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3

[民俗民风] 栖霞传统丧葬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栖霞传统丧葬习俗
                                                    隋建国
                                                      前言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就没有友善和亲情可言。
      作为每一位华夏人,要牢牢记住,我们今天的基业是先人们留下的,不忘前辈的功德,尊敬、关爱、赡养先辈和老人为其养老送终是后人和晚辈的职责。
      传统丧葬习俗就是孝道文化的一部分,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怀念。
      对于已故的前辈们,我们无法孝敬和报答他们的功德,停灵、戴孝、祭奠、发送殡葬、烧七、三年立碑祭奠、清明及月一上坟压纸钱等让他们走得风光就是尽孝;再者记录他们的业绩传世后人,就是最好的回报。
      先辈走了,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晚辈为其送终归西就是为他们安排新的生活起居。烧七、烧周年、烧二年,直到三年祭奠,就是送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安家立业。这些是后人对前辈的敬重和奉献,也是感恩和报答。在世人都向往未来生活美好,烧纸祭奠就是后人对前辈期盼着在另一世界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人们心目中,三年过后,西去的前辈们家境稳定了,后人就放心了。这些繁琐的习俗礼仪,在今天看来属于迷信色彩,不宜提倡,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值得借鉴。
      隋着时代的变迁,国家提倡移风易俗,尽管如今丧葬习俗大大简化了,但大体还保留着传统的系统体系,就是基本沿用旧的一套,这是对已故前辈的敬重。
      传统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整理的目的传承历史民族文化,是继承、借鉴、革新,也是孝道文化的其一。
    山东烟台栖霞西南部与招远东南部、莱阳西北部及莱西北部四县市交界处丧葬习俗略同。尤其是莱西、莱阳如今其旧的传统习俗延续仍处兴盛,丧葬大多雇佣吹鼓手和道士及大摆筵席。受其影响,邻近的栖霞、招远这种习俗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相继有所沿用,且新旧结合不断变革。
      我的爷爷当年曾经在登州府学过礼仪。在那个年代我们村及周边村庄的红白喜事他不请自到,且料理的头头是道,就连宾客的吃住迎送都安排的滴水不漏。如今比我年长几岁的常在我面前说:“您家老三爷爷咱们这里的红白喜事全靠他张罗,你的作为就有点像他。”只可惜我是爷爷去世后出生的,一切都不知情。有位前辈曾经想将他看日子及有关婚嫁迎娶、殡葬等礼仪知识传承给我,那时候只因我身在学校无时间学习而拒绝。
