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5|回复: 12

[史海钩沉] 【原创】烟台,魅力城市忧思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6-1-23 15:46 编辑

注:
本作品由本人原创,于2004年11月先发于TOM论坛




一、序篇

2004年9月,在央视举办的“中国最有魅力城市”评选中,烟台获得了“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政府欣慰,市民欢呼 。而一篇《烟台当选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首,全国人民笑了》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思索。

对烟台目前的状况,几乎每个关注烟台的人,包括海内外的侨胞无不感到遗憾,本应傲立于时代潮头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现在"已经沦落为一般的城市",这还是客气的说法,其实在老百姓中,早就说烟台其实就是落后了的城市了,这话一点都不为过。

其实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在哪个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是我们怎么去正视它,怎么去解决它。每一任烟台的班子都在说烟台丧失了发展的机遇,而每一任班子都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个时期的机遇丧失了。

作 为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你不能再沉寂。你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融最和谐的优美城市,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你的黄金产量 占全国的55%,你有石油、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你有900多公里海岸线,有包括10万吨级码头泊位在内的港口20多个,年吞吐能力达2500万吨,是 中国20个枢纽港之一;你有中国最早的开发区、你有中心市区的酿酒、钟表、制锁、食品;蓬莱、福山、牟平的丝绸、纺织品业等等,有环境资源丰富的海岛县长 山岛……更为重要的是你有勤劳、智慧、精明、善良的烟台人民。是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背景,这也是当初烟台之所以能够成为14个 沿海开放的重要因素。

但在19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一鼓作气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烟台却在歧路彷徨,以至城市失色,经济失速,人心失向……

然而,还原一个真实的烟台,的确需要几分残忍。山东经济总量不足以支撑烟台的发展,依托山东腹地的烟台自然也逃脱不了边缘化的命运。当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泡沫渐渐消失之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边缘化的烟台在世人面前。

然而,随着南水北调、烟连铁路轮渡的建设,有专家预言,一个胶东半岛大发展的时代正悄悄地来临。而许多有利于烟台再生与发展的机会正在不断呈现。

烟台,占胶东2/5面积,有没有资格和实力引领"新胶东时代"呢?

二、烟台的未来在那里?

2002年,烟台著名的东方电子集团涉嫌欺诈而受到国家证监委的处罚,股价一落千丈,股民遭殃,政府尴尬。东方电子事件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包括东方电子在内的整个烟台,已经严重地感受到了地区形象的弱势,以及由此造成的竞争压力。

写 作本文之前,笔者原想把题目定为"消退的烟台"。原因有两点:一是烟台划定五区以后,很难以一个整体的城市形象出现;二是当"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称谓 完全失去现实意义而放入历史档案馆之后,烟台则将不会像过去那样是一个强势的、光彩夺目的区域品牌,而变成一个极为普通的经济区域,消逝在人们的视野。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开始回看历史,探寻烟台走过的道路时,很惊讶地发现,烟台一直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没有能够真正将自己成功定位,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它有多少作过努力的痕迹。

所以,笔者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烟台的未来在那里?

无 疑烟台发展成就是很大的。但是,烟台发展中存在的毛病却具有一般性。它恰恰说明地方发展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要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战 略研究要不停顿地进行,光靠政府政策研究班子不够,找一个政府外机构来做也不够,而应该寻找两三个机构来同时研究,才有可能归纳出真知灼见来。目前一些地 方政府所制订的发展战略,往往体现"首长意志"多,反映具体规律少。其次,要看清中国现在是处于多种转型变革的重叠,不管是跨越式发展还是其他什么,得有 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才能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次,一个地方要壮大的不仅是硬实力,而且是软实力。后者壮大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对此要头脑清醒。

也许有人会说,烟台需要那么招摇而宣传。但烟台不是一个人,它不能像一个人的个性塑造那样,可以自由地选择低调或者高调。一个经济区域,如果你实力强大,想低调都不可能,如果你没有实力,想招摇也是空想。

因此,烟台无论如何都要想着出位、出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区域经济竞争大潮中的竞争力。如果稍有松懈,就将被抛在后面或者淘汰出局。

