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心灵之眸

[古玩收藏] 几把紫砂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5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咱不懂,有句话,物有所值,不知道说的是不是使用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咱不懂,有句话,物有所值,不知道说的是不是使用价值?
树林儿 发表于 2010-8-25 15:02

呵呵,是不是物有所值,这个不好说,得看一个人的喜好程度及拥有者对它的使用。如果仅是喜欢,用来观赏把玩,对外人来说,可能不值那价,但对拥有者来说,带来的内心的满足与欢乐又不是那个价钱能买来的。从使用价值来看,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走在沙漠中的人快渴死的时候,一滴水就能救他的命,那么这滴水在他眼里比一座金山都值钱......
呵呵呵,树林儿,这个问题咱们不深入讨论了,再有这样的问题,咱们到杂谈另开贴。
发表于 2010-8-2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东西的价值是人赋与的,既便再难得、再价值连城,如若没有人重视的话,也一钱不值。

PS:楼上的也学会拉客了: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自己的店自己打理,能不上点儿心吗?:lol
我现在发觉自己特傻,杂谈这个版块真要认真起来好难。让老前忽悠了,还有32号,你干嘛要推荐我到那个版块?要不,你来做版主,我辅助你,好吧?:handshake
发表于 2010-8-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做杂谈版主。不上当。灌水玩挺好:lol
发表于 2010-8-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由心生 于 2010-8-25 18:02 编辑

这东西要的名气,一来制者,二来用料,工艺,确实都非凡。从造型来看,大师们往往追求的是标新立意,但从实用角度来看,同平时见到的形状的相比往往就不敢苟同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要欣赏了。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灵之眸 于 2010-8-25 19:30 编辑

非常赞同楼上的观点,看来是位行家。
百度了一下几把壶制作者的简介。
社会评价
  徐秀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委会会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主任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1937年12月 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   1954年 从师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陶刻,接受中国画及书法的基本功训练,   年进蜀山陶业社(宜兴紫砂厂前身)紫砂工艺学习班学习。   1958年 参加由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培训,   结束后转入"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1959年回紫砂厂。   1959年 调江苏省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雕塑处参加纪念碑浮圆雕创作设计。   1962年回紫砂厂。   1986年 调宜兴紫砂二厂创建紫砂雕塑分厂。   1993年 与日本国陶艺家高桥弘教授合作组建建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1996年至今 建立并不断完善占地三十亩的长乐陶庄。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及成就
  《紫砂陶刻艺术初论》获文汇报举办的"紫砂文化征文奖"一等奖。 《宜兴紫砂珍赏》副主编。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紫砂》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徐秀棠砂陶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宜兴紫砂珍品》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宜兴紫砂文化丛书》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紫砂泰斗顾景舟》与山谷先生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景舟壶艺流别录》主编   《紫砂入门十讲》与山谷先生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大师说器-------徐秀棠说紫砂》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部分获奖作品:   《坐八怪》 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雪舟学画》 1983年全国陶瓷同行业评比艺术陶一等奖。   《丙寅大吉》 1986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不朽的生命》 1990年江苏省陶艺作品评比一等奖。   199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   博物馆收藏:   《"龙子好闭"茶叶罐》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刘海戏金蟾》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   《供春》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强过横者在于勇》《始陶异僧》等多件作品在香港茶具博物馆设专柜陈列。   《渔汛瓶》,《陕北老汉》 上海博物馆   《丈天》 南京博物院   《蓬莱》《高四方嵌银丝茶具》 故宫博物院   《乐天乐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一团和气》 无锡博物馆   出访: 1981年 作为江苏省陶艺代表团代表参加香港亚洲艺术节   1988年 应香港市政局邀请参加"当代宜兴陶艺研讨会"   1989年 宜兴市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日本常滑市陶艺节   1992年 参加香港紫壶砂艺展   1996年 应中日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进行文化交流   1992-1997年 两次应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2000年 应台湾统一集团邀请参加"跨世纪紫砂特艺展"   2000年 应日本浜板町友好镇邀请随丁蜀镇镇政府访问代表团访日   2001年 应韩国世界陶艺博览会组委会邀请出访   2002年 7月应美国史密斯松国家博物馆邀请参加“ 世界民俗文化节 ”   2002年10月应罗马尼亚美协邀请与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参加罗马尼亚国际陶艺活动   2005年12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与汪寅仙、徐立一起,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的“书画·印·壶:陈鸿泰的艺术”研讨会。   个展:   1999年2月25-3月7日 应台湾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紫砂陶艺收藏展”   2000年12月29日-2001年1月4日 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跨世纪徐秀棠紫砂陶艺展”
徐汉棠徐秀棠:一门两位国大师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 07:14  北京商报
  徐氏兄弟出生于紫砂陶艺世家,兄弟俩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各有所长。兄长徐汉棠专长制壶、制盆,兄弟徐秀棠以雕塑、陶刻及对紫砂理论的研究名扬四海。他们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紫砂界是绝无仅有的。

