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匠

[民俗民风] 独家报道——大匠追星记。(3月27日发帖完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呢?你腿上绑了俩肉包子?
花妖 发表于 2012-3-25 21:54

没人稀得追啊,小狗追又用不上肉包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此刻,姚同学的一个电话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在黑暗之中给了俺一丝亮光,前途顿时一片光明。

姚同学说,车停在公园门口,他们下来走了。

捂着包继续跑,天啊,从来逛公园没有跑上去跑下来的,还啥景都没看,好长时间没爬过山了,腿都软了。。。

好在我一溜小跑终于见到了车,见到了一堆人,我看到了我熟悉的面孔:

sunny,姚明、genpa。。。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匠 于 2012-3-25 22:06 编辑

于是我在人群之中寻找我的偶像。。。

第一印象,第一张。。。
DSC_96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以前烟台山西侧一带从来没来过,看这栋建筑,西洋风格的,但那石柱的顶端是东方的莲花。中西结合的如此恰到好处,让人不严不烦。
DSC_96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匠 于 2012-3-25 22:13 编辑

大家来到海军某部驻烟台山西侧驻地,看到了那栋保存至今的太平湾码头验货房,此处省略图片。附老照片一幅。
xin_0f5d1a4181b9464695ee609ce6ccbd74_2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部队大门,往北,是一片废弃的厂房码头,一片雾霭。
DSC_969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姐, 接打了一上午电话,每次打电话,都在说:我在一个什么什么文化遗产的保护之类的不专业的话,也不知是何方神圣来作甚的?
DSC_97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距离拉近阮教授。
DSC_97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匠 于 2012-3-26 09:13 编辑

装修过房子的人可能都知道有个乳胶漆的牌子叫“多乐士”,知道这是英国一个品牌,可你知道它的老祖宗在烟台待过么?就是这个“卜内门洋行”。记得有一次跟多乐士的人说过,他们瞪着眼睛愣了半天,这么好的广告不用。

英国的卜内门洋碱公司(Brunner Mond &Co.,Ld)是世界闻名的纯碱、肥料、化学制品的制造商。是全球最大的建筑装饰漆供应商,在全球化工行业排名前十,世界五百强之一。今天中国市场上著名的油漆品牌“多乐士(DULUX)”就是该公司旗下的品牌。
  卜内门公司开创于1873年,总部设在伦敦,创始人是英国人布鲁内尔和门氏。近代早期的中国对于外来的化工类产品知之甚少,这一状况到十九世纪末有了很大改观。1898年,卜内门公司派遣一位代表到中国考察市场行情,当然寻找一位中国市场代理人也是重中之重。最终,李德立进入了卜内门的视野。李德立(Edward Little),1864年生于英国多赛特郡的一个农场。。。。。。。
  在中国多年的经历是卜内门看重李德立的原因,当然他也没有辜负雇主的期待。最初,李德立曾采用了上门推销的办法,他雇人挑着洋碱,自己摇着铜铃跟随在旁叫卖,所到之处,亲做试验证明自己产品的质量,让周围好奇的中国人接受这一新鲜事物。随着中国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大,卜内门洋行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洋行主要以进口业务为主,经营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和药品,除经营自己公司的产品外,还代理了十余个国家的四十多种其他产品。出口业务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原产的植物油、蛋类、樟脑、薄荷、矿砂等。1913—1915年期间,卜内门洋行占到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完全垄断了中国的化学品市场。卜内门洋行一度在上海、香港、广州、厦门、汕头、福州、重庆、天津、大连、青岛、汉口、哈尔滨等城市开设分支机构。1926年,卜内门公司合并成立了ICI集团,但出于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在华业务,仍使用“卜内门”的字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被日军抢占,战后恢复经营,但巅峰已过,新中国成立前夕,公司迁往香港。

“ 卜内门洋行在中国还存有一座最直接证明其活动的建筑,这座略显破旧的建筑位于渤海之滨的烟台,请大家注意看门楣上方匾额内的中英文字样”
DSC_97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阳街区,阮教授进了一栋老房子,看了看,说了一句:“一看就是穷人的房子。”其实房子最早的主人肯定不是穷人,只不过是后来让穷人住破落了。看看留村至今的实木楼梯罗马柱就可以遥想当年的盛装。
DSC_97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1 19:42 , Processed in 0.0553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