烟台本来是一个非常的地名,西方人、齐鲁人和闽南人在这里走到了一起而碰撞创新,从而触发了灿烂的工业革命,诞生了令国人骄傲的5大名牌:酿酒、钟表、制锁、食品和丝绸。从100多年以前清真寺传出来的朝拜声,就可以断定烟台是又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烟 台的定位必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定位结合起来看。实际上,随着烟连铁路轮渡的建成,烟台将处于华东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合点,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 流集散地。烟台的未来发展,第一,原来的支柱产业不能丢掉,丢掉就没有特色了,但烟台的产品要提高技术含量。第二,发展大的专业市场,烟台的地理位置有优 势。烟台应当发展物流业,把烟台建成华东与东北的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

相传惠能法师云游时,曾经路过一间寺庙,见两个和尚在争论门口的旗幡何以会飘动的原因。惠能的意见是,非风动,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

看来,烟台之发展、之消退,均在于人心。

三、烟台被拿走了什么?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它的原创者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嫌贫爱富。

梁 先生曾在烟台电脑城卖过电脑,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公司。1996年APEC企业博览会在烟台举行,他激动了好多天;后来的APEC中小型博览会还在 烟台举行,他也很高兴,当听说主办权最终被青岛拿走,他又为烟台难过:"APEC就是嫌贫爱富,烟台现在有点像被人抛弃的二奶!"

" 如果说如果说APEC是企业通向世界的捷径的话,那么,APEC博览会就是这个捷径上的明珠。"梁先生引用一位行家的话说,APEC中小型博览会为烟台企 业通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也同时为海外企业了解烟台提供了捷径。"举办一次APEC中小企业博览会,可以为举办地带来数以亿计的无形综合收入。"

令烟台人有所安慰的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一年一度的果蔬博览会将于每年的10月在烟台举行。

不过,俗话说:有多大的头才 戴多大的帽。果蔬博览会令烟台骑虎难下,意兴阑珊。向人们展示的烟台到底是农业社会还是一个工业社会?给人的感觉是,烟台是以果蔬生产和加工基地。自己搭 台,自己唱戏,果蔬博览会使烟台形象大受损失,令人们怀疑是这种果蔬博览会否还将在烟台进行下去。

APEC中小型企业博览会主办权被人拿走,但烟台人看来,拿走的不仅是主办权,还有钞票、机会和自尊。被人欺侮而不作抗争,怎么能向世人交待?难道就这么承认烟台不行?

四、烟台的三大边缘化

不争不行,争又不易。事实上,烟台已经陷入了尴尬的边缘化生存的状态,明显地表现出区位、产业和形象等三大边缘化特征。

首先是区位边缘化。烟台曾经想做一个中心城市,有一个中心城市情结,那是在烟台初为沿海开放的年代。的确,人们也看到过烟台热闹的景象,似乎在往一个中心城市的模样成长。但是,任凭大海潮起潮落,烟台区位的边缘性早已注定它只能成为一个边缘城市。

什么叫中心城市?如果不是指地理上的区位的话,必然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而烟台,自己都还在等着人家来辐射,又哪来辐射人家的能量。

然而,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1995-2000)》中,烟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高质量建筑环境的特大型城市。对于这个狂热与泡沫的沿海开放城市来讲。如果能客观地面对自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中等城市。不失为一种清醒的选择。

但 是,"三基地一中心"的说法又让烟台不那么安份。2002年10月,省里提出要把烟台建成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 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成为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说法不断在变,而不变的是:做中心城市,还是不做中心城市,这的确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产业边缘化。烟台没有能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一个优势的产业群和产业格局,此乃烟台目前最大的遗憾。尤其是烟台的工业化进程其他发达地区比较,可以说是严重地滞后。按官方 的说法,烟台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可是此间有企业界人士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说法太抬举自己了。烟台目前的工业总产值较低,而且主要靠几大 龙头企业支撑,没有形成由中小配套企业共同组成的优势与特色产业簇群。我们要勇于承认烟台还处在初级工业化过程之中。"

工业不行,第三产业又如何?烟台一直想利用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产业。可是,第三产业的一些项目总是办不成气候,APEC中小型企业博览会另攀高枝,勉强果蔬博览会,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谈起这些往事,不少烟台人扼腕叹息:工业上不去,搞第三产业不过是水月镜花。

第三是形象边缘化。在不少人的眼里,烟台仅仅是一座适合居住或者养老的城市。问起烟台当地人其他城市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说在烟台找钱不容易。为什么?烟台钱少人也少。

好 巢未必能引来凤凰!事实上,烟台一直人气不足,一是缺钱,一是缺人,营商气氛淡薄。说它是旅游城市,也不见旅游休闲度假的人纷至沓来。说它是人居环境最优 的城市,也不见外地人大量涌入,筑巢而居,安享人生。不少离开烟台的人说,现在我要外地找钱,10年或者20年后我再来烟台定居。至少还要等上10年,烟 台人等得起吗?

