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地理风物] “讲好山东故事“美文「千古一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吻,口边也。从口勿声。”


千古一吻

——莒县汉画像石亲吻图遐思


美文

作者 / 何爱东 





中国的月季出口到了外国,外国人给了她一个和玫瑰相同的名字“Rose”,当这些“Rose”再来到中国后,中国人似乎顺理成章的把她们翻译成“玫瑰”。并且不知道她们是海归,只把她们当做真正的洋花了。从此,每到2月14日,情人们都乐意手捧着所谓的洋花过着洋节日,并做着从洋人那里学来的行为-----吻。岂不知,不仅是这花,就连这“吻”也是洋人跟我们学的。


时光追溯到1985年的一天。考古人员正在莒县东莞镇大沈刘庄的一处汉墓有条不紊的挖掘着,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文物出土,考古人员当然高兴,而当又一块石碑重见天日之时,更让在场的人员惊呆了,因为石碑上的图案是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石碑上刻的是一男一女相拥亲吻的图像。


亲吻图刻石为竖长方形,分为上下两格。上格刻一尊正面端坐的人像,其额中部刻有一槽,发冠特异;颈部围缠一兽尾形脖巾,于胸前交叉后分向左右两侧,并向上弯转延伸,至平头顶后分别向外下方卷曲于头部两侧。据考证,此图为西王母画像。下格为正方形,格内刻画三人,一男一女居中相对站立并引臂相互拥抱,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侍女,举手持一物。图中男子头上似戴一巾帻,身着长衣;女主人及侍女皆头梳多髻或头戴花钗。人物的上端紧贴界格为下垂的帷幔,表示人物所处的环境当为室内。整个画面主次分明,凝练浑厚,给人以端庄沉静、雍容雅丽的艺术感受。



那这亲吻图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含义呢?是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吗?据莒县著名考古专家苏兆庆分析:这一块画像石有上下相连的两幅图案,上为西王母造像,下为亲吻图,相吻的二人穿戴整齐,并且亲吻现场还有一个侍女,亲吻的是脸颊,他们不大可能在西王母前行男欢女爱之事,因此此吻更像是一种礼仪。


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闹洞房场面的描绘,并举例说宋代《太平广记》曾记载曹操、袁绍一通闹洞房的趣闻,以证明汉代就有闹洞房的习俗。然而,闹洞房为什么还要画上西王母呢?这些表征的同时存在,更让亲吻图含义迷雾重重。    


莒县亲吻图是山东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却不是中国唯一。在四川,就先后出土了与莒县亲吻图同时期的画像石3件。其中与莒县亲吻图最为相似的,是1969年在四川荥经县出土的石棺亲吻图。此图为横幅,左侧为一对男女对坐亲吻,地点同样是在室内;图的右侧也是端坐的西王母。与莒县亲吻图不同的是,在左右两幅图之间,有一道半开启的门,门边有一女子正在作开启状况。从空间关系上来看,“亲吻”与西王母结合得十分密切,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有学者分析此亲吻是为了升仙。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曾将这些亲吻图像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与“桑间濮下”传统有关的“野合图”,一是与成仙思想有关的男女拥抱亲吻像,并着重指出后一种图像与西王母的关系。在巫鸿看来,“荥经石棺画像明显为升仙题材”。那么升仙题材中为什么出现“秘戏”?巫鸿给出了两种推测,一是与生殖崇拜有关,一是与早期道教的“房中术”有关。巫鸿的后一种解释或许更加贴切,葛兆光对道教过度仪的研究表明,“房中术”、“合气之术”在汉魏六朝的道教中,不仅属于养生、神仙术的范畴,甚至还成为信仰者必须经历的一种“仪式”。

 

在合江县,还发现了一尊汉代接吻陶俑。此作品,男子一手抚摸女子脸颊,女子头微抬,正享受男子亲吻,陶俑逼真生动。

 

而比上述两件亲吻作品出土更早的,是1941年彭山县江口汉崖墓内的汉代画像石。此画像与以上两块相比,就没有那么含蓄,而是一男一女赤裸身体相拥、双唇相吻并有手部对其他部位的抚触动作。很明显的,这幅图是刻画的男女野合情形。



对于刻画此图的目的,当年川康古迹考察团成员高去寻在考证此图时,把此亲吻图功能归结于辟邪厌胜,并写出了《崖墓中所见汉代的一种巫术》一文。他认为:“汉墓之所以有这类图像是为保护墓葬或死者之尸体及灵魂的一种巫术之用也”。其实,古人对性的崇拜非常广泛,古代的陶器、青铜器、瓷器、壁画中有许多“性”的场景,并且我们的很多汉字都是起源于“性”,但在这些历史遗迹中,唯独接吻图少见。四川先后出土了3件,震撼;山东出土了唯一一件,更稀罕。四川与莒地相隔数千里,又出土了同时期的亲吻图,几个亲吻图的含义不一定相同,但它们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亲吻证据。至于亲吻在当时的普遍程度,有待于考古学家和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在古代汉语中,“吻”本为名词,即嘴唇。如《墨子·尚同中》说:“使人之吻,助己言谈。” 古人还常以两唇相合来比喻事物两相符合,如《庄子·齐物论》说:“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吻,口边也。从口勿声。”《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的释义皆与此相类似。直到《辞海》才增加了新的义项:“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亲爱。”此义项缘起于何事何时虽无考,然其为后起之义当无疑。


不管亲吻图表现的是什么意思,但它都是“吻始于中国”的有力证据。可令人疑问的是,那为什么后来的中国人不亲吻了呢?或者说为什么再没有发现更多的亲吻图呢?持“亲吻礼仪说”的苏兆庆先生曾说,这也许是我们的祖先知道亲吻会传播疾病,就放弃了这项礼仪,而改为抱拳、鞠躬和握手等等了。也有人说,中国人的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也许从来亲吻就不是见面的礼节。以上所讲的亲吻图还被称为“秘戏图”,亲吻的地点是在室内,这些亲吻是礼仪也好,升仙也好,巫术也好,应该是夫妻之间的行为。



其实洋人的见面礼也不都是拥抱亲吻,他们有时还很忌讳这项礼仪。有媒体曾报道:在20国峰会晚宴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以东道主身份负责迎宾,被意大利媒体称为“性上瘾”的贝卢斯科尼见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时显得相当高兴,伸出双臂示意互相拥抱。谁知米歇尔远远伸出一只手,示意握手打招呼,一时场面显得很尴尬。更值得注意的是,站在一旁的奥巴马一脸冷漠,斜睨老贝,显得十分警惕。而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场时,皆得到拥抱礼的“待遇”,米歇尔更让布朗亲吻面颊,惟独老贝例外。


还是在这次峰会上,有记者抓拍到了奥巴马热吻萨科齐夫人布吕尼,奥巴马老婆当场不悦的照片,并这样报道:当晚,模特出身的布吕尼身穿一套墨蓝色紧身礼服,刚一进场立刻惊艳四座,奥巴马立即走上前与布吕尼拥抱,并在布吕尼的两侧脸颊各亲吻两次,并对她说:“今天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和你聊了。”由于奥巴马与布吕尼拥吻的时间太长,他身旁的夫人米歇尔满脸不悦且神色紧张,仿佛打翻了醋坛子。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海岱文化」,搜索「sdhaidaiwenhua」即可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19 23:36 , Processed in 0.0517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