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套装全五册)(《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23514486-1_u_1.jpg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故事集:《灵魂的马车驶上高坡》。雨果、巴尔扎克、欧·亨利、契诃夫、马克·吐温、毛姆、马尔克斯、川端康成……大师笔下的小故事,或温情,或冷峻,或幽默,或隽永,揭示人性的幽暗与复杂,抽打你的灵魂。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卷首语:《笨拙的力量》。荟萃杂志最精彩的卷首语,既有发人深思的哲理,也有抚慰心灵的小故事,还有珍珠一般可爱的诗句。开卷有益,如饮甘露。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散文集:林语堂、张爱玲、王鼎钧、杨绛、龙应台、胡兰成、汪曾祺、林海音、史铁生、刘亮程、东山魁夷、帕慕克、门罗、韩寒、刘瑜、李娟……诚恳、曼妙,汇聚中外散文妙品,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诗集:最受读者欢迎的精美诗篇,从食指、舒婷、北岛、顾城、海子、西川、芒克……到普希金、裴多菲、泰戈尔、叶芝、惠特曼、纪伯伦、里尔克、弗罗斯特、狄金森、辛波斯卡、艾略特……脍炙人口的杰作汇聚一炉,沁人心脾。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小品集:从古希腊箴言、英式幽默、日式智慧到中式妙文无所不包,众多领域大师的人生感悟及修行读之令人感佩不已,生命的价值尽在其中。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杂志行销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影响力极广。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2-27 14:31 编辑

2015年伊始,广西师大社理想国出版了一大批新书,虽然一部分是再版本,如唐德刚与白先勇,但版面设计清简,本本经典,向理想国致敬!

ofzwir20150204161349.jpg usrati20150204143242.jpg pikvlz20150204155254.jpg owmfjv20150204160015.jpg lovnpl20150204153200.jpg ktdcqt20150204142148.jpg jrupwj20150204140205.jpg gdcowp20150204160748.jpg efrsac20150204143849.jpg quwmmi20141215140740.jpg oblamv20141215104006.jpg crrpvu20141215115026.jpg lmdwzm20150119162252.jpg dlumhv20150119155706.jpg adstua20150119160327.jpg zshixf20150119152810.jpg zitucw20141231151600.jpg wbpzch20150116195655.jpg vvlhpg20141226191431.jpg vlwaqz20150119162513.jpg qobbvr20150126094617.jpg qlxfyh20141226184736.jpg qlkifj20141215143648.jpg nscxui20150126093216.jpg kacvbn20141226182211.jpg jprtrd20141229121207.jpg ifeonn20141226190127.jpg iafitp20141229120801.jpg gvtzqk20150204095722.jpg dwolar20150204111523.jpg dtfwci20141219154523.jpg cidtcu20150112111532.jpg
izznwn201412151318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s28007530.jpg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作者: 刘瑞琳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页数: 260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温故 辑刊
ISBN: 9787549563685

内容简介  · · · · · ·
      每年 2 月 14 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再次披露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专号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辑一,收入木心先生讲述的遗稿一篇《我的〈九月初九〉》。辑二,谈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与夏承焘、茅盾的关系,与读者的故事,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以及《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实录。辑三,集录童明、巫鸿、李劼、杨泽、曹立伟诸文,李劼说:“木心的溘然谢世,无意间让文学诺贝尔奖……丧失了领受一个自屈原、李白、杜甫以来最诗意盎然的中国诗人加冕该奖的机会。”辑四,陈丹青纪念木心逝世三周年的一篇文章《杰克逊高地》,以及在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的发言等。
        三年来,木心在读者中的反馈与影响,应由生者的“怀念”与读者的“惊艳”,逐步趋向严肃而深沉的研究。这一研究尚待有形的机构、适切的人选,它的难点、规模、命题、方式,眼下难以测知。它向所有木心的读者开放,目前我们所能刊发的有限文本,显然是这一长途跋涉的初始。有鉴于此,从明年开始,本社拟将这份温故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仍于每年年初木心先生诞辰之日出版,为有志于此的读者与作者,贡献小小的空间,俾便木心研究初具雏形。

目录  · · · · · ·
【辑一】
木 心 我的《九月初九》
【辑二】
高玉林 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
夏春锦 木心与夏承焘的“忘年交”
夏春锦 木心与茅盾
夏春锦 木心的一份“自制年表”
王 韦 在天国再相聚言欢
汪思思 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
尹大为 木心先生三年祭
刘向阳 木心与读者的故事
胡竹峰 关于木心:答记者问
罗羽等 传承与回望:《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
【辑三】
童 明 张之洞中熊十力,齐如山外马一浮
巫 鸿 读木心:没有乡愿的流亡者
李 劼 木心开屏,美在洞见
刘道一 听杨泽谈木心:“文学往事”口述系列之二
曹立伟 木心片断追记
曹立伟 私人曙光:评木心水墨
【辑四】
何晶v.s.陈丹青 木心使我洗去一点野蛮的根性
陈丹青 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发言
陈丹青 杰克逊高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3-7 06:38 编辑

