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4|回复: 13

[走遍昆嵛] 昆嵛山这么多奇石怪景,找一找,你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景由心生 于 2011-4-6 22:42 编辑

“仙山之祖”昆嵛山.不仅在神话中派生出蓬莱、瀛州、方丈等海上仙山,而且在现实的山系中,有诸多奇峰秀石,令人观而赞之。

  “虎目”闪光:昆嵛山主峰南一山,酷似卧虎头部,耳、眼、口,鼻由石块凸凹所塑就,十分逼真,人称·虎头山”。然而,“虎目”闪光却令静景鲜活。原来,虎眼窝处的岩石经长年累月的风化,形成了南北长3米的通洞。在一定的时间内,刚好有—束光线穿过小孔,形成“虎目”闪光的奇观。要观此景须在比“虎头”低80米、约5亩地面积的扇形地块里,而月只能在晴天的上午9时至下午1时可见。此景因太阳照射角度变化,“老虎眼”也像在转动一样,煞是神奇。

  龙凤山.与昆嵛主峰泰礴顶紧靠着的一座山,古人在山石上刻有“龙凤山”三字。登上泰礴顶,你会看到山峰向西、东、南三个方向延伸三道岭脊。东、西两脉长而弯转,全由自然巨石块生成,酷似两条鳞片斑斑的巨龙聚首。而向南延伸的一脉.数块巨石拼成一只展翊欲飞的巨凤,像是“二龙戏凤”,“龙凤山”故此得名。

  飞来石:龙石山上一巨石矗立干山巅,只有几点着地,给人一种随时会掉下来的感觉,然而它却已经历了千万年,人们难以推测出它形成的原因,便把它当作天外来客,誉为“飞来石”。此石北侧向外凸出,圆溜溜像古时女人的发纂,所以又有人叫它“老婆纂”。也有的人叫它“一半脸”,自然也有其原因:它正面窄而长。像一半脸,且在眼睛位置上有一道横凹,像眼窝,几经风化,存沙土、沐雨露,此处每年都长出绿草、野花,远看像眼睫毛,凭添几分生动。

  三猫石:龙石山下不足3亩面积的地块上,鼎立着3块大小不同,却都像猫的石硼。大的在西边蹲坐式,目视前方,尽显雄壮乃“雄猫”;在“雄猫”的东边、比“雄猫”略小一些的“石猫”,温存和善,颇像“母猫”;在两大石猫的北面有—个“小猫”,全卧式,头枕两前腿,一副憨态,因有“父母”的看护,而显得无忧无虑。

  莲董石;昆嵛山主峰西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山顶上一块碾盘大小的圆石,古人在它的东、南、西三个侧面各凿了两个洞,安放了石佛。此山四周被五座大山匀称地环绕,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五座大山是花瓣,而中间小山的六佛洞奇石,被称作“莲莲石”。

  肚脐石:昆嵛山向东延伸的山脉上,有一座石山──老子顶石山南侧圆溜溜地像一个大肚子鼓着。正巧,它中间有个石洞,根据石洞的位置,人称“肚脐眼子”,此石便叫“肚脐石”。石洞可容纳十多人。因洞处陡壁中间,人、兽罕至,因此,该洞便成了鸟类群居、繁衍的好地方,群鸟在此出入成为石山一奇景。

  昆嵛山连绵起伏,神话传说众多.境内有闻名于世的“无染禅院”、“甘泉宝刹”、“玉虚观”等古迹,有闻名遐迩的“碧海玉盘”、“昆嵛叠翠”、“天池瀑布”、“北方玉兰王”等自然景观以及“王母娘娘洗脚盆”、“三瓣莲花石”、“摩崖石刻”、“太古品茗”等被神化的景点.通过不断开伴随着山区林木覆盖率的不断攀升,界石镇境内昆嵛山系呈现新景观——山坡上“生长”出文字和数码来。目前,已发现34个汉语单字。这一最新发现和最奇妙的山上景观,令观者惊叹不巳。

