放的老电影,那些依次出场、退场的人和物的片段,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的逐渐清晰、明朗,从此,那些被淡忘在流年里的岁月过往,就被一个模式固定下来了。

该村百年以上保存完好的明清及民国初期的深宅大院有20多处,清朝或民国普通老民宅多达几十幢,大部分位于村西、村中心、村南。胶东本地风格和京式风格的四合院居多,深藏胡同的幽静处,各具特色,充满古意。尤以位于中心大街西头路北的石文章老宅最有特色,这次北石家寻古探幽,在村委会计石向峰先生的引领下,我们有幸登堂入室现场感受了其昔日的辉煌。

石文章老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可谓是京式四合院和胶东旧式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临街6间南屋高大气派,尤其那雕琢精美的大门楼,更是绝美无比,门楼上方原为精美的雕花大门楣,可惜文革时期被当做四旧拆了,门框上面四个雕花大户对,也在文革时期被路过此地的黄县一帮拉练的红卫兵监督下,把四边的雕花割了下来。据石文章老先生说,当时割下来的雕花装了整整一筐子。门槛两边是一对高大素面的莱阳玉门墩,门前宽敞大理石砌的平台中间原镶嵌一面尺寸很大的八方型精磨黑晶石(暗喻八方聚财),前些年被主人挪到了台阶下面,该大门前原本为五级大理石台阶,台阶两侧为高高的上马石,目前上马石、八方型黑晶石尚在,虽然下面的两级台阶多年前已被掩埋,但却难掩昔日的豪华和气派。

从大门进入,经过南屋过道,迎面是一青砖精雕暗八仙的大照壁,西拐是一青石铺地的小院,迎面也是一处砖雕绘画照壁,小院内种花植草别有洞天,院北部中央一门与北院正屋门和南屋北门在一条中轴线上,直通北大院,大院内北屋是6间木椽子房檐的老建筑,院子西面是平房、东面为厢房,很宽敞,地面由块石铺成,东厢房外还圈了一个小菜园,里面种菜养花,西平房门前植一棵无花果,整个院落的布局典雅幽静,曲径通幽,堪称世外桃源。


该村石氏宗祠的旧址在现村委大院处,从目前尚存的大院北大屋(现村文体活动室)及宽敞的大院来看,昔日石氏家庙规模肯定相当可观。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该村驻点的一镇属机关干部说:现在蓬莱阁一房屋内摆设的一套紫檀八仙桌椅,就是由他经手由现代办公桌椅和北石家交换的。(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对紫檀、黄花梨等珍稀木材没有珍贵的概念,但却十分看重现代老板办公桌椅),每提及此事,该先生都会唏嘘不已。由此可见,那时的石氏宗祠不但规模大,而且里面相当奢华。据该村一些老人讲,文革前宗祠里还存有不少名人字画和珍稀青花瓷器,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这些老物件都被当作封资修,或销毁,或遗失。十几年前,招远一古玩商曾在该村一户农家买到一对光绪官窑青花大瓶,这也佐证了北石家“招远小北京”并非虚名。

行走在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小巷里,下午的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院墙、门楼,老于爷俩用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如实地记录着这数百年沧桑,在思绪中臆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让记忆抚摸时光深处的沉疴,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或因择地重建新房,或因外出务工,故此村内老巷中的院落不少已荒废。这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每天都曾上演过一场场人生的悲喜剧。人的一生中能坚守的东西实在太少,而人们所谓的灵魂,也只能独行。当我们细数时光,在幽深的小巷里,做一次神态安然的旅行,在日月轮换间,朝送暮接时光的匆匆,就会让人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叹。倘佯于这样的一个个古旧的小巷里,空气中仿佛蕴含着独特的情感指向,似乎能洞悉人生的坎坷与悲欢。

从巷头到巷尾,从时光的隐密处,把或喜或悲的情绪放生,将世俗的心,沐浴在一片清莹里。这仿佛是一种奇怪的心路历程,当我们置身其间,曾经的迷离,沉重,终不再拘于这偏居一隅的狭小。在小巷,于脚底一寸寸地丈量时光,那份滞留于隔世古典气息里的不舍,直抵心脾。都说流水无痕,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的,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

洗去岁月的包浆,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中,这些古建筑经过年久日深的时光濡染与渗透,在浓缩的一寸寸光影里,一些破损的未被人工修整遗址里的荒凉,沧桑和遁世的悠远,暴露在光阴里一览无余的坦然,以及衔接着历史内涵的外在断裂的决然,自然并能够接收到远古信息的空气,会令人有一份说不出的舒适和安宁。用眼角的余光轻轻摩挲视线里的一砖一瓦,会让你触及灵魂最深处的柔软和幽古的恬静,听任岁月悠悠,芳草斜阳。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沧桑与历史的记忆,透露出的是富含地域文化的神秘气息,并给人以情感上的回归与心灵的慰藉。人生,有些经历是难以言说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和物,残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而呼之欲出。对于敏感的人来说,那些残垣断壁或是一种天赐的时光记忆,破译其中的玄妙,或许就能追抚昔日的岁月……

该村历史上有加工豆腐的传统,上世纪四十年代,有豆腐挑子10余个,豆制品畅销招黄两县杜家、黄山馆周围村庄。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曾办过豆腐坊,但为时不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村里排演过戏剧和秧歌,六十年代又排演了许多现代小吕剧,每逢冬闲和春节正月间演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1946年村中建立党支部,石永泉任指导员,党支部带领群众打地主、斗恶霸,动员全村青壮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有40多人参加了解放军,60多人参加担架队、40多人参加运输队南下支援部队,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其中有两名热血男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石美章,1923年6月生,1940年9月入伍,1945年四平街战斗牺牲;石永亨,1915年5月生,1945年1月入伍,1947年8月莱西夏格庄战斗牺牲。

1954年后,石永美、石龙祥、石政祥先后任过支部书记,1982年陈川福任支部书记,1984年石江祥任支部书记,1989年石忠江任支部书记、石登民任村委主任,1999年7月石登连任村委主任并主持工作,1999年12月至今石政祥任支部书记,2011年至今石美祥任村委主任。

生活是被日子一天天摞起来的,它就像一捧细沙,在指缝间悄无声息地溜走而攥不住。而生活的品质,并不一定取决于家居的宽适、物品的精美和典雅富贵。它关乎的是内心的欲望和现实之间所达成的和谐程度。在此基础上,那些被习惯了的东西质地无论有多么粗糙,都能够被我们包容接纳。古村落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出暮归,春种秋收,过着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乐此不疲……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茂书社」,搜索「」即可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30 18:26 , Processed in 0.0634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