打回原形
s28004881.jpg
打回原形 作者: 朱新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 一千遍工作室
出版年: 2015-2
页数: 38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61018

内容简介  · · · · · ·
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        焦点推荐
朱新建身前也是个爱热闹的,画家嘛,家里总是人来人往,跟集市似的。但到最后,总归要自己面对自己。
——王朔
回看新建的作品,我想起费舍尔对罗丹的带有嫉妒之心的敬意。
——陈丹青
我觉得一个弄文字的人弄出来的文字也没他好看。
——陈村
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境界,叫独孤求败,朱新建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想来也是去之不远。
——叶兆言
去冬朱爷羽化,眼看就要一年。多次梦见他痊愈,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回过头来和我讲笑话。有次实在太真,我醒来很久,还在琢磨天亮了,要打圈电话给村长老费江芮报喜。慢慢回过神来,想我们这位爷,吃饭走路,从不等人,脾气急得很,所以这一走,也是不等你们,一个人自在玩耍去也的意思。
——郁俊
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他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
——朱砂
作者简介  · · · · · ·
朱新建(1953—2014),生于南京,1970年至1978年于皖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1988年辞去公职,旅居巴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画家,1993年归国。早年作连环画,后以传统水墨绘画,被视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人生的跟帖》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3-12 14:27 编辑

闲花
s27765432.jpg
闲花 作者: 沈胜衣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284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1102116

作者简介  · · · · · ·
沈胜衣,广东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寄生于机关的一介书生。发表大量文史书评、随笔小品,并开过植物书话、南欧文艺、电影和流行歌曲等方面十多个专栏,已出版有《满堂花醉》、《你的红颜,我们的手》。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寻僧去
s27303489.jpg
落花寻僧去 作者: 林谷芳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 2014-6
页数: 240
定价: 48
ISBN: 9787540770327

内容简介  · · · · · ·
芒鞋踏破,何只在道人脚下,
江湖无限,何只在云水生涯,
只要您能行于足下、另换只眼,就自有一番风光现于当前。
本书所写的种种缘于作者这些年在中国大陆、日本的游历,普通人眼中的山河大地,更是禅家眼中的境界现前。
从泸沽湖的独特骄傲,到蒙古草原的深远寂寥;从青藏高原的让人敬畏,到长江三峡的流逝之叹;从日本秋枫的绝代风华,到京都古寺的寂静极致;从隐于台北闹市的小茶室,到隐于阳明山的食养山房……虽然是不同的际遇与风景,却都有着生命的触发,也印证了过往所契的真实与虚妄,而无论所写是人文、是禅思,更都不离那如斯面对的行者基点,也愿有心人在看似抒情的笔调中,仍可体得这宗门如实锻炼的本质。
作者简介  · · · · · ·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著有《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画禅》《诸相非相——画禅二》《落花寻僧去》《归零》《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茶与乐的对话》《生命之歌——从胎教到生命完成》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晓得
s27461337.jpg
天晓得 作者: 邱小石 / 王晓天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4-9-9
页数: 251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101041

内容简介  · · · · · ·
一个家庭的教育史。三段文字可简略提炼《天晓得》:
1、“天晓得什么是好的教育,父母应该放下。教育也不是不可知,父母写下自己的经历,给孩子看。”——邱小石
2、从这些记录碎片拼出一个三代之家的家庭史、教育史,尽管它看上去满是笑点,但笑点后面有着人生普遍的况味,泪水,欢笑,琐细,与永恒。——杨早
3、书/有好书和不好的书/书好不好/那就要看/是不是《天晓得》那类型的/是/就好/不是/就不好——敢爷体
举报
作者简介  · · · · · ·
邱小石:读易洞书店创办人,曾出版《成年礼——一个广告公司的教科书》、《业余书店》。
王晓天:退休数学教师,邱小石的母亲。

