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5

[其它] 镇南关大捷之后清廷为何与法国议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azq 于 2017-5-29 21:52 编辑

作者:张守涛

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史称“镇南关大捷”。这是晚清对外战争的首场胜仗,被称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辉煌的战役之一”。然而在镇南关大捷之后,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结束了中法战争,导致“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那么,清廷当时为何选择议和呢?

镇南关大捷

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意图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引得中国朝野大哗。1883年12月中旬,以法军进攻驻越南清军为标志,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法军水路并进,舰队在孤拔率领下于中国东南沿海歼灭福建水师及部分南洋水师主力舰,随即占领澎湖并试图登陆占领台湾;陆军则攻城掠地,占领越南宣光、梁山等城镇后,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即将把战火蔓延到中国国土。

关键时刻,两广总督张之洞启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久任广西提督,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作战经验丰富,因此被推为前敌主帅。他上任后,团结前线将士,大力整顿溃散的清军,加紧修筑工事。1885年3月,法军统帅尼格里率2000余人分三路向镇南关关前隘发起进攻。冯子材率军浴血奋战,并带领自己两个儿子身先士卒冲出战壕扑向敌人,使得法军全线崩溃一退百里。中国军队乘胜追击,连克文渊、谅山等地,共歼敌近千人,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

冯子材.jpg
冯子材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签订《中法新约》

镇南关大捷后,形式似乎一片大好,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而倒台。清廷官员当时分成两派,一派以两广总督张之洞为首主战趁胜再战,他曾20多次电奏,反对撤兵、议和,他曾在4月7日向总理衙门去电:“冯军刻必进攻北宁,大胜后方可言和。”另外一派则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为首竭力议和。4月1日,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说:“法国茹费理内阁辞职不一定是专门为越南方面的事所致,但新的执政者必定会反对旧的执政者所为。况且凉山已被收复,如在这时平心与法国议和,和款可无多大损害,否则兵祸又会接而起了。”

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于4月4日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主要内容为:双方停战,法国解除对台湾的封锁;双方派代表到天津或北京议定条约细目和撤兵日期。《中法停战条件》签字后,清政府立即下令越南清兵分期撤退回国。1885年4月20日,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新政府代表巴德诺和谈。1885年6月,李鸿章与巴德诺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也称《中法天津条约》或《中法新约》。该条约主要内容是确认了1884年法国和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否定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

李鸿章.jpg
李鸿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廷为何选择议和

镇南关大捷,形势一片大好,为何清廷却选择议和呢?因为李鸿章等清廷决策者深知当时的形势和清廷的实力,“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确,如很多研究者指出的,当时中法战争虽然取得镇南关大捷,但只是局部胜利,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在越南的不利局面。镇南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仍被法军占领,法军主力犹存,数量上超过清军且在不断增援之中,法国议会已连续通过共两亿法郎的增兵议案。而清军自身伤亡惨重,“军民多怨”,刘永福所率的黑旗军只剩五百多人,且由于清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导致军事后勤无法保证。据《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中记载,由于粮食供应不足,清军士兵甚至到了要用步枪向越南百姓换取口粮的地步。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研究者所不曾注意的,即选择议和“弃越南”可能是为了保台湾。此时,孤拔率领法国舰队已攻占澎湖岛,而澎湖岛对台湾非常重要,郑成功、施琅攻占台湾均以占澎湖为跳板。占领了澎湖,将有效隔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并对台湾周边产生巨大的辐射影响。澎湖一失,台湾岌岌可危,如李鸿章的哀叹:“澎湖既失,台湾必不可保。”

当时台湾缺乏工业基础,农业也非常落后,后勤保障全靠大陆支援,而此时台湾海峡已被基本法军封锁。因此,台湾清军比越南清军还惨,医疗、弹药、粮饷等保障奇缺,固守台湾的台湾督办事务大臣刘铭传上书朝廷:“敌焰日炽,台事愈危,饷缺器乏……恳乞朝廷速救全台性命。”且此时福建水师已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又被日本牵制,单靠残余的南洋水师和台湾守军很难力保台湾不失。

此外,清廷此刻事实上已无藩可保。就在中法战争还在紧张进行的1884年6月6日,越南执政的阮氏朝廷撇开清廷,与法国签订了《第二次顺化条约》,公然宣布越南接受法国保护。阮氏朝廷不但将清廷颁赐的玉玺当众销毁,还命令越南民众抗击清军,这等于越南已实际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

继续打下去很可能打不赢,且出师无名,此时“趁胜即收”的确应该是最佳选择,能保全更多权益,至少能保住台湾。 否则,战争旷日持久,很有可能如李鸿章所言,国家财力衰竭,导致“全局败坏”,不可收拾。这也是当时众多清廷大臣的看法,连曾主战最力的驻法公使曾纪泽也不例外,他在镇南关大捷刚结束时就致电总理衙门,“宜趁机议和,较为有体面”。《中法新约》不割地不赔款保全台湾,已经是晚清对外战争最好的结果了,至于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不过是承认既定事实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南关.jpg
镇南关

放弃名存实亡的越南宗主权而保全台湾,这应该是镇南关大捷却议和的重要原因,毕竟台湾实实在在是中国领土,且地位非常重要。只是好景不长,十年后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台湾最终还是被割让了给外国,而代表清廷签署《马关条约》的还是李鸿章。不知李鸿章对此会如何感慨,他当年为了保全台湾“委曲求全”,甚至不惜被骂“丧权辱国”与法国议和,最终却还是在他“手上”失去了台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浏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9 05:45 , Processed in 0.0573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