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恐龙

[神州驴途] 西行归来之印度篇----转 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8-5 15:50 编辑

粉红之城斋浦尔

1.jpg
2.6号下车便直奔我事先查好的Anurang Villa。在门口便看到高高的树上有孔雀,走进院子又见一只。阿格拉、斋浦尔和德里是印度旅游的金三角地区,房价已是有些贵了,单人间500RS,还是讲价了才免去税。但这间条件很不错,服务也非常亲切。饭可以在院子里草坪上看着孔雀吃,也可以请他们送到房间吃。



斋浦尔是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首府,经济发展相对较好,AnurangVilla就是一个僻静的富人区里的旅社,前面有幢公寓楼,巷子对门是人家的庭院和小楼。



斋浦尔老城区叫“Pink City”,18世纪拉杰普特人建造。拉杰普特人歆羡莫卧儿王朝各色建筑的壮丽的红色砂岩,但本地不出产,财力也有限,就在建好城廓之后用红色的涂料加以粉饰——不只是王宫,而是全城的建筑通通都是粉红色。后来一看,虽然粉的有点脏兮兮的,但还是很可爱!



Pink City是1727年由贾伊·辛格大君亲自规划,是个三面环山的长方形城市,按功能分为六个区,城内道路横平竖直、直角相交,建有完善的水储备系统。



晚上就在附近转,那些街巷还是脏啊,也许印度人都习以为常了吧。当然,比瓦拉纳西是好多了。回去发现停着电,下楼到院子里吃饭,就我一个人,因为中午没吃饭,也因为实在不知该吃什么,就点了个一人份的蔬菜PIZZA,院子里的宽檐下有一老一小摆弄着木偶,是可以供客人点戏的。洗过澡头发湿湿的晚上风吹着还真是有点凉。厨房是院子边的玻璃屋,看上去很洁净,就是实在太慢了,简直等得花儿都谢了。后来终于上来的Pizza很香,就是饼有点厚,虽说是一人份,还是很饱。7号起床就感觉胃很不舒服,像是头天的Pizza一直没消化,早晨什么也没吃,走到大路边去搭Bus,到风宫附近换乘29路,一共17RS,到达城外山上的琥珀宫。公交车上有小孩向我伸手要钱,被一个戴眼镜的印度青年很严厉地制止了。

2.jpg
琥珀堡(Amber Fort),城外11公里,建于1592年。近处的亭子上尽是鸽子。
3.jpg
骑大象上山成了逛琥珀堡的第一个项目,大象是多么温顺憨厚的庞然大物!每一头大象宽宽的脑门上都被画上了各种图案。赶象人是用光脚丫踏在大象的耳朵根儿上控制大象行进方向的。

4.jpg
琥珀堡的外墙采用奶白、浅黄、玫红和纯白的石料,石质润滑、纹理均匀,远看如同琥珀。
5.jpg
骑大象上山是以每头大象570RS计的,原本并没打算坐,但那条上山道大象的脚步咚咚咚咚地上上下下,似乎走在一边真会有危险,而且这个价格还是很便宜啊,在吴哥窟的巴肯山只走一点儿远就要15美金呢。我就也去排队,大象们在另一边排队,然后人爬到一个高台上去“上象”,我想着等另一个单个的,就在我耐心快要丧失的时候,有三个韩国MM排到了,正好抓个伴儿分担费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琥珀堡游客很多,门票250RS。
7.jpg
城堡正门的花纹很细腻精致,颜色也温润养眼,这可不是雕刻或宝石镶嵌了,只是壁画。

8.jpg
门前的广场上有妇女在平地,就像以前在布达拉宫看到的一样,不像是真的干活更像作秀。

9.jpg
琥珀堡最美最奢华的部分:镜宫(Shish Mahal)。是贾伊·辛格大君的寝宫。里外包括天花板全部用从比利时进口的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镶嵌而成。
10.jpg

真是,这么眩目的地方他怎么睡得着觉呢,到处都是大小镜面的地方做寝宫够荒唐的!
11.jpg
还有彩色的镜面拼成了各种工艺画
12.jpg
这位大君的梦乡一定不是黑甜乡。