                                                                           生活之暖,大抵如此
  
●绿茶

      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得让人感觉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通常,我们喜欢营造自己的小环境,小家庭,小圈子,只有那样,才觉得是可及的,可触摸的,安全的,暖的。我们也越来越喜欢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不想让生活太节外生枝。基本上,我喜欢目前的生活,简单,安全,暖。
      在我生活的小区,有一家很小的读易洞书店,每个月,我和一群爱阅读的朋友在这里围炉读书,我们成立了一个读书会叫“阅读邻居”,由杨早、邱小石和我三人创办。去年九月九日,读易洞书店八周年,也是邱小石和他母亲合著的新书《天晓得》(邱小石、王晓天著,中华书局)首发。我们办了一期读书会以示祝贺,分享邱小石一家的快乐生活,听邱妈妈讲动人往事。
     《天晓得》由两部分构成,一为邱小石写的他和洞婆及儿子邱敢的生活点滴,各种父子亲情的囧事、乐事、好事、坏事,读来使人会心大笑,快乐一家亲。二为邱妈妈用iPad手写的回忆录,父母辈的故事在邱妈妈真情实感的文字中一一流露,岁月在邱妈妈笔端有了情感的融入和故事的接口,好看又感人。
      我一直很羡慕邱小石有个良好的记录习惯,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记录,让生活变得条理清晰,又乐趣无穷。那些他和孩子间的对话、互动,变成书之后,读来还是那么有趣、生动且活灵活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特的,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归纳整理,邱小石一家的生活在他碎片化的记录中,慢慢生动立体起来。这,就是生活。
     邱妈妈王晓天在书中记录的她的生活,也是点滴往事记忆,经过几十年岁月,这些故事越发有了味道,成为这个时代很好的映照。当一家三代的记忆碎片同时在这本书里呈现时,有了一幅特别美好的时代画面——原来这一家,这些年,是如此生动有趣地走过,并且他们还在继续着这份美好。
     有时候,我在小区看着老人家出来遛狗,拿着相机在小区里拍照,就想像着自己老了会不会有这样的心境。参加读书会,每个月和朋友们一起读书品书,或者在书店小坐,喝杯茶,聊会儿天。生活之暖,大抵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新书三本:

s27901405.jpg s28018646.jpg s280186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日风云
s28019985.jpg
旧日风云 作者: 许礼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4-12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51578

内容简介  · · · · · ·
"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说这“风云”就是历史。在这旧日风云之间,“有名士美人,有学者将军,有名僧烈士,有官宦奇人,有球星才女,有书画名家…… ”作者或直接与其面识奉手,或间接递藏寓目其翰墨雅存。因这些“风云”而有所“感会”,故有了这本《旧日风云》。
许公勤奋,下笔又快,一眨眼写出许多上佳篇章,写黄苗子,写虚白斋,写郑德坤,写罗孚,写陈凡,写吕碧城,写李惠堂,写罗香林,写徐树铮,写沈崇,写台静农,写启功,写马承源,写弘一法师,写齐白石……这些人物只要能书能画,许公都配得出他们的遗墨,几十年的搜罗,秘籍里要谁有谁。
风云二字宜古宜今,磅礴极了,是天象,是军阵,是遇合,是时势,是雄略,是风流。“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 董 桥
这本书的特色是本土味儿重,三十多篇文章中讲港人港事的占了一半,而且行文有很多粤方言用词,这些生动而有地方特色的文辞,若用普通话是难以表达原来的神韵的。许仔半文不白的“三及第”文风,易读易懂。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含金量高。在此我向广大读者推荐,尤其是想了解香港文化、历史、政治,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应该一读。
—— 蓝 真"
举报
作者简介  · · · · · ·
许礼平,一九五二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揭阳。雅好翰墨,又嗜收藏。以编辑出版为事业之志,以文物搜集为养志之需。早岁于东瀛编纂《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中国语文研究》,八十年代创办问学社、翰墨轩,九十年代创办《名家翰墨》月刊、丛刊。现为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s27294804.jpg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作者: [美] 戈登·汉普顿 / [美] 约翰·葛洛斯曼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陈雅云
页数: 430
定价: 6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自然文库
ISBN: 978710009822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举报
作者简介  · · · · · ·
戈登·汉普顿,声音生态学家,艾美奖获奖录音师。作品获林白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肯定。《时人》杂志、公共电视网一部全国性电视纪录片,以及汉普顿的新声音纪录系列“环境声音画像”,曾特别报道他的声音画像。其公视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为他赢 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
约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奥杜邦》、《君子》、《国家地理旅行者》、《纽约时报杂志》、《户外》、《大观》、《美味》、《史密森杂志》、《运动画刊》、《美国周末》等杂志。目前居住在新泽西州山湖镇。

                                                                                有风过耳
                                                                                            戈登·汉普顿——虔诚的自然圣徒
蔡长虹