地域不同习俗有别,它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是我的爱好和夙愿。以下是我整理的栖霞传统丧葬习俗,敬请诸位光顾指正充实。另,有些词语属于地方语言只能根据发音来组词,用字词肯定有不准确的,这里只能说声抱歉。敬请斧正。
                                    传统的丧葬习俗(细则)
            一、首先从将去世者临终前说起(泛指老人)
(1)家人备好棺材。以往老人都说无论如何也要留下个棺材本。就是人到了晚年都要积攒点钱,打算后事。一是选好坟地,死后有落脚处,二是打造棺材并缝制寿衣及发殡的钱。一般到了六十岁左右的都事前买木料打棺材,做好西去的准备。最好的棺材是副面板的,就是除了上等木料,还有棺材天盖两层,里边的那层画有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及花鸟等。其次棺材为123型,尤其是楠木做的。123是指棺木厚度而言。即底厚为一寸,两梆(边)二寸,棺材盖子三寸。常言道“我若有个三长两短……”,是指着棺材木板块数来说的。三长是指棺材底、左右棺材边(梆),两短是棺材的两个堵头。上部棺材天也属于一长,但都不说,若有了四长就是盖上了盖,上了棺材天(盖子),人就是没了,不吉利。老丧棺木为栗红色,父母尚在早逝者为白色棺木(不刷色)。
(2)将寿衣由柜子中取出,含衣冠鞋袜、殓单、首饰等,看其是否齐全,以便补充。另将所有的都放在簸箕中,以便应急。这样做传说是不管怎样走者都能等着穿上衣裳离去。缝做寿衣若针线打结不顺畅,是好事,说明(寿限)寿限不到,还长着呢。
(3)备足发丧白布。以往都是事前到市集买几匹白洋布或白土布。
(4) 备纸盆子(称尸盆子)一个(泥土烧的),做为放置“倒头包袱”焚烧纸钱用。
(5)备倒头马(纸的,白色)一匹。若逝者属女的可另备纸牛一头,为其喝浑水。马、牛都是女儿送。
(6)倒头包袱一个(白布的),包上一包袱纸钱。
(7)箔一张,长凳子两条,作灵榻用。箔为高粱秸秆,本是用着仓存花生玉米的用具。以前到了秋后农闲农民就将胡黍(高粱)秸秆剥去叶子成光杆放在凳子上用麻绳子打造帘子(即胡秸箔)。
(8)备犁具铲头碎片一块,二要备丁点碎银子用红线系好。
              二、临终事宜:
(1)穿寿衣。此刻最为重要,若咽气前子女等谁在跟前就说明他(她)心里有谁,这才是为他(她)送终的人。家人一边呼唤,一边为其穿衣裳。在这同时在明间(正间,即迎着屋门间正堂)搭灵榻。一切办妥后,再其移至灵榻 ,若这样走是最圆满的。若没有穿好衣裳就去了,说明他(她)穿着旧衣裳或光着身子走了。
支撑灵塔的凳子等,若逝者有长辈健在,他(她)仍然属于个孩子,凳子不能站着需放倒,灵榻离开地面就行了。
(2)安置灵柩。尸体头朝东脚朝西安放,上面盖红布殓单,切忌不要太长,只要盖住头脚就行。脚用砖头依住靠拢。将碎银子放在口中,红线在外,叫压口银子。据说到另一个世界人人都必须口里有银子。胸口压上铲头铁片,防止起尸(诈尸)。枕边放一个布做的鸡,便利西去旅途鸣叫打鸣指路。右手握打狗棒(用面做的),左手握狗干粮,玉米面等参合上长子头发茬子和针做的七个面团子。其中一手腕挂着个红布包,里边装着麦麸子,过蚂蚁山撒麸子。传说人有三个灵魂,一个附在尸体上,一个游荡投胎,一个去西方。西方路途遥远且艰难,有恶狗挡道,一是若遇到恶狗一手用打狗棒打,一手扔狗干粮,狗吞食被头发和针刺疼的嚎叫,借机逃脱。过奈何桥要喝迷魂汤,若喝了就会忘记前世,若蒙混过关转世后就能记前生。
