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民俗民风] 开到荼蘼花未了——花事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2-12-17 22:35 编辑

前面说过,我们的院子是个,不,确切地说,曾经是个长六十米、宽三十米的大院落。格局是这样的:进大门儿就是前院儿,然后是一大溜长三十米的正房,三大间西厢房,紧靠厢房的,又是一大溜儿稍矮点儿的数间小厢房,间头儿都很大,每间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平米,分别的功能是一个花房,两个贮藏室,一个厕所。它们直接与大门围墙最西边儿接轨。正房后面,又是一后花园儿。   
      后花园儿我无缘得见。听姥爷说,那后花园儿地势比前院儿低,正房最西面那一间原有个后门儿,后门一溜台阶,打开后门可顺台阶下到后花园儿里去。姥爷说,后花园没别的,全是假山和花与树,而且很多是外国种,烟台街少见。王先生(那位青岛富商)是做花边生意的,主要是出口贸易,尽跟外国人打交道,洋派。
     上世纪四十年代,世道特乱,流兵多。一天,几个喝醉了酒的国民党兵不知从哪儿进了后院子,在院子里躺的躺,卧的卧,还放了几枪,甚至有一个还跑到通室内的后门那儿要水喝。王先生全家那时在青岛住,这边院儿里只有个看房的管事与老婆。那管事怕抓兵,吓得躲屋里不敢出来,他的老婆战战兢兢地端出一小瓷缸水送到后园儿里,请各位总爷(那些兵)慢慢喝吧。她还告诉那些兵,主人在青岛,她就是个在这儿给人看房的,请总爷饶命。那些兵大约是翻墙进来的,闹腾了一阵儿又翻墙出去了。
    看房的可吓坏了,立刻写了信向青岛的主人汇报。王先生带了人过来看看。后园子也有大门,门朝北。门外是一不太入流的小街,几条巷子从这条街上派生出来向北延伸,巷子里所居基本是平民。再往北,就是海军炮校了。王先生带来的人大约懂点儿建筑或风水什么的,他说:这后园子很不安全,门口儿太杂,离海也近,有事儿就先打这园子里来,干脆别要了。
    安全第一,美丽就向后闪闪吧。王先生立刻将通往后园门口儿的台阶全掀了,将门彻底垒死,改成一大窗户。又将后园彻底毁了,使其成了一片野地,墙也拆掉。结果好得很,这块刚整出来的空地又被一家人家看中,他过来在后面起了一座房子。王先生特高兴,这样一来,后面就有屏障了嘛。
    院子的格局于是就改变了。后园没有了,只剩了前院儿。前院儿大约有多少面积?没人知道,只是大体地估摸。我姥爷的三个儿女都健在,他们各执一词。幸好,我老公不止一次去过那院子。他是学建筑的,目测比较准。据他说,那一大溜儿正房使用面积约有二百四、五十平米,正房阳厦外的院子长约三十米,宽约三十米。
    噢,一个正方形的院落,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生活理念与审美标准。
    只是,我一直好奇那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王先生盖这座房子时,自然是想安居,所以布置得很周到。结果,世道太乱,他只好自己毁了心爱的园子。个人命运,与国家及社会局势密不可分,你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去。信矣!
发表于 2012-12-23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羡慕有院子的房子。可惜城市里的人,大多只能住在楼房里,像蜂窝。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羡慕有院子的房子。可惜城市里的人,大多只能住在楼房里,像蜂窝。
阳光频道 发表于 2012-12-23 00:55


同感,我也特别想念那座院子。{:soso_e1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2-12-25 11:02 编辑

