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恐龙

[神州驴途] 西行归来之尼泊尔篇(转一强驴的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跟楼主一起神游
发表于 2009-8-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主、山水一起神游……
发表于 2009-8-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也辛苦!有空再细看~~先表示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8-4 01:10 编辑

安纳布尔纳的悠然行走(之一)
2009.1.17

一早来到Greenline的院子里(就在Thamel入口不远),果然是舒服啊,车站有休息室并提供免费热茶和咖啡。车是漂亮宽敞的豪华车,一共坐了十来个旅客。出了加都市区便进入山区,海拔一直不高,甚至低到了200多,山间梯田次第、菜花烂漫,更有盘根错节的大榕树和绿油油的芭蕉树,村庄一派热带风貌。
1.jpg

才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停在一个休息处喝茶。这儿的咖啡20Rs一杯,加了姜汁,在炉子上的大壶里沸着,空气里弥漫着醇香的气息。
2.jpg 3.jpg
再开不到两小时又转入一个山谷内,是Greenline的专有餐厅山庄,红顶的餐室掩映在热带植物之间,下面游泳池有着清澈可人的浅蓝,远处有河水流过。午餐是免费的,自助式,无非是些咖喱的炒饭、炒面、土豆鸡块,但坐在树木高大、青草茵茵、阳光灿烂的庭院里用餐,不远处有侍者背着手静静地待着,这顿午饭感觉很是惬意!



临近博卡拉开始看到远处的雪山,近处是藏族村落,大榕树上常常围着彩色的经幡。



其实从博卡拉绕路也是想是否能在这儿找到一起走大环的伴,所以住到号称龙游3的Angel,老板不是中国人,是个高大帅气(难得,大多数尼泊尔男人都没我高的)的尼泊尔人,开着辆野性十足的越野车,后来他告诉我其实这个Angel和龙游也没多大关系,只是他去过中国,会几句汉语,又看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才在接站时打龙游的牌子,而到了旅馆反而没有什么龙游的标志了。但住客确实大多数是中国人,在院子的小亭子内聊了一会儿,进山的也只是准备去走POON HILL。我也就断了这个念想,直接买了第二天一大早去大环线起点Besisharar的长途车票,准备一个人进山。



LP和前人游记都说这条路想迷路都难,透过他们的描述,大环线在我心目中基本上是和上紫金山的路一样熙来攘往,而且设施完备,没什么可担忧的。不会像神农架,那才绝对不是一个人能走的路。



一个人多自在啊,按着自己的节奏和意愿走就是了!不过我还是给父母妹妹发信说,我找到了伴,并且雇好了背夫,不用担心的。至于背夫,是很便宜也很容易找,就在博卡拉预先找好也不过600Rs.一天,食宿都不用管的。但我想,到大山里去,我一个人跟个背夫,可能还不如真的一个人安全吧,而且据说可能会有尼泊尔背夫对外国单身女性过于亲切的事,算了,不惹那麻烦!再说,背着包才有行走的感觉——只要不太重。神农架那样的山路都背包走过了,还有什么地方是我不能去的呢?所以晚上向老板借了个40升的包,将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还有一些肉脯、巧克力、茶干、果珍装入,只带最必要的已是满满登登,抓绒睡袋只能做了个外挂。大包和一些山上用不着的东西就存在Angel了。老板再三劝我让他帮我找个“绝对可靠的”背夫,并玩笑说,只是春节快到了,店里会忙起来,要不他陪我去。



走上博卡拉的街头天已经黑了,不过感觉比加都清爽安静多了,处处鲜花盛开,空气温暖舒爽。街的一边是户外店、书店和各色餐馆;街的另一边,是在朦胧街灯照映之下闪着幽光的费瓦湖。湖边凭栏,头顶有巨大树木作华盖,身边的圣诞红在似有若无的湖风中摇曳,星光在清朗的夜空中和遗世独立的我的心中摇曳。



想着要进山了,就去兰花饭店吃饭,正捧着MENU踌躇怎样点菜,在车上遇到的那对韩国中年夫妇也进来了,于是开心地拼饭,吃了酸菜鱼,排骨等。Angel老板给的名片在这儿打了个九折。他们俩是已经用十五天走完大环线了,直接回到加都,然后才到博卡拉,说哪儿也不去,就在博卡拉呆一周。真会享受!