  山坡上的这些汉字和数码大小不同,大的如参、兵,为、宋、俞等字,字高60—200米,字宽30—60米;有的字小得像一页书上的铅字,如小,口、才,8等字、码,计约28个。这些字、码不论大小,都清晰、分明。这些宇书体各异。如楷书有宋,才、口、信、小、八、古、舌等字.点画浑厚又不失端庄;草书如为、人,民,兵、公等,乃天来之笔,令人难以临摹;“参”字用隶书写成繁体,“为”字则根据繁体笔画写成草书,都自然天应。在去往昆嵛山极顶泰礴顶的主路中段大曼山北坡,山半腰有三个阿拉伯数字“1”,“o”、“o”,组成了人们考试时最喜欢得到的分数“100”;还有三个阿拉伯数码,加一个汉字小写数码“八”,排成“328八”,四字上下排列成一行,显露于黑影山东坡。更为奇特的是,在龙王庙现部队兵营正南的老石蛋山东坡,规则地排列着“为人民”词组,“为”宇系繁体狂草,且比“人”,“民”二字大很多倍,颇具艺术造诣。
这些文字的形成,既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也是界石镇加强生态保护的结果。近年来,该镇把爱山护林提高到保护生态、优化招商环境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在广泛宣传(森林法)、(护林防火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界石镇守山护林八不准)等十项山林管理制度,自留山收归集体,山死封林,确保lo年不修枝.20年不伐木。同时关停了11个采石点,停办了新增宋石项目的审批工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山林和山石原貌,在全镇营造了“爱山护林光荣.损山毁林可耻”的新风尚。这个镇每年都在春天和雨季进行两次檀树造林,2001年春,该镇成立了全省镇级首家专业森林譬察大队,为25名森警队员配齐统一标志服、摩托车,手机、对讲机和灭火器等看山护林的现代化装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林木覆盖率,保持了水土。使裸露山体花岗岩面积逐渐缩小,在包围、遮掩石硼的过程中,巧妙地“雕刻”出“石硼字”,创造了山区旅游新景观。

  挂在昆嵛山半腰的昆嵛山水库大坝如今成了“双面燕子崖”。其景象十分壮观动人.游人来到昆嵛山水库,马上就会被驻足于大坝两侧的成千上万只燕子所吸引。它们见人不惊,边用嘴梳理着羽毛,边用“喃喃”的“燕语”说着悄悄话.这是名副其实的“燕子阵”。它们一排挨着一排、一层靠着一层,密密匝匝,煞是好看。

  原来,昆嵛山水库是拦壑而成的一处高水位水库,它四周是石山.取土筑坝难度大.设计者因地制宜,决定取石加水泥砌大坝。为达到既坚固又美观的目的,建设者除利用半圆、弧形的石坝其拱形朝水的支撑原理外,还采用底宽、顶窄,一层收一层的办法,形成梯形大坝.这样便构成了一层层“观礼台”,很适合小动物站立栖息,而人、畜则难以靠近,显得既安全又安静.今年,气候异常干旱,燕群为“避暑’,便大量来此栖息.一来这里有大山自然保护区繁茂的森林,各种昆虫、飞虫多,食物充足.二来这里有清洁无污染的库水,饮、浴方便.三来这里属深山区,入、畜罕至,燕子在此栖息,繁衍十分安全.四来此石坝面积大,加之呈半圆形,总体东西走向.白天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形成“阴凉”地带,燕子既可栖息,又可乘凉.田此,这里才了“双面燕子崖”,另外,“燕子崖”的阶梯上,白、灰相间的燕粪层,竟象是一条花裙子,堪称一奇.当燕群腾空的时候,那的确是遮天蔽日十分壮观,筒直是给水库支起了一条“白里黑外”的大“帐篷”。“燕子崖”如今已经成了昆嵛山的一大新景观伴随昆嵛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登市晒字镇昆嵛山旅游开发总公司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季节性旅游景点上,最近,他们开辟了以王母娘娘洗脚盆为主景点的10公里太古河;溪流夏秋沐浴游览区成为国内新的“避暑胜地”。

  太古河源于昆嵛山麓,数流汇聚经干百年冲刷,造成两岸石质峭壁,加之岸边古木参天构成了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尤其以夏季更为奇特,水量比别处低5一7℃.且河流因巨石林立,水位差大,形成了水潭、急转弯和石林屏障等河流特点,既便于洗浴,又便于更衣.在洗过一个惬意的凉水澡之后,听上一段关于昆嵛山的神话故事,便令人有如仙之感.

