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unny

“人间四月天”读书会召集帖——读书会第(2)号(本次结余30元,进入下次活动基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尽管在现实中他们通常同时出现,这里还是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抽象分析。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惟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一个可以用作出口的意象因此需要识别三点内容,作为独立个体的门、与观察者的空间联系、以及作为一个出入洞口的意义。这几点并不能完全分开,一个门的视觉可识别性与其作为门的意蕴总是交织在一起,但我们仍有可能假设它优先于门的意蕴,可以依照门的形式的特性或是位置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的方法用来研究门可能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环境则不然。在城市中,首先意蕴的问题十分复杂,比之对实体和关系的认知,有意蕴的群体意象在这一层次上不太联贯。此外,与另两者相比,意蕴不易受到物质操作的影响。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建造城市,供众多背景千差万别的人们享用,而且要适应将来的发展需求,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着重于意象的物质清晰性,允许意蕴能够自由发展。曼哈顿岛天际线的意象可能代表生机、权力、颓废、神秘、混乱、伟大,或是其它什么,但在任何情况下这些轮廓分明的图像都体现并加强了这种意蕴。即使城市的形态能够容易地互相仿照,但其各自的意蕴也完全不同。含意与形态相脱离,至少在分析的最初阶段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研究因此将主要集中于城市意象的个性与结构。

假如一个意象要在生活空间内充当导向作用,它必须具备几个特点,首先在实用性上,它应该充分而且真实,个体能够在一定范围的环境内工作。地图无论抽象与否,至少要能让人找到回家的路,它必须充分清晰、完整、易于查阅,即必须是可读的。其次,它应该具有安全性,拥有附加线索,让人们有可能采取别的措施,减少失败的几率。
发表于 2010-3-2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粗人,对大段的文字一般喜欢一掠而过,当没看见;俺不善言辞,不会对所读的书妄加评论,估计进不了读书会;俺好吃,所以最近凑巧看了本《寒夜客来》,谈吃的,也说不出这书有啥好,就觉得很愿意一页页看下去,闲时读来也怪好玩的。之前看了本《吃主儿》,也挺好玩儿。不说了,说多了就不好玩儿了。
发表于 2010-3-2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这贴子没别的意思,就是分享一下俺看的书,就像小孩儿买了件新衣裳,很愿意扯着新衣襟儿让穿新鞋的小孩儿踢我这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粗人,对大段的文字一般喜欢一掠而过,当没看见;俺不善言辞,不会对所读的书妄加评论,估计进不了读书会;俺好吃,所以最近凑巧看了本《寒夜客来》,谈吃的,也说不出这书有啥好,就觉得很愿意一页页看下去,闲 ...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10-3-21 14:07


选书,读书,只要自己喜欢就好,看来侬对吃很有研究哈
发表于 2010-3-2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介绍一下,烟台有那里的书店折扣比较好啊。
北京地坛公园每年四月有个书市,很火的,新书旧书收藏书,很多的。我曾经讲过,没有折扣的书我不会再买的。嘿嘿,当然遇到喜欢的书又没有选择的话还是要买的啊。
我喜欢读印刷的书,喜欢那油墨的芬香,喜欢翻动的摩挲 ,喜欢阅读后它沉寂在书架的岁月痕迹。它是一种记忆,一种游离于生活之上的空灵;它是一份沉淀,一份蕴涵了人间五味的矿藏。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豁达,一种超脱,一种宣泄,一种沉思,一种态度,一种理性,一种激情。更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彻彻低低不打折扣的生活!有你有他有大家,有人间万物有世间百态。
发表于 2010-3-2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loox.blog.hexun.com/1581829_d.html也介绍《城市意象》
发表于 2010-3-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SUNNY这么用心,真开心
发表于 2010-3-2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sunny介绍的《城市意象》挺感兴趣的,挺学术的样子~~
虽然很想分享你们这些读书达人的心得和美好生活,但我很久没用心读书了,不知道能有什么跟朋友分享的,等我想想~~~暂不好意思报名:L
等找本欧阳应霁的书看看~~看sunny说的挺诱人
关于三国的话题,可能我儿子感兴趣~
发表于 2010-3-2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床头放了三本书,第一本:<骨董琐记全编>,邓之诚著;第二本:<白话容斋随笔>,洪迈著;第三本:<塔上随笔>(当代名家随笔丛书之一),汪曾祺著.为什么会把这三本书放大床头,实在是作为催眠用的.有个多年养成的坏习惯,睡觉前非得看几页书,有了困意,倒头就睡.这就决定的只能看超短篇的.这三本书,都是一篇一篇很短的,最长的也不过两三页.所以就选了它们.实在不是为了研究或学习,就是随手翻翻,当故事看.
想去参加,但不知道届时有没有时间.
如果能设个编外人员,光听不发言,我报名算一个.偶不善言谈,可以当个老茶僮,给读书人添茶倒水,偷着听听课,足矣.能结识几位读书人,更无憾矣.
茶我来带,就是不要让我发言;P
发表于 2010-3-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上真有意思!老茶僮[24]
说枕边书,偶枕边基本都是杂志,也是看一两篇就睡了~~
这几年业余看的纸面文字基本都是刊物,每年全家都会订几种。比如老公以前订《收藏》类的,现在订《中华遗产》(这个刊物还是我偶然在书摊发现的,不错),我也会翻翻~~儿子喜欢《格言》、《青年文摘》,全家都看的《读者》~~我前几年订的《中国摄影》一类,去年开始订《时尚旅游》,所谓“身未动,心已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21 19:15 , Processed in 0.0516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