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深海

[史海钩沉] 一组纪实片片:露天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1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记忆的所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卖花姑娘》,当然是露天的啦。
大概三岁吧,跟着大人到邻村的操场上,怎么去的跟谁去的电影故事情节大都模糊了。
剩下的记忆就是:那天下着雨,所有人都流着泪——哭得稀里哗啦。

那个单纯的年代,单纯的人啊!
发表于 2012-8-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猫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人的幸福指数不是物质衡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深海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8-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稀记得小时候,“幸福”那地,有部队兵营经常放露天电影,每得消息,亲友会骑车带着我早早赶去,常看的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军事题材片。后来上小学离开了那里,与烟台和露天电影一别数十年。最近几年,小区里夏天也开始放露天电影,每每看着稀稀拉拉的观众,都不免感慨万千......
深海的“一组纪实片片:露天电影”不免勾起我对儿时的甜美回忆。问好当年对露天电影有着美好回忆的朋友们!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3# 深海


当然,看电影的同时,也是三两村民交流的好机会。
还是青年男女搞对象的好机会呢{:soso_e113:}
鸿雁向南方 发表于 2012-8-11 08:59

看来鸿雁老师有体会?
那个年代谈恋爱的什么俺木经历,鸿雁老师有谱。{:soso_e1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7# 山那边

{:soso_e128:} 山兄说得这些电影名字看着真是亲切~~{:soso_e121:}
38°柠檬茶 发表于 2012-8-11 08:00

看来茶的心也泛起了涟漪?{:soso_e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是七十年代,看场电影很是激动。红灯记,沙家浜,到后来的卖花姑娘,青松岭,等等,我们常常是追着放电影的跑遍周围村庄。
小溪 发表于 2012-8-10 22:51



样板戏就不说了。
记得青松岭里有首歌,词:长鞭哟,那个一呀甩,哎--------,啪啪地响哎,,,,,,流行了好久。

{:soso__14977625962708106543_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初中政治课,背过:。。。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现在初中课本早没有了吧)
活了半辈子,对当年的课本产生了疑问:人的欲望真的可以满足吗?欲望之门一旦打开,便是无限,什么样 ...
机器猫 发表于 2012-8-11 11:41


猫版说的意思往更深的地方引深了。{:soso_e17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海 于 2012-8-11 14:56 编辑
依稀记得小时候,“幸福”那地,有部队兵营经常放露天电影,每得消息,亲友会骑车带着我早早赶去,常看的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军事题材片。后来上小学离开了那里,与烟台和露天电影一别数十年。最近 ...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2-8-11 13:17



致:萍水相逢   

看露天电影有感

    童年好,
    往事如云烟。
    心地纯洁居静土,
  毽飞戏游闹翻天。
    能不忆童年。
  
    童年好,
    快乐亦辛酸。
    善恶是非增阅历,
  衫破饥苦识艰难。
    能不忆童年。


{:soso__1473330616364037548_1:}
发表于 2012-8-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机器猫


————《卖花姑娘》倒不是俺看的第一部露天电影,但是俺看的第一部露天宽银幕电影。为了放这部影片,西郊雷达四团专门在礼堂外的小广场竖起了两根杆子,扯起宽银幕,记得当时前后两面都挤满了人。观看期间,确实有很多人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发表于 2012-8-1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3# 萍水相逢


——当年我生活的部队大院经常放露天电影,银幕就是大礼堂外侧的一面粉刷的白墙,每次放电影,部队家属、当地居民、周围厂矿企业职工、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汇集过来观看,坐着的,站着的,上树的,场面真热闹,因为除了看电影,也没有太多文化生活了。当时放映的很多都是重复的老片,有八大革命样板戏什么的,有《春苗》、《创业》、《渡江侦察记》、《我们村的年轻人》等等国产故事片,还有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印度、苏联等外国片,印象较深的是《脚印》、《战斗的早晨》、《火车司机的儿子》、《第十八个铜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唉!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充实的年代,一个谁都不愿回去但又值得回味的年代,一个愚昧与纯洁交织的年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05:28 , Processed in 0.0681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