  晒字镇瞅准了这块风水宝地,进行了规范化开发和利用,他们定期为王母娘娘洗脚盆等蓄水景点清苔除淤,并雕刻景点名称、简介等,同时顺流修补了被洪水冲毁的60年代修建的soo多条河流防水土流失的巨石拦水阶梯坝,规划、修复了一条10多公里的沿河游览路,在陡壁石崖神龛下,开设了一个游乐场,配备了,百余名导游人员,为“避暑胜地”增添了神奇感和吸引力.据统计,今年暑期来此避暑游览者日流量达千入以上。

  “胶东屋脊”——昆嵛山.不仅因其高大而闻名,更以其山系中诸多奇峰而美名远扬.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由于海拔高,常出现“两重天”现象,即山顶雾而山下晴,称“昆嵛戴帽”;山下雾而山上晴,人称“昆嵛穿裙”或“泰礴云海”。

  五牙山:矗立于吕家上口村东,五朵山峰大小.高度和间距差不多,像五颗尖牙,故得名.此山长有一种奇木——漆树,似椿,有毒,动了它或靠近它,身上便会过敏,所以也叫咬人树.

  卧仙山:位于楚岘村北,由三座山峰组成,似头东脚西、翘腿、裸腹、头斜仰的仰卧巨人.“五官”(由凸凹岩组成)清晰,侧面光滑,人称“红脸石”;“腹部”又叫太平顶,整山呈球冠状;“腿部”酷似卧人翘起的二郎腿。传说是八仙之一铁拐李醉卧山梁隐身而成.故称做“卧仙山”。

  笔架山:源于昆嵛山的古河南岸,一岭山由三座小山拼就,中间高大,两边矮小,构成一个标准的大笔架.奇山奇物,大自然在“笔架”山旁造就了一只巨大的石龟,千百年来石兔“吃”着笔架山的草,生生不息。

  鳖瞅蛋:楚岘村东一座小山,似卧整,硕大的鳖头向东南伸看,正对着正前方500米处山巅的两块圆滑巨石,人称鳖瞅蛋.
  菠箩崮:站在昆嵛山主峰南眺,有一座碎石山.山呈半椭圆球形,全部由均匀的大石块有规则地堆成,酷似菠箩,人称菠萝崮.相传此山是从南方来的,在南方“称霸(最高)”.它要到北方找山比高,并起咒“若不如昆嵛山高,甘做配山”。

  大、小帽顶:楚岘口东南一座双峰石山(东小西大),石山一侧耸起一道石笋呈“凸”字形,远观实属一顶唐僧帽,因它“生”于二峰侧,人们便称二峰为大、小帽顶.大、小帽顶之间只隔一道深石缝,象巨鲸向天裂嘴,故有人称“裂嘴山”.

  大天:一座巨大而陡峭的石山,其顶部有一车轮大的白色圆形石,与整个山的灰色绝然不同,象挂在天上的“月亮”映照大地,由此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大天”.而大天的西面,大自然塑就了一双L形石——石爷、石婆,如同天上的神仙在称慕人间.

  雕背老君山:楚岘东,一座突凸的石山,整个山似一只大雕背西朝东站立,头部一尖石伸出数米,前端向下垂成雕钩嘴,故称“雕山”。而雕山向西的一面经千古风化整体雕型未变,只是完整的后脑勺出现裂缝,石块松动,巧妙地形成人面轮廓,当地人们根据其威严、雄伟的凶相,把露山向西的一面叫“太上老君山像”,而整座山向东为雕,向西为“老君”.故称“雕背老君山”。

  三瓣石山;昆嵛山旅游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即“三瓣石”.其实它就是一座小山的峰巅.远眺象一朵初绽的莲花,相传其中飞出一对金鸽子.