看来,烟台是个说不清的城市。它仿佛是什么,但又不是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收起 理由
38°柠檬茶 + 6
大匠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如何定义"烟台发展模式"

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明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必然源自不同的驱动力。

时光倒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烟台也毫不例外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 1980年的工业总产值仅有50亿元左右。

改 革的核心有一条,就是将高度集中的经济决策与发展权由上一级政府向下一级政府或更下一级政府转移,简称"权力下放",让基层政府和老百姓有更大的发展自主 权。这种改革开放的初期使命,决定了1980年代以来全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必然依赖所有制改革。于是灵活的经济体制成了当时环境下最重要的增长的驱动力。

1980 年以后,烟台地区大批剩余劳动力从耕地上释放出来,迅速向第二产业转移,办起了一批与城市工业相配套或相补充的加工工业和商品流通服务。1984年,烟台 地委、地政府提出了而"国营、集体、乡镇经济一起上",但没有提到私营企业,地区、县、公社、村、生产队"5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策略,使烟台步入一个乡 镇企业崛起时代:传统的小手工业--小五金、小化工、小加工、小冶炼等大量涌现,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

而此时,随着烟台被划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苏南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正在全国大行其道。在烟台,以牟平、蓬莱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和以开发区等地为代表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企业发展如火如荼。

不能否认的是,"烟台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比较中庸的模式,在没有单向扶持某一经济成分的道路上,也"痛并快乐"地发达着。2002年,烟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位居山东省次席,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烟台占据了三席。

20 年前的烟台市政府为什么会提出一个中庸模式,现在已经很难考证。在民营经济已经获得充分正名的今天,有人把"烟台发展模式",认为缺乏着的"民间经济活力 和草根精神",有"中国不完整的民营经济发展史",这难免有点过分,仿佛说明烟台的当政者的无能,早就预知了今天的局面,而当初的环境下提出"5个轮子一 起转",是对民营经济实际上的"压制",让国营、集体轮子真转。让个体、私营经济的轮子空转、假转。

当人们把"烟台发展模式"视为对民营 发展模式压制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否定烟台是有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而且也不能否定它们的历史作用。实际上,现在烟台的很多民营企业与国营和集体企业本来就是 "近亲",有些更是由集体企业转化而来的。但也正是因为其中庸,所以没有能够将体制驱动的力量完全引爆出来,这也正是"烟台发展模式"的最大失误。要么就 抓乡镇企业,要么就抓三资企业,要么就大张旗鼓地发展民营企业--只不过80年代烟台的当政者们还不能如此够胆,如果烟台当初能够旗帜鲜明地做出选择,那 么烟台今天的成就是不是会更大一些。

正本清源,"烟台发展模式"并不是单纯的国营集体经济模式,更不是民营经济模式,而是中庸的混合模式。什么都选择了,结果什么都做得不成功,这就是"烟台发展模式"必然的结局。


六、"烟台发展模式"能否定吗?

在中国这样的经济环境里,也许在很长一个时期都需要"有形"和"无形"这两只手统一整合,"无为而治"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近10 年来,特别是中国入世之后,地方政府作为大多数利益的主体和代表者,它的开放冲动、创新欲望和向上精神正在成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重要的力量之一。寻找本地 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寻找与经济全球化的对接点,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而上级乃至中央政府也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来为 自己的宏观政策提供借鉴意义,烟台早期的的发展无疑就是因为烟台表现出了自己的力量,而如今如果烟台政府放弃了在经济活动中正确的角色扮演,必然导致区域 发展的迟缓甚至衰退。

奶酪永远存在,也许就在我们嘴边,在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视角、方法去寻找。烟台需要重新构建全新的"烟台发展模 式",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奶酪。在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原"烟台发展模式"无疑是不能轻易抛弃的,反而需要回归,但不是简单的回归。如果 上个世纪97年代初开始的"烟台改制"是对原"烟台发展模式"的一次否定,而今需要的回归则是一次对原"烟台发展模式"的否定之否定。

无 疑,市场化、民营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铁定目标和方向,而烟台的"转制"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烟台发展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并不是要走回头 路,要让地方政府再次成为投资主体,去承担它不可能承担的,像民营企业家那样对资本真正的"终极关怀"。"休克疗法"并不足取,成功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在 发展中取得一种动态的制衡。

笔者认为,原"烟台发展模式"的"三为主",对今天的烟台来讲,工业为主要坚持,大企业为主要坚持,集体企业为主则需要超越。至少在最近的10年、20年中,烟台政府不能彻底退出,不能搞无为而治,更不能放任自流,重要的是参与方式以及适当的距离。

七、烟台,还能再浮躁吗?

