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6|回复: 1

[地理风物] 寻古探幽——徐家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徐家疃村碑

                 王氏家庙

徐家疃村委办公室


  寻古探幽——徐家疃视频


国家级海边传统古村落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寻古探幽,早已列入计划,但因太多的生意琐事缠身,一直没能成行。今年五一小长假的首日4月29日上午,趁政府休假自己生意稍微清闲的间隙,老于一家五口驱车直奔这个远近闻名的国家级海边传统古村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寻古探幽。






说到海边,不仅使老于联想到大海那汹涌澎拜的潮起潮落。老于认为:人生天地间,时光匆匆若白驹过隙,悠悠数十载,弹指一挥间。生活就如大海那潮起潮落,总会让人萌发出太多的感慨,就个人的经历而言,澎湃时宛若潮头涌起,荡涤着一切尘垢和铅华,使万事万物回归本真,在平静中奋发,在奋发中平静,最终落幕成为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篇文字、一份答卷。打开尘封的卷宗,轻揽依稀的记忆,回味过往的点点滴滴,或纠结、或失落、或温婉、或缠绵。这些人生的和弦在不经意间相互交织演绎,似潮起潮落中迸发出的万种声响、万般形状,组合成一曲亘古不息的交响。弹拨人生高低琴弦,或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或如涓涓小溪般源远流长。尚未写尽历史的一页,如李白的遇与不遇,杜甫的叹与不叹,苏轼的幸与不幸,李清照的悲与不悲,历经世事的沧桑和岁月的沉积,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只能任人评说。





徐家疃之所以远近闻名,除了其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名号外,还与影响中国当代史和胶东现代史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分不开。其一是王瑞林,其可谓是影响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个重要人物。 1930年1月生于徐家疃,1946年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胶东军区县独立营文书,东北军区机要处译电员、参谋。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机要处副股长,国务院副总理办公室秘书、邓小平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军委纪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当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瑞林上将


其二在胶东革命史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革命先烈王一民,1919年生于徐家疃,原名王福寿。1936年考入益都师范,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初,王一民邀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到寿光县,参加了共产党人马保三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自此,拿起了枪杆,开始了革命生涯。时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受马保三司令员委托,回招远老家发展武装,组建抗日队伍。短短几个月就拉出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建立招远青年突击营,王一民任首任营长,成为我党在招远最早接受党领导的武装组织,随后王一民任玲珑金矿护矿队队长,担负起保卫玲珑的家国重任,为招远黄金秘密护送延安做下不可磨灭的功勋。1941年,在鬼子疯狂扫荡、抗战极其艰辛的阶段,王一民仍率武工队出敌不意,连续铲除了3个区的伪政权,消灭了9个乡的伪办事处(至今在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武工队“火烧汽车、击毙山本”和“伏击槐树庄”、“夜袭西良院”的故事。),随后王一民受党组织安排先后担任胶东军区青年独立营营长、胶东军区大股伪军工作团团长、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特派员;抗战胜利后接受组织新的任务,被派往青岛地下党组织任情报工作负责人,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受尽折磨。1947年被国民党残忍杀害,是解放战争时期在青岛牺牲级别最高的我党领导干部。


               王一民烈士



就老于而言,与徐家疃也有一定的缘分。1984年冬天我首次北京之旅,往返都是乘坐该村村民王会章当年开通的招远至北京个体客运大客车。时年,王会章自筹资金在招远城办起全县最早的个体客运,有2辆大型客车对开,往返于招城至北京,并在原西大街(现罗峰路)西侧租借县剧团房屋办起振亚饭店,一时闻名招远。





徐家疃村位于招远市辛庄镇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处,烟潍公路东侧,东与东庄子接壤、西与官道村相邻、西北与洼曲村交界、东北与海埠村相接、南与河东村相连。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00余亩。沿海有防护林,有黄金矿藏资源和海水资源。





据王氏家谱记载:北宋开宝年间,高密县大河村人王兴在莱州新城一带经商,娶妻徐氏,徐门陪嫁的是海滩一处约900亩。王兴在此定居,取名徐家滩,后演变为徐家疃。现有300多户居民,王姓占85%以上,其次为李、高、于、许、张、闰、赵、陈、徐、周、郭等姓氏,是典型的海边古村落。





徐家疃村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属于典型胶东滨海村落。主要建筑集中连片,多条胡同规模集中保存完整的古民居风格独特,尤其十几处明清老建筑的大门楼,门框上面均有4个雕刻精美的大门当,这在老于以前所探寻过的七十多个古村落中可谓首屈一指,即使有招远小北京之称的高家庄子村。也没有这么多豪华的大门当。据该村老人讲,村中王氏家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王氏四祖先官居二品,奉旨建造家庙五间,大门外一对响天墩,门前台阶下有夹杆石左右各两根,高约1.5米,大门内有仪门(二门,无品级人走两边角门,有品级的官员大敞仪门,院内东西各一棵百年苍松,中间方砖甬道,正反两瓦盖成屋脊龙头挑头,四梢安有六兽。前后挑檐五根通天明柱,挂百名人条栅(木刻),堂内硬木宫灯十佘盏,条案等。遗憾的是随着年代的更替,不小庙内原装老物件都已散失,这次寻古探幽其外面大门紧锁,从外观之,正屋顶瓦、笆已揭,粱木裸露,正在重新修缮。

