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genpa

[热点] 请您吐槽、征求建议-关于烟台朝阳街、所城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成2个以上有特色的青年旅社。

有几个民营书店、私人收藏馆、古玩一条街、步行、小吃

警惕建成高端消费场所。

sunny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7# 小贩

贩总心系民众疾苦,无错,这么些年来,确实所城的老百姓承受了一些因保护而未能开发改造的后果。不过,所城保护并不意味着老百姓要遭殃,二者并不是对立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是“真正”的保护,所城的民众会因此有极大的收益。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顺风飞翔

旧材料的收集是个大问题,希望相关建议能够得到相关负责部门真正的重视并行动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姚明


呵呵,青年旅舍、书店等亦吾所爱也。
发表于 2012-4-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genpa还是那么热爱烟台,忽然想起以前自己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东西,翻看了一下竟然有2004年的。复制一篇
模拟城市--雨都

《模拟城市》是一款风靡世界的电脑游戏,现在用这个为题目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模拟烟台。

(1)大展城市公园
    在南大街以南,西南河以东以北,胜利路以西这块黄金地段。
    我觉得这段区域最好就是搞个城市公园,和现有的大展广场连成一片。建昌小区的地下也不适合搞大型建筑的地基。正好多种植物,给大家弄个休息畅心的休闲场所,早晨可以晨练,中午上班族可以小憩。其实搞什么东西都不是一下就搞来了的,资金就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做,分成十块,一年干一块十年也就干完了。那一带的建昌小区中的几个老建筑也要注意,许多房子的房瓦都是八卦图案,即使这边拆掉了,也可以收集起来,用在所城的修葺和改造中,还有几个建筑挺有特色的,如:建昌五巷东头的二层木结构房子,就很有保留价值。还有些相对宏伟些的建筑也可以修葺下,将来做什么后勤场所都是很好的。
    在其他城市都在建设广场的时候,我们建个城市公园也是别树一帜的,可以栽上一大片合欢树,到了春天,粉红的花儿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在幽静的小路两旁栽上枫树,到了秋天落在地上的红叶。想象一下漫步在这样的公园里,感觉是多么的清爽心怡。
    这段地段建设好之后,西南河路,胜利路两侧的改造也可以投入商业化运做了,良好的环境,绝对会吸引很多人进行商务建筑的开发,只要把握住楼高的限制,建筑风格的控制,那一带将会非常美丽。

(2)步行街建设
    现在许多城市都有了步行街,步行街建设的好处,一是可以促进消费,二是可以做为旅游资源加以利用,三是能够促进城市就业率。可以利用现在已经存在有商业基础的街道进行扩建、改建和重新建设。把步行街的建设分为三段走:三个路段三种主题建筑风格,分成三个时间步骤完成。
    第一段:海防营段,建筑风格定位在现代风格。无论从路面、路灯还有路边建筑的设计设计风格都要想现代风格靠近,并注意与原有建筑协调。之所以首先把这里开辟成步行街,是因为振华商城、良友商场都在那里,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还和时代广场步行街连在一起,时代广场虽然在名义上是步行街,但是时代广场的二三楼都没有带动开来,这些好的资源没有利用好。还有振华商厦以西的大块黄金地段,虽然早有规划,但是一直迟迟没有动作。与其把地方留在那里,等着人家的资金到位,不如利用建设步行街的契机吸引新的投资,我相信只要有商机,那些大的投资商会对那里更有兴趣的。
    再往西,是新华书店,步行街上有烟台最大的书城也能显得更有文化底蕴。书城的南面是婴儿乐大厦,这些地方的改造,当步行街的建设初具规模后,根本就不用政府动手,商家自然会青睐的。书城的西侧的通讯因为城也会步行街的建设收益非浅。有商业基础,改造条件相对比较好,所以对这里先进行改造,我认为是非常的合适的。
    第二步:南洪街段,建筑风格定位在中国传统风格。这一路段现在集中了烟台的餐饮服务业和美容美发行业,商业基础也是比较雄厚的,唯一比较有难度的就是现在的店面多数都是有住宅改建的。但是通过商业化运作,是可以改造好的。把这里发展成以餐饮为主,美发为辅的一条步行街是很有优势的。
    第三步:连接商城到现在三站路段,风格定位在欧洲风格。把现在的三站和步行街连到一起三站的繁荣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具有雄厚的商业势力。
    这样一条烟台的步行街就具有规模了,光靠烟台本地人的经济能力来消化这些街的所有货物是不可能的,这样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省得外地人来烟台觉得没什么东西好玩,这样长度的步行街,能提供相当的就业岗位,还能增加税收,最主要的是能够给到来烟台来的外地人一个好的购物环境和旅游景点,扩大烟台的消费市场和购买能力。虽然上述地段现在还承担着缓解市内交通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在前期采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的做法,在晚上和节假日采用步行措施,其他时段仍然正常通车。

