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那年,那事,那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80# 小贩


是的.业余生活不是很丰富,我们那时业余打篮球的多些,打排球,踢足球的很少,那时的学生一般都很羡慕校队的,,校队统一发队服和运动服,每月还有一些生活补贴,毕业时很大一部分都能顺利考入专业体育院校.记得那时流行看电视剧<<霍元甲>>,一开始跟几个同学到学校附近的一位同学家里看了几集,后来越看越有瘾,如那天晚上晚自习老师盯的紧了,不能去看,那可真有些火急火燎的{:soso_e120:}
发表于 2011-12-1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过好几遍,竟然一次记号也没留下。。。

期待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龙版主留下记号.{:soso_e183:}
感谢以上阅帖的朋友!你们的支持给了我最大的动力。
我会尽力将这帖子持续下去,并直至完成。
发表于 2011-12-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过好几遍,竟然一次记号也没留下。。。

期待下文。
恐龙 发表于 2011-12-11 22:17

三句半的半句!{: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84# 深海


{:soso_e114:} {:soso_e104:}
发表于 2011-12-1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加油继续哈{:soso_e1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那一座遥远的桥 于 2011-12-13 09:15 编辑

     松林书院的东侧由北向南,大约有不到十排的青瓦屋面平房,每一排分为五个宿舍,每个宿舍有三间。这里是全校绝大部分男生和很少数家在农村的老师住宿的地方。其他的学生住在松林书院和书院西南面的三排平房内。
    松林书院与东面宿舍区之间有一条宽约近十米的南北胡同。胡同南去的尽头是校园的南院墙。南院墙紧邻院墙外一些居民房子的北墙。
   宿舍区南起第二排最东端的一个宿舍就是后来我们住了三年的宿舍。我们住的宿舍与南面宿舍之间空地上的东南角处有一棵很粗大的梧桐树,那梧桐整个树冠覆盖了南边宿舍屋顶很大的一块天空。宿舍东面是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这小路通往东北角唯一的学校食堂。每到一日三餐前的时间,这小路上往往有很多脚步匆匆地去食堂打饭或从教室、食堂回来的学生。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每一个人来说,吃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基础。也是一个人活着所必须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既然如此还是介绍一下有关那些年在校时的食宿情况。
    说起学校食堂,感觉最大的好处也最让我们这些个穷学生感动的是,每年从秋后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初,一日三餐,顿顿有玉米粥。这粥是免费的,每个学生想喝多少都没有问题。后来感觉唯一的缺憾就是食堂卫生条件稍微差一些。也是,在食堂就餐的全校师生包括附中的三个年级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多人了。面积不大的学校食堂,加上食堂不多的员工要应付这么多人的伙食确实有些太困难了。
    食堂环境特别是那些黑漆漆泛着油光的地面以及似乎从没打扫过的室内墙角天棚处的黝黑蜘蛛网,让人见了很有些不舒服,不过这样的卫生条件少差点还是能够容忍的。
    夏日的一天中午,轮到我和海子值班打饭。快到半晌的时候,我俩相约早早回到宿舍,一人拿需盛馒头的大竹筐,一人拿准备盛热水的铁桶去了食堂,结果到了食堂一看,发现食堂外空无一人,没有一个等待打饭的学生。经问食堂里面的师傅,原来我俩去早了接近二十分钟!没办法,差这么点时间又不能再来回跑,我俩商议后决定还是等等吧。
    后来跟海子等了很久。无奈中,我一人沿食堂的东西向一排卖菜或卖饭的窗口漫步、溜达起来。当踱至东面的一个卖菜窗口时,看见靠窗口的桌子上放着两个空盆,其中的一个空盆底部有一小堆黑糊糊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其时带了三百多度近视眼镜的我还以为银色的铝盆底破了一个洞呢?
    就随手用手中夹馒头的竹夹子触碰了一下,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嗡~!”地一声,飞起了一群黑苍蝇!一下子把我给恶心的不行了。
    当时就把这事跟海子说了。海子听了,说:“这年头,能吃饱不饿肚子就不错了啊,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说不定那些苍蝇是饭苍蝇,不脏!嘿嘿。”
    我听了当即哦哦了几声,没再放声什么。
    海子那时还是班里的卫生委员,看来他是很维护大局的。这是一个很勤奋、很节俭的人,他和老卫来自同一个乡。
    呵,看来我的看法还是多余的了!不讲卫生还是应该的?!都什么人!不过这些想法从当时的处境来看还真象海子说的,真有些多余了。
   更好笑的是,一次冬日大雪后,轮到我和老卫去食堂打饭,我俩见证了一食堂师傅的精彩杰作,多少年了还都久久不能忘怀!
   那次也是一个中午,等我俩排队很长时间后,终于拿铁水桶迈进了食堂的门槛。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三个学生,只剩两只待打玉米粥的铁桶了。按照程序,我们前面的一学生把水桶放到了煮玉米粥的大锅台的一个角部,这角部相对面积大一些,但还是有些小。
   只见那舀粥的师傅抡起手中的一根长木杆作柄的大舀子,准备掠过水桶去舀锅里的粥。突然一阵极短的金属碰撞声响,眼见得那师傅用大舀子一下把水桶打进了锅里,那水桶很快就没入了大半锅的粥里。旁边的几个学生见了憋着嘴,直想笑但可能怕这师傅恼了,就没笑出声来。我前面的这学生见此很有些心急,直催促这师傅先把水桶捞起来。
   这食堂师傅道:“着什么急?等全部把玉米粥打完了再说!”
   在打饭后回去的路上,我跟老卫约定,对任何人都不能说这事。结果我们这一次喝的是泡过铁桶的玉米粥。大家也都没什么不好的感觉啊!这可是在大雪后发生的事,满地都是泥浆和积雪!嘿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深海 + 4 加分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86# 怡然梅香


{:soso_e183:}
发表于 2011-12-13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87# 那一座遥远的桥

{:soso_e160:} 沏一杯黑茶,继续来听那年的故事~~~{: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那一座遥远的桥 于 2011-12-14 07:02 编辑

     每当中午或傍晚回宿舍路过松林书院东北角的胡同口,常常见一位中年人守在两只盛满菜的铁桶前。等走向前仔细一看,往往看见桶内闪着油星的汤里漂浮着熟的芹菜或者菜豆以及少量的白猪肉片
   说是菜,实际这菜不是炒菜,跟煮的差不多、菜少汤多。即使是这样的菜,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吃的起。每份菜五分钱,一份那人只能给舀不到两勺子。后来过了一年多,每份菜就涨到了一角钱。这菜比食堂的菜质量少差点,但比学校食堂的菜便宜一半的价钱,所以还是有很多学生来买这位大叔做的菜,不一会菜就卖光了,去晚些的学生还往往还买不到。时间长了,附近有的居民知道了这个买卖不错,也纷纷干起了这个行当。后来做这个买卖的达到了近十人左右,学生买菜的选择机会也多了起来。
   那时就餐,很多学生包括我也一样,不是顿顿都能有菜吃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这些咸菜好一点的一般就是用很少的肥煮肉或用豆油炒的疙瘩丝,或者盐制的熟黄豆或花生豆,最常吃的咸菜一般就是生疙瘩丝了。每月我的全部花费不超过五元钱,那时的熟猪头肉好象不到一元钱一斤。现在与那时比,大致物价上涨了二十多倍,收入也大大增加了。但每个人的富足感、幸福感、快乐指数就真的大幅度地增加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6 16:18 , Processed in 0.0592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