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茶壶

[知识感悟] 转帖学习-大家都来做有思想的驴友(119楼有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老茶壶的帖子去8264拜读了一下,有深度!{: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3:让救生哨能救生
救生哨也叫求生哨,能发出人耳较敏感的3000HZ的声音。我只在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听到有人出于好奇吹过,以后再也没听到过。
一直期待着有救生哨帮助救生的报道,可一直没有。户外救生实战有过用到救生哨的案例:比如鳌太失踪案搜索队员一边呼喊一边吹着救生哨;清凉峰失踪案搜索队员一边呼喊一边吹着救生哨等,但众所周知,那都无功而返,他们最终没有听到失踪人员发出的求生哨音。
最近有一个案例倒是差一点让救生哨露脸。今年五一节,有两个分别是78岁和74岁的“老”驴受困于云蒙山时,他们听到了救援队员的喊声和哨声,但遗憾的是,一方面非常虚弱的他们无力呼叫回应,一方面他们又没带求生哨。这事儿带给我的疑问是:第一,通常老人会更顾忌安全问题,作为有着相当户外经验的他们为何没带救生哨呢?第二,尽管老人一般花费比较节俭,但救生哨批发只有几毛钱,零售也就几块钱,为何他们不买救生哨呢?第三,老人因体能较弱为了减负一般不带太多户外装备,但毕竟救生哨的体积和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啊,为何他们不带救生哨呢?
据我了解很多人根本不带或根本没有救生哨。至少目前,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救生哨不救生。什么原因呢?我的思考是,可能是因为让一些貌似有学问的老驴把事情弄坏了。怎么弄坏呢?答案是:设码太长,约法太繁。有人甚至让救生哨担负一些一般通讯行的功能,这绝对是错误的。
我最早想象,既然是求救哨,那么它一旦发出哨音,就一定应该被理解为求救信号。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信号者能够按照摩尔电码较准确的发出SOS,SOS属于常识性的,虽不是所有驴都知道,但作为常识,总会有很大很大一部分驴能够知道。二是,在发信号者不能较准确发出SOS的情况下,所有听到哨音的人都应该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势先假定为求救信号,再设法去证实或证伪。
曾在淄博有户外网站上看到有驴友转帖过关于救生哨的用法(见附件),我当时就觉得那可能有问题:首先,临时性约法应该本着立法宜简忌繁的原则,而那些规定太过繁琐了,会令不少人因怵头而不去依赖它,久而久之让救生哨的作用打了折扣。其次,通讯性的东西本来可以交给领队、副领队、助理领队携带的手台,根本没必要用救生哨,把指令与通讯也加进来,反而会增加误码和乱码,当大家对解码觉得不胜其烦的时候,久而久之也会让救生哨的作用打了折扣。
那么如何化繁为简呢?我觉得甚至不需要约法三章,两章足矣:
壹.所有驴、在所有户外活动中、非为求救,不得使用救生哨。
贰.一旦听到救生哨发出的哨音,均应该当做求救信号去处置。
如果需要做一个解释条例的话,那么对第一条可以这样要求:领队组织安排的户外求生演习演练时,你可以过把瘾。对第二条可以这样要求:你虽然听到了,但根据语境你觉得像是吹着玩,那也要求你先当做是求救。

附件:(原文较长,仅转原帖之一部分)
符号说明:●短音(一秒内);■■■长音(3秒以上);指令内哨音间隔2~3秒,指令间的间隔30秒以上(比如重复发指令需要间隔30秒以上);
通讯(T):■■■(一长音)用于队伍的声音通讯联系,以确定相互之间的哨音方位,在收到哨音指令后发出代表收到指令(同喊话喂~~~~~ 相似);
集合(U):●●■■■(两短一长)向哨音的方向集合(同喊话集合啦~~~~ 相似);
前进(V):●■■■(一短一长)休息时发出代表全队出发、行进中发出代表加速前进(同喊话冲啊~~~~ 相似);
前队等待(W):●■■■■■■(一短两长)用于队伍行进距离过长时,要求前队等待后队(同喊话请等~~~等~~~~ 相似);
要求支援(S):●●●(三短)当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时发出,收到信号者以通讯音(T)回复表示将前往支援(同喊话急!急!急!相似);
求救(SOS):●●●■■■■■■■■■●●●(三短三长三短)这是国际通用的SOS代码,请大家熟记。
2011.05.2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7:单兵要素