饭后买了张喜马拉雅出版社的更加详尽和专业的山区地图,就回到Angel,这儿带卫生间的单人间250Rs,洗澡热水很大。不过,只要是同胞聚集的地方,一定有一帮人在公共区域一边打牌一边高声说笑。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8-4 01:16 编辑

2009.1.18

6点半车就开了,天还没亮呢。车门照例开着,我的位置正好被风吹着,有点儿冷。
4.jpg

太阳跳出云层的霎那,将远处的雪山照射成金色,真是令人感动的瞬间。也令我对即将展开的旅程无限向往。



中午到达Besisharar小镇,这个小镇就一条街,街的尽头,是雪山。找个饭店吃了尼餐,等饭的时候到对面的TIMS的检查站登记,我翻了大大的登记本,从12月30号之后就没有人进去的!怎么会?那个小伙子说,这个季节是很少人敢走大环线的,因为不知Thorung La是否有积雪而封山。然后又劝说我找背夫,真麻烦。

5.jpg
这是经典的尼餐,Dal Batt,米饭和curry都是可以任意再添的,不过,无论是尼泊尔还是后来的印度,米都很差的,松散干涩,没有一点韧性和黏性,更没有米饭的香气,可能是热带,生长期太短了,吃在嘴里像发泡塑料的颗粒。到山里,那一小碗肉就没有了,只有豆汤和素curry。



到真正的徒步起点Khudi还要坐一段吉普车,是一辆破旧的大切诺基那样的车。我付了双倍于当地人的价上了车,可能看我是外国人吧,照顾我坐在司机后的座位,车被塞得爆满——最多的时候大大小小坐了24个人!——不相信吗,是真的,车顶有6个,两侧的车门上有4个,车内每排4个,后备箱是一家子,有6个,还有很多东西,天哪!最可怕的是,司机的位置和一个女孩分享,司机是一路侧着身子开车的,更过分的是,虽然山路非常崎岖难行,一会儿过积满泥水不知深浅的水沟,一会儿绕一个连一个的大坑,但他的主要精力根本不在开车,而是忙着折腾车里的破音响,卡式带播放着没完没了旋律单一,听似循环往复的尼泊尔歌曲——他不是和我一样烦了那音乐,而是嫌不够响,但音量的旋钮打滑了没法调,他不时腾出手来,转动旋钮或拍打机器。。。坐这样的车简直是考验神经够不够大条,一侧就是深谷,另一侧不时有滑坡的痕迹,每每看着都不知是否能过去也总是过了;随着车剧烈颠簸的时候,我又总是担心着车顶的人,结果发现别人都安之若素,谈笑风生,司机在和音响斗争之余还不时往嘴里倒着尼泊尔的口嚼的烟草,然后向窗外吐红红的口水!我也只好安生地坐着,不再去担心了。
6.jpg 7.jpg 8.jpg


好容易下车开始走路了。从那么拥挤的车上下来,拉开登山杖开始徒步,感觉太爽了!一起下车的当地人渐渐散去,山谷深处,Marsyangdi河水清澈,如同蓝宝石,很像去年寒假看到的怒江。四下一看,真的只有我是外来的旅行者,我加快步伐,因为打算住到Jagat,路程还长。路是沙化的土路,走不一会儿,裤脚和鞋就满是灰尘了。需要不时闪避驮队,骡马们经过时的灰尘和臭味,得罩上头巾。

在Syange过桥后不久,忽然听到前方轰隆隆的巨响,山上有房子那么大的巨石直扑山谷,然后在河水中砸出如同山崩地裂一般的巨响!看来路是断了,我停在安全的地方张望,山顶上有人对我打着手势,比划了半天,我才明白是让我从他身后的山顶绕路过去。轻手轻脚地在这一片山中绕行,生怕有山石滚落。也是在修路,工人都让在路边并向我说Namaste,笑容很和善。还好,过了这一段,就是较为原始的山路,没有修路的了,也就没有滚石的危险。
10.jpg

可爱宝宝一箩筐!