   (3)灵前祭奠。摆上供桌,放置牌位,摆放事前做好的10个供养饽饽(若逝者配偶还健在就只做5个饽饽)。点燃白蜡烛、焚烧纸香。同时供桌上还要点燃照尸灯,用一个碗放上花生油或豆油等,一根棉花粗线做灯芯,灯油尽量多添,避免不够再添。灯放在升斗上方,斗口盖上一面镜子,再放置一杆秤,而后放上灯。寓意“清(秤)如水,明如镜”。纸钱放在事前用倒头包袱包好的纸盆子里燃烧不断,故名倒头包袱,直到出殡,即不断香火。孙子送的纸钱最好使用,要不都喜欢孙子吗。此刻一般不要哭泣,尤其是夜间,一是逝者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离世,别惊动其灵魂,二是若深更半夜避免骚扰邻里。守灵防止狗猫带磷靠近起尸。
    将逝者烟气前的衣裳发到房子顶,表示升天。发大殡,即发殡三天,结束后将房顶的衣服在坟前焚烧。
    附:牌位:
      亡故显考(女为妣)×××之灵位  生于×年×月×日  卒于×年×月×日
   (4)安排殡葬事宜。请帮忙人料理事宜,家人全都守灵,一切都有他人料理。切忌孝子等不能登他人门,以免给人带去晦气。人员含写包袱的一人,主事的2—3人,分管一切。其中有管账目一人。大户人家一般帮忙人员需要二三十人,含女的做饭及缝制孝衣。
    (5)待天亮了,主管事宜人就位,放爆竹和鞭炮,宣告逝者升天。扫地人(佣人或帮忙人)将守灵者男女把盘着的头发给解开散着发(披头散发),家人们开始跪拜哭泣。切忌泪水不要掉在尸体上,以免去者牵挂。
    (6)缝制孝衣。子女子孙侄儿儿媳孙媳等直系亲属佩戴孝衫。男的头戴孝帽子,女的戴搭头,女儿、儿媳搭头顶部有麻几缕。男孝帽子有四种,子孙帽子顶部有麻几缕,即披麻戴孝。若孙子孙女等未结婚的帽子顶部加红布。儿子孝帽子前有遮掩布,两耳有棉花球遮盖。意思是眼不看,耳不听一心一意为老人送终。女婿戴道士帽。直系男女都披戴孝衣(大褂),其他为一顶扎顶白帽子,有两个拉搭角。若儿媳或闺女等怀孕则要在腰间系上红丝带。直系要抹鞋,即子孙及儿媳孙媳都将鞋面缝上白布戴孝(只留下脚后跟露着)。孝子要脱下鞋后跟,拖着鞋走,叫撒达着鞋。说明悲伤至极,连鞋都顾不得提,体现忠孝,直到三天出殡后方可提上鞋后跟。戴孝的鞋布,直到自行掉落,不能随便撕掉,若撕下来就是撕去世者的脸皮。孝子直到百日后才能理发。
    (7)报丧。丧葬主事人安排他人前去亲朋报丧,对方要做面饼等犒劳,不能让其空着肚子返回。
    (8)树丧榜(讣告)。在大门口旁左侧用木板树丧榜,注明逝者生死等。无孙子的丧榜不能立起来,需躺倒。
      附:丧榜
严(男)慈(女)于×年×月×日×时因病在正寝中(女的内侵中)与世长辞归西,享年××岁遗体×日火化灵柩归西   哀(男)孤(女)子泣血及桑率 子×××孙×××曾孙×××……牧泪及备  ××年××月××日
    (9)砍摇钱树(也叫亡幡)。按地域不同,有用松树的,也有用柳树的。切忌上山砍树人老远瞄准一棵用最快的速度砍下,不要挑选。摇钱树用白纸剪成已逝者年龄加天地各一张数量的长条挂在上面,放在门口右侧。
    (10)打“五谷屯”,用草编制,内放五谷杂粮。
           三、吊孝。
(1)孝子孝孙儿媳等跪拜灵堂两侧,于吊孝者同拜哭泣并一一答谢。
(2)亲朋奔丧带着纸香,担或抬着食盒子前来吊孝,丧葬主事人一一接待安排吊唁。
    四:发丧。
(1)做孝棒子。一般用四根胡秫秸秆捆绑,缠腰上白纸。有的地方用柳树棍。长度有帮忙者自定,若儿孙不孝就做的太短,出殡时不能拿着走,送水发殡等都得弓着腰拄着孝棒子,即做的短是故意折腾不孝子。
