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1

[地理风物] 寻古探幽——川里林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寻古探幽—川里林家视频

活在俗世,每个人都要经受烟火的熏染;自古以来,谁见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既食人间烟火,谁都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老于认为:作为我们这些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就要用一份平常的心面对俗世的一切,凡事顺其自然,成否都在缘分中。正如老于父子的《寻古探幽》,所探访的每个古村落,冥冥之中都有缘分,没有探访的,是缘分未到,缘分到了探访之事自然是水到渠成。近两年来,网上不少朋友纷纷发消息问什么时间到某某村探幽,招远的网友自不必说,还有龙口、莱州、栖霞、福山、章丘等县市,甚至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省的一些网友发消息问什么时候到他们那里寻古探幽。老于还是那句话,缘分未到,缘分到了老于自然现身(目前应网友邀请,列入计划的尚未探寻的古村落已有160多个)。今天老于父子所探访的国家级古村落——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川里林家村,就与老于有一定的缘分。

1985年老于在当时的招远县宋家乡党委新闻报道组工作时,曾到该村采写过一篇短文《忘我的共产党员—林洪杰》,在当年4月份《烟台日报》上刊登,介绍了该村身残志坚的优秀共产党员林洪杰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令人惋惜的是,这次探寻据该村林洪桓先生说,洪杰老先生已过世多年)。去年秋天,为编写《美丽乡村川里林家村档案》,老于又到该村现场拍了大量照片,这期间该村有几个网友问什么时间能到该村寻古探幽,说实在的该村早已列入《寻古探幽》计划,只是老于整日忙于生计,事务缠身,迟迟没能成行。今年5月26日(星期六)下午天气不错,加之老于爷俩都有点空闲,才得以成全川里林家的寻古探幽之旅,这就是缘分吧。

老于1985年4月发表在《烟台日报》上的短文


川里林家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处,东与仓口陈家相临,西与宅科交界,南与徐家接壤,北与界沟姜家相交,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00亩,耕地总面积1300多亩,其中果园面积850亩。山岚3000余亩,属山区丘陵地貌类型,村南小河向北流入龙口市境内,村西有招黄公路,盛产柿子、板栗、苹果、大梨。明万历年间,该村林姓始祖儒嘉携妻及两个儿子由老翅林家迁此定居,因处山川怀抱之中,故名川里林家。全村现有居民330户,850人,有林、王、房、秦四个姓氏,均为汉族,属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这个村除了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和那独居特色村风民俗外,最为有名的当属威震四方的“川林家六合拳”(又称林家拳、六合拳螳螂手),这里是六合螳螂拳的发源地。清末民国时期,当地方圆几十里就有“南有崴都陈家,北有川里林家”之说,可见这门独特的功夫确实了得。而关于此拳种的衍生及传承,官方和民间多年以来存在着两个版本说法,老于不纠其谁对谁错,只是客观地一一介绍如下:


版本之一(官版、族谱版):据《招远市村庄简志》记载:1845年前后,辞官隐士林肇基在该村创办拳房传授武术。拳房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强调习武者讲究武德,组织了本村部分青少年,聘请外地拳师魏德灵(林氏族谱和林家拳传人记载为“魏德林”)任教,主要传授六合拳。后魏德灵应聘去栖霞教艺,由其徒弟林世春继任拳师。林世春深得其师真传,拳术精湛。他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发展独创出“林家拳”,使川里林家拳房名震招、黄两县。民国初期,林世春的大徒弟王吉臣集成《海岱风云》一书,介绍“林家拳”云:“徒手推三盗,林家拳十首秘密”。后来,林世春去黄县北马村教武,拳房无专职拳师掌管,习武变为村民自发活动。每逢农闲,青少年便组织起来,拜高手为师,习练拳术,至建国初始散。


另据林氏族谱记载:川里林家历代重视教育,廪生、贡生频出。五世祖林大时,任直隶河西务巡检,署理清泗县正堂。十四世祖林世春,武功盖世,被尊为六合螳螂拳第二代宗师,他生于道光五年(1825),跟随魏德林习武十余载,学成之后“在黄县丁家泰来久居。武技超众,收授徒弟,招、黄两县无数。”族谱中记载的黄县丁家即黄县望族“丁百万”家。清末,国势衰弱,盗贼横行,丁百万家族聘请林世春在丁家当护院武师和镖头二十余年,林在黄期间,又苦练功夫,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盗贼闻风丧胆,威震胶东武林。此外,川里林家还有一个族人林文蔚,跟随林世春学有所成,上世纪30年代曾在张子扬创办的龙口国术馆担任武术教练。