  崮山;在崮山后村西南河边突兀起一座石山,原名“孤山”,后因其顶大而平,改称“崮山”。

  犁眼顶:道教发祥地——圣经山的东坡,有一块光滑的整石陡坡,呈弧形,活脱脱一张倒扣着的耕犁.因此人们叫梨眼顶山.此山山根处有块两丈高的巨石从中裂开一道缝,向里是一个洞稠,名叫大棱洞.据说该洞有一百多米深,再向里还有洞,只是没有人走过中风挺大,据说它连的洞,有3.5—4公里化而成的盆状石坑,鱼”,很奇特.大、小龙门崮:楚岘口西有一道高大的石岭,四周难以攀登.蜂分五峰.其中第二、三峰(西起)半腰间有通洞,传说是龙的通道,故得名“龙门崮”。无独有偶,在泰礴顶南,有一个造形、通洞与龙门崮十分吻合的小石山,得名小龙门崮.昆嵛山下的文登市晒字镇正在着手对这些奇山,加以保护性开发,这里将成为游人云集的旅游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由心生 于 2011-4-6 22:30 编辑

没发完,接着发:
     晒字镇吕家上口村东的五牙山上.有一块能指示时日的岩石,被人们称为“老石钟”。石钟面向西南,约有十来间房大,整体呈灰色,其上有三条竖着的红色石线(每条宽1米、长4米),而它南边的一座山峰的阴影每天都会投到“钟石”上,太阳沿赤道行进,使山峰投影在石钟上变化。人们摸索出“山影”与“红线”位移所指示的时间:山影由北向南依次投到第一、二、三道红石线上时,所指示的时间分别是8、10、12。据说,吕家上口有村以来,“座山户”吕姓祖氏爷就发现这架石钟.一代一代传下来。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统一出工、收工,需同一计时设备,而老石钟正适应了需求。在缺乏计时器的岁月里,人们站到院子里,或下地干活,只要手搭凉棚看一眼“钟石”。马上便可知晓当时的时间,主妇们凭“它”能准时做好饭.上山干活的凭“它”可按时回家吃饭。自觉不自觉中.它“安排”丁人们的作息,甚至到车站接客、送人上车、上班、约会……也都可凭石钟行事而不误事。

  沧桑变迁,上口人在党的领导下,科学种、养,农林牧渔一齐上.搞副业开工厂,日子日渐富裕,家家都按需购置了式样;功能各异的计时器.不用再象祖父辈们看着“石钟”过日子,可他们总忘不了“老石钟”曾给予人们的“实惠”。提到当地“名胜古迹”,上口人总不无自豪地把“老石钟”的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的.惹人神往。人们即便带着手表出门,也还时不时地看看石钟.对对手表,象在验证着时间.又象是在回忆住事.其实.“老石钟”已成为吕家上口村一处自然而带着几分神奇的景观.一道活的风景。

  从昆嵛山东麓的爬山店(山鹰),到老庙子(遗址),这条山沟的西段(约4公里长)因为到处生长着野葡萄,所以成为昆嵛山中的“葡萄沟”。葡萄沟背风向阳,陆山脉东西走向,处在昆嵛山封山育林“死封区”之内,人迹罕至,枯枝落叶肥沃了土壤,涵养了水土,使这里的植物根深叶茂。生长在大沟两岸的有松、楸、柞等乔木和灌木。这些乔木和灌木,正好成了野生葡萄的立体棚架,更加适宜葡萄的生长。