(2)开锁、送水、报庙。长者拿着一把锁带领,一人担着两个小罐子,内盛有米汤,到土地庙为其开锁报到送浆水。若只去世一人,配偶健在需担一个罐子。到土地面有长子开锁,并恳求土地爷收留逝者。土地爷要三天一次送鬼魂去城隍庙报到,因此发殡一般都需三天。这三天家人都要早午晚三次送饭送水送钱财。开锁后,逝者长子腰捆草绳子,别一把斧子,寓意“别斧”(憋福)。手拖着一个擀面杖,名曰拉擀仗。众所周知的一句骂人的话“等我死了你给我拉擀仗吧”(指孝子)。
(3)搭祭奠灵堂。院子中屋门前对着灵柩打造道士棚,街门外打造吹手棚,分别祭奠。道士棚内安放逝者牌位或遗像及蜡烛(白色)香炉和酒菜祭奠等。
(4)道士为大,上午吹手先到,下午道士到村前接。途中吹手前导,子孙身穿孝服在后,到村前迎接。之后道士进家换装,再有吹手鸣大杆号请出,各自就位祭奠。道士一般为八个道士穿花衣,儿孙跪拜两侧,吹吹打打,打打吹吹念经辞灵。门前吹手和院子中道士各显其艺,俗话说得好,这可真是吹手一气,道士一气。
(5)开夼。帮忙人和长子带着香和纸,到祖坟开夼造坟穴,儿子刨三?头后,就回家守灵,其它事宜有他人忙完。
                        五、送盘钱。
      除了每日三次送浆水外,因第三日亡者要赴城隍庙需要盘钱,一般都在第二日半下午开始,举行浩大的仪式,即送盘钱。家人及亲朋全部身着孝服,按与逝者亲近自动排列,跟随在鼓乐后边。队伍越长,显示家族兴旺,一般都在100多人以上。最前面是夹圈盘的,带有纸、香、酒等,前走后退,紧随其后是挑浆水的,走两步退三步,摇摇晃晃,几乎不迈步子。还有雇佣孝狗子的,也穿戴孝服,为其上香添酒等事宜。吹手和道士,各显其能,赏钱愈加越有劲。长子腰间缠腰草绳子插一把斧子,次子等腰间缠腰草绳子手拄着孝棒子弯腰随其后……。孝子年龄大的有专人扶持,若前方停留演奏就坐在凳子上歇息一会。实在不能坚持有两人搀扶。儿子左手拄着孝棒子,右手扶着肩上挑的“叉口”,即用纸糊的布袋子,只一个老的去了,只担一个,若两个老的都不在了,就担双的,内装着去世者的头发。送盘钱一般长达七八个钟头,几乎到深夜。路过谁家门口,就自动张灯。去世者家中只有写包袱的一到二人看护灵柩。大多发送一个老的子孙好累的似大病一场。待送盘前的到土地就再举行祭奠仪式,道士再次辞灵超度亡灵,吹手鸣号为西去者开道送行。这期间有的焚烧纸马及佣人等,且都成双成对,结束时当听到道士大镲响起“瓢瓢镲”送殡者即可响起哭声……
                             六、发殡送葬。
       (1) 入殓。第三日道士、吹手继续就位辞灵祭奠。待时辰到,装棺入殓。入殓前将倒头包袱内的纸灰包上一大包放在袄内,以备西去路途用钱。家人们呼唤着让其到他(她)的新房子里,慢慢将尸体移到棺材内,随后各自见最后一面,盖上棺材天。而后在家人们簇拥下棺材抬到街上。待到大街上,起灵前,再将棺盖开,让家人一一再见最后一面,而后强行盖棺。先有长子将别在腰间的斧子在棺木的钉子(棺材钉)敲两下,其他子女也轮流敲两下,表示为其造房子。后有帮忙的一一将棺材钉子砸平。名曰“椮钉”。在吹手长竿号几声“唔哈哈……鸣笛后,有八人上杠的送葬人在“起驾喽”声中送葬开始了。俗话说:“宁肯送死人下葬,不抬活人上炕”。意思送死人下葬能带来好运气,抬花轿若遇到孕妇能压低运气。
     (2)出殡。出殡送上路人数最多,灵牌在前,吹鼓手其后,接着是旗锣伞扇开路,及金山银山、金童银女等,孝子孝孙等男的在棺木前哭泣引路,女的围在后面送,一步一拜,一步一叩头。女婿扛“亡幡”(摇钱树)。待到大街摔“纸盆子”,俗称尸盆子。即用着燃烧倒头包袱的盆。长子顶纸盆子,在其头顶越过摔地,如果不破就立即用红布包好拿回家,成了聚宝盆。
     帮忙人向送葬的及围观的发面饽饽快,作为压手干粮。寓意是吃了消灾,小孩子吃了好养活。
(3)转灵。