尽 管烟台并不特殊。以历史而言,其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建设及其知名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绝对应该是不错的。但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而言,烟台近年来 未免又有点"黯然失色"。原因好像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烟台的发展似乎突然就缓慢了起来,特别是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增 大。一句话,烟台没跟上形势。所以,烟台目前亟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求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将现有的城市建设资源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 力,实现城市的经济腾飞。

这种似乎很正确、似乎很时尚的"城市发展论",一经实施,可能就潜伏着烟台发展的真正灾难!这种理论的核心概而 括之,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城市工业化",与全国几乎是所有的城市一样,处处开发、处处招商,把开发区建设等同于城市建设。在现在许多城市中,把开发区建设 混同于城市建设的意识虽然不能说很普遍,但现象却几乎已经是铺天盖地,烟台也没有例外,以致于没有开发区的城市似乎就不是一个大发展的城市,就不是一个高 速度的城市。殊不知一座城市的开发区建设,其实是不能等同于城市建设的。

城市不是开发区,城市也不是"大卖场",城市更不是工地,城市要有城市的环境。假如在这一点上能达成共识,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烟台现在的发展模式,正是"城市发展论"的典型代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城市的"经典性"也决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烟台以前所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发展缓慢,其实应该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城市所特有的、甚至是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发展过程。

" 以大为荣"和"追求档次"是当前烟台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二大弊端,也许成了烟台久治不愈的顽疾,阶段性的所谓的"高速度",带来的常常是没完没了的补救式 的折腾,缺乏科学、理性的城市建设成本核算的教训已经比比皆是。烟台目前表面上似乎令人眩目的大发展和高速度,因此也就多了许多的折腾。

烟台城市规划和建设缺少独具匠心,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说明了烟台相当程度的对城市个性和城市定位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论证。本来可以营造出极富海滨花园情调和现代气息的风情景观,但旅游没有特色,自然环境不和谐,失去了优雅别致的城市氛围。

现 在的问题是烟台能否改变传统的理念,加强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逐步使烟台的城市形象系统趋于健全。因此,任何浮躁都可能造成这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 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应该承认,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其实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奇思妙想难免给人留下疑惑:烟台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

烟 台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顽疾,就是把宣传口号当城市定位,把活动内容当城市方向,而其根源则在于对自我城市定位的把握不定,浮躁胜于理性,激情高于科学,城 市建设于是成了一种新的"运动"形式,现代高科技城市、现代化一流大城市、甚至是国际化大都市,似乎都可以在一念之间出现,在一夜之间形成。城市形象的塑 造难道真的就如此简单,如此容易!

八、烟台应该有正确的城市定位

烟台的问题在哪里?烟台应该如何选择发展突破口?烟台应该确定怎样的城市定位?烟台应该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再次迎来发展新高潮?

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大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要有一套好的发展战略与之相匹配,而正确的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烟台这个蓄势已久渴望爆发的城市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事了10年贸易的梁先生,去年开始涉足制造业,他强调:"一个城市能否迅速提高综合实力,发展工业是关键。要加快珠海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工业,打造'工业城市'品牌。"他曾撰文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言,指出烟台首先应该确立"环境"与"工业"并重的双品牌战略。

烟 台的定位太过片面,而且正是因为这个片面的定位使得烟台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过多地重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而第三产业如果要成为龙头,除非这个城市本身具 有区位上的优势,是一个中心城市,或者它的工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烟台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也不具有中心城市地位,第三产业只能成为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烟台的"环境"品牌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地位,曾经引来了全国各地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投资者,但来了之后的情况又怎么样呢?由于 没有一定的城市工业基础,同时又看不到发展的良好势头,许多人才,来了,又走了,成了烟台的过客;有些人来烟台买了房,但留不住他们的财,特别是许多投资 者或买了地,或设了厂,但终因缺少发展机会,只得去寻求新的空间,人走财也走了,留给烟台的仅仅是空房、空地。

