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3

201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00.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jpg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3日消息,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当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托马斯·佩尔曼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细胞自噬是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自噬 ”字面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实则是一种细胞自身成分降解和循环的基本过程。通俗地说,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自噬”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细胞这种降解自身成分的现象,但有关机制一直不为人知。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

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大隅良典的发现为理解这些意义开辟了道路。此外,细胞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疾病,因此干扰自噬过程可以用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佩尔曼在宣布现场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在该奖确定后已第一时间联系了大隅良典本人,获奖者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惊讶,“显然也相当高兴”。

大隅良典生于1945年,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他将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

近年来,大隅良典凭借其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2013年,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当年获得诺贝尔奖呼声较高的28人候选名单中,大隅良典就因细胞自噬作用研究而入选。

此外,2012年,大隅良典因在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了当年京都奖中的基础科学奖。京都奖由日本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捐资设立,从198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有“日本的诺贝尔奖”之称。

(原题为《日本科学家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azq 于 2016-10-3 21:08 编辑

饶毅谈大隅良典得诺奖:中国生物医学总体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

00.知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网络资料.jpg
知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网络资料

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奖开奖第一天,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折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对澎湃新闻表示,日本的生物医学研究在198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水平,这次日本科学家的突破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目前在前进,但尚未达到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程度,所以生物医学总体而言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当然,我们不能预计需要多少时间赶上这二十年。”

长期研究细胞自噬机制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力告诉澎湃新闻,“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几位学者无论他们谁拿诺贝尔奖我都不会觉得意外,大隅良典就是其中一位。”

事实上,大隅良典独立鉴定了自噬的大部分蛋白质与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因此也连续得了多次大奖。

2015年,大隅良典就和其他6位学者一起因为在揭示细胞内部的基本运作过程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加拿大国际顶尖医学科学奖——盖尔德纳奖。7位获奖者的发现当时就被认为潜力巨大。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突破性实验都完成于十几年前,且并不针对某一种特殊疾病,但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才刚刚显现出来。

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在今年7月份宣布,已经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成果7月11日刊于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

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

大隅良典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观察到了细胞内的自噬过程,但一直未能探明具体机制。

俞立则将细胞自噬机制形容为人体细胞的“清洁工”和“搬运工”。“如果没有自噬的话,细胞里很多该清除的东西清除不掉,然后就会积累起来,造成一堆的问题。”

自噬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症、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研究最热门的三类疾病是肿瘤、包括帕金森症在内的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俞立认为,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治疗应用出来,了解了自噬的机理后,对于癌症、帕金森等疾病的治疗自然就会更为清楚。

谈及大隅良典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俞立认为他做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工作, “给其他研究者开了一条路”。“不夸张地说,他的研究是今天这个领域成为现在样子的根本。”

而据俞立介绍,目前自噬领域最为优秀的几位研究者中有两位即是大隅良典的学生,其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00.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遗愿于1901年设立,分设生理或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经济学奖于1968年由瑞典银行增设)。

诺贝尔希望生理或医学奖将奖励“那些在生理或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因此,在生命科学以及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心目中,拥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程中,共有860多名获奖者,其中女性科学家寥若星辰,只占5.7%。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为211名,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女性科学家只有12名,屠呦呦是其中之一,获此殊荣尤为荣光。

在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百年历史中,有9次未颁发任何人,不知何故。虽然这个时间段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间,但诺贝尔奖官方给予的解释是,“因为前期没有收到合适的提名者,因而中止接下来的评奖工作”,不可否认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确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有39次颁发给个人,32次由两名科学家分享,36次同时授予3名科学家。他们中有合作近40年的老搭档,也有合作仅仅2年就问鼎诺奖的科学新秀,他们就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如今,诺贝尔奖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瞩目的奖项,它被各国人民视为科学进步的风向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3 04:52 , Processed in 0.0556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