    最后辞灵再次超度亡灵。临近村头停灵设案焚香祭奠。先道士念经免罪,祭奠亡灵,随后道士在前念经带路,送殡队伍按前直系后亲朋自动排队围着灵棺以“八字形”转灵,左三圈右四圈。完毕道士继续念经超度亡灵,男分别跪拜灵前,女的跪拜在棺木两边,三个回合道士口念:“故人要上路,宾客分两边”退堂。

   (4)长者读悼词为逝者封功立传。
   (5)灵前祭拜。吹手奏乐,在司仪的指挥下,先有子孙上香叩拜,其次所有男送殡的都一一叩拜。“三拜九叩”礼节就在这时候参拜用。孝子孝孙跪在两边谢客。
    (6)如今又演变了先送火葬场后再送墓地入土。途中若路过桥要扔纸钱给过桥费。
                        七、灵官起驾进山入土为安。

(1)吹手前导引路,直系亲属护送进山。男的宾客大多送到墓地,女的除了家人外其余的只送到村头,摘下孝帽子拆开回家。
(2)扫坟。下葬前,儿女儿媳分别下到坟穴扫坟,左三圈,右四圈,结束抓一把泥土兜着回家存放在粮食囤里待发。若女儿离家远不便携带就将泥土朝婆家的方向撒去。最后一位扫坟者将笤帚扔到墓穴外。墓壁两侧留有小窝子,放置五谷囤、长明灯(原家中灵前用的)及盛有水的小罐子内有鱼一对。棺木下葬后,墓穴盖封后,长子、次子等先各自填三铁锨土,其余每人抓三把泥撒向坟墓,告辞结束,其它事宜有他人处理。除子女儿媳外,其余的人将孝帽子撕破,孝衣脱下,女的将孝衫缠腰在腰间,需绕路,不安原路返回,不走回头路。切忌不要回头,意思逝者看到家里的人都不管他(她),也就死心塌地了。摇钱树插在坟墓后右侧。儿子撤掉腰间草绳子和斧头。
      若年轻女的婚后去世,下葬时需要磊造“丘子”。就是棺木不能落地,用砖将棺木围住,顶部封盖,俗称“丘子”。待男方续贤后,方可入土为安。若女的定亲未出嫁去世,叫“望门妨”,应送婆家埋葬,能否进祖坟待婆家族长定。
(3)送葬子女由祖坟回家进门前,大门旁放着一洗脸盆水,内有栗子、红枣、铜钱一枚和篦子、木梳各一把。脸盆沿放置一把菜刀。盆底下有用面罗筛过的草木灰。子女一一先将菜刀在脸盆边挡三下,再用梳子篦子梳头。最后将其盆挪到一边,查看逝者转生征兆。大多为鸡、花、狗、猫及飞禽走兽线条花纹图案等。进家门后有扫地人为孝男孝女梳理头发。
(4)子孙身着孝服到各酒席间叩头谢孝。