精神与意志、体能与技能、装备与给养——这是户外运动中,作为驴的个体的三个基本要素,我把它综合称为单兵要素。
有些驴友在说到思想观念性的东西也是重要因素时,可能会有些争议,所以这里着重讲这一点。
第一、精神,意志
毛泽东为此命题先排除了装备论的观点,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装备是驴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驴行成败的是人而不是装备;那么,人的什么品质构成了决定性因素呢?克劳塞维茨则为此命题排除了能力论的观点,他在《战争论》中指出:精神要素是决定驴行成败的第一要素。
其实精神与意志也算一种软装备——所谓思想武装。老毛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老毛要的文化,就是来进行思想武装的。所以老叟说,没有思想的驴,是鲁莽的驴。
举杨柳松为例:先说体能,杨看似很文弱,从我们的驴行队伍中随便拉几个出来都比他强壮。再说装备,貌似杨柳松在完成他那些壮举时甚至有假冒伪劣装备,但我一身鸟服还只能在博山南部山区转悠。其实,杨柳松太强大了,他的精神力与意志力确实不是一般驴所能望其项背的。
第二、体能、技能
《孙子》管前者叫做“兵众孰强”,管后者叫做“士卒孰练”。
对体能与技能的认识,相信大家没有争议。我也希望各位驴友再接再厉,继续拉体能,学技能。
第三、装备、给养
对装备的认识,略有分歧。我说两点:
其一,装备很重要,在其余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装备决定成败,所以我把它作为单兵要素之一;
其二,装备是单兵诸要素中相对低级要素。
先前,曾与驴友澳大利亚谈及“老驴”的概念,继而,又与驴友冰蓝谈及“强驴”的概念,这个话题早就想弹,但顾忌初望山门而不敢冒然,所以继续为此命题做铺垫。
今天因看了驴友甲壳虫他们写的《一次不成功的太白穿越》、《一定要活下来》等文章,也看了众多驴友参与的讨论,感慨之余,遂作本弹。驴友们围绕这次户外行动所展开的讨论,基本集中在技术、装备、与态度三个方面。我认为大家的讨论抓住了核心问题。

2011.06.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4:队伍,队形,队列

    我最早开始参加户外,以及最早开始“乱弹”,一直很想谈的一个题目就是队列,这虽然看上去是个不起眼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学问。

    一、队伍:
    队员
    质量的管理:视活动强度或难度的高低,相应控制新驴的比例是有道理的。未经探明的线路、及强度或难度很高的线路,绝对应对队员的驴历进行评估与控制。
    数量的管理:我个人体会,自行约伴的活动,人数在6人左右很爽。但对于商业性的活动,因涉及包车等成本的考虑,往往会有几十人,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领队人员的数量配属问题。一个领队平均能带多少人呢?别跟我说你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仅从管理学的理论说,一个人的有效管理人数为7个人,对于户外来说,我个人认为最多应以10人为限。这就意味着33座的大巴,应配套3位领队人员。
    领队、副领队、助理领队
    领队应根据活动人数,并依据上条所述的配属比例指定足够的副领队,当着专职人员不够时,可临时聘请队员中经常参加活动的老驴担任助理领队。这个办法有很多好处:
    其一,解决了专职人员不足的困境;
    其二,逐渐培养出兼职领队;
    其三,给老驴以成就感;
    其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你私下对每个人都托付责任,你则会看到每一个受托人都会表现出比平时更高的责任感,让更多的人有了责任感,那很多事情就显得好办了;
    其五,担任过几次助理领队的驴友,在将来的活动中,会主动表现出一种责任心,比如在队伍脱节处,他往往会主动停下来衔接后队。