             王氏家庙

王氏家庙门前精雕细刻的石对



王氏家庙正对面“徐家疃超市”也是一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的古建民宅,老于一家在超市老板李永杰热情引领下入院进宅参观了这一豪华气派的古民宅,那宽敞的大院、那青砖灰瓦的正屋及两侧厢房、那高大精致的大门楼,虽历经百多年的沧桑,有的地方残破了、有的地方被铝合金玻璃框遮挡,但却难掩其昔日的芳华,其骨子里透露出的大气庄重,尤其屋脊、山墙、门楼、影壁的细微处,那巧夺天工的雕刻和绘画,令人赞叹不已。

         徐家疃超市北门

超市老宅大院

超市老宅内景

李永杰老人站在老宅东大门

   村中正在修缮的王瑞林和王一民故居均为青砖灰瓦式四合院结构,其中王瑞林故居院子三尊石刻很有特色,正屋门前左右两尊尤其显眼,其左面一尊上刻“乙未 扶上青云”字样,右面一尊上刻“得心应手”字样,两尊石刻一侧宽面中间均深雕一花瓶型,另外,东厢房西北角还立有一尊石刻,上刻“乙未年刻 联科及第”字样,据在东厢房休息的修缮院落的村民说,门前的两尊石刻旧时是用来练功夫的,老于目测每尊重量应在200斤左右,能每手一尊举起练功者,必是神力,定有万夫难挡之勇,可见徐家疃这一卧虎藏龙之地,并非虚传,出王瑞林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也不足为奇。

王瑞林上将故居东面

王瑞林上将故居大门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里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内石刻之一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内石刻之二

王一民烈士旧居分为东西两院,当年为掩护其敌后工作,家中开设“烧锅”酒坊为掩护,院子中央一口水井,实为一处地下暗道,可在危急时刻发挥逃生作用,事实上也真实存在过在敌特前来偷袭时,王一民带领队员们从地道脱险的红色故事,如今这条地下通道已被清理完善。

王一民烈士故居大门外

王一民烈士故居院里内景之一

王一民烈士故居院里内景之二

该村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教书育人,清时,村有私塾。辛亥革命后.建起福天寺小学,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私塾学制,在周围村庄率先实行了科班教学。1937年在村西北角建1处学校,俗称西学堂,使教学制度进一步完善。西学堂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建设中,这些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里内景之一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里内景之二

王瑞林上将故居院里内景之三

王瑞林上将故居东厢房一角

该村具有良好的革命传统,1937年,就有地下党活动,地点在福天寺,最早的中共党员有王庆乐、王修吉等。1945年,成立党支部,村指导员王元利,全村党员20多名。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村民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村先后有40多人参军,100多人支前,有15人光荣牺牲。1950年,党支部书记王元利。后有王恒足、王丕业、王恒足、张锡恩、王元芳、王寿太先后任支部书记。1976年,于彬生任支部书记。1980年,王太顺任支部书记。

王瑞林上将故居

王瑞林上将故居东厢房照壁



1937—1950年.先后有王庆乐、王修吉、于百顺、王恒足等任过村长。王元利任农救会长,王书秀任妇救会长。1950--1976年.王恒足、王元芳、王寿亮、王桂欣先后任村行政负责人。1976年9月,王林祥任大队长。1983年,高富增任大队长。





该村人才辈出,现当代在外名人有:

王文宣 ,1919年9月生,任至中国工运学院副院长。

王学尧,1925年11月生.1949年北京大学毕业,铁道兵科研单位高级工程师。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完成技术革新40多项,单悬臂25型铺轨机在铁道兵全军推广使用,被列为铁道兵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展出项目。

王义勇,1929年生,1955年清华大学毕业,机械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王汝昌,1926年生,山东省纺织研究所党委书记,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王显茂,1931年生,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纪检书记。

王清琴,女,1929年生.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结构研究室主任。

王品三,曾用名王云升、王金山,1921年生,安徽轮胎厂厂长,安徽交通学校校长。





该村的革命烈士分别为:王茂田,1900年生,1938年9月入伍,1942年5月招远牟家战斗牺牲;王恒瑞,1930年生,1947年2月入伍,1948年9月济南战役牺牲;王少华,1917年生,1938年入伍,1942年5月招远牟家战斗牺牲;王增寿,1929年生,1947年2月入伍,1947年9月莱西水集战斗牺牲;王寿元,1925年生,1947年6月入伍,1948年失踪,1958年县政府追烈;王金华 1931年生,1947年6月入伍,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王登高,1928年生,1945年入伍,1947年烟台战斗失踪,1958年10月县政府追烈;柴振山,1929年生,1947年1月入伍,1948年失踪,1958年10月县政府追烈;王寿彦,1925年生,1947年1月入伍,排长,1949年5月上海外围战斗牺牲;王寿清,1931年生,1947年1月入伍,1947年9月莱西水集战斗牺牲;王广汉,1924年生,1939年入伍,胶东军区宣传部干事,1944年在掖县朱桥被敌杀害;王界山,1901年生,1939年入伍,1946年平度战斗失踪,1958年县政府追烈;王奎武,1926年生,1944年1月入伍,1950年11月朝鲜战场失踪,1958年10月县政府追烈;王春旭,1924年生,1943年入伍,1946年失踪,1958年10月追烈;王启荣,1933年生,1947年入伍,1949年1月入党,1949年5月上海战役牺牲。





