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3|回复: 17

胶莱河谷寻游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2008.11.10周一 晴 微风 早晨老婆把送我到火车站。头天老婆提醒我今天是我的生日,昨晚提前吃了面条。火车不到十点到达胶州,出站买了张胶州地图,打听着坐3路车来到庸村。问过多位茫然的村民,几经周折找到庸生墓及祠(当地人叫庙)旧址,现场的了无踪迹这才让我彻底失望。站在这位被尊称胶东庸生的儒生被立祠纪念长达2000多年而今荡然的纪念地,我的心情也犹如身旁荒草的萧条。 中午来到高凤翰纪念馆,大门紧闭,门上的一张小牌告知周一公休。折身来到南三里河村边的菜园拍起胶州大白菜来,并和一老菜农拉起了呱。我的举动引起一位大姨注意,她邀我入她家小坐,儿子儿媳在家,我答应为她家的大白菜宣传一下。送我的名片记:胶州南三里河品牌大白菜 舒展 13793263731。“胶白”指得就是胶州南三里河大白菜,那个头,那卷实心看得我真是惊讶,其优秀的品质犹如烟台绍瑞口的苹果一样。豆饼作肥,不打药,人工抓虫。大姨家种了三亩大白菜,可收3600棵,两棵一包装箱,可装1800箱,价格电话谈,去年一箱价达90~120元,今年当然要远低于这个价了。 大姨指路我来到三里河文化遗址,此遗址在北三里河村西,遗址已被竖碑(市/省两块文保碑)保护,上面全为蔬菜大棚盖。在遗址沟崖,可见牡蛎蛤螺皮层和红烧土,发现似(石奔)样的一磨制石块,小心收好。这块悠久文明地方的被发现还得感谢高凤翰以及他的作品“博古图”。 回身趁一群消防官兵参观完高凤翰纪念馆之际,我也商量工作员姑娘进去了。新建的仿古的纪念馆让我看得索然无味,第一展室郑燮题写的高凤翰墓碑及室外亭内16吨重的宋铁钱块,还有几方碑刻给我留下深刻印记。那大铁钱块是胶州作为北宋北方贸易口岸繁荣兴旺最好的证明。出馆前在内买了《高凤翰研究》一至三辑。 天色渐暗,启程赶到前路在公交车上打听到的几栋老房子处。果然不同凡响,三进四排六架梁带阁楼,进深显得特别的宽,前排临街11间房。稍打听说前后一大家是一当铺。 就在当铺内安顿下住宿,出门进了新华书店,逛书店是我的癖好,虽然我知道进去也不会买什么。新书架上有《改变美国的奥巴马〉,这书商速度可真够快的了;有李明参与撰写的《青岛老建筑〉;有潘石屹的两本专辑。这老潘精明吧,房子不好卖了,开始卖书和镜头了。昨天刚看了潘石屹参加李咏的咏乐汇,节目最后老潘说他的格言:少喝酒多喝水,少说话多办事,少浪费多节俭,少玩耍多看经书,少吃喝多锻炼,多联络旧朋等。我对老婆说:我快成潘石屹了,除了一条外,老潘说的也正是我所作的。老婆白我:差得就是那一条。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2008年11月11日 周二 晴 微风 早晨七点半被儿子上学路上误发过来的手机铃声闹醒,匆忙洗刷吃了饭后来到胶州城隍庙处,城隍庙正在翻修,正殿筒瓦已铺设上,后两排殿正在往椽条上覆设毡板。工地上备料、老料井井有条,工作人员一片忙碌,问了下请的是湖南湖湘文物工程公司。胶州城隍庙洪武二年重修,曾在洪武八年、成化十五年、嘉靖七年、嘉靖二十九年、万历十七年、雍正五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五十四年、嘉庆六年、道光二十四年间增建或修过。这次政府集巨资拆除重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现场的督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上看也是尽职尽责。我仔细端详工程规划图,其保持的原汁原味让挑剔得我也喜形,之前我对牟平岳姑殿、神清观重修的异样是那样的郁闷。我把维修现场照了个遍,包括新挖出来的一元代六棱镌字石柱。 之后直到下午一点我一直在寻找法若真、冷枚、匡源、柯劭忞的故居。知道的人实在是不多,包括我去的阜安和中云街道办。法若真、冷枚、匡源故居地已无半点传统老建筑,就地是政府去年底今年初竖立的石刻或山石纪念标志。