工业化是城市现代化不 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烟台必须抛弃过去那种边缘化的发展战略,加入到正席卷全国的工业化大潮中去,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从而增强 城市经济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正是由于烟台的工业配套薄弱,配套产业链不完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较高,再加上烟台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 持不够,许多投资者不得不舍弃烟台而转到江浙等地,使烟台到手的'人财'拱手让人,也丧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良机。这种'城市过客'现象给烟台留下了 惨痛的教训。"

要留住人才,留住投资者,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财"观。吸引"人财"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人财"。希望烟台早日形成 "人有所为、才有所用、投有所报、财有所旺"这样一种城市氛围,政府有灵活激励的财税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工业,让投资者看到发展的前景;并且尊重知识,重 视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实现真正的筑巢引凤,安居乐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烟台没有企业家?

要叫响"烟台制造",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包括从企业家到高级人才,到熟练工人,而且首先是企业家。

" 烟台人才流失太严重了,简直让人痛心。"一家人才公司的谢小姐说:"烟台最缺的是营销和管理类高级人才。有时候我们将这种人才引进烟台,他们被烟台的环境 所吸引,但看到企业规模小,信息不灵通,发展前景有限,很快就跑到了深圳、上海了。为同一公司的同一职位我们有时会几次引荐人才,我们虽然多做了生意,但 心里并不好受。"

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想办法引进,缺企业家呢?

企业家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然而,烟台缺少的就是企业家,此乃烟台制造业的软肋,更是烟台的软肋。

事实上,在烟台最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上,有多少功勋卓著的企业家值得我们记取呢?烟台曾经数次捧回了大地杯。从两雄、八柱、十支梁到蓬莱新八仙……这一串名字能够刺激读者什么样的想像呢?他们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只是企业家前面多了农民两个字。

我们无意否定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烟台企业的董事长们、总经理们,以及那些无数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为烟台经济所做的贡献。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正是烟台缺乏企业家,更确切地说,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群体,乃烟台经济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中经常使用"企业家"一词,把企业家看成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把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与企业家视为一物。企业家就是冒险家。换在中国的环境,准确地讲,民营企业家才是冒险家。

可是,在烟台工商管理部门最新的统计数据中,私营企业里实际上已经有超过1/3不见踪影。也就是说,最近几年来,烟台私营企业累计自然消亡的总数超过了一万多家。

烟台的民营经济不发达,可以说是烟台不出企业家的真正原因。

一位大学教授的话很有哲学意味,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观点也是:"在扶持民营的问题上,政府在'无为'的同时,还必须有进有退,大有作为,烟台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应该在办市场、创环境、搞服务三方面同时下工夫。"

令人欣慰的是烟台市委、市政府终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的文件,烟台的民营企业为之欢呼。但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在为之感叹,烟台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国退民进的潮流中,动作太慢了,烟台民营经济的春天来得太迟了。

十一、烟台的中产阶级在哪里?

然而,作为一座城市,烟台虽然不年轻了,也不缺乏深沉的历史积淀。但面对东南沿海城市的竞争,烟台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烟台如同一个正处在中年而逐渐衰老的人,暴露了他的营养不足与思维苍白。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文明的标志,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所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

由是观之,城市品牌不单是咬咬牙花钱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能塑造出来的,缺乏品位,缺乏灵魂,乃是烟台作为一个城市更深刻的危机。

一位从北京来烟台准备求职而最终放弃的硕士研究生说,烟台象什么仿佛又不象什么,挣点钱不容易,但要搞技术研究,条件就更不够好。烟台给人的印象是“经济与文化严重地不协调”,许多的人才都视烟台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驿站,而自己只不过是烟台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

烟台还没有一种深刻的魅力,足以让那些人才和可能的移民产生认同与归属感。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成了烟台的心病,而且也关系到烟台的可持续发展。

正 因为这样,烟台的人口素质与人才结构实在令人沮丧:在烟台600多万人口中,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13.84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 100.42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383.00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112.77万人,文肓人口8.47万人。每10万人中大学以上者仅为2147人,, 硕士和工程师以上学位职称者只占人才总数千分之三,占烟台劳动力总数十万分之七。

以上这些数字表明,烟台离真正的国际名城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因为烟台还没有中级阶级。