建国前,农业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生产条件差,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任凭旱、涝、虫灾的肆虐,只能靠天吃饭。以种植耐瘠薄的春高粱、春谷子为主,也种一点春玉米和小麦,一年一作,土地复种指数低。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种子一代接一代,人们有力气面向黄土背朝天地拼,没有能力进行种子的换代,土地产出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低,糠菜半年粮,灾年更遭殃。卖儿卖女,逃荒要饭,外出谋生的都不乏其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之后,开始了农业的新革命。1958年10月,动工修建东北沟水库,1961年完成,投工约4万个。1962年,修建姊妹水库,1964年完成,投工5万个。1965年以后先后修建平塘2处,投工1.5万个。截止到1997年,全村有水库、平塘4座,总库容4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的振兴注入了生命之源,荒凉的土地变成千亩沃野,出现了旱地不旱,年年夺高产的局面。同时,水库的蓄洪能力也扼制了洪水的泛滥,提高了水土保持水平,昔日由洪水冲积成的荒滩,变为花果园。





农业机械方面,1956年购进了8马力汽油抽水机l台,开了村农业机械化先河。1958年,购进8马力柴油机1台。1959年,购进lO马力锅驼机1台。1960年和1961年分别购进1140型12马力柴油机l台。这些动力机械主要用于水利灌溉,使水利设施日趋完善配套,形成了农业机械化的雏形。1973年,购进了1台20马力拖拉机。以后又购进2台“铁牛”55马力拖拉机和5台手扶拖拉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2年,全村拥有农业机械22台306马力。截止到1997年,全村拥有手扶拖拉机50台,12马力拖拉机10台,脱谷机6台,脱皮机10台,电力抽水机8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台,播种机2台。粮食加工、农田交通运输、海洋作业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为提高农业效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5年,全村耕地面积2650亩,人均耕地面积2.85亩,粮食单产97公斤。1956年,粮田面积1200亩,粮食单产250公斤;花生播种面积1000亩,花生单产100公斤。60年代后,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实行科学种田,粮油产量猛增。1980年,全村粮田面积1650亩,粮食单产510公斤;花生播种面积700亩,花生单产210公斤。1983年后,土地承包到户,调整农业比例。实行规模种植,促进了粮油生产发展。截止到1997年,粮田面积800亩,粮食单产600公斤;花生播种面积850亩,花生单产230公斤。





林果业方面,900亩海滩中,沿海防护林占120多亩。自古以来,徐家疃的防护林就是人们的生活源泉。在土地产出低的年月,防护林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柴禾。饥荒之年,其中的多种野菜、绿草和树叶接济着人们的口粮,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上世纪九十年代,沿海防护林被划归为国有防护林,为完整地保护好这部分祖代遗产提供了法律保证。






上世纪四十年代,村东有1处苹果园,不足3亩。由于经营不善,收效甚微。六十年代初,集体建起果园,占地60亩,品种有苹果、梨和桃子等。集体果业的兴起,增加了集体收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栽品种,大力发展果业生产。截止到1997年,全村果园面积900多亩,人均占有1.3亩,果品总产500吨,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渔业方面,村有5公里海岸线,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一百多年来,尽管网具和船只等设备还不先进,但徐家疃的渔业却有不小的名气。1970年,第一艘机帆船下水,装机60马力,以后发展到60艘。1978年以后,村委在海滩建房70多间,养殖扇贝800多亩。各种网具60多件,养殖捕捞业迅速发展。截止到1997年,渔业总收入700多万元。




工业方面,民国初年,村有小酒厂l处,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年代。酱油、醋、豆腐等作坊也时断时续,不成规模。1982年,建立无线电配件厂。1984年,在村南开设1处金矿,这两个项目成为全村两大经济支柱。截止到1997年,全村工业企业有金矿、无线电配件厂、装具厂、食醋加工厂,从业人员100多人.工业总产值l100多万元。




老于始终相信茶越久越醇,便不会人走茶凉;相信酒越陈越香,便不会酒醉伤身。唯有坦然面对潮起潮落,在起落中得到历练和重生,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奇葩润泽生命,绽放绚丽多姿的风采。人生如潮起潮落,潮起澎湃时不必张扬,潮落低谷时不要沉沦。威武不屈,观世间宦海沉浮;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茂书社」。

发表于 2018-6-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0 11:34 , Processed in 0.0626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