  家传陶艺与传统艺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徐门陶艺”独特的风格。徐门从事紫砂陶艺创作的人员之多,也是紫砂行业中少见的。他们的后人有的已经在紫砂界崭露头角,成为业界的中坚力量。

  徐汉棠家二楼的陈列室里,陈列着几百件他自己的作品。他说,他现在是“只进不出”,要回收自己的作品,留做纪念。这里被他命名为“自乐轩”。他时常在这里喝茶、待客,回味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历程与背后的故事。徐汉棠沉浸在怡然自得的世界里。也就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为我们讲述了家族的从业经历。

  徐门家族从事紫砂行业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追根溯源,从徐汉棠祖父徐锦森到现在,已是第五代了。

  徐锦森从清道光年间就开始从事紫砂制作,产品很有名气,开设陶记徐“福康”,专营紫砂产品。徐汉棠的父亲徐祖纯与二伯父徐祖安一个在家主管业务,验收产品,安排生产;一个主持外事,联系客户,争取市场。徐“福康”招集了当时从事紫砂制作的许多名艺人为其制作产品。紫砂产品远销东南亚一带(南洋),并从天津港(8.83,-0.27,-2.97%)销往日本(东洋)。后来因抗战爆发,时局动荡,整个紫砂行业衰落而缩小经营规模。

  徐汉棠外祖父邵云甫,是紫砂名家邵大亨的后裔,所制的紫砂陶艺在东南亚、日本等地极负盛名。徐汉棠4个舅父邵元章、邵茂章、邵宪章、邵全章也是当时著名的紫砂高手。其三舅邵茂章制作的紫砂水平壶及独钮壶有独到之处,印章为“贡局”,作品很受世人珍藏。其小舅邵全章经常与著名紫砂艺人顾景舟切磋,技艺水准极高。其母邵赛宝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地道的紫砂陶艺世家。当她与徐祖纯结为夫妻,来到有着几十年经营紫砂历史的徐家后,也把家传的紫砂技艺带了过来。徐汉棠的父亲和母亲两人合作,以诚信为重,又经营得法,在紫砂行业有很好的口碑。其父除经营外,也亲手制作紫砂壶及瓶、盆等摆件。他们还特别擅长于制作大件紫砂产品,如18寸大茶壶、成套茶具、花盆、花瓶等。

  1955年1月,“汤渡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厂”成立,徐汉棠全家参加了合作社,后合作社更名“宜兴紫砂厂”。

  徐汉棠兄妹7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受紫砂艺术的熏陶。他十二三岁时就在父母身边学做紫砂产品,而且严格地按照传统的规范亦步亦趋,因此应该说父母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当时其大哥、二哥的作品也都很出色,后由于其他原因相继改行。

  1952年3月,徐汉棠正式拜师,师从著名紫砂艺人顾景舟,是其第一入室大弟子。

  其四弟徐秀棠初中毕业后,作为“宜兴紫砂厂”的第一批艺徒进厂学艺,拜著名陶刻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技艺,后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跟随天津“泥人张”张景祜学习雕塑技艺。