13.jpg
沿着一进又一进的院落向上走,最后糊里糊涂就走到没有游客的地方,像钻进了地道,很复杂迷惑的巷道,极小的门洞和窗孔。差点儿找不到出来的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jpg
印度的弄蛇人,黄衣的左手在作出要钱的手势。我总是离他们远远的——不是怕蛇(眼镜蛇的毒牙都是被拔去了的),是觉得这些人比较惹不得。

15.jpg
在回城的路上,到湖边下车看湖中的夏宫。那些小亭的形状和琥珀堡面前的一样,很漂亮。不过,河岸很臭。

16.jpg
City Palace,门票300RS。里面很多宫殿改成了博物馆,有古兵器、纺织品,有个大殿呈列着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银水壶。还有些成了工艺品市场,售卖物中较特色的是拉贾斯坦细密画。

17.jpg
Chandra大君寝宫旁关闭的门洞。



皇宫里有个City Palace Cafe,是周围一带能找到的唯一干净的可以坐下进餐的地方。不过我还是不舒服,只在那儿喝了杯苏打水休息。

18.jpg
进出皇宫的路旁有许多牛羊,而且似乎每个城门或什么门都是自然的便溺处,其臭无比。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风宫(Hawa Mahal),1799年建。临街的墙上有无数的小窗,正对着街道和市场,是为了皇宫中的女眷们专设的,让可怜的不被允许随便出宫的她们看看热闹。
20.jpg
老城的街道,廊下的商店很整齐划一,还很有专业性,卖的东西怎么说呢,很多我确实都猜不到是干吗的,比如说,是调料呢还是化工原料,是工具呢还是神器?

21.jpg
确实是很方正的一座城,路很容易认。



出城之前还是去逛了一下天象观测所(Jantar Mantar),似乎好几任大君都是天文爱好者。

22.jpg
这个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日晷了,不过中间的针为何那样短?

23.jpg
天象观测所是可以一眼见底的院子。



这一天什么都没吃,也不饿。大概是我的胃开始反感印度饭了吧?我已经对无处不在的咖喱腻歪极了,就算咖喱在印度太易得,也不能这么丧心病狂地什么里面都加吧?!原本我还是蛮喜欢咖喱的,冰箱里还有两瓶油咖喱,是我自己做咖喱的饭菜时用的。那会儿发誓地想:回去就扔了它,至少一年我再也不吃任何咖喱食品!开始想念国内的美食,想念从前过年吃烦了的一切,香甜滑糯的黑芝麻元宵,咸香扑鼻的腊肉香肠,哪怕就是瓜子梅子也好啊!



晚上又停电了,只好又到院子里就着蜡烛看书。在周围的大树上去找孔雀,没找到,它们晚上睡到哪儿去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里印象

2009.2.9-2.11

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也都在“金砖四国”之列,又同为文明古国,两国文化的交互影响很深。所以常常在很多方面被放在一起作比较:人口、经济、军事以及宗教等等。然而国人改革30年以来,一心向往的是西方文明,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也一定是与欧美接轨,其实是不愿意与印度过多地扯上联系,有点趋炎附势、嫌贫爱富(也正常啊,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不愿和三、四岁的小孩玩,而总是追在十来岁的孩子后面一样)。所以我们所听闻的关于印度的其实很少,还形成了一些很是片面的印象。其实了解印度还是有助于我们自己想明白中国的事。

1.jpg
(在新德里还是有些现代化的建筑的)



比如关于民主政治。印度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民主选举,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很有板眼,像那么回事。可是这样的民主政体并没有引领印度人民摆脱贫困落后:全国有1/3的人口生活在每天不足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另有1/3的人一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文盲率在35%以上;许多农村地区还用不上自来水和电力,据我观察,像斋浦尔这样的大城市也时常停电。对广大贫困人口来说,他们的基本生存尚是问题,民主委实是个奢侈品。印度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强大的宗教势力与民主政体的相互影响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所以印式民主成了某种反面典型。虽然多年来政局稳定,并没有出现泰国那样的社会动荡和阶级冲突,但泰国黄衫军的口号似乎在印度问题上同样适用:“低素质的人民不适合民主。”在这个人口众多、国民素质低下的国家,民主体制造成了权力分散、效率低下,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像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国民素质又相对低下的国家,过多的民主和过少的集中使得党派利益之争十分严重,结果导致权力分散、相互掣肘、政令不畅、效率低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2004年的印度大选,不少选民连政党的名字都不认识,各党派就用简便易识的图标代表党派:手掌、花朵、自行车或动物都成了党派的标志,这样的选民被一些政客操纵控制就易如反掌了。而认识较为清醒的本来就人数很少的中产阶级却对选举漠不关心——就算关心了,他们也是少数派。