天擦黑,我也正好到达Jagat,河谷之上的小村,两边悬崖夹峙,地势险要。村里很是安静,许多挂着GH招牌的村屋都锁着门,找到一家有主人在的,Northface GH,就住这儿了。三层楼的木楼房间全都锁着门,这一季真是冷清呢!匆匆在可爱的小木屋安顿,去浴室挂着头灯洗澡,热水还真不错!餐厅很宽大,看到前台好几架刀叉亮闪闪地排着,杯子碗盘什么的也摞得满满一木柜,可见旺季时客人有多少!点了蔬菜炒饭(180Rs)和一个洋葱炒蛋(90,其实还是被做成了Onion Omelette),房费还是只要50Rs的——所以想不通,为何有些游记上总写着和当地人讨价还价,50Rs!都不到5块钱人民币的,有个温暖的木屋、有张舒服的床,还不够便宜?!



饭后在餐厅坐着看书,一直到主人在厨房吃完饭,一起看了会儿电视。这儿海拔才1300米,条件还不错,有太阳能发的电可供几盏小灯和电视机。



回到楼上,凭栏望星空——又看到这样的璀璨星空了!周遭一片寂静黝黑,楼下传来的电视里听不懂的说笑只是更加深了山村之夜的寂静,这时的心情总是落寞的吧,前尘往事乘虚而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样的诗句也无情地冒出来。



钻进睡袋,盖上毯子,我想,不见得整个大环线真的就是我一个人在走吧?万一Thorong La过不去怎么办?也许黑夜总是令人脆弱吧,反正那会儿的想法已经全无白天独自甩着山杖走在山路上的独行侠般的爽利潇洒了。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纳布尔纳的悠然行走(之二)
2009.1.19(Jagat,1300M--Dharapani,1900M)

安纳布尔纳大环线1950年由一个英国人首次发现并走通,1977年开始对外国旅行者开放。30多年的培育,这条线早已成为最受世界各地旅行者喜爱的徒步路线。而且用LP的话来说:在尼泊尔所有的徒步游线路中,这条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一路走到喜马拉雅主山脉的北侧,穿越海拔5416米的山口,并且体验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我看来最好的地方是,整个环线的山村都非常可爱:不仅为旅行者提供了具备基本条件的食宿,而且还保留着它们淳朴的风貌,没有像国内一些成熟的旅行线路那样搞很多恶俗的衍生物。另外,和加都的遍地垃圾全然不同,这儿的路上很洁净——会有牛粪、灰尘,但没有垃圾的。



七点起床,等主人起床并做好早饭已经8点了。煎蛋和Tibetan Bread,是发面的饼子,挺香的。
1.jpg
继续沿着河谷上行,早晨的天空蓝得更加纯粹,云朵在懒洋洋地飘荡,阳光还流连在两侧高山的顶部戏耍,河水乐此不疲地冲刷着大石头和树根。一切恰如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温暖、旖旎、自得其乐。。。



想着自己走在世界的边缘,没有报纸、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偶尔有也看不懂)、没有手机信号,当然更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远离了一切的现代文明,偶尔的交通阻塞是因为两支驮队的骡马“会车”,我一边和马夫相互问好,一边伸手抚摸那些隐忍温顺的动物,心境如同碧蓝的天空一样旷远、如同洁白的云朵一样自在、如同Marsyangdi河水一样澄澈。



Marsyangdi是圣河,一路伴着我迤逦而行,河水时而静逸如蓝色宝石,时而翻滚起雪白的细浪。不时地由索桥渡河,来来去去,后来就忘掉一天中过了几次河了。

2.jpg
河上现在都是这样的钢索桥,坚固结实,旧的木绳索桥有时就在新桥边。认真看了一下桥头很不显眼的标志,发现这些新桥基本上都是德国或瑞士出资建造的。
3.jpg
走了没多远,看到前面两个背包的登山者,等我走近了,他也看到我,几乎同时问Where are u from?呵呵,他是香港的,国语说得很不错。他说,叫我阿文吧。他也是独自旅行的,另一个面色黝黑的是他的向导,夏尔巴人Kenny。寒暄过后,另一句谓叹也几乎同时:我以为就我一个人走呢!然后相视大笑。原来他也是昨天开始走,昨晚也住在Jagat村的,只是不是一家GH。