这是一项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而稳步推进的工作,这种推倒原物再立标志的做法,无法给人以真实历史文化名城的确据,虽有点悲哀,也只能希望政府继续立标了。柯劭忞是东关人,原天后宫、海神庙,有名的姜行街都位于东关一带,先前打听有老房的石头街也在东关。然去了后无人知道柯劭忞,天后宫、海神庙也无踪影。那栋仅存带檐柱的老房是原孙姓人家,打听石头街48号77岁的孙老师,了解了情况。石头街原位于里围子外和外围子里之间,是东关通往城外的唯一道路,原是土路,中间铺设鹅卵石,故名石头路,现重修依然采用石块,保留原意。天后宫,论坛朝奉先生多次发过照片,闽粤风格,孙老师说内外都有戏台,然他在世倒没见过。孙老对天后宫前即可航海的说法摇头否定,他拿今世及他母亲上世现貌来否定。其实天后宫创建年代实在太早,方志记载康熙六十一年知州成永建也仅是重修。 没有歇息,没有吃午饭,打听着我坐15路车去营海镇,准备今天的重头目的——近代赫赫的塔埠头(码头),到了营海镇准备倒车去码头村时,摩的三轮师傅们异口同声,别去了,村子不存在了,村民躲迁出去,那里要成少海湖了。心里凉到根,给了摩的师傅15元,让他拉我去了东营新旧码头转了转,爬上冰桥上试了试我的长焦镜头,给胶莱运河(大沽河)入海口及海口飞翔的海鸥留了影。 抓紧时间回城,我要去访问先前打听到的匡氏后人匡黎老师。匡老师住一中宿舍楼,找到老一中校址时意外看到了一栋西洋风格的石头楼,那是一座建于1917年的教会办学校——瑞华小学。那时胶州的教会牧师是瑞典人,在中国传教所以起名瑞华。石头楼外是棵百年刺槐,路西面是棵老银杏树。随后找到了新建基督教堂及教堂边说是建于1913年的瑞典牧师楼。匡黎老师去了青岛,巧遇的胡老师引荐我去找74岁的宋普老师,他奶奶是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军机大臣匡源的曾孙女。 先吃晚饭吧。昨晚吃的新疆囊饼羊肉汤,今晚是土豆丝兰州拉面盖饭。饭桌上当日半岛都市报的几个标题吸引了我:1,胶州湾环湾核心圈概念规划设计招标。呵呵,那不幸的塔埠头正处于核心圈内。2,青岛德国医药商店整修即将完工。看照片那鲜艳的红房子着实惹人注目。3,贵族菜胶白今年身价大跌。箱装胶白每箱限卖60~80元,去年曾卖至160元。 晚上6点一刻约莫着宋老师吃完饭上楼敲门、说明、入座、听讲。宋老名门之后,温文尔雅,匡源的故事,胶州的历史娓娓道来。一个有着千年人文滋润的历史文化名城重新显现在我面前。那是几个立标纪念物所远不能给予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2008.11.12周三 晴 微风 早晨起床洗澡后翻箱倒柜找眼镜浪费了好些时间。坐去胶南方向的汽车在西漕汶村下,村口看到的那块石碑是我出游以来的第一块。碑后刻:宋代张氏自云南迁此。这个让胶东夷坛友看见了又会增加他的云南部分附会之说论。是的,漕汶张实际是宋代迁自于张氏的大本营-清河,我的张也是清河张。西漕汶村约440户,现以村中央南北大道东西各220户为西漕汶东、西村。西村李书记叫我去找东村张书记,看得出,西村村委对我的到访并不感冒。东村正在下自来水管,打听着到东村办公室,无人,正失望,张元山书记听说赶来。张书记年龄比我稍大,直呼元山吧。前几任都是外姓呆不长即辞职,元山上任也仅一年,他想借政府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把东村的面貌焕然上去,正琢磨着开发村里的文化资源。 漕汶张在古胶州自明代起即是名门望族,显赫门弟。自七世至二十一世出进士四人,举人十四人,贡生39人。张若獬、张若麒兄弟进士,张若麒、张应桂父子进士,至今流传下太多的故事传说。文革分子康生也是漕汶张。元山述说着他的修复旧貌规划并叫来72岁的张建成大爷和在村祠堂读过学的王老师展示祠堂老照片,回忆过去。村子以前严格按照风水设计,西北汶武双山,东南河水环绕,村中南北有祠堂、戏楼、三官庙。并有兄弟进士坊与两个贞节牌坊成品字排列。元山绘制的复原图中村南还有蛤蟆湾,古松林、石人石马园,这可能是当时家族的墓地。元山首先想恢复起兄弟进士牌坊和村南的蛤蟆湾小公园。 