据说发达的中产阶级是健康民主的条件。这样来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还不够足以建立健康民主的比例?我们只能在大一统的政权下发展“自由经济”?或许我们皆已被洗脑,就算有民主政体,我们也会亿万条喉咙和谐地发出同一个声音?呵呵,顺便说一句,西行归来,发现牛博网因“大量登载时政类有害信息”被和谐掉了。


邱吉尔说: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不是最坏的制度。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正是民主制度才让有着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强大的宗教势力的印度多年来政局平稳并缓步发展。



还有就是前几篇都提到的,印度人安贫乐道的精神,什么样的困苦用一句It is written就接受了。如此轻易地弃绝今生、寄望来世!

2.jpg
看过几部宝莱坞电影,让我们一直以为印度满大街都是衣袂飘飘的美女,几个城市走下来发现大街上女人是衣袂飘飘,然而飘飘的沙丽之下是一大圈或两大圈黑胖的肚皮,唉,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妇女,原来素食一样催肥啊?是否正是油水不足才需要一个草肚子来装足够的东西?那些宝莱坞美女都在哪儿呢?将照片翻来翻去,这一张是最漂亮的一个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路边的剃头摊。



2月8号从斋浦尔乘车到德里,165KM的路程还是走了7个小时。那天仍然不适,一天都没吃什么。乘嘟嘟车到背包客聚集的Paharganj,住到Vivek Hotel,单人间500RS,还要额外收税10%的税。预订了离开那天去机场的TAXI,250RS。跑到集市看到有中国进口的苹果,140RS一斤(很贵啊,相当于20元一斤),买了4个,回来吃了一个当晚饭,又吃了几颗正露丸。

4.jpg
新德里火车站的对面。



2月9号,感觉舒服多了,到隔壁的小店(不是楼下的Sam’s Cafe)吃了麦片粥,然后又吃了几片正露丸。



从Paharganj步行到火车站,然后再往Connaught Place,这个广场是新德里的中心各式商店、游览局、航空公司及各邦政府经营的物产经销处都设在这里,热闹非凡。广场中央有个小公园,不太干净。公园下面是地下商城,我到达时尚未开门。广场西南的国会街上,银行、广播电台及政府机构林立。在这儿看到一些现代化建筑。


途经使馆区,马路宽阔,比较干净。毕竟是首都的新德里部分,但路边仍然偶尔会见到有人方便。在歌德学院门口有不少印度青年不知在等待什么。

5.jpg
穿过几条安静的大马路,India Gate到了。样子很像凯旋门吧,老挝万象的那个也类似。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将士而建的,又名“印度战士纪念碑”。印度门高48.7米,宽21.3米,拱门高42米,顶端有一个直径3.5米的圆石盆,每逢重大节日,盆内装满灯油,夜间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我绕着门走了几圈,看到门下有个正在燃烧着的火盆。印度门周围远远地停着好几辆警车。石壁上刻着9万多个印度和英国官兵的名字。
6.jpg
印度门下站岗的士兵
7.jpg
从印度门到总督府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旁边没有什么建筑,倒是在草坪上有正在维修的观礼台,长长的铁制看台上木板已被撤去,隐在浓密的树荫下,应该是类似天安门的神圣的地方吧。在每年印度的共和纪念日有阅兵和表演(是1月26号,来得晚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这条长马路,过一个开阔的十字路口就是总督府了。总督府是一大片气派的建筑群,融合了印度传统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式样,面积约2 万平方米,内有340个宫室,227根画柱、35个凉亭、37个喷泉、3000多米长的长廊,外加长400米、宽180米的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大庭院。每年一月对外开放(看,真是该一月就来)。
8.jpg
正好遇上骑兵队,估计也是仪仗队的意思吧。驻足路边看他们雄赳赳地、一路抛粪地往总督府的高地上去,一只猕猴就在旁边不远处也等着过街。北印猕猴很多,而且喜欢聚集在居民区,所以常常在屋顶、墙头、树上等各处都能看到。亚洲猕猴的凶悍不是我主观臆断的,是有许多科学观测和研究得到的结论,千万别去招惹。