版本之二(民间版本):清末,由于社会动荡,川林家村村民外出扛活,或是到招黄两县卖柴火,时常被人欺负,或是在回村的山路上被拦路抢劫。在少林寺学艺归来的林肇基看到村民这一现状后,便在村里开设了林家拳房,结合村民劳动特点,传授村民少林六合拳。在林肇基所传授的徒弟中,林世春由于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其武学成就出类拔萃,成为继林肇基之后的佼佼者。林肇基离世后,林家拳房便交由林世春主持。林世春在主持拳房的同时,还经常来往当时的黄县(龙口市)北马拳房教拳。林世春在北马拳房教拳期间,魏德林(川林家称其老魏)因为身犯人命案,逃脱于北马拳房教拳,由于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功夫,林世春便邀请老魏到林家拳房教拳。到川林家后,老魏整日游手好闲,也不教授拳法功夫。一日,在林世春家吃饭,老魏看好林世春的一件皮马褂,林世春请老魏教拳便送其皮马褂。老魏说,林家拳不错优于其所学拳法,只不过林家拳手法粗糙,缺少拧劲,并用手中的筷子比划几下,林世春经老魏一说,悟道了其中的奥妙,然后结合老魏螳螂手法,使林家拳逐步形成了小开大合,手法绵密,自然而然的一种独成体系的拳法。


    老魏所学拳法其称为金叶师兄弟两位半仙所传的螳螂拳,并不是现在网上所传的沧州六合拳,且川林家六合拳与沧州六合拳拳理功法根本不同,所以说,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老魏发现林家拳优于其所学螳螂拳,便与林世春互相交流并学得林家拳法。后来,由于老魏其人德行不好,调戏林家妇女,引起村民愤慨,老魏便找林世春说村民要撵走他,林世春说村民要撵你我也肯定要撵你走。就这样,老魏在林家呆了三年,便跑到栖霞教拳而终。


在林世春的主持和推动下,川林家功夫盛极一时。全村青壮年几乎人人练拳,练得最少的也基本都学完小捶系列。村民外出不再受欺,只要说是川林家人,盗贼劫匪不敢近前。由于都是本村族人,所以,林家村村民学拳称林世春为大老师,称代师传艺的大徒弟林文蔚为二老师。林世春早年所教的徒弟中,其中有一位徒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晚年林世春听说这位徒弟在黄城一带活动,为了清理门户,林世春不顾腰不好,一手扶腰到黄县大户丁百万家拳房教拳引恶徒。该恶徒听说老师在黄城教拳,便去拜访,林世春约其黄城东河见面。见面后,林世春怒斥其罪恶行为,该恶徒发现老师不但老了,还一手扶腰,便不把林世春放在眼里。结果,被林世春一拳震断胸腹而死,并成为林家村关于林世春老年扶腰教拳惩恶徒的一段佳话。

林世春之后,川林家村比较出名的代表性人物有林文蔚、林春祥。这期间,川林家拳房仍很兴盛。小孩稍大就要练功夫,成了村里的传统,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林文蔚之后,主要传拳的有林维允、林毓池、林吉志等,其中,比较全面掌握林家拳特点的代表性人物为林吉志。此后,由于社会安定,不再需要练武防身了,加之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增多,本村青少年学拳的人数锐减。川林家村教拳练武规模很快缩减,拳房不再维持。以后村中及附近村练拳的,主要是受传统影响的部分爱好者,学拳的形式也转变为师徒间私下传练。林吉志之后的主要传承人有林吉忠、林春亨等。其中,代表性人物为林吉忠,尽得林吉志所传,基本保持了川林家六合拳的原本风貌,演练风格朴实自然,对外不事张扬,外界现在很少有知道的。而在林吉忠所传弟子中,具有代表性人物为林吉国。如今,对外教拳的主要以林吉忠、林吉国师徒两人为主,师徒两人全面继承了川林家六合拳的技法招式及拳理,为川林家六合拳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所能。


