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2012山人书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2-12-24 14:41 编辑

2685552752813651208.jpg

      无奈的《燃灯者》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中,对《燃灯者》推荐有加,然后,他手里拿的是湖南文艺版的,只有记周辅成的文章,副标题成了《忆周辅成》,悲摧!他自言真是可惜,因为香港牛津版的还有刘宾雁与唐克,看来,道长也很无奈。
       刚才查了查那个专卖港台书很火的徯书轩网店http://xshxbooks.taobao.com/?spm ... iz-35zFh.6Gle-t0lcC,该书的牛津版竟然卖价至80元,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15544620873,买国内版的吧,属于可恶的阉割版,买牛津版的吧,感觉又能整回好几本书了,遂作罢。

2728336949273666466.jpg
     自网上找来该书的PDF版,见是简化字的,以为是湖南文艺版的,细看,竟也有刘宾雁与唐克这两部分内容,便看了下去,还算幸运,毕竟还是有有心人的,毕竟牛津繁体版的PDF不那么好找了。
     文字不消说了,好几年没看到的好东西。单位搞活动发的购书券,我为同事推荐了湖南文艺版的这本书,拿回来后,我以PDF版做了对比,除了刘宾雁与唐克两部分的内容,周辅成等人的部分亦删节不少,不管怎么说有些愤不平,联想到这段时间热议的互联网立法,已明显感觉到我们可以自由思想的空间是越来越少了,不就是那点敏感内容吗?为何当局如此的讳莫如深呢?习总上台之前,还有一股风说他要先平反紫阳,然后再平反陆肆,如此看来,不象是真的了。
     唉,无奈,喜欢这本书的友,还是下PDF版看吧,因为这本书值钱的就是当局禁的那点事,删去了,还有嘛正义与骨气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U124P4T8D1708735F107DT20090526164106.jpg

     台湾薛仁明的《天地之始  胡兰成》是一本点评胡兰成颇有见地而且非常到位的书,也是讲文笔个人最佩服的一本书。
      我关注薛仁明的文笔,是从他今年在国内出版的《孔子随喜》开始的,他采用纵切笔法,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点评,虽然文字理性有些不好读,但如果静下心来体会,会有一定的收获与感悟。
      唐君毅说胡兰成天资甚高,把他的学问与我的家乡人牟宗三相提并论,想想颇有些道理,我自以不是地认为唐的意思是,牟宗三打通儒释道稍显刚强,胡兰成平视中国与世界文化显平易。
       我断定这本书是不可能在国内出版的,其原因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中国文学史话》、《禅是一支花》、《闲愁万种》先后在大陆出版,不管删节是多少,反正在当时掀起了胡兰成热,此种形势下,中宣部紧急叫停出版胡兰成的书,冷却胡兰成,于是,薛仁明的这本书意欲在大陆出版的书便胎死腹中,颇为遗憾,中共高层的理由是:“反对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评价乃至颠覆”,其实,有时想想有些道理,因为在港台,胡兰成的书其实也是屡次遭禁,有时候有深厚的文底真和你是否名扬四海是两回事。于是乎,PDF版便成为胡迷了解胡兰成思想的重要管道。
       他胡兰成压根就不想成为一个文学家,因为他的文化野心太大,但通过他的文字也证明,他也确实拥有这样的实力。胡兰成也压根不想成为一个书法家,虽然在他流忘日本时,川端康成誉他“书艺全日本第一”,但他也绝不肯只做善书者。我认为,也正是他这种心量与气度,成就了他文章“内圣外王”的大气象。
      一定程度上,胡兰成不仅当过汪政府的宣传部长,更甚至还当过汪精卫的贴身秘书,他之所以成为汪伪政权的文化智囊,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超脱于文化艺术之上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政治方案,其政治抱负远见卓识,其独创力非凡,真没几人能及。之所以汪精卫看上胡兰成,也是因为他俩旗鼓相当,汪精卫的文采与识见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汪精卫出身诗礼世家,年少便中举,在《民报》、《新民从报》等报纸上开专栏,雄辩滔滔,笔锋犀利,打得对手难以招架,他与胡适、傅斯年、孙文等都是至交文友,想想看,胡兰成若没两下子,他汪精卫会看得上吗?
       诚然,也有余光中、李欧梵、黄锦树之流贬损胡兰成的书,但无一不是所谓正统的以国学为主体的学院派。胡兰成本来就不是书生,他自然不屑与书生一般见识。
      《天地之始》全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总括写胡的动因及外因。第二部分是胡兰成其人。第三部分谈胡兰成与女人。第四部分是谈胡兰成的艺术。包括道术、佛教、书法、、绘画与音乐。应该说胡兰成是个非常全面的人。
         薛仁明点评胡的个人自传《今生今世》是一部修行之书,待有机会再细读此书,慢慢体味胡兰成的阅人处世哲学。
        是非功过,已成云烟,胡兰成作为历史、文化、政治上一个天才与异类,却会永远闪着一种别样的光。
发表于 2012-12-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格 于 2012-12-24 14:34 编辑
老姐这是嘛话,份内事{:soso_e120:}
山人 发表于 2012-12-23 22:14