中 产阶级是一个城市的精英,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专业知识,有生活品味,有较高的收入和地位。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形成,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可是,烟台缺 乏中产阶级生存的土壤。目前,烟台的贫富悬殊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贫与富的中间过渡阶层流失非常严重。最贫的是流水线上的打工者以及没有关系的烟台原住民, 最富的则是有门路与关系的烟台人,而那些专业人士,包括企业里的管理、技术和营销人员,由于他们的知识与专业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不能获得与自己 付出对称的报酬,因此有很多白领人士和中产阶级在烟台生活过一段时间,都选择了离开。

烟台车市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种流失。今年第一季度,烟台经济型轿车销量略有下滑,烟台4S车行负责人指出:“烟台还没有形成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白领阶层,这也是一些在全国卖得很好的白领型用车在烟台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

没有中产阶级的烟台,将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

十二、空泛的的旅游业

夏日的海滨是迷人和浪漫的,月亮湾的月亮老人吸引着一对对新婚男女在这里拍照留念,而这一段的滨海路也就成了烟台的浪漫之路。

光 看"浪漫"这个词,的确叫人心驰神往。但想在烟台寻找浪漫之所在,可惜,烟台人过得很实在,看不到太多浪漫的影子,尤其是烟台经历了萧条与繁荣的几个轮 回,而今迎来了复苏,此时此刻,赚钱是第一位的,浪漫只是烟台人手中的等待兑现的期权,或者栖栖惶惶奔波之后偶尔的一种点缀。

看来,不管浪漫也好,休闲也罢,烟台人发展旅游,还没有真正找到感觉,找准方向。

的确,烟台已经有了上天赐予的优美的山和水,但还缺乏人文的浪漫风情。全世界通行的浪漫之所酒巴街,烟台直到现在还没有,几间没有什么特色的酒吧,其位置并非在海边,看上去也还十分生硬,而不具有烟台独有的海滨风情。

资金不足烟台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烟台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因此要求旅游项目投资大、规模大、标准高,相应来讲回报期就较长。这样对投资者门槛就设得高。现在有几个项目正在谈,但要谈成也很不容易。"

旅游项目投资为什么不容易落实,问题的核心其实还是旅游业的市场需求问题。市场需求不旺,投资风险太高,投资者谨慎行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城市旅游的发展需要当地经济来拉动,需要靠城市文化积淀来拉动,如果单纯地指望旅游项目开发的大跃进式的投入,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那么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目 前,烟台市游客比例中,商务客人不到20%,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务游客达60%以上。有专家指出,这个数字对比,一方面说明烟台的景色的确吸引人, 另一方面也说明烟台经济的不发达。商务旅游与非商务旅游的区别是,一个是公费,一个是私费。而烟台旅游业发展的更大空间,显然还在于拓展商务旅游。当然, 商务旅游的发展,除了旅游部门的责任外,更是烟台全社会的责任,这就有点"功夫在诗外"的意味了。

看来要真正打造出一个优秀的旅游之城,烟台人的道路还非常漫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触摸烟台的前世今生

根 据朋友的介绍,我们走访距市中心最近的一个工业加工区。这里距离机场也很近,看似漂亮的工业厂房却有相当一大部分闲置,经介绍才知道这些厂房是用来出租给 韩国人的。英文的"工厂(plant)"有一个有趣的新理解:为什么plant这个英文单词既有植物的含义,又有工厂的含义呢?原来,工厂应该像植物一样 扎根在土里,但是,烟台的很多这样的工厂只是像竹竿一样插在土地上,随时可以拔起来,再插到其它地方。而韩国的加工业东移山东半岛,其中两个原因,除了廉 价的劳动力外就是到处都有廉价的厂房租用,这最适合他们插竹竿一样的加工业方式。

大量待租的厂房,给租房子开加工厂的韩国人更多的赚钱的 机会,房租被压的不能再低了,而韩国人依旧在享受着5免10减半的优惠政策。不知道优惠政策结束以后,这些韩国人又会到那里去插竹竿?烟台人应该开始着急 了,烟台人应该开始觉悟起来了,发觉自己再不能只顾当依附于人、受制于人的"装配工",应该学会玩"核心技术"和"品牌战略"了。

