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鲁鲁

卤煮火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儒林街和丹桂街外,文章里还提到了小时候特别熟悉的新世界商场 --“新世界”由所城大家、裕华钱庄经理刘英堂和利栈公司经理汪玉田盒子修建,效仿天津的“劝业场”形状,呈长方形,回环式二层楼房,中间为露天天井 ...
鲁鲁 发表于 2012-2-28 07:08

你那时候的新世界还没拆?我小时候去烟台见的是现在长途汽车站西侧那个新世界。
发表于 2012-2-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前 于 2012-2-28 11:12 编辑

81# 大匠


这么说来,鲁鲁的年龄一定比大匠要大了。

一说到老烟台,咱就有十分的遗憾想怒骂当政者。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念个P,尤其在烟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败笔接二连三,连绵不断,以致于到去年下半年,终于连建昌街西沟街裕盛胡同等都没有保住,而拆了个面目全非。虽然,将来可能在原地建一座所谓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建筑群体,但对于百年烟台的悠久历史来说,损失的不仅仅是那些看上去貌似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了。

网络是个好东西,我多年前发的帖子,鲁鲁居然还能搜索得到,让我们穿越时空远隔两处,却依然可以在这里(烟台前线论坛)相互交流与学习。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喜欢骑着新买来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沿街串巷地逛烟台,记忆里的烟台大小胡同街巷都可以这头进那头出,即没有死胡同。很多街巷胡同的名字,也特别有诗意,而如今只能在书里寻找这些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遗憾归遗憾,历史,就是这样子的。发展,是永远的主题。当然也使破坏古迹建设新城的主张者们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借口。对此,我等百姓无能为力,只能望洋兴叹,在此感慨。

就像我去北京的天桥,原以为那里是老北京展现民俗的胜地,去了,却发现那里早就新城一片,哪里还有老北京的影子?这是我等天桥之外的人或许普遍存在的想法,而居住在天桥的人或许早就很想改变居住条件,变平房为楼房,变公用厕所为自家马桶。所以,发展是永远的主题。‘拆’与‘保’,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呢?

过去有个词叫时兴,后来叫时髦,现在又叫时尚。时尚这东西有点像流感,很传染的说。在全国各地城市化呼声与行为一浪高过一浪的局势下,老烟台渐行渐远,亦不足为怪。恨极之时,咱就学学老蒋的脾气,把袖子一甩,狠狠地骂上一句:娘希匹!
发表于 2012-2-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林街和丹桂街,从小俺可是没少转,爬墙头蹦楼梯。童年的记忆慢慢都走远直至淡忘。
发表于 2012-2-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81# 大匠


这么说来,鲁鲁的年龄一定比大匠要大了。

一说到老烟台,咱就有十分的遗憾想怒骂当政者。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念个P,尤其在烟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败笔接二连三,连绵不断,以致于到去 ...
老前 发表于 2012-2-28 11:07

老前啊,所以我说我心中的北京已死。还不如不去想象一下呢。去一看到处是新噌噌的一片仿古啊!
至于烟台啊,就没生过。大马路那片都拆了,不拆能震撼死北京来的游客。现在来烟台看什么,上蓬莱啊!
你还别说老蒋,老蒋在不会这么规划的。
至于鲁鲁年龄比我大嘛,我真不知道,难道得叫她大姐?或是大姨?
发表于 2012-2-28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这些胡同名字,就有一种悠久的居民文化藏在里面。北京至少一点好,无论怎么拆迁建设,老胡同名字到轻易不改。所以看到这些名字,就仿佛感知了浓浓的巷居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那时候的新世界还没拆?我小时候去烟台见的是现在长途汽车站西侧那个新世界。
大匠 发表于 2012-2-28 08:52


大匠,让你问的,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真的穿越了,做梦琢磨出来的这些事情,嘻嘻。

查了一下,新世界是91年拆的,那我确实应该在那里玩了一段时间。怎么突然第一次感觉自己比你 “老” 比你“旧” 呀 {:soso_e192:}

唉,拆了就铺上了水泥,做了停车场,毫无美感可言,可惜了(liao) 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鲁 于 2012-3-1 18:27 编辑

82# 老前


嗯,老前 ,网络真的是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远隔两处,却依然可以在这里(烟台前线论坛)相互交流与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原因,感觉像搬个小马扎,坐在旁边,听你们娓娓道来,即便插不上什么话,听着,看着也非常的享受……..

自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鲁 于 2012-3-1 18:27 编辑


自查
发表于 2012-2-2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相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鲁 于 2012-2-29 19:30 编辑
儒林街和丹桂街,从小俺可是没少转,爬墙头蹦楼梯。童年的记忆慢慢都走远直至淡忘。
小贩 发表于 2012-2-28 12:23


不知道那时有没有加入过小贩版主的阵营呢。

那时候蹦大青石的台阶,三个四个一级的跳,膝盖经常摔的皮开肉绽的也不敢说,用裤子盖盖就过去了。还有一次是一嘴磕在台阶上,瞒是瞒不过去了,大半个月都不能吃固体的东西,只能喝稀饭.....{:soso_e110:}

爬墙头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后来玩攀岩,速降都毫无心理障碍,大概都是小时候基本功练的太扎实了{:soso_e1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6 10:23 , Processed in 0.054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