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8

[民俗民风] 往年烟台栖霞乡村孩子的生活乐趣(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8-3-8 12:52 编辑

                    往年烟台栖霞乡村孩子的生活乐趣(二)
                                   隋建国
      五六十年代前的冬季要比现在寒冷得多,整个冬季漫山遍野大雪皑皑。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整日房檐下挂满冰凌尖,那可真是称得上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日子。大人们都猫在家里熬度寒冬,然而,这酷寒的冬季并没有封锁孩子们的生活情趣,反之给他们带来了拉伙结伴玩耍的生机。
      那时候大多孩子家里比较贫穷,条件好一点的能有件备用的棉袄和棉裤。好多是等到寒冷了孩子光着屁股在被窝里待母亲将平日穿的单裤子脱下续(做)棉裤。尽管如此,风寒挡不住孩子们玩耍的一颗童心。他们穿着单一的空身棉袄,脚穿破旧的单鞋,顶风寒,冒风雪,滑冰、堆雪、探险、对打等尽情地摸爬滚打。脏不怕,累不怕,全心全意来玩耍。虽说滴水成冰,但他们个个头顶冒汗,毛发眉梢结冰,无一觉得寒冷。冬季如此,夏季更不用说了。
    在我们的记忆中,常玩的游戏有“打皮猴”、“咔茧”、“打瓦(打丧门神)”、“打片”、“弹蛋”、“趴猫(捉迷藏)”、“跳房子”、“跳绳”、“踢毽子”、“丢毽子”“摔泥娃娃”、“拾巴固”、“下五子”、“拾绞”、“咔皮球”、“背趟”、“掩手巾”、“放风筝”、“打瞎胡”、“拔草棍”、“折树叶”、“捻转转”、“老鹰捉小鸡”“打鼻子眼”及玩洋火枪等。这些游戏既有趣味,又便利开发智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加深了伙伴之间的友谊。
                    三、打皮猴      
               图片1.jpg 图片2.jpg       
    皮猴,胶东方言,即陀螺。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陀罗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打皮猴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当年我们玩耍的皮猴都是自己制作的大多是用鲜松木和梨木雕刻的,因这两种木头木质软便利刻造。皮猴尖端钉上铁子既耐用又便利旋转。为了增加情趣,在皮猴的腰部一二个上下方向的长方形孔,旋转时会发出“伟伟”的尖叫声,十分动听。皮猴子分高矮不同,粗细不同、大小不同,重点在制作灵敏度上。别看有的皮猴子小,但小巧玲珑,往往比大皮猴子灵活。尖端的铁砂子需要镶嵌的不偏不歪,否则旋转不均匀,易歪倒,这是定“靠油”时间的关键。
   比赛的场地在冰凌及平平的泥地,若有光滑的水泥地更好。比赛的胜负是依据皮猴子站立旋转的时间长短为准。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需不停地抽打皮猴子,即“加油”抽打结束后就是“靠油”,看的猴子靠的时间长最长,就是获胜者。
    打皮猴用的鞭子是用粗麻绳子多股搓成,鞭梢用最细的麻绳子,有条件的家庭向家长索取点皮条做鞭梢就更带劲了。鞭杆一米左右是用坚硬的刺槐条子或辣条及竹子等做成。有个好鞭子是获胜的前提。比赛前,鞭子需沾上水,沉重有力。
    比赛口号一响,每个人各自激活自己的猴子。可用手捻,可以将皮猴子缠绕在鞭子上用力抽绳子将猴子激活起转。随后用鞭子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猛抽皮猴子,使其旋转到最高峰,以便“靠油”。
    再者可在场地内用鞭子边打边跑步,可设穿越障碍物等多项趣味活动。若猴子歪斜要倒需要加鞭救活继续比赛,直到猴子彻底到底为“死猴”。还有的独出心裁在皮猴子上插上鸡毛,叫“鸡毛信”就更带劲了。
打皮猴是以皮猴“靠油”时间最长或猴子场地倒地最晚为获胜者。赢着可在下一盘外加一次猴子“死”激活的权利。还有的赢下败者的猴子。
   打皮猴要记住需要在结实的冰凌上,切记塌陷掉入冰窟。
                          