但是, 烟台要摆脱目前装配工的角色还真不容易。谁都知道,资本并不仅仅是钱,除了钱之外,还与资本所有权人所拥有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等密切相关。烟台外资的主流 资本来自韩国、香港和台湾,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属于某种产业,原来就拥有了成熟或优先于大陆的管理、技术、人才和市场等要素。他们来到烟台,不是因为感情 上爱烟台,而是烟台为承接其产业转移提供了较优越的条件。

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机场外宽敞的公路上,没有车跟随在我的车的前后左右,甚至一辆都没有。进入机场,一幢很雅致的建筑呈现在眼前,一个箭头下写着"出发大厅"4个字。

我想,烟台人原本在这里做了一个"出发梦",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这里。

我匆匆地离开了,呆在这里觉得心里犯堵。一小时才有一架飞机起或降,也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嗳,烟台机场,不说也罢。

在烟台前后5个月的时间,我一直都经历着一种内心的挣扎,我想弄清楚烟台的未来是有希望还是没有希望,仿佛是我自己营造了一个无形的漩涡在心里。

我想解答但又不想解答的一个问题:烟台的命运。

回 想1984年,烟台与其他13个沿海城市被国家划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14个开放城市中的开发区享受特区的待遇。曾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投资者心目中向往的宝地,淘金者争先恐后进入的乐园。无数的资金和滚滚的人流,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涌入这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就像一个家庭有14个孩子,有人高中状元而最后各自命运不同,遗憾的是,20多年过去,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都成为了中国经济版图上重要的亮点,但烟台的经济发展黯然失色。

其实,把烟台放入历史的时空审视,今天的烟台人是很幸福的。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原始先民在烟台这块土地上开发、繁衍、生息,从事季节性的渔猎和采集植物根果活动。然而,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几千年而没有任何的改变。

经 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烟台,无论如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从旅游、居住角度看,烟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城市,尤其是在2001年烟台荣获"国家环保模 范城",也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山东省文明城市"的称号。2002年还荣获了"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烟台更成为很多人心向往之地方。

只不过,一个城市也如同一个人,有虚荣之心,有妒忌之心。当人们说烟台失败的时候,就是拿烟台与青岛作比,与大连作比。比是应该的,可是 有个态度问题,比钞票不如人家多,比泄了气,这种态度不可取;与淄博比、潍坊比,说"居然连淄博、潍坊都不如",要注意这个"居然",潜意识里还有点瞧不 起人家的出身,这种态度也不可取。

气馁不行,浮躁不行,自大也不行,当然,烟台人眼下流露出来的神情,已经看不出什么自大了。

要将烟台和别的城市比较,不算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愚蠢的是比完之后,就把自己往别人的模样上靠。

城市的定位各自不同,有的城市象太阳而有的城市象月亮。月亮不如太阳有光芒,不表示月亮不可爱。

烟台是可爱的!它是有点寂寞,但寂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中国的城市大多数都在暴长,人多了,非人性的东西也多了,城市原来的魅力就失去了。

烟台不单是烟台人的,还应该是中国人的,全人类的。但是,对于烟台的未来,经营权却掌握在烟台人手里。

时下的深圳人也存在着很强的失落情绪、迷茫情绪,"深圳,你被谁抛弃?"等种种言论的背后,其实不过是历史的轮回罢了。

上帝不可能将机会永远许给一个地方和一个人群,机会总是在大地上游移。

烟台,机会又再敲你的门。

烟台,你要耐得住寂寞!

烟台,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1-12-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快一个10年了,烟台。我依然爱你······
发表于 2011-1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最不爱看这样的文章了。。。。。。。。。。
发表于 2011-12-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了。C版问题看得非常准确。但是烟台,确实需要一位有魄力的领导来摆脱目前的状况。不过挺难。有些东西不是领导所能左右的。特别是人文方面。这与历史因素有极大的关系。当然了,改造目前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动力,在高层面上是需要政策扶持和引导,也需要舆论导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能耐心看这样又臭又长的帖子,当初写了二十一个章节,大概差不多六万字,删来删去成现在这个样子,难听的话都没有了哈。一时激情罢了。。。。
发表于 2011-12-5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分析很透彻,意见和建议很中肯。

一个城市具备了那么多的先天条件,就更显出文化和技术的重要性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分析很透彻,意见和建议很中肯。

一个城市具备了那么多的先天条件,就更显出文化和技术的重要性来了。
山夫摄影 发表于 2011-12-5 08:11

谢谢山夫摄影版友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20 10:50 , Processed in 0.0606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