     春天,万物复苏,野葡萄借春风抖蘑一身尘埃,拉力赛似的,在老藤上萌发了幼茅、搬叶、新藤,逍遥自在地生长,向着那些高高矮矮的树木,甚至高草上辈援、繁衍。藤蔓纵横交错,织就了掩护山夼的一张张“迷彩网”,高的遮天蔽日,矮的,把一株株小的灌木连在一起,成为灌木和葡萄的绿色海洋。雨来了.满沟的野葡萄用嫩绿的身躯,为山林遮挡着风雨。夏秋季节,葡萄长穗、开花.结出串串如绿珍珠似的葡萄果,逐渐长大,再由绿变红,红得粉旦旦的,像套袋苹果搞袋着色一样.鲜艳亮丽,美得让人流连忘野葡萄口味酸中带甜.是绝对的绿邑食品,虽然没有人工栽培的葡萄那样粒大、浆足.可它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方果实的寿命就是—种奇迹。野葡萄果即使是挂在藤上,任风吹、雨淋、日晒、霜敷、雪打.其柄不掉,粒不瘪不落,皮不裂,色不褪,—嘟噜—嘟噜,垂于天地之间,到来年3至4月份,仍完好如初,执着地点缀着山花烂漫的大野、丛林…… 被誉为胶东屋脊的昆嵛山(海拔990米),位于烟(烟台)威(威海)交界处. 其向东延伸的两山脉间,一对奇峰对峙——石蛤蟆对石山佛面像.
   北面,山脉迂回转弯处.陡崖山石间向南伸出长二米,大如两倍碾盘的石蛤蟆.蛤蟆嘴下部石凸圆溜溜仿佛蟾蜍待食时富有弹性的下腭张鼓状.蛤蟆头上高出头顶o.5米的一对大如碌碡的石凸似圆睁的一双大眼.炯炯注视着前方。顺着石蛤蟆正视的方向望去,距离大约500米处,陡耸着一些上石凸——崮山、岜岩光滑,如同斧凿、刀削一般,光圆若和尚头.远眺呈人面轮廊(上下约50米,横宽40米),且五官俱全,两只眼睛像和尚念经样微闭着,恰被两张贴贴实实的对缝岩皮罩盖着,艳鹿清晰.正中间和尚鼻子是一道上下石槛(横宽3米,竖高15米)起于两道苔状(宽1米,长6米)浓眉间,止于横裂石纹(长10米)样上唇.酷似一位善面和尚在对来往众人化斋,礼佛,仰面闭目口念‘阿弥陀佛’合掌行礼.更像是朝着“石蛤蟆”在祈祷.这一双自然造化的奇石,听说还真有一番不简单的来历.

  相传盘古破鸿蒙之后,混沌未分的天地蛤有清浊之辨.但天尚未完整.女蜗在用七色石补天的时候.两处合缝挤下了大量陨石,其中有两块便陨落至昆嵛宝地.当时,这里一片汪洋,二石坠落后海水自此消退成为陆地.有一年蝗虫成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靠天吃饭的人们,筑台祈求神灵.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显灵,驾样云瞬息降至东海岸.屈指一算便知这一带有两块“天石”.便口念真言,轻摆拂尘.把它们变成一只硕大的石蛤蟆和一座石山佛面像.从此镇住了蝗虫,灭了蝗灾,保佑了人类的繁衍生息.
发表于 2011-4-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个天啊,这么多好景致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有些景还是很吸引人的,有时间咱俩去逛逛,拣重点的。
发表于 2011-4-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诱惑我确实抵挡不住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方说这个犁眼顶就必较有意思,所说的大棱洞长一百多米,再向里还有洞,简直走不到头了。有时间去看看如何?{:soso_e113:}

犁眼顶:道教发祥地——圣经山的东坡,有一块光滑的整石陡坡,呈弧形,活脱脱一张倒扣着的耕犁.因此人们叫梨眼顶山.此山山根处有块两丈高的巨石从中裂开一道缝,向里是一个洞稠,名叫大棱洞.据说该洞有一百多米深,再向里还有洞,只是没有人走过中风挺大,据说它连的洞,有3.5—4公里化而成的盆状石坑,鱼”,很奇特.大、小龙门崮:楚岘口西有一道高大的石岭,四周难以攀登.蜂分五峰.其中第二、三峰(西起)半腰间有通洞,传说是龙的通道,故得名“龙门崮”。无独有偶,在泰礴顶南,有一个造形、通洞与龙门崮十分吻合的小石山,得名小龙门崮.昆嵛山下的文登市晒字镇正在着手对这些奇山,加以保护性开发,这里将成为游人云集的旅游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抵挡不住就好,再说这么多好景,游击队们还等着弄么?{: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说这里面的一些景,或许队员们已接触过,可能叫法不一样而已。或许见过的景,再对照这上面的说明会有恍然大悟的感受。
发表于 2011-4-7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野 于 2011-4-7 01:50 编辑
抵挡不住就好,再说这么多好景,游击队们还等着弄么?{:soso_e113:}
景由心生 发表于 2011-4-6 22:36

好多知识耶{:soso_e144:}  请楼主哪天环穿一次,便可更知昆嵛山中有几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斧神工,大自然之杰作,有机会一定要去好好寻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20 05:44 , Processed in 0.0569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