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1-1-16 17:24 编辑

3_201006031420481zGca.jpg
         我想向孩子正在读高中的和及将读高中的家长们推荐一本书《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是一本励志书。我家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在一中图书馆看到的,她觉得很好,就订了一年的,后来我也跟着看,也看上瘾了,直到现在孩子上大学2年了,我还订,确实不错的。
发表于 2011-1-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青年》是一本励志书,进入新世纪后,她以“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为口号,明确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励志第一刊”,成为奋斗中的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无数老师、家长和单位领导都将她视为激励学生、期望孩子、奖励员工的最佳人生礼物。
  几十年来,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编辑记者,为全国的报纸、杂志、出版社贡献了数十位社长、总编、主编;她报道过的许多人物如今在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担任领导职务和重要工作;她率先发起开展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在全国产生着巨大影响。从2003年第1期起,她改为64克轻涂纸全彩色印刷,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全彩色杂志,首开大众期刊的全彩先河。
发表于 2011-1-1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青年》一月2本,在有卖书刊的地方买不到,就能在订书的地方订。
发表于 2011-1-1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41# 宁静致远
谢谢介绍!以前给儿子订过《青年文摘》,后来觉得有《读者》和《格言》,就取消了~~
《中国青年》,我们上中学到大学的时候都是团组织的固定刊物,比较正统,也贴近青年人,不知道后来改版成啥样了~~等找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新浪潮电影》
书影:
s4588834.jpg
       简介: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电影界涌现一批新锐导演,有许鞍华、徐克、严浩、谭家明、方育平等。他们当时的年龄平均不过三十岁,都先在电视台实战磨炼两三年后,继而不约而同地投身电影工业。短短数年间,这批新导演及其作品,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电影圈掀起一股巨浪,为正处于低潮的香港电影业注射了强心剂,开拓了前所未见的新局面。当时的媒体称之为“新浪潮”。“新浪潮”的出现,不仅完成了香港电影本土化的过程,更在整体上提升了香港电影的品质,在香港以至整个华人地区的电影发展史上均为关键的一页。
  本书是当前所见最全面探究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著作。作者兼备电影人及学者双重身份,以丰富的史料及客观的态度,以香港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剖析新浪潮电影的崛起、发展和历史,并讨论电视发展与电影的血缘关系,新浪潮诸君电视与电影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特征与美学成就,以及对整体香港电影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卓伯棠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教授。
  曾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制作)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土。近年从事电影与电视方面研究,在完成《香港新浪潮电影》一书后,正投入香港电视与全球化的相关研究。多年来在海内外有关的学报、专刊与专著,如Post Script、《香港国际电影节回顾专刊》、《电影艺术》、《联合文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70年代初于大学念书期间,在台湾与友人创办《影响》电影杂志,对80年代初的台湾新电影影响匪浅。从事电影评论多年,多发表于《影响》、《大特写》、《电影双周刊》、Cosmopolitan、《亚洲周刊》、《联合报》、《广播电视周刊》与《星岛日报》等。著作包括《香港类型电影》(与罗卡、吴吴合著)、《分解主流电影》与《中国早期商品海报》(又名《都会摩登》),合编《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麦田,2003)等。
  曾任香港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编导,执导过《国际刑警》、《的土司机》、《第一次》、《四眼神探》、《女人三十》、《霓虹姊妹花》系列,以及影片《煲车》与《宾妹》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介绍一本吧,前天广西师大社才出的。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书影:
s4600169.jpg
      简介: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
  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他在其中每一个世纪都选择了一、两个专门题目,写出生动的叙事(narrative)长篇,从正面或侧面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是史学家的真本领,也是史学的最后归宿。就我阅览所及,在并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之中,好像只有史景迁一人具有这一特殊的本领。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不但史学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学的造诣也超出侪辈。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 余英时
  (史景迁)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也往往从细节见到性格,于是这些人物不是平面的面谱,而是有笑有泪的活人。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在他的笔端复活了。……中国史学的祖宗,太史公司马迁,其文笔之优美,使《史记》不仅是历史记载,也是文学作品。这一传统,自清代考证之学独擅胜场,文章之美,已不受重视。史景迁先生的著作,堪为我认借镜。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许倬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与故乡》
书影:
s4557646.jpg
   简介:《童年与故乡》出版于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等天真烂漫的生活履历,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译者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童年与故乡》中文版,便是依照德文版版式(开本比德文版略小),文字部分由丰子恺手书,插图部分依原作。吴朗西先生妙笔生花的翻译、丰子恺先生意趣盎然的钢笔行草,与作者的漫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此次《读库》整理再版,我们依照1934年出版的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的插图素材,经认真修复整理,重新进行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同时保留了吴朗西先生的“译者后记”与丰子恺先生的“写者后记”。
  为方便读者阅读,老六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
   
    作者简介:奥纳夫·古尔布兰生(Olaf Gulbransson),1873年生于挪威,二十岁后赴德国慕尼黑从事漫画杂志编辑工作,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译者吴朗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
  手书者丰子恺更是家喻户晓的美术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PS:该书也是编《读库》的老六不惜血本制作的一本完美之书,或许是“三绝”——(古尔布兰生的绘图、吴朗西的译文、丰子恺的书写),这样梦幻组合的创作团队,激起了他的完美主义欲望,从他那里得知,做一本精装书的最大难度,在于能让内页平整地摊开,封面不弓不翘,平展熨帖。老六承认,《童年与故乡》是他做书生涯中迄今做过的最具备“一本书本来该有的样子”的书。《童年与故乡》一经推出,反响惊人,读库网和淘宝店的销售创历史新高,发行商也直说他们的货要少了。附几幅《读库》网的书影:

     精装书的制作难度,在于能否让书很平整地摊开,并且封面平展妥帖。
T2sWJvXcJXXXXXXXXX_!!68801534.jpg
      与《读库》比一比大小。
T2J8hwXlJaXXXXXXXX_!!68801534.jpg
      有朋友反映,大家最反感图书有三种装帧手段:塑封、精装、腰封。没办法,这三样,《童年与故乡》全占了。之所以要有腰封,是因为不想让定价和条码破坏封底的画面,所以就把条码、定价印在腰封上,塑封起来。恳请大家拿到手之后,赶紧把腰封扔掉。
T2bRlwXkBaXXXXXXXX_!!68801534.jpg
      制作的这一版,设计制作均参照1934年德文版。内文用纸,众里寻他千百度,才得以找到。手感之古朴醇厚,大家拿到便知。
    T2xaFvXfXXXXXXXXXX_!!68801534.jpg
发表于 2011-1-19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与故乡从哪里可以拿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1、淘宝读库专卖店: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576456920
2、读库网http://www.duku.cn/books/172.aspx
3、当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4 07:51 , Processed in 0.0490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