(3)大学城
    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了,要等到资金充裕后实行了。首先就是将大学和师范合并,突出各校优势学科,在本市内扩大招生,使每个烟台学生都有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宽进严出。这样既能培养优秀人才,又能缓解就业压力。
    以烟台大学为中心,整个清泉路划进去,清泉寨、埠岚村都划到大学城内。现以有的住宅通过购买或者交换,提供给老师,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剩下的出租给学生,改善学生住宿环境,这样大学内将会空余很多的地方来建设教学楼和研究机构。
    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搬迁至大学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现在的地方,地域狭小,也制约了本身的发展壮大,航院搬迁后,空余的地方可以发展旅游景观,和东炮台连贯发展,那边也有烟台大酒店,东山宾馆,滨海酒店等强劲的天然优势。
    大学城建立后,能给烟台提供更浓厚的文化气氛,也会让莱山区向无污染,以高新文化科技为主的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二路二桥
     现在的环山路交通比较拥挤,一到高峰时间,罐头厂、新闻中心、电影公司都会塞车,而且时间很长。所以模拟了一条扩路计划。
   在现在的环山路实现单向通车,因为环山路现在的情况看扩路相当有难度,因为已有建筑和地势问题的存在。我们在环山路的北面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出来与环山路相呼应。一条西向行驶一条可以东向行驶。从现在的环山路教育学院路段开始,分出一股道路,挑着楼不密集并且老化的地区进行道路建设。穿过解放路到达南操场的南侧,该区域虽然旧房屋比较多,但是人口密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难度也很大。再接着穿过公安大院,连接建昌南路,穿南通路,扩迎春里,在现在的国家税务局与主干道汇合。在毓璜顶南门处向南劈山扩路,或者在这个路口修建高架桥施行桥下东向行驶,桥上西向行驶的方法,这样通过南北分支道路的连接就能形成一个圈形道路,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环山路严重的交通堵塞。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所过之处住宅面积比较大,可以分期分段的进行建设。
   将文化路、白石路、凤凰台路进行拓宽改造。再大海洋立交桥再架桥梁保证道路拓宽口没有漏斗情况发生。文化路、白石路的拓宽存在较大难度,而凤凰台路的拓宽就要顺利许多。凤凰台路拓宽后可以改变现在经过发电厂的方向,而转向插入福山区,因为现在各区之间的道路连接不很多,尤其是与福山区的连接道路就有只楚路一条。这条路修好后能大大加强两区间的交通联系,带动福山区经济的发展。
   市区内的铁路桥已经成为了严重的交通瓶颈,现在火车站改造已经开始列入计划,其实我主张是火车站西迁福山区的。但是这个铁路桥位置很特殊,南面是三站,东面是火车站,而桥的两侧都有红绿灯。而现在两车道根本就承受不来,并且地势成凹字型一到雨天里面能憋死很多车辆。应该高架这段铁路的。
   另一座铁路桥就是只楚路的西端的桥,一进烟台市就让它损坏了烟台一半的形象,宽敞的高速公路和明亮的只楚路,这个桥就是个典型的大漏斗,应该重新建设一下了。