前面说过,我小时侯住的那个院子的后花园,我无缘得见。         
     我同样没见过的,还有我们前院儿的一个大拱门儿。
    以前的院落,我猜测应该讲究个隔断什么的。小时候读《红楼梦》,贾政领一帮清客游刚竣工的大观园,进门迎面是一大假山石(大约如此,时间太久,记不确切了)。贾政有几句话,大意是说这假山石多好呵,如果没有它,一进门满院儿都看在眼里,还有什么意思?
    我小时住的那院儿,虽不是大观园,但也不是没有隔断、进门一眼就能瞅到阳厦儿那种。那时,在进了大门约十米处,有一大拱门儿,很高,门两旁各种了一株凌霄,把个大门儿柱儿及高高的拱门簇拥的花团锦绣。我姥姥和大姥后来一追忆起那个大拱门儿,就觉得世上的形容词不够用,只能发出啧啧的赞叹。
    千不该,万不该,那拱门儿不该是黑铁的(我至今也不知什么叫黑铁,只知它色黑,而且不太长锈)。拱门儿两边的花柱子、上面的两道半圆拱儿和中间的嵌花、以及两扇铁花门儿(大约类似于现在的铁艺),全是铁的。结果,五八年大炼钢铁,街道来人,将这大拱门整个掀倒了,还踏倒并打倒了两边的几株花儿。凌霄失了依靠,也气死了(大姥爷语),拱门儿两边的竹篱,也倒了,竹篱上的爬蔓儿蔷薇,只有靠东墙的那株还活着。其余几株,也死了。据说死的凌霄及爬蔓蔷薇的茎和叶,还有两边的竹篱,够我们两家大半年的引火草。
    所以,我也只能从长辈的口中,才听到那拱门儿当年的姿容。因为无缘得见,所以特别好奇。有那么几年,我特别想见见凌霄花儿到底是什么样子。直到结婚那年,才在青岛见到了那种花儿,虽然也很惊艳,但终究不如活在我少年童话中的那座花门儿那般美仑美奂,即使如此,也觉亲切,像见了童年及少年久失的朋友或亲人似的。呵呵呵,真是女人的柔情一般人不懂。{:soso_e112:}
发表于 2012-12-2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
绿雨海 发表于 2012-12-24 21:51


哎!在这儿躲着笑神马!{:soso_e104:}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1-6 19:59 编辑