    二、队形:
    山地徒步穿越,我们经历过的队形往往都是自由队形。但山地的羊肠小道决定了这种自由队形必然是蛇形纵队。
    1、由一位熟悉线路,或路感较强、探路能力较高的副领队担任先导;
    2、弱驴尽量处于前队;
    3、领队游弋于队伍中部;
    4、由一位副领队殿后负责收队。

    三、队列:
    1、所有队员不要突前于先导。否则,首先那是对领队人员的不尊重行为;其次那样你可能遇到走失(近年来国内户外就有过惨痛的先例)、陷坑、蛇虫、猎夹(猎人在动物活动途中布下的捕猎的夹子)等麻烦。
    2、行进中队员间保持三米左右的间距。间距过大,容易造成队伍脱节;间距过小,则无法调整自己的节奏。
    3、不要偏离出队形去独辟蹊径。一方面,队形所过,即为验证过的安全路径;另一方面,后队有时候要靠码踪跟进,杂乱的路迹可能会为后队做出错误的指示;再一方面,当着整个队伍迷路时,你留下的脚印可能会为重新探路增添麻烦。
    4、途中停驻(比如歇脚、整理装备、拍照等等)时,一定不能占道,要找合适的地方,让出通道——这是很重要的队列原则,应养成习惯。
    5、所有队员不得落后于收队。当你感到跟不上队伍节奏时,应明确与收拢人员表示,并“正式加入”到其控制的梯队中去。
发表于 2012-4-1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辛苦了!
转的帖子很有深度,理论性强!
感觉不是参加户外两个月的新驴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辛苦了!
转的帖子很有深度,理论性强!
感觉不是参加户外两个月的新驴写的。
托尼 发表于 2012-4-10 10:41

  哈哈,不是俩月,是两年{:soso_e113:}     有志不在年高;有才不在驴老。
发表于 2012-4-1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36# 老茶壶


俺也认真的来学习{:soso_e179:}
发表于 2012-4-1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36# 老茶壶


就是两年的驴,这个理论水平也是相当高了!
发表于 2012-4-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38# 托尼


看到托尼的推荐,就上来看,全部看完,受益匪浅!保存了部分以后和新驴友分享哈.谢谢{: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7:驴行游记

    咱说的不是怎样写游记,那是咱在小学时学的东东,况且念书时俺也不算好学生。
    当了“驴”之后,看了一些驴友写的游记,三言两语说说俺看对驴行游记的看法吧。
    一、别不写
写给自己:别不写,游记至少是写给自己的,写游记让你在身体上吭哧吭哧的驴游之外又平添了一层精神上曼妙而深刻的神游,促使你更多地去了解、理解、思索、感悟你的驴行或驴游。
写给将来:别不写,游记是为了写给你将来的,总有一天,你垂垂老矣,偶尔翻出你当年那些坚忍跋涉的记忆来,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千,老泪纵横。犹如美人迟暮时捧着当年白马王子写给她的那些情书一样激动不已。世界是年轻人的,现在你拥有很多,但当你壮士暮年的时候,留给你的只有那些人生的回忆,那些记录了你人生旅程的东西便成了你那时候的财富,而那种精神财富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照片不足以承载太多,游记能让你那时候变得更加充实。
二、电报体
未必你每一次驴行都要写,但当你有所感悟、有所感触、有所感怀的时候,最好还是把它写下来。
只是我读别人的游记时有个毛病,也许我不但怵头码字也怵头认字吧,唯有那些电报体的游记才能让我读下去,哪怕错别字连篇,也往往不忍释卷。
电报体是诺奖作家海明威的发明,简单说就是两点:其一,简约原则,尽量别煽情,少发挥;其二,“冰山原则”,把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探究冰山的全部。
2011.0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19 22:18 , Processed in 0.0470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