9.jpg
这儿铸铁大门紧闭,游人不太多,都将相机伸到门内拍照。这是莫卧儿帝国风格的庭院。
10.jpg
大门旁的大炮。
11.jpg
总督府就是现在的总统府,办公区域都是游人不得入内的。似乎印度的官员很钟情这种老爷车。

12.jpg
离开总统府已是饥肠辘辘,正露丸还是很管用。每次出国都带着,这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坐嘟嘟车赶到西藏村。这儿是藏族聚居地,又是背包客的另一大本营。据称比Paharganj干净,但在近郊,不如那边方便。



要紧先找到A-MA饭店,环境真不错,墙上还有超薄的电视。生意特别好,大多数都是阔脸健壮的藏人。终于见到没有咖喱的吃食了!而且还有白面馒头,呵呵,那会儿看到馒头简直像看到亲人哪,虽然在家从来也不吃馒头。点了一条红烧鱼、一份烧鸡块、一盘炒青菜和一个馒头。吃光的是青菜和馒头,鱼和鸡都属于看上去很美,但不好吃。那条鱼好像是用庙里的木鱼烧成的,肉又干又木,还没啥味道。但不管怎么说,这顿饭还是吃得很满足。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8-5 16:22 编辑

13.jpg
西藏村是条长长的曲折的巷子。小书店尽是与藏传佛教相关的书。
14.jpg
西藏村中心有个小喇嘛庙。
15.jpg
嘟嘟车离开,到月光广场去瞎逛。讲好的车资是30RS,付钱的时候发现没有零钱,我很抱歉地对司机说我到旁边买水换钱再来给他,他踌躇了片刻,我以为他不相信我呢,结果他说,算了,你不用给钱了,我走了,再见!留下我站在汹涌人流中发愣。




月光广场的历史是从莫卧儿帝国就开始的,在红堡对面。现在是印度人购物的大集市,也是老德里的中心。有点儿像新疆的大巴扎,只是店铺都是老的建筑,人多得走不动路。、、


中国产的小电器、玩具在这儿比比皆是,只是看上去像是伪劣产品。
16.jpg



这个是印度的人妖吗?好几个打扮妖娆,眼神妩媚的男人到各家店铺门口歌舞要钱。
17.jpg

看看市场旁的大街,人车混杂,熙熙攘攘。
18.jpg
街道两侧有许多商店,大多是纱丽店、银器店、珠宝店等等,购物的都是当地人。我在一家手工镶嵌宝石的店里买了个印度风格鲜明的手镯。这种衣饰还真是简单,就在身上绕上几圈就可以,临行前我还找到一本书学习了印度纱丽的穿法,准备买一件的(或者叫一条更准确?),可是印度女人穿纱丽的形象已经败坏了我的胃口。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8-5 16:31 编辑

19.jpg
街道两旁还有许多寺庙,印度教的和清真寺都有。我进了一个非伊斯兰教亦可进入的清真寺。当然是光脚进,旁边有免费存放鞋子的,还有施水处。在大礼拜堂的廊下门口的老人从一筐头巾中挑出一条粉色的给我扎上,才放我进去了。这里洁净安宁。人们在没有神像的空旷的礼拜堂默默祷告。

20.jpg

施水处。
21.jpg

街边有一些油炸食品的摊位,他们总是用树叶碗盛放那些咖喱饺子、土豆饼子,再浇上稀稀的、绿色的、观感极差的咖喱酱。我不会再去吃了,好容易才好了些的。倒是有一家不错的甜品店,名字是Haldiram’s Sweet Namkeens Snacks,里面的甜点看起来很诱人。