(5)--以地养民
   
    现在烟台的旧城区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些都和百姓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例如:建昌地带的大片居民,所城如果进行保护的话,这些居民的去处,还有烟台山以南的地域。这几个地带是烟台现在剩下的最大平房居民了。
    以地养民,以地换地,以房换地。该搬迁的居民应该搬向莱山区,不能像以前的做法,迁居到南郊,或西部。迁居莱山区有利于提高莱山区的城市居民数量和居民素质,也可以会为那里的发展提供动力。只要前期把文化教育和医疗交通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搞好(特别是交通问题),就具备了快速发展莱山的前提。
    以地养民,需要动迁的居民现在大多数都是处在黄金地段,而且普遍的问题都是居住面积过小,平均使用住宅面积过小。而这里和莱山的地价也有相当的差价。居民都可能不喜欢前往。但是在开发中,将搬迁后的住宅的面积无偿扩大到居民原使用住宅面积的两倍,我想也应该是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了。
    以地换地,政府用莱山的地皮换取现在这些地方的地皮,既有利于旧城的改造进行,又开发了莱山区。
    以房养地,政府不需要在改造中投入过多的钱物,而是通过对房地产公司的政策倾向,来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在以地换地中,政府把地给开发公司先进行房屋开发,并在前期和居民签定好合同,以原住宅面积的两倍的新住房换取原房屋地皮。在莱山区的新的房屋开发地皮无偿的拨付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获得需要改造居民地皮面积两倍的开发面积。用他们为迁居居民做好的楼房换取他们多得的一倍地皮的价值。这样政府在居民搬迁中的费用就可以大大减低了。而且也在莱山扩大了住宅面积。为莱山的发展创造了动力。
    民生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样做首先会大大的增加居民的居住面积,其次可以推动莱山的积极发展,并可以为政府节约资金,也可以带动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活动。
      
(6)--大110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不但硬件环境建设重要,想匹配的软件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紧急救援服务系统110的建设。
   我们现在使用的紧急救援服务电话很多,110.119.120.122等等,更甚至于煤气、电力、供水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紧急电话,就象120只限制于毓皇顶医院使用,而烟台山等医院使用的是别的号码,而这些号码就不为人所熟悉。整个系统显得没有联动性发挥不了最有效的救助能力。
   我们应该建立同意的120医疗救助指挥系统,这个系统独立于医院之外,由市卫生局管理,在现在的各消防中队设立医疗救助站,配备救护车辆和救护物资。而救护站并不接受患者,当120接到求助电话时,向最近的救助站发出指令,这样救护车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并且将患者送到最近最有利于患者治疗的医院。这样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救力量和医疗服务机构。急救人员,现在的各医院的急救人员都是由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临时值班担任,没有专业从事急救专业的人员,而女护士的力量方面对于搬抬担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多数还需要患者家属和邻居的帮忙。我们应当在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男性为主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如体能、驾驶、医护),培训结束后成立三人急救组,每个小组配备一辆救护车,而维持这些的费用由市财政和医院协调解决应该没有问题,毕竟医院的经济还是比较宽松的。最主要的就是120的权属一定要明确。120要有固定的调度指挥中心,并且要有专业医疗人士协助工作,例如在接警后,能够在电话中提供前期急救帮助,和对现场救护人员进行指导。
   这样建设好的120急救系统就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120的建设稳定后,我们应当将110.120.119.122等急救专线合并,并成立专门的紧急事物调度中心,使用统一的急救号码,不妨就叫它大110先(象美国他们的急救号码是911,香港用的999,无论火警匪警救护都是这条专线负责)。建立大型的紧急救援调度系统,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联动效能(例如现在全市都安装了道路监控系统,大家就可以共用)。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市民来讲容易记忆,起码对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是很有帮助的。