                  八、送进门纸(或叫金门纸)。
(1)下葬当夜夜深人静后,要送逝人归西,即送“进门纸”。入夜,先将倒头马喂饱,就是在纸马前放置饲料水伺候,再打点马童,起个名字,给吃用的和钱财,以便好好祀奉主人。钱财不要给马童太多,以防趁其携钱财逃走。
(2)拖魂魄上马。儿女用一炷点燃的香两头穿别在花蘸纸(烧钱纸)上,手牵着一头在灵榻或病故前的炕上、地下边呼唤边拖,让逝者抓住纸,让其上马。当见纸拖不动时,就是拖到魂魄了。再将拖魂的香纸慢慢移到圈盘上,让儿子背着慢慢送上马背。家人们两人抬着马呼唤着逝者到土地庙或村头,送别西去。焚烧纸香前,倒头马需要用剪刀开绊和用针开光。就是用针刺破眼、耳、嘴。口念:开眼光开眼光,开开眼光奔前方。开嘴光开嘴光,开开嘴光吃四方。开耳光开耳光,开开耳光听八方。而后有子女一人需一口气读完贴在马背上的“马票”,即证明马属于本人的还有马童在,即可同香纸焚烧。
(3)燃烧完毕,众人转身回家,切忌不能回头看。此刻逝者才方知自己已经离开人世,再看家人们都不搭理,就含着眼泪上马西去。传说当年有一位孝子因家里穷无钱买纸马,就自己画了一匹马燃烧了。后来他的母亲托梦说送的马挺好,就是需要贴在墙根行走。另有传说,小孩子不满12岁没有褪掉鬼眼,返回时偷着回头看,他说看到他爷爷上马走了。
(4)撤掉家中灵堂,撕下丧邦焚烧,将逝者牌位放在正堂,一日三餐供奉,烧点浆水直到百日将其牌位送到坟前焚烧。过年若无长辈在世就填在祖谱供奉,否则只能在供桌子边沿享用。
附马票:
        共和国××县××镇××村 今逢:新逝显考(妣)公(间)×××(讳)××日巳行期备白马一匹冥府备用。童男一名名字××及被套鞍爵俱全及银箔装等,无论过关渡口不许阻拦,若有干涉者马票为证。×年×月×日。
                          九、圆坟。
     下葬后第二日到墓地圆坟。子孙们身穿孝服,扛着铁锨?头和携带斗升等。提着罐子,盛有馉飵(饺子)圆坟返回路途遇到第一个人见面分给品尝。
圆坟即给故人套院墙。人数越多越好,家族兴旺,能给故人圈造很大的房舍。长子在前刨土,次子在后从斗或升里抓五谷下种,第三人培土。刨土口念:一刨金,二刨银,三刨刨了个聚宝盆。圆坟人以此排队围着坟墓左转三圈,右转四圈,每到摇钱树跟前就摇晃并撕下几张纸。若撒下的五谷种子在坟头和周围生长茂盛,预示着家里人才两旺。
      圆坟结束每人吃一两个饺子并分面饼一块,因属于发面饼,意思是发。
到此殡葬结束,子女们可到亲戚家里住一日散心,途中送走晦气。
殡葬中凡麻烦过他人或用他人的物品,结束后都要一一给不拘多少的东西,冲掉晦气,即不能白使用人或物。
                             十、烧七、烧百日、周年、二年、三年。
    (1) 死者从去世那日起,每七天为一个七祭奠,为烧七。第一个七叫头七,一般都是儿子前去,若头七去过,需每一个七必到,否则逝者会牵挂。五七最大,借此答谢举重的(帮忙的),可给逝者送金银财宝。逝者的生前用过的衣物可选部分本人喜欢的在墓前焚烧,其余的可另处掩埋,若给其燃烧多了,逝者行走携带不方便,累赘。若那个七逢农历七,即初七、十七、二十七,为犯天七,生前有罪过,恶鬼要来抓魂魄问罪,尤其是五七罪过最大。为躲避家人需在头一天傍晚做小白旗,数量为逝者年岁加天地两支,插在盆子里,中间有一把纸伞,下面有一个纸人,就是让其在此躲避。六七为女儿七,女儿和孙女要为其送钱柜子,内有金条、元宝等。
    七七遍儿女全,最后的七七儿女都要前去祭奠。
    每次祭奠女儿及孙女等若属于双亲都不在,上坟茔的饽饽是10个,若只去世一个做5个饽饽(俗称供养饽饽)。其他亲朋可做“揪饽饽”,也叫“桃饽饽”(供养饽饽为圆形状,揪饽饽属于椭圆形状的,前头有一个头,即如奶头)。坟前祭奠将盛篓子的饽饽解开包袱,拿出两个饽饽在背面掐点扔在焚烧的纸钱中以示让逝者享用,其他亲朋也如此只拿两件作为祭奠,只不过不属于供养饽饽而已。祭奠过的物品两件客人走时有东家里留下。
(2)烧百日。即100天后祭奠,儿子要送白马一匹,因倒头马只能骑到百日,百日马骑到三年。周年、二年祭奠一般。三年祭奠最为隆重,与五七相同。俗语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三年的马是枣红色的能骑一辈子,儿子奉送。
  (3)若双亲全去,一般烧三年立碑。有条件的还雇佣吹鼓手。女儿孙女摆祭,除了供奉大枣饽饽外,还有旌旗、三牲(活鲤鱼两条、活红公鸡一只及猪头一个。用公鸡鸡冠子的几滴血祭奠),祭奠后猪头给娘家一半,鱼给娘家留下一条。三年守孝期间,还要为其烧生日祭奠。过年守孝期间第一年门上贴黄花蘸纸,以示守孝,家人不出门拜年,也不开门谢绝拜年。第二年封门贴蓝色的,第三年改为红色,表示守孝期满。祖谱祭奠的蜡烛守孝三年期间为白色的。从除夕夜开始,每顿饭都要在祖谱前烧点,若馉飵碗中盛三个,上方放一双筷子,浇点后放在供桌上,下次撤掉更换。供奉的碗筷及物品数量一律为单数。上香不断,直到十五撤掉祖谱为止,曰不断香火。烧三年后,子女将其孝服撕掉,至此生活进入正常。逝者也就再无特殊的待遇,如其他早年去世的逢年过节俸禄相同。正月十五逝者未满三年的,是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到坟前送白面银灯,以示戴孝。
    烧“五七”“百日”“三年”等,亲朋都前来“出门”。除了带着“几刀”烧钱纸或一个纸墩子外,都带着篓子。篓子内白色包袱内装着无色彩的供养饽饽及点心几件,上部搭上一条白色毛巾。东家接下篓子后,一一用白纸写上村名贴在上面。上坟祭奠时,用几条长棍将全部亲朋的篓子抬上山放在坟前让逝者品尝,以示怀念。东家在祭奠时,把每个篓子里的两个饽饽在底部掐下一点扔在燃烧纸钱的火堆里祭奠。客人回返时,主人留下掐底祭奠过的饽饽,并压上回赠的物品,即压篓子。
      至此,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可有点主配备“神主楼”供奉二老。