                  四、  趴猫
    趴猫,胶东方言,即统称为捉迷藏。
    趴猫一般按人数年龄大小划分为两个小组,就是站队一二三四报数,以单数双数分组别。每一个小组都临时选一个小组长便利指挥。最简单的是一组躲藏,一组寻找,方言叫趴猫。寻找组以全找到或一半以上并抓住为胜者。
    趴猫先在集合地点设一个“家”,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四方形框子,留一个缺口作为门。躲藏组留一人看家,不准他人进入以便接应回家的人员。寻找组留一人把门,阻止对方人进家。
    比赛开始,寻找即抓捕组人员闭着眼睛靠着墙壁待命,躲藏组开始各自隐藏。待躲藏组看家人口喊一、二、三……直到十,寻找组说“好了吗?”,对方看家的说“好了。”自此,正式活动开始。有时候看家人可将对方把门人眼睛捂上抱起来转上几圈再将蒙眼布揭开,以免让其看到对方远去隐藏的方位。
    此刻寻找组可在周围的草垛、破屋子、墙角、碾盘地下等可隐藏处寻找。若找到就势将对方的头用手摸一把就算是抓到。此间对方可趁机逃跑,双方追赶。躲藏者逃跑的方向是“家”,若进了家就胜利了。看家的可出门迎接,对方把门的阻止拦截。
    取胜的结果是以抓捕的人说过半为准,获胜者为下一盘躲藏者,继续活动。
    有句口头语是“抹(ma)着毛三两肉”。本意是指的老虎屁股摸不得,这里就是指抓捕者只要手接触到对方的头发(抹着毛)就算是逮住了,胜利了。为了维护集体,有时候大的孩子抱着或夹持及扛着力气小的在其他伙伴的掩护下向家里冲锋。
    趴猫有叫“死猫”。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找不到就定为这一盘死了,继而继续下一盘。这一活动主要是看每一个小组的领头人的头脑灵活性。有的集体到最不易找到的地方躲藏,使其对方无法找到成为“死猫”不费力气而获胜。有的安排力气小的故意让对方发现追赶而吸引对方注意力,其余的趁机逃脱回家而获胜。每一次比赛各小组都要开个小组会计划躲藏,计划抓捕,好似战场上打仗一般相互比赛智力。
    再者,尤其是晚间玩耍的时间长了,个个又累又困,那些顽皮的为了捉弄对方,相互悄悄嘀咕后各自回家睡觉去了。那情趣正浓厚的对方折腾了大半夜也无果,最后只好连哭带骂的回家,真是啼笑皆非。
                   五、  弹蛋
    弹蛋,即弹弹弓。就是几个人在一起玩耍用弹弓进泥洞的游戏。
弹弓,就是石头蛋子。
    石头蛋子一般都是用青石做的,分蓝青石和白青石两种。青石坚硬就是所说的花岗岩。做石头蛋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是要选坚硬的石头为原料,需用锤子一点一点的敲打磨造,稍不留神就将快成型的蛋子弄碎而前功尽弃。硬石头结实难做耐用,软石头容易破裂。选择刻造的石头是关键,一般都是到山里的石阱捡拾类似圆形状无缝隙的石头蛋子,然后回家进行简单的打造再进行磨。石头蛋子大小不一,直径大多在二到五公分之间,类似当今的健身球大小。石头蛋子的制造主要靠磨,一个像样的蛋子需要在石头上摩擦四五天。石头蛋子大沉重便利进球并容易吃掉别人的蛋子。
    弹蛋比赛,形式如现在的台球赛。任何平地就可设赛场。场内挖三个窝隆,可并排也可以随便排。间距在一至二米间。弹蛋的起点距洞口二到五米不等,以不越线为准。
    参赛分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蛋子个人自备。以老方法决定弹蛋先后。
    蛋子在起点线内在地上用力滚动,使其先进入第一个洞。弹蛋是用食指与拇指相接成圆形,用其向前推的力气让蛋前滚,故为弹。若一次进入继而再接着从第一洞处弹(推)向第二洞,进了再弹向第三洞。连续进者为胜利,下一盘可获得外加一次弹蛋的机会。若第一次失去进洞的机会,就轮到下一任弹。同时获胜者可就地吃掉败者的弹弓。规则是被吃掉者可失去继续参赛的权利而退出,或蛋子输给对方为抵押物。
    弹蛋子的游戏一靠个人的石头蛋子滚动率,二要看眼和手的瞄准几率,需要敏捷,再者需要稳不急躁。用力小了蛋子滚不到洞边,用力过大蛋子会偏离洞窝而远去失败。若连续进三个洞,可获得用手在线外抛掷弹弓权利,这样加快了取胜的步伐。。
    这一项游戏后来演变为用琉璃珠子而代替石头蛋子,游戏方法多种。因珠子小滚动灵敏,采用用手指弹。这才是真正的成为弹蛋。 记忆最深刻的是若手气好可以赢得多多的琉璃珠子。
                 六、其它游戏