另外,林世春所传川林家六合拳的黄县(龙口市)一支,以及林文蔚所传招远城关一支,现称为六合螳螂拳。这两支现如今演练风格及招式技法命名与川林家已经相去甚远,虽然川林家六合拳融入借鉴了螳螂手法,但其拳理与演练风格与螳螂拳不同,所以,川林家至今还叫川林家六合拳或是林家拳,也有称为六合拳螳螂手。由于林氏家族的族规所训,对外所传拳法,主要是拳架,而对于其中的手法、拳势和拧劲,以及拳头、拳心和拳尾的有机结合及实战运用,一直没有外传,所传主要是本村族人和亲朋好友。


以上是有关川林家六合拳传承的两个版本,官、祖版本也好,民间版本也罢,虽在林肇基的出身和魏德林的为人方面出入较大,但川林家六合拳的源远流长和名贯武林确是不争的事实。


怀着对川林家拳的敬重和对这神秘古村落的好奇,5月26日下午老于父子驱车沿招黄路直奔川里林家,在村东河边空闲处驻车后,马不停蹄地从北大街东入口处沿街西行,途中来往穿梭在南北大街每个老旧小胡同中,手中的相机、摄像机不停地拍摄着,一边拍摄、一边探访,生怕遗漏点滴古老有价值的信息。


街中偶遇从内蒙退休回老家定居的林宝玉先生,他热情地带老于父子转了村东两条老胡同,又特意引领我们到村中最窄的胡同一探究竟,在此老于由衷地表示感谢。该村这条最窄的胡同老辈人称其为“仁义胡同”,在北大街两棵古槐东、街南,南北走向,长约三十多米,宽只有五六十公分,两人对面相向而行,相遇后必须都得礼让侧身才能顺利通过,如一个不侧身,谁也过不去。几百年来,川里林家村一代代村民就是相互礼让走到今天的。

林宝玉先生向老于介绍有关情况

出了这条胡同西行,就是远近闻名的两棵挺拔的古槐,与古槐隔街相望的是一条悠长的胡同,胡同名曰“槐树胡同”,胡同南入口大门楼门楣上方是民国辛亥年族人题写的“槐树胡同”蓝底金字老匾,可能因年代久远,字迹和门楣都呈现一种凝重颜色,却隐隐一种贵族气与文化底蕴扑面而来。胡同两侧的门垛上贴着一副对联:“国槐显灵气,山村更传奇”。老辈人都讲究“门前种棵槐,财源滚滚来”,也许是林姓先祖深深地期盼槐树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建村之初就植下三棵槐树。历经数百年,三棵槐树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后来,胡同主人就依街对面的三棵老槐树,给胡同起名为“槐树胡同”。遗憾的是三棵古槐中的一棵惨遭雷击而枯死,而今,余下的两棵古槐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俨然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为村人撑起一片绿荫。这两棵古槐东高西矮,树干中空,高树上方枝头还挂着一口有了些年头的小铁钟。老于父子站在两人合抱粗的古槐下,轻轻抚摸它们皲裂斑驳的树皮,过眼处如同两位智慧的老者对视。智者不语,却用他们几百年坎坷经历,默默地诉说着川里林家的历史!


从大门楼北望,里面是一条幽深的小巷,不知尽处,很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觉。踏着胡同内浑然一色的石砌地面,足底都可感受到石砌路的古老,石头圆润,少了棱角,很有些鹅卵石的味道。胡同的两边,是石砌的墙,也泛着古老的光泽,浑然一体。除了在胡同里看到居户洞开的私人门楼和门垛台阶,这墙竟然是一直连绵延续。


胡同内极其干净整洁,有居户在门前墙边栽了葡萄,此刻正果实累累,绿色葡萄藤和叶片,与泛着黄色光泽的石头墙互衬,说不出的愉悦。又有居户种了爬墙虎,也把墙壁爬得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不经意处点缀的一两棵月季,成为石墙与石砌路边一低头的温柔,娇羞无限,温馨又浪漫。如此古朴的古巷,如此雅致的人家,恍惚间犹如穿越回几百年前,手捧一本线装古籍,低头之乎者也地踱着方步,文哉悠哉……  