买了几个用榛子、核桃等干果做的小小的甜点用纸盒装了(后来回Vivek吃的,很香甜),以印度的物价水平来说是比较贵的。又买了一个这个莹润透亮的甜圈圈,咬了一小口就知道和街边的那种一样质地,看上去和南京的土产“蜜三刀”一样甜蜜诱人——如果南京的叫“蜜三刀”,那这个就该叫“蜜千刀”!实在太甜了!我这么爱吃甜食的人都受不了,真是比喝蜜还甜呢,而且有种油油的怪味。
22.jpg


走路回Paharganj,其实有一定的危险,因为那些嘟嘟车在人群里东冲西突,根本不管是否可能撞人,要靠你自己及时躲闪。路边的电线杆真让人眼晕。
23.jpg
这是Paharganj靠近火车站的那一段,其实是买当地人需要的东西更多。这一点与加都的Tamel和泰国的考山路不一样。





洗过澡后到顶楼露天餐厅晚饭。这儿也算是Sam’s  Cafe的地方,人气很旺,当地人和游客都有。我挑了个可以看到明月的位子坐着。今天是元宵节。给国内亲人发信。想起去年的元宵节是在曼谷呢。



一个人的好处就是这样吧,虽然幸福不可企及,至少可以漠视它。选择放逐自己到生活的边缘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路走来,到了德里发现所消耗的费用比预算低不少,所以最后两天就腐败了一点。在德里的第二天用700RS包租了一辆出租车去游览各处景点。



从拥挤的Paharganj出来,先到月光广场不远处的贾玛清真寺。车子几乎是拨着人流开的。贾玛清真寺无需门票,但是带相机要交200RS,出门时给看鞋的5RS的小费。只是人太多了,基本都是当地人。加上当天正好在拍电影,所以偌大的院子里一派忙乱。

1.jpg
贾玛清真寺也是沙杰汗皇帝建造的,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寺内的墙壁、天花和地面均为精雕细刻的白色大理石,确实与泰姬陵是一脉相承的建筑风格。另外三面都是环廊勾连,据载以前还有好几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现在已无处循迹。感觉印度的清真寺的风格比国内的线条和彩色都要柔和,肃穆大方而且端庄美丽。

2.jpg
贾玛清真寺对面就是红堡,还是那个沙杰汗,在Taj逝世后怕在阿格拉睹物思人,于是迁都德里。仿照阿格拉红堡设计建造的。1638年动工,1647年建成,动员了全国人力物力,历时近10年,是印度最大王宫,是阿格拉红堡的2-3倍。门票250RS。



德里红堡也是用莫卧儿帝国特别喜爱的赭红砂石建成,呈不规则八角形,南方长915米,东西宽548米,高33.5米,有五个门,西边的正门拉合尔门高12.05米,门上建有八角形尖圆楼房和望楼。



红堡内所有内殿都是用大理石和其他名贵石料砌成。殿间柱间壁上有花卉人物的浮雕,用整块大理石镂空的窗棂上,镶嵌着各色宝石,灿烂夺目。许多墙壁和柱子都有着用宝石镶嵌拼成的色彩绚丽的图案。私人谒见宫内墙中央有一个壁龛,前面是国王的大理石宝座,高约3米,上面刻有花鸟、树木等浮雕,雕工细腻。堡内最豪华的白大理石宫殿叫枢密宫,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三面是方形组成的拱门,一面为透雕方形窗户,外形像一座雕饰华美的凉亭。宫内原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孔雀王座”,用11.7万克黄金制成,上面镶嵌钻石、翡翠、青玉和其他宝石,下部镶嵌着黄玉,背部是一棵用各种宝石雕成的树,树上站着一只用彩色宝石嵌成的孔雀。底座有12块翡翠色石头。台阶用银子铸造——天哪,真是极尽豪奢!可惜这个王座已不复存在,只有王座上方的墙上还能看到当年沙杰汗国王下令雕刻的波斯文诗句:“如果说天上有天堂,天堂就在这里。”

3.jpg
红堡内的珍珠清真寺小巧玲珑、名副其实。
4.jpg
照片上看不出,这样亭亭如盖的古木上到处都是松鼠。
5.jpg
(Swaminarayan Akshardham,在存物处排队时远镜头拍的。神庙不许相机入内的。这张照片实在没法反映神庙的旷世风采!只能亲自去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21:28 , Processed in 0.0701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