蛤蟆湾的蛤蟆都不叫,这可是一怪。蛤蟆湾是古漕运河遗留而成,那古漕河还留不长一截,横跨漕河的幸福桥完整埋在原地。元山领我一一去看,我大感兴趣,漕汶这儿的运河何时而开?通往哪里?蛤蟆湾处的菜园里还有口古甘井,曾滋润着漕汶的蔬菜品质。元山想推出他的品牌蔬菜张二丰蔬菜,想把胶白的始源地落在漕汶。那张二丰的大名在胶州知名度太高,从张建成大爷讲他的故事以及午后在王台的寻访我推测张二丰应该是张若麒的二儿子张应桂。张应桂为翰林编修,左懋第子孙得以赦归要感谢张应桂的上疏乞赦。村里竟连一座小瓦老房也不见了,这让我大为遗憾。元山正在搜集村里原老建筑零散的部件,哪怕是一块灰砖,一个石础,半截檐柱。在蛤蟆湾边处散落着不少的石磨,猪槽,我让元山看好,这些东西以后村容村貌时能用上。元山想建设新农村,想恢复老祖宗荣耀的急迫心情溢于言表,他急待政府史志办及有关方面经济文化各方面上的支持。由于家谱被毁,祖宗太多的荣耀村里人都不清楚。元山很高兴我的到访,真意留我吃午饭,我谢绝。 烟台保留完整,存有大量历史古建的村落还有不少,论坛中多次披露过的西解村、小北京、孙家疃、傅家,以及登莱沿线大量的闯关东回家所建的精美四合院是我们宝贵的、不可复制的财富资源。呼吁政府清醒过来,不要再破坏了,失去后的将来我们都有省悟的那一天,会如元山般的痛心后悔,毕竟物质不是人生的目的。辞别元山,我继续坐车南行来到王台镇,寻访报道过正在修缮的王台当铺。幸遇李德泉叔和于晓峰兄,这二位对文保的痴迷认真让我深感意外并深深敬佩。我们三一起把王台镇上残存的古迹转了一圈。胶州南的王台镇犹如莱州南的沙河镇,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时间太晚,内容太多,回家再续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2008.11.14周五 小雨 微风 唐老嘱托我一定代他向烟台的网友们问个好! 到高密已是中午十一点多,和唐老扳了一瓶白,我带去的威海卫。听唐老的述说我不时地哈哈大笑,我的速记本记了十多页。从吃亏的号召力到做人的谨慎;从威海论坛到烟台论坛;从愚公大头鱼到2008年你将成为什么;从上官叶子6到中国脊梁;从做人的指导思想到小草的美丽;从雨晨、小丫到永恒的微笑是男还是女;从难忘的1999、2000、2001三年到人的两面性;从爬诗到寒冬一人送一泥老虎的聚会;从前线的正直到最近跟他帖子的夜猫;从他想写部网友记到网络的宣泄;从胶莱运河到高密三绝..... 酒后唐老陪我逛苏州园,留影拍照,并游览了他两个朋友的扑灰画店。告别后我开始寻找高密的老房子,一杜大爷领我转了好几个胡同去看一个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到了却是一矮小泥坯小屋。转身一小基督教堂正在聚会演讲,进去静静听了一会,是高密市基督教第十期义工培训班,教友们附和着讲台上的人说着阿门,人数有近百人,出门一温柔女子教友跟上聊了一会。
发表于 2008-11-25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用一个早晨的时间仔细阅读,循了老方的文字跟他寻游胶莱河谷,没有他那样对历史浓厚兴趣和深厚素养,不能全部领略其中的精髓。却能体会他千辛万苦地赶去、传说的旧迹却了无踪迹而深深失望;为他幸遇匡源曾孙女、元山书记而高兴;跟他一起在鬼子楼前怀念慕拉第女士;随老方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烟台保留完整历史古建的村落正在被摧毁而焦虑…… 一路看下来,怎一个“敬佩”了得。“成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成为一个‘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者’”,信哉,斯言! 希望老方能经常来用言行“化”我们,让更多的人与你一起担当“避免割裂传统文化的延续而保持衔接”的责任 我愿意:handshake