 胡同大门楼东紧贴外墙底部是一大块光滑温润的青石板,中间安放着一个古老的石臼,应该是过去舂米用的。石臼两侧青石板面上刻着老辈人休闲娱乐时用来走棋格式,岁月在其上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包浆,圆润光滑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穿过一条长长的胡同,再拐进另一条幽深的胡同,爱不够脚下的石板路,恋不够下午艳阳打出的光斑,在墙壁上如此温暖感动。看到许多破损倒塌的残垣,真的会心疼,不知这胡同里的沧桑,还能支撑多久?有些东西,正剥离出我们的生命,比分娩还痛苦,却没有新生的希望。这种痛,来自灵魂,是一种无奈和彷徨,是魂无所依的失落。


槐树胡同东不远的街南面遗存一座老宅院,坐南朝北,与“槐树胡同”遥相呼应。大门两边分别有一珠枝叶繁茂的冬青树,远看几乎遮住了大门,近距离观之,门上悬一木匾,匾额为“林氏先祠”。祠堂在胶东各地民间俗称“家庙”,即家族为祖先立的庙。家庙内原先植有两株柏树,现在仅存一株。老人们说,家庙内置办有琴桌、匣子及香炉等,宗谱就存放在长方体的木匣内。过去,每逢正月初一早上,阖族几个支系的族亲相继来此祭祀,焚香、烧纸、祭拜先人,场面肃穆壮观。


漫步在川里林家的老街上,脚下是踏得油光的石头路,街道两侧百多年前的老房子随处可见。尽管某些建筑构件已显破败,但古村落的神韵依然不减当年。老辈人用山石和河流石修葺的院墙还在,先人祭祀关公的墙窝子还在,舂米用的大石臼还在…….与村民交谈中得知,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里,供奉关公神位(民间奉为财神)的墙窝子被泥土给封死,村民们延续数百年的祭祀关公的传统被阻断。所幸的是,墙窝子完好无损保存下来。这些精美的石头仿佛有了灵性,向每一位探访寻幽的过路者,静静地诉说着古村的悠悠往事。


老于从儿子于洋现场拍的航拍视频及村落中详细探访看,该村落格局及建筑很讲究,也很有特点。这个有300 多户的村子,穿村的东西大街两条,南北老胡同近20条,中间穿插着若干东西小胡同,这种格局被专家称之为“日字街,月字河”,石板路、石头墙是这里最大的特色。该村的传统民居多为坐北朝南的合院式建筑。大门正对东(西)厢房墙设照壁,西(东)厢房一般与猪圈相毗连。民宅多为抬梁式,屋脊上有做成吉祥花朵的灰塑做装饰。屋顶要么为似波浪一样的仰瓦从上至下无滴水,要么用仰合瓦加蝴蝶团寿如意滴水;檐口挑檐多为青石板,少数砖砌叠涩;墙体大多数就地取材用不规则的河冲石干垒,有的抹灰勾缝,细致一点的用方正的花岗岩严丝合缝地垒砌,甚至用本地清一色的黄色石块到顶;窗户用木花格,有灯笼锦、方套方等图案;少数倒座沿街窗户窗棂为砖砌。大门是装饰重点,门簪和檐檩下的挂落或木雕或彩绘;门两侧各有一个青砖砌的门神龛;两侧的挑檐石一般做成鹰嘴状;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门楼墀头用“琴棋书画”、“鲤鱼跃龙门”等砖雕图案;胡同口多设门楼,以“槐树胡同”和“旗杆胡同”最为著名。现保存这种基本完好的长胡同四条,不过现在除了“槐树胡同”入口门楼基本完好外,“旗杆胡同”相对有些破败,其它二条的大门楼只剩下残垣断壁。老辈时整个胡同从南到北只要两头的口堵住,外人便无法进入,胡同里所有住家的安全得以保证。村子里精雕细琢的建筑不多,但干垒的建筑是其一大特色,鱼骨状的街巷贯穿全村,整个村落布局合理,就地取材,随意自然,与周边的山野气息天人合一,宛如天成。


川里林家旧时开办过一家著名粉坊。经查证资料,该粉坊字号为“宝源涌”,其经办人为该村的林声远。因林声远娶招远口后徐家徐春和之女为妻,而徐家在当时可谓执龙口粉丝业之牛耳。有了岳父家的提携与资金支持,宝源涌的粉丝生意自然越做越大,后来在龙口市区南部设立“宝源涌”商号,营业房间达15间,资本金3-4万元(大洋)。