    另外,还有打片、跳房、跳绳、跳房子、踢毽子、丢毽子、拾巴固、拾绞、下五子及摔泥娃娃等。
    打片是用硬纸片折叠成大小不一的四方形,称为“片”。用这纸片相互轮换对打,也叫“打宝”。片各自放在地上,若被打翻就赢下这一个片。为了取胜,个个都在制作片上下功夫。有的在片内夹上铁片重便利打对方,有的在大片内包上一个小片加重片的重量。有的特意制作的片小不便被打翻个。活动以赢得片多少分胜负。
    跳房、跳绳是女孩子主游戏。跳房场地内画出大小不一的框套框的多个四方形框子,称“房子”。单腿跳着脚踢着小石头一步步进家叫“跳房”。框中间最小的框就是跳房进家取胜的目标。每一个框就是一个房子,都有门,需要先从外边的大房子一个门一个门进。采用单腿跳,需一气之下,跳着进大房子再进第二个房子第三个。最后进小房子等多种难度单跳和双脚跳结合的游戏。若摔倒或双腿落地为败,继而轮到她人跳。步骤是将小石头用脚尖跳着推进中间小房子的先后为定胜负。
    摔泥娃娃,顾名思义,就是摔用稀泥做的“娃娃”。所谓泥娃娃是用稀泥做的类似窝窝头的泥窝窝。泥窝窝放在手上,面朝上,中间做成一个空窝,用力向地上摔。因泥窝里有空气受压膨胀便破裂而发出响声。若摔在平平的石头上声音更大。比赛以摔娃娃声音大小决定胜负。
    “拾巴固”,即耍石头技巧,是女孩子的拿手戏。一般用五块以上小石头或小瓦片为“巴固”,放在地上边拾边做翻手掌及其它灵活的动作。可以一次捡拾一个,有能力的一下子拾起来多个。在捡拾第一次后,将手中的“巴固”向空中抛出,在这一瞬间再捡拾地上的“巴固”同时接住抛出的“巴固”。这是取胜的关键,动作必须迅速敏捷,否则不但拾不起地上的,反而手中抛出的就会落地,白白丢掉原前拾起来的“巴固”。待全部将所有“巴固”拾起来握在手中,然后撒向空中再用手接住,称为“秤”。以秤的数量多少决定胜负。注意一点接住抛出的“巴固”需用手背接。为多接一些,五个手指尽量张开,这样面积大便利多“秤”几个。
     “下五子”,就是走“五子”,类似下棋。在地上或石头等画一个简单的棋盘,各自摆上五个石子做游戏。这一活动主要是比赛智力,只要在一条线上二比一,就可以吃点对方,直到将对方全吃掉获胜。
    “打鼻子眼”比较简单,是二人之间,比赛打鼻子眼睛的快慢。一个人伸出手,掌心向上。另一个人一手握住他人的手,另一只手用手掌打其手心。在打的同时口任意喊鼻子、眼睛、嘴、耳朵、眉毛、头发等面部器官。打一下喊一样,被打者用另只手听口令随机应变指向估计的部位。若打者与被打者不谋而合,被打者就赢了。如打者说鼻子,被打者正好指向鼻子就赢了,依次再轮换打。故为“打鼻子眼”。这项活动主要是看双方的分析判断能力,需手与耳朵紧密配合。当听到或看到对方的口型好多就能做出反应,即可手指到。这个游戏如同“打哈呼”等也常用作决定胜负或定做游戏的先后依据。
      “拾绞(jiao )”(或拾搅)主要是女孩子玩耍手技巧的拿手游戏。所用的就是一根两端相接的线,一般是采用毛线。长度是以双手撑开最宽为限。玩法是两人用双手相互轮换接(方言叫“拾”)并用多种手法穿套。难度逐步加大,所变幻的图形由大变小。图形为长方形,主要靠两个人配合做反正穿套技巧。五个手指并举交叉应用,图形变化多种。因游戏是由这个人的手里再穿套到另一人的手里,称为“拾”,故名“拾绞”。线可随便穿套,只要对方能接“拾”就可继续。若被拾的线框内为两根线,叫“面汤”,若出现底部是小框顶部为大框,叫“驴槽”等。游戏主要看手的技巧,不管如何搅和但每根穿套的线不能缠绕在一起,否则为输者。



发表于 2018-3-8 1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边(市区)小时候一般称为打陀螺,叫打皮猴的几乎没有。很多东西,真是一个地方一个叫法。

点评

我这里的方言都叫“皮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8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一戈 发表于 2018-3-8 15:24
我们这边(市区)小时候一般称为打陀螺,叫打皮猴的几乎没有。很多东西,真是一个地方一个叫法。

我这里的方言都叫“皮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2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是空心,有个小缝隙,快速转动,呜呜地响。

点评

小时候自己用松木刻造的,有大的,也有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8-3-8 22:12
中间是空心,有个小缝隙,快速转动,呜呜地响。

小时候自己用松木刻造的,有大的,也有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0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总有办法给自己找点乐子。

点评

这不,如今手机倒成了人人玩耍的工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一戈 发表于 2018-3-9 09:42
人,总有办法给自己找点乐子。

这不,如今手机倒成了人人玩耍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18 11:29 , Processed in 0.0623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