前面说过,我们院儿的后花园及前院儿起隔断作用的铁拱门儿,我都没见。它们的消失,皆因社会原因。后花园的消失很仓惶,拱门儿的消失很热闹,都是一段历史。   

      我记事儿的时候,我们院一进门,下了大门阶,是一条向西延伸的水泥小径。小径南面,在高高的南墙与小径之间,大约有二、三米宽的泥地,种着满满一排白玉簪花儿,叶子绿绿的,白花怒放,特美。
    小径北面,过了照壁,就是院内最大的一块花地,大约有一百多平米吧。这块花地的西端,是那条向北拐了的水泥小径。在小径的另一边,又是同样大小的一块花地。
    小径东面那块花地,种的都是较名贵的花儿,而且高低搭配得很好,错落有致,那是一块非常漂亮的小花园。也是,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儿,它是这个院子的脸面,肯定要好好设计。
    比较高的是树,记得一棵是梅花,一棵是紫藤。然后就是中等高度的花枝了,原有牡丹,拆铁门儿的时候踩死了,又换了芍药,还有几株较低的花儿,我比较喜欢那个洋绣球。
    小径西面那块花地,印象中好像都是些个头儿一般高的花儿,品种也比较普通,像什么月季、蔷薇之类。在通厕所的那条青砖小径旁边,有一棵石榴树,不仅开花,而且还结很大的果实。可能因为从小家里有,不觉的稀罕,所以,到现在我见了石榴也没喜欢过。
    沿着水泥小径再往北走,进入到原先铁花门儿之内,又是一种风格。小径西面,即小径与西厢房之间,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原先紧靠铁花门儿的地方,是一正方形的小花地,也就二、三十平米大,紧靠西厢门外,是一株紫丁香树,树下,是一片花盆儿。这些花盆儿里的花都很名贵,而且都不能在外过冬,所以放花盆里养,冬天搬花房里。原来这些花盆儿是放在一座巨大的三或四层的花架儿上,不幸,那花架儿也是铁的,被回炉又炼了。炼成什么了真不知道。对这一片花儿,我记忆最深的,是那紫丁香,香得简直没治了。
    这块小方形花地再往北,从西厢房门口最南边儿起,直到正房阳厦儿门口儿,全是水泥地,其中有一盖着盖子的井,其实就是一大而深的水泥抹的地下水窖。它有一根铁管子从地下通上来,在西南角落那儿接到一根房沿儿的滴水管儿。整个一座正房、厢房,房顶全年所有的雨水、雪水,全通过管子进了这个水窖,没别的用途,专门用于浇花儿。井边的水泥地,是我们儿时的天堂。我们在这儿跳方子,跳皮筋儿,玩各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水泥小径东面,一色的青砖地,中间有一大大的六边形的水池,水池的沿儿有半人高,人坐在上面看池里的鱼和花儿正合适。池里的金鱼和睡莲,一直生长蓬勃旺盛。只是,那时北方冬天真冷,水池总冻很厚的冰,所以,在下雪之前,要把池里的金鱼捞起,放到花房的大瓷鱼缸里去。这是我们孩子最爱干的事儿,当然,总也捞不着干,因为大姥爷和姥爷怕我们手重,伤害了娇贵的金鱼公子或小姐,他们总是亲自动手。这个工程往往要持续整整一上午或一下午,之后的几天,也要继续到池边观察,看有没有漏网之鱼。因为看到我们爱参与这事儿,所以,两位姥爷总把这事儿放到星期天做,让我们与这些小生灵亲密接触一下,当然,也有培养接班人的意思。他们不止一次说过,等他们老得干不动了,这事儿就得我们的父辈或我们来做了。他们那时以为,我们两家人,会世世代代住在这个院子里,这个院子也世世代代会是这个样子……
    鱼池东面,紧挨着原来的铁花门儿,是一个高高的架子,就像我们常见的葡萄架子似的。不过,种的不是葡萄啦,是爬蔓儿蔷薇。哇,这是整个院儿里最壮观的景象!唉,真是美得无法形容。我现在见了蔷薇就热血沸腾,就是让那一架子爬蔓儿蔷薇给闹的,留下病根儿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admin + 6 原创佳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说来,这个院子规模真不小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说来,这个院子规模真不小啊~!
老前 发表于 2013-1-4 00:32


前管你好! 一看就知道,我这贴子你没看,前面有说明呵。{:soso_e112:}

这是一个大院落,刚解放曾做过兵营,想想就知道了。而且,那些拿枪杆子的解放军官兵将这个院落以及它的花花草草经管的很好。

呵呵呵,这是一个很拖沓的贴子,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记下一些时光,不看也罢。嘻嘻嘻,祝新年快乐。{: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1-8 11:19 编辑

      我初记事时,我们院里的花草还都是很灿烂的样子,两个大些的花园儿,一个小点儿的拐尺状花园(鱼池东南面)、一个小四方形摆满花盆的园地、拐了一个弯儿的小径、径边那些灿烂的马齿菜花儿,雨水井、鱼池及蔷薇花架等等都在。与现在看来是如此豪华级院落相匹配的,是高敞宽阔的大房子。   

     我们院落前几次大规模的被破坏(后花园与铁拱门儿),是社会的原因。到了生产救灾那年,我们两家又亲手将院子里的花园毁掉了一个。被毁掉的,是南北向那段小径西边的一个,就是种着月季、蔷薇什么的那一个。那时人饿得不行,就想着先解决口粮问题。那片花地据说有差不多二分地大,种了什么庄稼我还真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里后来曾有几个大方瓜架子,每年都结一大堆方瓜,当然,两家平分。老方瓜在锅里蒸着吃,甜得很。不消说,这解决了我们的部分口腹之欲。只是,那成片的花儿没有了。说实话当时我还真没舍不得,一是年纪小,没到怜香惜玉的时候;二是院儿里的花儿多得是,毁了这边还有那边,根本不珍惜。但是,现在想来,我不珍惜,我们两家的当家人还真很珍惜。饥饿到那份儿上,他们在万般无奈中,只肯毁掉一片花地,保留了大部花地,真是有气节!若换了现在的人,比如换了我,我做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15:37 , Processed in 0.0551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