建国前,村民喜爱的文艺活动有踩高跷、扮灯会、扭秧歌等。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村里成立了同乐会,利用冬闲时间排演小节目,春节期间在村演出或串村交流演出。建国后,1956年成立了业余俱乐部,排演了《兄妹开荒》、《夫妻学文化》等小表演唱和一些吕剧小戏。解放前,村有学堂一处,设在三官庙内。解放后,在三个家庙内设立小学,1966年集体投工2000个,总投资3000元,重新建起校舍20间。


该村具有良好的革命传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敌后根据地。1942年5月王尚臣加入共产党,是该村第一个中共党员,1943年2月村建立党小组,林声善任组长。1944年2月成立党支部,林玉池任党支部书记。同年成立了四大团体组织,林春成担任农救会会长,武占敏担任妇救会会长,林洪令担任青救会会长,林声善担任自卫团团长。在自卫团长林声善、林春斋带领下,展开了对敌斗争的游击战,发动群众挖公路,破坏敌人的交通。党员林春斋埋地雷、割电线,使敌人闻名丧胆,成为胶东爆破英雄。1944年该村支前120余人,青妇队做军鞋80余双,动用支前牲畜80余头,参加爆破队30余人,为子弟兵送粮、送战时物资、抬担架270多人次,民兵25人次到掖县、黄县、杜家、黄山馆等地与敌人斗争。1947年—1948年,全村出动支前民工250人,支前担架35副,曾参加淮海、孟良崮、济南等战役,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有7名热血男儿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著名“民兵英雄”林宝亭,1922年生,19岁参加了村自卫团,1941年为了便于抗日武装秘密活动,民主政府号召打“狗”(汉奸),并专门组织了“打狗队”,12月的一天夜里,林宝亭等5位民兵在游击小组长林春武的带领下,到大岚、北栾家河一带打狗锄奸,不慎被探情报的敌便衣队发现,林宝亭不顾自身安全,只身一人把敌人引开,掩护同志们突围,不幸腹部中弹,因流血过多牺牲。为了表彰其革命精神,上级授予他“民兵英雄”称号。林玉州,1923年10月生,村民兵,1943年12月黄县黄山馆战斗牺牲,1944年2月县政府批烈。林宝志,1924年8月生,1946年7月入伍,1947年10月本村病故,1947年12月县政府批烈。林春利,1925年4月生,1946年7月入伍,1948年11月邳县曹人集战斗牺牲。林内田,1902年9月生,1945年10月入伍,排长,1948年8月临沂战斗失踪,1958年4月县政府追烈。林宝禄,1927年3月生,1946年10月入伍,1947年5月掖县粉子山战斗失踪,县政府批烈。林洪风,1925年4月生,股长,1947年8月辽宁四平街战斗牺牲。


该村历任党组织负责人为:1944年2月林玉池,1945年11月林玉卿,1947年7月林春斋,1949年5月林洪令,1955年6月林洪业,1961年6月林洪杰,1964年12月林洪学,1979年12月林道江,1987年10月林吉海,1988年10月林春仁,1992年8月至今林桂香。


该村在外名人有:林洪寿,1930年生,任至武警上海市总队副政委。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四等功4次;林鸿鹄,1917年生,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分行行长;林吉照  1953年7月生,原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真实的寻觅往往是在不懈的探访中进行的,对时光的叙述有时是艰难的,所有的过往无不被列入时间的范畴。斯时斯景,那些在古民居上跳跃着的各种符号,或喜或悲,却又是如此的棱角分明,它们已经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而此时想要整合出一种当下心境记录,真的太难。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这种况味让我心生憾意。曾经发生在古村落中这些狭窄的街道小巷里的前尘往事,老于也只是在观望中捡拾一些过往的遗存罢了,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梳理回味,结合自己对历史人生的理解,如实地记录古村落那些值得收藏的点点滴滴,以期为后人留下些许家族历史的念想,敬重先人,激励后辈,继往开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茂书社」。

发表于 2018-6-15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5 10:25 , Processed in 0.0622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