  他们兄弟俩在几十年时间内大胆创新,在学习和继承传统上,亦花了很大的气力。徐汉棠专长制壶、制盆,徐秀棠则以雕塑、陶刻及对紫砂理论的研究名扬四海。他们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紫砂界是绝无仅有的。

  家传陶艺与传统艺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徐门陶艺”独特的风格。徐汉棠表示,徐门的声誉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传承、探索、发展的结果。徐门从事紫砂陶艺创作的人员之多,亦是紫砂行业中少见的。他们的后人有的已经在紫砂界崭露头角,成为业界的中坚力量。他的心愿,就是“徐门陶艺”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卫平
[助理工艺美术师] 查看作者的作品性别:男
出生:不详
作者简介1983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受高级工艺师吴群祥指教,以后进入厂制壶研究,师徒工艺大师周桂珍,进一步完善技法,其紫砂工艺深受海内
外资深收藏及广大紫砂爱好者的青睐和肯定

详情请看:http://www.zisha123.com/shop/authorshow/1190.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持平简介
    1945年生,1958年入厂学艺,70年代以花盆扬名上海,尤其深受日本人喜爱。而后受厂内特别培养,专攻方壶。其所制方壶极为突出,仿制前人作品,添加自己的想法,作品虽平易却见新奇,风格颇为独树一格。
    潘持平的工艺精致,极具个性,声名远播,日本客商指名要「阿平」印款盆,小盆、微形盆在上海盆栽界更是争相收藏。
    1981年底,紫砂厂为了更好地继承紫砂常规工艺,提高紫砂品位和扩大其影响力,集厂内技术水平较为优异者(共四十余人)组建特艺班。潘持平因其出类拔萃的花盆技术被慧眼选中,定向培养专攻方壶。因缺乏合适的行政管理人员,阴差阳错,顾景舟大师推荐其兼职管理,潘持平只能利用空档学做茶壶,而在顾老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他醉心于茶艺的生涯。
  「我在做花盆的时候,就得了顾老的指导,特别是1964年做大花盆,1972年做日本展品什锦盆时,顾老的亲自示范及严格要求,使我获益匪浅。当年学做茶壶,也全仗顾老的鼓气壮胆,至于会做茶壶的所有本领,都是在顾老的精心指教、严厉要求下学得的。除了技术以外,我还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潘持平感念师恩,使他在紫砂陶领域里成材。
    潘持平对顾老无比崇敬,顾老被誉为「壶艺泰斗」及尊为「一代宗师」就是在1985年《壶锦》,1986年《古今名壶集》书中,潘持平撰写作者简历时,首次提出的,得到了海内外的公认。
    1982年到1989年的八年内,由特艺班四十余人的兼职管理到研究所一百多人的专职副所长及对外经营工作,行政做事务愈来愈忙,但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技术,利用机会,揣摩每个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素养。由于与顾老同处一个工作室,所以每天都能聆听到良师的教诲,直至1990年辞职,始专业壶艺。
    潘持平的作品以方壶最为出众,他喜欢仿制前人的优秀作品,并掺入自己的意念,使作品形象清秀大方,口盖严密、一丝不苟,出水流畅,触握舒适,作品含蓄洗练,于澹泊中见浓烈,平易中求新奇,一如他那朴素自然、刚正不阿的个性。
    从1990年专业壶艺以来,他有留壶留笔记的习惯,以便下次再做时,可以有依据以改进缺点,提高质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难能可贵。潘持平在有关紫砂刊物上,多次发表专业性文章,曾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作紫砂技法表演,深获观众好评。1995年12月到台湾参加「当代紫砂精品展」活动,所作的演讲及操作表演给台湾的壶艺爱好者留下深刻印象。
发表于 2010-8-2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真的很用心啊,今天去杂谈看了看,还不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5-7 03:00 , Processed in 0.0490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