模拟城市(7)--紧急事物署

     在大110建设的同时,应该同时组建紧急事物署。
   紧急事物署分管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就是一般事物部,即大110的工作;二方面是重大灾情部,例如地震、暴风雨、特大自然灾害、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海难、空难等。
   紧急事物署由市政府直接领导,在平常状态下不能领导指挥其他部门的工作,只能负责协调。大110是一般事物部的核心部门,应当有公安部分负总责。之所以要把其也紧急事物部绑在一起是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如城市监控系统)。重大灾情部应该配备工作制服,该制服颜色应该鲜亮而且只能在紧急情况下穿戴(例如红色上衣或马甲,上面有明显的字样标记)。其他部门严禁使用与其相似的制服。这样在突发事件中,在混乱的场面中就群龙有首了,利于指挥。
   在平时的工作中,该部门应该联合各部门准备好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各种紧急预案和前期联合演练。例如:应该联合空军、消防、机场、公安、部队等制定有关航空安全方面的紧急预案;联合港口、救捞、海事、边防等制定有关海上安全的紧急预案;联合地质、海洋、森林、部队、公安、消防等制定有关自然灾害的紧急预案;联合卫生、医院、防疫、交通等制定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的紧急预案等等。
   紧急事物署要和各方面专家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且要保证在突发事件中能及时和这些专业人士取得最快的联系,并获得专家意见,保证能够最迅速的得到专业支持。在平常也要在社会中招募志愿者,并配发统一标志,保证在突发事件中有足够的专业和人力支持。
   假如某自然灾害发生后,现场统一指挥,专家分析情况并给予意见,部队和志愿者也分工明确,抢险机械安排有续,医疗机构接治伤员分工明了以及善后工作也铺开。这样,虽然在常态下显露不出什么作用,而且要有相当的投入。但在发生了紧急情况下就能最有效的集中我们有限的资源,统一指挥做出最快的反应,发挥最大的效力,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其实做起来的困难比较大,但是分开搞,十年二十年我们的烟台必将会成为黄海上的一粒更耀眼的明珠!
发表于 2012-4-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那年和前线一起探访所城里里……
谈一下我对所城里的看法。

1.保护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只留给子孙现代的鸽子笼,因为这些钢筋混凝土太没有历史的韵味和胶东文化的底蕴。不要像正在施工中的胜利小区,其实在胜利路的西侧有一些很好的老房子现在都在拆除,如果保留那些较好的建筑,其实在城市规划中从西向东也是一种现代到久远的过度。
2.古迹保护不应该只保留宏伟的,如有一年对所称的规划,里面就有拆除部分古建筑改建成花园。建筑文化并不是现代电视剧,只演绎豪门的故事,应该较全面的保留所城里的原貌,使子孙后代能够看到以前人们贫穷富贵的真实生活。
3.不能演绎空城计,所城里占地面积不小,不能在城市中心创造一个空城,只有有人类生活的气息的地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气。可效仿周庄等地,让居民也有一份收入。青年旅社,古玩商店什么的提议就不错,但停车场的建设就显得重要了。这样出现了一个问题,小块经营容易出现以前那种藏污纳垢。所以矛盾还是有。
4.还有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投资与收益,这么大片区的改造,地上地下都有,没有几十个亿是下不来的。这也可能是政府的难处。还有就是拆迁难处,如今经济利益驱动,有的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正当诉求,有的人却是想……当然追求自己生活质量更高,无可厚非。所以两难更是有的。
5.不要只着眼于所城的改造看所城,应该着眼更大一些。起码着眼于北至南大街,东至解放路,西至胜利路,北至信义街乃至环山路。放大一些看思路能更广,看要将这一片建设成什么样的功能区。毕竟这一代除了福莱花园都是7.80年代的砖混结构住宅。虽然目前存在改造难度拆迁难度等问题,但规划就应该放远放大。还要充分考虑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支线道路建设问题,和停车问题等等。


好久没写这些东西了,genpa让我年轻了十岁又。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6# 雨都

雨都是老烟台了,所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众多居民的妥善安置与空城、死城的问题,停车场的建设布置问题等等,还有就是资金,本来一点点地做,三五年内基本可见成效,但现在的政府总想着一下子就出成果,而总是等着大的开发商,不做则罢一做就做大的,但任何事情其实启动的条件并不是都那么完美的,在做中就会有转机出现。
发表于 2012-4-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是另外的一篇文章了,连续性和继承性。
反正运动性挺误国伤民的。

没有几个能点点滴滴干的,一人一生有几个5年呀。


该提的就提,莫为结果伤心。
发表于 2012-4-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都厉害!
雨都的好多想法,如今又的已经实现了,有的正在努力实现。

所以说,中华力量在民间。
发表于 2012-4-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碣石 于 2012-4-8 21:12 编辑

所城里是烟台的根,朝阳街是烟台近现代史的见证。感觉这两个地方都应该以恢复原状为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15:36 , Processed in 0.0506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