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84|回复: 10

旧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8 0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最近感觉诸事不顺,特别容易伤感,悲天悯人。因为悲天悯人就不由地想起去西藏旅游时的所见,心里仍然是沉甸甸的刺痛。
临别西藏,导游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安排去了一个藏民村。这个村是从贫穷的深山搬出来的,政府帮助建的房屋,帮助发展旅游等事业等,这是多么好的事啊。然而,好事的背面会有什么?
村里街道上一群玩耍的孩子,按我标准,他们身上可以说是脏乎乎。你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会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你。藏民孩子的眼睛真的很大啊。
同行的姐姐说:我们来叨扰了这个村子,该为这个村子做点什么呢?给这些孩子钱?不太好吧?!我恰好带有巧克力和葡萄干,一时念起,拿着葡萄干和巧克力去到了孩子们那里,当我把手里的物品向孩子递出时,孩子们都一哄而上过来抢夺。当时我就强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现在一个人回想起来泪水仍然夺眶而出,心里很痛。
我真的很愚钝啊,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会痛,现在仍然是混沌的不很清楚。或许是因为我们人类特有的可怜的尊严?
纯洁的不加掩饰的孩子们,他们有的仅仅是物质的欲望?他们不需要尊严?我觉得不是这样,也不该是这样。
教育和教化的目的是什么?当一个成年人只有不加控制的物欲时,这个人就只能算是个原始人,是教育的失败。
在文明外衣的伪装下,我的身上潜伏着多少原始的欲望?我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admin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0-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把自己放的高广,就会看的远些,小事就淡漠了。

庄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这世界就这样的辩证,越是慈悲,其后果也许更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居然没理会这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一、   
     
  在中国古代,如果说有真正的哲学家的话,我以为老庄应该坐头两把交椅。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句惊世骇俗之言,出自庄子的《胠箧篇》。字面意思很明白: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如此说来,“圣人”简直就是“大盗”的同义词了。   
     
  于是有许多人读不明白。   
     
  先说何谓“圣人”。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古时有句话,道是:“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为世作则”一句音近“为世作贼”,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个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就写下了这句话,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说:“则字音近贼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的脑袋。   
     
  儒家学说引导人们成“圣”,孔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成“圣”的,所以被儒生们尊为“圣人”,唐太宗封之为“先圣”,宋真宗封之为 “至圣”,意思是圣人的顶峰。既然“圣人”称号在孔子这里封了顶,那么,以后出现的“圣人”的称号就不能超过孔子,所以孟子只能做“亚圣”,颜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秦汉之后,便极少有人能当得起“圣人”这一桂冠了。敢称圣人的,一是南宋的朱熹,再就是清末的康有为“康圣人”了。   
     
  那么,为世间立下准则、成为人类楷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啊,庄子怎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呢?   
     
  仅就这一句话而言,我不得不佩服庄子深刻而锐利的思想。   

二、   
     
  人之本性是什么呢?笔者曾写过一篇论文:《人性本私论》。人之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私”。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有个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人生于世,只要思维正常,都在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之常情。正因这个理论,所以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人性这一特点,所以有句古语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如果没有人们追逐利益的深层动力,就不会有当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繁荣发达的经济成就和物质文明。这也可以解释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时期农民却吃不饱饭、城里人必须用饭票限量购粮的原因。   
     
  而“圣人”们的理论——或者说“圣人理论”,也有个前提:人性本善!由性本善,可推导出人的本性都有“圣人”基因,也即佛家所说的“世间众生悉有佛性”。这么一来,人们无论是制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政策,都有个前提: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人人皆可为圣人”。“人之初,性本善。”这话比“人性本私”要漂亮得多、动听得多,也更能得到理想主义者的认可。于是,人们在此漂亮话的引导下一次次地进入误区、栽进陷阱而不自知。   
     
  由于漠视人自私的本性,所以由此为基点的政策无不反人性而为。南宋的“朱圣人”号召大家“灭人欲,存天理”,但他自己就做不到。据检举他的某大臣说,“朱圣人”娶了两个尼姑做了小妾,还与儿媳妇不清不白。朱圣人吓得赶紧上疏向皇帝作检讨。朱圣人为了让男人们不受女色诱惑,有两项可以申请诺贝尔奖的伟大发明,一是“朱文公兜”,二是“朱文公帘”。所谓“朱文公兜”,就是要求妇女出门时不准暴露身体的任何部位,连头也不能露,要用一块布将头包起来,仅在眼睛处留两个小孔。这有点像当年阿富汗塔利班对阿富汗妇女的要求,也不知塔利班向朱文公的后人支付专利费没有。所谓“朱文公帘”,要求妇女在其房间外面要挂上竹帘子,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不能走出帘子,也不能随便向外看。后世的皇后、太后要替幼年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也不得不遵守朱圣人定下的规则,必须藏到帘子后面,谓之“垂帘听政”。
善与恶两个概念相对共存。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无休无止,隐显大小的矛盾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斗争。斗争特别严重、激烈时,还会发展为战争----这是善恶矛盾激化的特殊、非常的表现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就是在善恶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圣人是善之大者,大善的象征;大盗是恶之大者,大恶的代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作对人类社会善恶共存的状态的一种事实陈述,完全成立。(不过道家以此攻击儒家圣人,就错了。)佛教说,一佛出世万魔惊。有佛必有魔来扰,有魔必有佛出世。佛魔共存,方成世界。反过来说也完全成立:大盗不死,圣人不止。而且这种说法更为正确。
作者:吴随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66312/answer/161112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胠箧篇》本身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圣人”制定了很好的制度(圣知之法),“大盗”一旦窃国,便坐享其成。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上面这段大家应该都看得懂。

具体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翻译如下:(自己翻译的,不标准)
河流干了山谷就空虚了,山被夷平了深渊也就被填平了。圣人死了,大盗就没有了,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依靠圣人治理天下,也就便宜了大盗 盗跖 这样的人。

再看下面这段: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 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不翻译了,自己找翻译吧。

大致的意思就是圣人把国家治理好了,别人偷起来也方便。。

跟相对论什么的没有太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这些孩子痛心,因为他们、他们的父母乡亲在接受馈赠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失去或者即将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自由和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为自己哭泣。我、我们失去的可能不比那些孩子的少。我们都是金钱的奴隶,是自己内心对金钱的欲望的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自由与尊严,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以放下金钱,放下欲望,自由地有尊严地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里清苦的僧人,内心是否是自由的,是否能感受到足够的尊严?他们心中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或能解决他们内心所有的疑惑苦闷。内心没有了痛苦,物质的清苦算得了什么呢?人总有一死,血肉之躯脆弱的不堪一击,精神躲在躯壳里,感受着躯体,控制使用着躯体。貌似除此以外精神也没啥可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蜘蛛 于 2017-1-3 15:42 编辑

人性本私。人性本贪。由此看来交换并非强取抢夺,哪怕即便是用自由尊严交换的金钱利益也是公平的,即便是拿生命和恶魔做的交易也并非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这样的契契约理论圣人肯定不会赞同,圣人说:这不善良。善良和自私相冲突,圣人说:要善良!人性说:要谋私!到底要怎样?你如何取舍?除去善良的前提要求,公平公正的标准降低了很多。善良有何用?谁有善良?所谓良法就是善良的规则吧?既维护了人性的自私,又保护了善良的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4 09:40 , Processed in 0.0572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