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s27716558.jpg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作者: [法]马克·吕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译者: 孟蕤
出版年: 2015-1
页数: 280
定价: 12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88209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50年创作经典首次全面回顾领略大师卓越影像之路
【编辑推荐】
·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渊源,往返中国二十余次,但他始终以一个旁观者和陌生人的身份为巨变中的中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视觉档案。·马克·吕布擅长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生活的意蕴,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践行了他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照片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在玛格南的信条支持下,马克花了五十多年行走、拍摄,记录这个世界和各种人生的真实面貌,不惜不悲,张弛有力。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精选其中165张。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 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马克·吕布曾任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僻处可有人行?
s27985299.jpg
幽僻处可有人行? 作者: 张志扬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
出版年: 2015-1
页数: 960
定价: 129.00
装帧: 精装附别册
ISBN: 9787208125551

内容简介  · · · · · ·
汉语思想界最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阅读经验”散文首次结集;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
白身布衣,会饮江湖,在夜行中迷途问津
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
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先生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作者简介  · · · · · ·
            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于武汉,1980年进入学界,1994年南迁海南大学,任职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其人为学之属乃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者。主要研究方向以“清理西方形而上学马厩”为始:(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的所谓“两级摇摆”成为虚假对立;(2)追踪西方哲学史开端裂隙的“阴影之谷”,由此发掘其演变的“临界思想”资源,着重描述其“偶在”特性并提出非对立同一的悖论式“偶在论”;(3)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机制,(4)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既能审视还原自居“普世价值”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地中海区域以“功能性善”为其属性的“民族文化种性”表现,其向世界推进的“科学进化论”外表是“启蒙主义”实质是“殖民主义”的帝国梦想,又能审视复兴东方民族文化种性之驾驭技术理性或“神性”、或“德性”以救治西方技术化到非人属的物义论倾向。
         循此以“归根复命”是焉。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s27989826.jpg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页数: 232
定价: 3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0214657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作者简介  · · · · · ·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发表于 2015-2-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15-2-2 11:09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作者: 余华

这书名起的,有失小说大家的水准。
记得当年蹲班房时,元首口述,副元首执笔,整了本书,名叫《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被国社党当宝贝送出版商那里,人家嫌这书名太罗嗦,就改了个简单的。33年以后,此书升级为法西斯运动的黑宝书。那时候,谁家敢不供这么个宝贝,就要有进集中营的准备了。事后看,那原名傻傻的,怎么看都不像个正经玩意儿。当然了,其内容本来就是激情有余,理智欠缺,实在是难称正经玩意儿。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喵 发表于 2015-2-6 08:51
这书名起的,有失小说大家的水准。
记得当年蹲班房时,元首口述,副元首执笔,整了本书,名叫《四年来同 ...

余华退到作品后面写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倒是很在状态。
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一退再退。{: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星出版社近日好书一览:

s27302009.jpg s27297884.jpg s27372315.jpg s27463757.jpg s27632276.jpg s27920063.jpg s27964404.jpg s27965662.jpg s27970388.jpg s27979028.jpg s27264220.jpg s272559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套装全五册)(《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三年之精华结集【1981—2013】)(随书附赠老树画画写意书签一枚)

23514486-1_u_1.jpg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故事集:《灵魂的马车驶上高坡》。雨果、巴尔扎克、欧·亨利、契诃夫、马克·吐温、毛姆、马尔克斯、川端康成……大师笔下的小故事,或温情,或冷峻,或幽默,或隽永,揭示人性的幽暗与复杂,抽打你的灵魂。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卷首语:《笨拙的力量》。荟萃杂志最精彩的卷首语,既有发人深思的哲理,也有抚慰心灵的小故事,还有珍珠一般可爱的诗句。开卷有益,如饮甘露。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散文集:林语堂、张爱玲、王鼎钧、杨绛、龙应台、胡兰成、汪曾祺、林海音、史铁生、刘亮程、东山魁夷、帕慕克、门罗、韩寒、刘瑜、李娟……诚恳、曼妙,汇聚中外散文妙品,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诗集:最受读者欢迎的精美诗篇,从食指、舒婷、北岛、顾城、海子、西川、芒克……到普希金、裴多菲、泰戈尔、叶芝、惠特曼、纪伯伦、里尔克、弗罗斯特、狄金森、辛波斯卡、艾略特……脍炙人口的杰作汇聚一炉,沁人心脾。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小品集:从古希腊箴言、英式幽默、日式智慧到中式妙文无所不包,众多领域大师的人生感悟及修行读之令人感佩不已,生命的价值尽在其中。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杂志行销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影响力极广。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2-27 14:31 编辑

2015年伊始,广西师大社理想国出版了一大批新书,虽然一部分是再版本,如唐德刚与白先勇,但版面设计清简,本本经典,向理想国致敬!