             附包袱皮:
    男:不孝男×××备钱财一包叩备收用。献于考(妣)×××公(太君)之灵。
    女:已婚嫁女:适门女××钱财一包泣备,赐于××
    未出嫁女:家下女××……

    附录:
     立碑礼仪
注:门前搭灵棚、吹鼓手棚各一个。三年守孝期满为喜庆,门对及横幅等都用红色,家人及客人均佩戴红花。东边为灵棚,置灵位及石碑,摆三牲祭奠。横幅可写:音容宛在浩气长存。竖幅:芳留百世   名扬千秋。西边为吹鼓手棚,为庆典舞台。 横幅:XX太公( 太君)过三年谭祭庆典 。 竖幅:终生辛勤   一世淳朴等 。
谭祭事宜
(一) 请魂、(二)、接碑、(三)、接旌、(四)、接客、
(五)、三牲摆祭、(六)、致旌(旌客二人,一边一个。可客人,可临时搭配)、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乡亲,今天是XX太公(太君)过三年谭祭及XX太公与XX太君立碑吉日,欢迎各位光临,这里我代表东家和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全家所有亲人向前来参加谭祭的全体亲朋好友、向今天所有到场的乡邻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谢谢!这里祝大家好人一生安康、好运常在!
      过三年谭祭灵前上香奠酒,亲人及认识的人,表示一下缅怀,受到恩惠的人表示一下感激,受到伤害的人,表示一下原谅,等等,等等,所有的恩怨情仇在淡酒中远去,一缕青烟和一杯淡酒,留下的是祭者精神的升华和内心的平静、超脱。远在天国的亲人啊,保佑您的家人、亲朋好友及所有惦记着您的人们幸福常在!奏乐——谭祭开始
一、 敬献花圈(家人及亲朋好友由近及远依次奉送)
二、 致悼词
三、 致碑:奏乐,孝男就位,(所有儿孙们跪到碑灵前或站立两边)
1、主持:雷鼓三通,
2、雷鼓一通,(一通古八)
3、雷鼔两通,(两通古八)
4、雷鼓三通,(三通古八)
5、三通古八,堂门开,孝男后备。
四、长子参拜,三献礼
1,茶,韵嗓子,上香;
2,水果,清嗓子,上香;
         3,酒菜饭,上香。其余孝男及家中人一起参拜。
         4,娘家人三拜九叩。
  五、拉碑:起碑——奏乐,旗锣伞扇、鸣锣开道
  六、路致:外客(亲朋好友),三拜九叩,娘家再次三拜九叩或二十四拜。
祭奠人名单及送纸人家名单。
七、立碑
八、谢客(孝男守孝期满,除去孝服,向亲朋叩头答谢)

DSCF2364~1_副本.jpg

DSCF2369~1_副本.jpg

PIC_1136.JPG

PIC_115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丧葬习俗都简化了。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见过一次下葬的情景,很多人,可以说是浩浩荡荡,排了一大长流的队伍,往山里走,还打着类似白旗的白条条,远远的就传来哭嚎声。当时年龄小,没见过这阵势,听小伙伴们说是下葬的,吓的我溜溜跑回爷爷家去了。

点评

是啊,如今好多习俗都简化了,不过乡村的丧葬习俗基本还保持着旧的一套,只不过比以往简单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0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线 发表于 2017-11-28 22:42
现在,很多丧葬习俗都简化了。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见过一次下葬的情景,很多人,可以说是浩浩荡荡,排了一 ...

是啊,如今好多习俗都简化了,不过乡村的丧葬习俗基本还保持着旧的一套,只不过比以往简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7 08:23 , Processed in 0.0577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