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你先把阿城的威尼斯的那本和燃灯者发给我吧。{:soso_e144:}呵呵,有点贪心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你先把阿城的威尼斯的那本发给我吧。{:soso_e144:}
海格 发表于 2012-12-24 14:29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578688.html?from=like
这个网址,下载便可。{:soso_e100:}
发表于 2012-12-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的阅读量一直是令人“发指”滴。呵呵!原话是刘浏说滴。
我这样滴伪读书人只能望尘莫及,唏嘘不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山人。。。{: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的阅读量一直是令人“发指”滴。呵呵!原话是刘浏说滴。
我这样滴伪读书人只能望尘莫及,唏嘘不已了。兰儿谦虚了,您的文笔才是了得的,刘浏我记得是和你一起去丽江的朋友吧?
兰儿 发表于 2012-12-24 14: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a0001628991.jpg

     照旧转自己博里整的读后感。{:soso_e113:}

      淡远与超脱---读张爱玲译《老人与海》

       用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从网上载来的张爱玲译的《老人与海》。
      止庵曾说,张爱玲简洁干净的文风与海明威的电报代码的语言,有着一种默契。但张爱玲在她的序里却很是谦虚,她担心她的译笔译不出海明威原著的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以及文字的迷人的韵节,但是,我读完发现,她达到了。张爱玲说她并不喜欢海,她说在航海时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想,她或许是不喜欢那种飘洋过海,远走异域的无奈与苍凉,她那么喜欢这篇《老人与海》,或许也正是喜欢海明威所在表达的那份执着、悲伤与苍凉,或许结果并不重要,经历过,拼搏过,高兴过,失落过,对于海明威与张爱玲,那片海与那条大鱼,只是生命节点的寄托与关照。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或许拍成电影并不好看,记得我曾经下载了这部电影,但最后终于没有看完,一部好作品,最主要是看你能不能遇到你真正能懂得知音,记得阿城曾经就说过,张艺谋虽然拍出了红火的《红高梁》,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懂得莫言想要表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所以,那种电影只能是他的电影,而不是莫名笔下真正的《红高梁》。
     我倒认为,《老人与海》其实是一个国外版的禅门公案,表面上是老人与大鱼的较量,更多的却是比较老人与海,乃至人类与自然的修为较量。我们人类应该珍视自己的风度与气概,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秘诀,至于有人评价海明威意欲表达的毅力主题,则充满着美式的直接与天真。
      这或许真是一种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气定神闲,运筹帷幄,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正是这种残缺美,才更加见证了这种牺牲的伟大与热烈,喜欢海明威的平淡述事,正是这种平和中,却满满地充满了对生命的辛酸与超脱。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拥有那个不疾不徐的年代,我们也应该庆幸出了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代表作相比,《老人与海》真的无愧于他那个纯真的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2735092348714794384.jpg

          启蒙的代价--读阿城《孩子王》
  
          你不要指望从阿城的文字里读出什么华丽的味道,他永远是那么平静得站在那里,与你平淡得拉着家常,但里面的话语如同禅门公案,简单却深沉,参不透,得反复去悟。
         《孩子王》的结局令人感伤。这是一篇向启蒙与觉醒致敬的小说。
           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应该感谢阿城,或许这短短的几个月时代,会让他们永生难忘。
           阿城说他想写八部关于“王”的小说,除了这个,棋王和树王,还要写五个,一共八个,最后出一本书就叫《王八集》。
           我想,他是意欲通过这些“王”,来解剖那个荒谬而无知的时代,给我们留下追忆那个时代的鲜活印迹,我们可以善良与纯真,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无知与愚昧。
          寂寞是催人思考的良药,简单是催人情欲的引子,扼杀人性,抹去信念,是可怕的阴谋,我们最怕觉醒后的无奈与无助,那么晚到来的一切,其实最好的结局是我们早有准备。
          王朔说,北京这皇城根儿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而这近几十年养成精的,就是阿城。但是,我认为,成精的他,现在或许并不自得,因为,他很寂寞。
          照他算下来,还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人的字,也就是张爱铃、钱钟书、沈从文和汪曾祺了。
         寂寞的阿城,或许再也不想写那个“五王”了,据他推说是第四个《车王》手稿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他就没有再继续写下去。但我想,这是他的一个借口而已。他真正不写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觉得人们现在都真正觉悟了?还是从心底里觉得这个时代已经不可理喻?
         我仿佛听到阿城的一声喟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6 20:26 , Processed in 0.0532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