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米老琰

走进西藏之——系列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干点儿活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5:44 编辑

                     走进西藏之三十二——翻越米拉山口(上)

    拉萨河水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清澈起来,山上有了植被和大片的高山草甸。
    再往前就是墨竹工卡县的日多乡了。日多乡距离拉萨124公里,是个牧业乡,由于靠近米拉山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日多乡有著名的温泉山庄,为佛教传说中的“神门”外溢之圣液。日多温泉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医疗保健功效而享誉西藏。
    在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日多乡的牛羊吃的是虫草、贝母,喝的是矿泉水,泡的是温泉澡”。虽然夸张了些,不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日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仍属拉萨河谷,漫山遍野都是浓浓的绿装,清清的拉萨河也泛着浅浅的绿,在草地上流淌。
    尽管时间还早,王导说,为了节省时间,今天的午饭就在日多解决了。按照日程安排,应该在工布江达县午餐。没办法,她是最高领导,我们只有服从。其实,这是王导在“修理”我们,只是当时我们还没有完全察觉。
    餐馆是318国道北侧几间简陋的小平房。房舍的后面是缓缓流淌的拉萨河。河的北岸是绵延的群山和高山草甸,成群的牦牛正悠闲地吃着草,零星的牦牛帐篷点缀其间,仿佛正在演绎着一首原生态的田园牧歌。
    从饭店至拉萨河之间是宽宽的草地。油油的青草在阳光下泛着亮光,各色不知名的小花儿争奇斗妍。我和女儿一起来到河边洗手,拍照。水依旧很凉。远看不大的水流,近看却很深很急。饭店的露天厕所脏得无法插足,我们只好相互掩护着,在河边放肆了一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6:08 编辑

            走进西藏之三十二——翻越米拉山口(下)

    回到饭店,几个男旅伴正与一位在此就餐的先生谈得火热。原来,又遇到了一位老乡。这位先生姓段,是山东文登人,比我大三岁,专跑拉萨至林芝八一镇的客运,两天一个来回。他在西藏干了六年,四年前,夫人也来到拉萨与他团聚。他们在拉萨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民房。每年四月份进藏,十月底回去,一年下来,不算车辆的直接投资,纯收入超过10万元。夫人在家里管着家务,兼顾着在拉萨收收账。他们已给独生子在老家县城买好了婚房。儿子在老家跑短途客运。
    在老段的带动下,周围村镇有10几人在西藏的不同线路从事客运业务,收入很可观。我问他:为什么不让儿子也到西藏来?老段笑笑说:算了。
吃完午饭,我们继续上路。
    河流变得越来越小,车子开始持续爬坡。前面就是去林芝的必经之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这也是我们西藏之行到达的第二高度。
    米拉山横亘在拉萨以东约15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它阻挡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东坡气候湿润,植被茂密,被称为“西藏的江南”;西坡则气候干燥,是典型的高山牧场和拉萨河谷农业区。米拉山口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也是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
过了米拉山口,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林芝地区。
    山口处狂风呼啸,经幡飘飘,人头攒动,寒冷异常。
    下车排队拍照后,我又习惯性地四处转了一下。米拉山是雪山,几乎常年被冰雪覆盖着,只有我们来的这个季节才能看到绿绿的高山草甸。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风景了。
    这里天气变化莫测,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就可能雪花飞舞。由于对高原反应的恐惧,没敢在这里作“一览众山小”的深度体验,就匆匆忙忙地上车继续赶路了。
                                                                                                                                                                                             2008.0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5:49 编辑

站在5013米的米拉山口,感觉还可以
14560700545248975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5:51 编辑

经幡飞舞的米拉山口
292452500802820589.jpg
2924525008028205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5:54 编辑

米拉山口石碑正反面
2293176635262249639.jpg
17642851540230359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5:56 编辑

身披绿妆的米拉山口
33954326440613386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6:16 编辑

                       走进西藏之三十三——神山的眼泪尼洋河(上)