ofzwir20150204161349.jpg usrati20150204143242.jpg pikvlz20150204155254.jpg owmfjv20150204160015.jpg lovnpl20150204153200.jpg ktdcqt20150204142148.jpg jrupwj20150204140205.jpg gdcowp20150204160748.jpg efrsac20150204143849.jpg quwmmi20141215140740.jpg oblamv20141215104006.jpg crrpvu20141215115026.jpg lmdwzm20150119162252.jpg dlumhv20150119155706.jpg adstua20150119160327.jpg zshixf20150119152810.jpg zitucw20141231151600.jpg wbpzch20150116195655.jpg vvlhpg20141226191431.jpg vlwaqz20150119162513.jpg qobbvr20150126094617.jpg qlxfyh20141226184736.jpg qlkifj20141215143648.jpg nscxui20150126093216.jpg kacvbn20141226182211.jpg jprtrd20141229121207.jpg ifeonn20141226190127.jpg iafitp20141229120801.jpg gvtzqk20150204095722.jpg dwolar20150204111523.jpg dtfwci20141219154523.jpg cidtcu20150112111532.jpg
izznwn201412151318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s28007530.jpg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作者: 刘瑞琳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页数: 260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温故 辑刊
ISBN: 9787549563685

内容简介  · · · · · ·
      每年 2 月 14 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再次披露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专号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辑一,收入木心先生讲述的遗稿一篇《我的〈九月初九〉》。辑二,谈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与夏承焘、茅盾的关系,与读者的故事,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以及《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实录。辑三,集录童明、巫鸿、李劼、杨泽、曹立伟诸文,李劼说:“木心的溘然谢世,无意间让文学诺贝尔奖……丧失了领受一个自屈原、李白、杜甫以来最诗意盎然的中国诗人加冕该奖的机会。”辑四,陈丹青纪念木心逝世三周年的一篇文章《杰克逊高地》,以及在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的发言等。
        三年来,木心在读者中的反馈与影响,应由生者的“怀念”与读者的“惊艳”,逐步趋向严肃而深沉的研究。这一研究尚待有形的机构、适切的人选,它的难点、规模、命题、方式,眼下难以测知。它向所有木心的读者开放,目前我们所能刊发的有限文本,显然是这一长途跋涉的初始。有鉴于此,从明年开始,本社拟将这份温故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仍于每年年初木心先生诞辰之日出版,为有志于此的读者与作者,贡献小小的空间,俾便木心研究初具雏形。

目录  · · · · · ·
【辑一】
木 心 我的《九月初九》
【辑二】
高玉林 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
夏春锦 木心与夏承焘的“忘年交”
夏春锦 木心与茅盾
夏春锦 木心的一份“自制年表”
王 韦 在天国再相聚言欢
汪思思 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
尹大为 木心先生三年祭
刘向阳 木心与读者的故事
胡竹峰 关于木心:答记者问
罗羽等 传承与回望:《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
【辑三】
童 明 张之洞中熊十力,齐如山外马一浮
巫 鸿 读木心:没有乡愿的流亡者
李 劼 木心开屏,美在洞见
刘道一 听杨泽谈木心:“文学往事”口述系列之二
曹立伟 木心片断追记
曹立伟 私人曙光:评木心水墨
【辑四】
何晶v.s.陈丹青 木心使我洗去一点野蛮的根性
陈丹青 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发言
陈丹青 杰克逊高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3-7 06:38 编辑

打回原形
s28004881.jpg
打回原形 作者: 朱新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 一千遍工作室
出版年: 2015-2
页数: 38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61018

内容简介  · · · · · ·
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        焦点推荐
朱新建身前也是个爱热闹的,画家嘛,家里总是人来人往,跟集市似的。但到最后,总归要自己面对自己。
——王朔
回看新建的作品,我想起费舍尔对罗丹的带有嫉妒之心的敬意。
——陈丹青
我觉得一个弄文字的人弄出来的文字也没他好看。
——陈村
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境界,叫独孤求败,朱新建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想来也是去之不远。
——叶兆言
去冬朱爷羽化,眼看就要一年。多次梦见他痊愈,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回过头来和我讲笑话。有次实在太真,我醒来很久,还在琢磨天亮了,要打圈电话给村长老费江芮报喜。慢慢回过神来,想我们这位爷,吃饭走路,从不等人,脾气急得很,所以这一走,也是不等你们,一个人自在玩耍去也的意思。
——郁俊
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他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
——朱砂
作者简介  · · · · · ·
朱新建(1953—2014),生于南京,1970年至1978年于皖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1988年辞去公职,旅居巴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画家,1993年归国。早年作连环画,后以传统水墨绘画,被视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人生的跟帖》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27 08:43 , Processed in 0.052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