        戈登·汉普顿最著名的形象,是身处浓厚的蕨类和苔藓覆盖的原始雨林中,像《霍比特人》里的精灵,带着他特有的连接世界的媒介(耳机)和权杖(麦克风),站立成一处诗意的宁静。他被描述为“风尘仆仆且英俊潇洒”,一个sound tracker,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一个“环境的疯子”“自然的坚果”,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本身就成了一个与万物进行深入灵魂的沟通的桥梁,一个世界上正在消失的自然寂静的象征。
        “声景”的描写在梭罗、贝斯顿、奥尔森等作家的笔下都大量存在,是自然文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像戈登·汉普顿这样,用现代化的手段记录自然声音,并用优美的笔触描绘成一本专书的,还并不多见。
        他的艺术家般的敏锐和浓墨重彩的文思在书中熠熠闪光。他说,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智库,是真与美的诞生地;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我们需要寂静,以碰触灵魂;一个安静的地方能让人的感觉全部打开,使万物变得鲜活起来。他记述了很多非常珍贵而感人的自然体验。
        他告诉你,草原狼对着夜空长嚎的月光之歌,是一种寂静;而它们伴侣的回应,也是一种寂静。寂静是落雪的低语,等雪融化后又会化成令人惊讶的雷鬼节奏,铮铮瑽瑽地让人想闻声起舞。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扑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森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寂静也是一群飞掠而过的栗背山雀和红胸?,啁啁啾啾、拍拍扑扑的声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他把古老的锡卡特云杉木称为“木之耳”,经常在它的洞里录音,他说它们就像未经过雕刻的小提琴,只不过这时引起振动的不是小提琴的弓,而是每一道海浪的冲击,以及当海浪从日益圆滑的石头上退去时所带出的更多细微变化。这种海浪交响乐令人不可思议,在世界上大约只有不到100人听过。
        据说他单凭水声,就能分辨溪水的年龄。有时他也会试着改变一条溪的乐章,移动一些突岩的位置,然后聆听声音的细微变化。他说每座河谷的声音都有其独有的特色。
        他还尝试性地把鹪鹩的1秒钟的鸣叫放大为12秒,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鹪鹩的歌曲像座头鲸的歌声一样复杂。从那时起,他每次听到西方鹪鹩的鸣啭,就会想起这些声音在另一只鹪鹩听来会是多么复杂多端。
        他还告诉我们,在图书馆的混合室,他测量到的音量是49加权分贝,跟山溪往下流的途中,在覆满青苔的岩石上飞溅的汩汩声很像。在一堆堆书籍中,测量到最安静的读书是40加权分贝。在阅读室里,音量计的读数是44加权分贝,然后有一部电话响了,从30英尺外测量时音量剧增到58加权分贝,相当于用西洋杉木点燃的营火在寂静夜里啪一声折断的声音。
        当然,他也会告诉你,电锯的噪音量大约是85加权分贝,相当于美国霍河地区正常噪音量的10万倍,就像一个游泳池的水跟一杯水的差距。喷射客机经过安静的野地,它的声量就像炸药爆炸一样。
       他说在美国要找到连续15分钟以上的寂静极度困难,在欧洲更是早已绝迹。即使在荒野地区和国家公园,白天的无噪音间隔期也已减少至平均不到5分钟。1984年,华盛顿州曾有21个地方无噪音间隔期在15分钟以上,而到2007年,这样的地方只剩下3个。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的这块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保有自然寂静最后之地。
        汉普顿认为,声音是一种濒危的物种,安静地方的灭绝速度,远比物种的灭绝速度来得快。而因为噪音的污染,物种的灭绝可能更快:加拿大的天然气管道噪声使灶鸟的配对率下降了30%;因噪音污染,石油钻井附近的某种松鸡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科赫1905年曾提出:“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一百年后,这句警语依然振聋发聩。也许有一天,这所有的美妙都将消失,但希望从我们开始,它们的消失慢一点,再慢一点。
        对自然,可以做一种无利害的静观,如汉普顿所说,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思考,就能对大自然有所领悟。这是因为,我们和万物本身就是一样的种子。也可以上升到道德判断、环境政治甚至宗教,自然书写者中不乏虔诚的自然圣徒。
        无论文学,还是纪录片,都是基于一种土地伦理的最起码的生态良知,最终都是指向人类的存在。无论是雾霾,还是噪音,都以其病理性的伤害加剧了人类的反思。这种书写和记录就是开始,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或者审美,更是为了人类的存续和自然的衍伸。“我不是多怕死,只是不想这么活。” 相比而言,戈登·汉普顿以更抒情的笔触,消减了斗士的对抗性,带上了受人欢迎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和觉醒的喜悦。
         去年年底《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在深圳读书月与各路好书终决时我就在现场。一分钟的演说,我在台上引用了书中的两句话,“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圣所,可以感受到万物相连的爱,即使一棵树的存在都是可以听得见的。”当时,台下的寂静使我觉得自己像一棵有心跳的树,那一刻的美好使我难忘。穹顶之下的凝望和倾听,更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的失度,及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时,我们也许才会警醒,从来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也才会重拾那本该有的对自然的敬畏和信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8 22:58 , Processed in 0.053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