    过了米拉山口,就算正式进入林芝境内。真正的林芝之旅就此拉开了大幕。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传说中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尼洋河。从踏上林芝的土地开始,尼洋河就一直不知疲倦地陪伴着我们。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发源地是古冰川作用的围谷,海拔5000米左右。源头是水汪汪的高山草甸,初始时是无声无息的涓涓细流,继而是欢快清亮的蜿蜒小溪,经过一段高山峡谷的洗礼,最终成就浩浩荡荡、滚滚向前的尼洋河。
    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尼洋河从诞生到成长到辉煌的全过程。当它终于成长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河流时,没有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审时度势,作出了明智的抉择,毅然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更大的洪流中去——从米拉雪山起步,一路向东奔腾了307公里后,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从发源地到汇入地,落差2273米,平均坡降7.37%。
    顺着米拉山坡一路往下往东,渐渐地出现了很养眼的植被。大约走了三十多公里,开始进入林芝地区颇负盛名的邦杰塘草原。这将是我们明天返程途中的最后一道美味。
    随着海拔的逐渐下降,植被也开始茂盛起来。先是低矮的灌木,然后是疏朗的树木,尼洋河的两岸全都披上了绿妆。从山脚到山顶,植被有着明显的层次:墨绿色的阔叶植被,嫩绿色的细叶植被,黄绿色的针叶植被。再往上,就是云雾缭绕的“皑皑白发”了。这样的植被状况,在西藏的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
    这种植被上的变化,我们首先是用眼睛看到的,几乎同时,我们的鼻腔近一周来第一次有了湿润清凉的感觉,这种感觉迅速渗透全身——真是沁人心脾呵!
    索性打开车窗,贪婪地呼吸着,大声地喊叫着,尽情地欢笑着!
    我们再也不用顾虑高原反应了!充足的氧气给了我们力量!我们自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6:11 编辑

尼洋河--神山流出的翡翠
1129559081540326796.jpg
2829386465896184095.jpg
226840683731180944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LAOYAN 于 2009-11-2 16:17 编辑

                    走进西藏之三十三——神山的眼泪尼洋河(中)


    经过一个藏族村落时,看到几只玲珑可爱一身黑的小猪仔正在觅食玩耍。这个新的发现立即引起了一阵喧哗。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这究竟是迷你宠物猪还是没有长大的小猪仔?
    导游说:这既不是宠物猪,也不是小猪仔,而是林芝地区特有的藏香猪,长大了也就一尺多长。导游还说:小香猪从小就被散养着,自由自在,生长期长,肉质香嫩,非常好吃。
    尽管烤香猪的价格可以接受,但有烤全羊的经验在先,就不敢轻易尝试了。所以,烤香猪的滋味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过了尼洋河峡谷,海拔基本上维持在3000多米。如此低的海拔,使这里成为不同于西藏其他地方的乐土。318国道平坦地向前延伸着,欢歌笑语的尼洋河一路相伴。
    行进途中,我们看到好几处简易的悬索桥,大都架设在半山腰,那应该是藏民们进出的通道。漂亮时尚的藏族民居或近或远地散布在尼洋河两岸——有时在高高的坝子里,有时在宽阔的平原上,有时在云遮雾绕的山坳处……有时是一排排,有时是一片片,有时是一两栋,甚至只有三五间……
    这些民居明显不同于我们前几天看到的藏族民居,大都是上下两层三开间,并盖有翘起的屋顶,装饰着精美的屋檐,尤其是色彩鲜艳的屋顶,令人瞩目,引人入胜: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在蓝天下,白云间,青山旁,绿水边,若隐若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引起我们一阵阵的欢呼和惊叹!设计者真是匠心独具呵!
    王导说,这样的新式民居,大都是政府统一规划的,一栋房屋的造价一般需十几万元,政府出资补贴一小部分,大部分则由居民个人承担。可见,这里的藏民还是蛮富裕的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1 18:59 , Processed in 0.0574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