发表于 2008-11-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媒体的同志想想让他的影响更大、化的范围更广吧~: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11月12日未完的游记。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50 编辑

胶莱河谷十日游,我访问的对象中有村长、农民、自由职业者、学者、教师、基督徒、名门之后、艺术家,甚至捡破烂的。其中在胶南王台碰到的李德泉叔和于晓峰兄最令我难忘。李叔七十岁,解放王台时左腿因故致残,祖上在王台以制作黄酒为业,字号“会仙亭”,买卖到李叔父亲辈已经歇业,制作黄酒的秘方已失传。李叔现在王台街上租一门头房以补胎为生。闲余李叔把精力全部投在王台镇古商号整理和古迹调查保护上。 清末王台已成胶州南面最为重要的集镇,和莱州的沙河贸易集市重镇相似,王台也建有宏伟的围子城墙。王台水陆路均发达,好多的商家汇集于此经商营业,李叔整理的商号名及经理即有100多位。现保存尚好的王台当铺为黄县丁百万家族所建的分铺“天有”号(黄县的朋友可查一下丁百万家族的史料),我去时政府正在维修,当铺院落有6进6排建造的高大精良的房屋。第一排九间,在屋内椽子上有多位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间工匠重修房屋时的落款。二、三、四排为七间,第五排为九间,最有一排第六排为17间长房。最后17间一排和中间哪排为7架梁结构,其余为6架梁。李叔一天早中晚三趟地去看施工情况,这并不该他事儿,但他非要去看,指指点点指导施工人员。我中午去时正巧碰到他,李叔说:他即使不吃午饭,也要领我把王台的古迹转遍。 李叔叫来于晓峰兄,于兄也是个文保爱好者,他开车拉着我们先去庄涛大地主的老宅处,老宅仅剩一个门楼,被现今的屋主庄俊合大爷小心的保护。这样的门楼在烟台一带可是太多,但谁有庄大爷这样的保护意识?随后去看玉皇庙仅存的一柱残石,上有“庭堦下万”字刻。然后去看王台的老银杏树,去看清初张二丰赞助修建的仅存一座殿堂的准提庵,准提庵原是个大型的宗教建筑群。又去寻找王台新近发现的一方碑刻,碑额为:王台准提庵饭僧田碑记”,落款为康熙四十四年监察御史张洽撰,张洽为张应桂(张二丰,准提庵的创建人)之子,康熙三十五年进士。 我们转完后来到李叔补胎的工作间,工作间墙上挂满了他的弟子规一类的书法,床上堆积着他的剪报,整理当地史料的记事本。床底下是他的藏品,汉砖、弹壳、木构架等等。李叔的执着和热情深深感染了我,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在催使着他无私的奉献?
081120140851b6739d1950340d_jpg_thumb.jpg
发表于 2008-11-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茂 于 2008-11-25 18:21 发表
媒体的同志想想让他的影响更大、化的范围更广吧~:handshake

老方是媒体记者或编辑?
发表于 2008-11-2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烟台的媒体的都可以做关于老方的系列报道了。。。古迹的保护这几年才好点,,但是还是远远不够。。所谓的保护规划也远没有老方等研究的透彻。。。所做的也只是皮毛了。。。
发表于 2008-11-26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方是纯业余的!(他在工厂)
老方在外面的时候我就想有没有认识电视台的可跟踪做个很好的专题,回来了做也行~~去胶东在线看也没找着个合适目~~琪谈是不是可以?省台也可以关注一下~
烟台台那个山海间节目就经常请本地外出旅行的访谈,配上嘉宾自己拍的照片、录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4-30 09:38 , Processed in 0.0620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