说话间很快到达一个小村Chamje。Kenny在一个木楼前停下,说Tea Break!于是停下来喝茶,我要了Masala Tea,这一路的MasalaTea都很好喝,奶味浓郁、姜汁辛香,很是解乏。木凳旁边晾晒着有着彩色条纹的芸豆(应该是吧?),两只毛色漂亮的公鸡和一只小花猫在嬉戏。阿文说,金融危机带来的萧条让他所在的公司延长了过年的假,所以他有两周时间,于是第三次来到尼泊尔行山。



喝完茶,各自背起包,拿上山杖继续走。沿着狭窄了的小路往上爬,一个山路拐弯处,忽然劈面碰上一个髯发虬结的背着包的西方人,在我们奇怪的目光下,他只是含糊说,我也走大环线,回头了。就匆忙往山下赶路,剩下我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没有人顺时针走大环的,难道真的是上面雪大封山了他在折返?
4.jpg
又过索桥,然后就沿着河水走,两岸果见远古时期的泥石流痕迹。河滩是洁白的砂石,衬得河水越发好看。
5.jpg
看路标,我们已经进入Manang地区了。
6.jpg
Tal,山谷河滩上的美丽小村。
7.jpg
12点,到达Tal(1600M)。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Kenny带领下找到吃饭的地方,各自点好餐,就跑到色彩明亮的河滩上晒太阳,旁边很多肚子吃得溜圆的马也在踱步消食。半小时后回到饭店,饭还没好。我们拿出书、地图开始谈论行程,阿文拿的是LP的《Trekking in Nepal》,相关行山的资讯当然要比LP的Nepal要详尽得多,说他因为时间有限,准备11天走到Jomsom就坐飞机回博卡拉然后回香港,他去年9月就预定了向导(正规公司推荐的向导,纯Guide——不帮着背包的,收费肯定很高,而且直接交钱给他,然后进山后的食宿就听他安排了,当然可以随便点餐,话说回来,山里能点出啥了不起的餐饭来呢),现在Kenny帮他将回程的机票都买好了。11天才到Jomsom!我原本想12天就走完全程呢!我说,你一定是学理工科的,对不对?他警惕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哦,你在骂我,对不对?



我确实觉得他有点迂腐,全然不是我印象中香港人的样子(当然这所谓的印象来源太可怜了,无厘头的电影居多)。他是全程按照书来安排起止点的。关键是他都第三次在尼行山了,走过Langtang线,而且身材高大,看似不弱的(后来知道他热爱健走行山越野等等之类的户外运动,连续四次参加了香港的百公里越野)。讨论一番,他慢吞吞地说,为什么要走这么快?这么美的地方,慢慢看多好啊!这种没有邮件没有电话的日子慢慢享受多好啊!而且可以在每个点都去Hikking啊!我被这句话打动了,这样就确定一起走到Jomsom。然后想起饭还没上来!我点的炒饭、他点的意面,怎么这么久?难道在给我们做满汉全席?一个多小时后才端上来,所以我们也尽量慢地享用,不过这么简单的食品能慢到哪儿去呢?主人隆重其事地出来问味道如何,我们都说好吃好吃,也确实不错。

9.jpg
吃完这顿耗时漫长的午饭再出发时已经快两点了,继续沿着河走了一会儿,就开始上行。
10.jpg 11.jpg
很是爬了一阵子坡,又过桥。
12.jpg
山谷的落日总是很早。河水更显得幽蓝。
13.jpg
一路说说笑笑,不再有赶路的匆忙。四点不到,到了Dharapani(1900M),就是今天的目的地了。村子当中的石板路上,有牦牛站着,一只公鸡伸着脖子啄着牦牛的头颈下的皮毛。由于缺少游客,小村有点儿寥落,许多GH 都关着,但看得到院子里树木花草修护得很好,有一家专门挂着韩语的牌子,没有中文的,却有这家拉萨旅舍,这两匹马要入住吗?

14.jpg
有向导的好处是,他能很快找到能够开门接纳我们的地方。在一家名叫Trekkers 的GH住下。所谓的Hot Shower是用大盆端了热水去楼上的浴室洗。厨房里的炉膛里木柴噼里啪啦地响着,主人开心地和我们聊天,一定是很多日子没有人光顾了吧?



简单洗过,在村子里转,这已经是藏族的村子了,入口处有转经塔,村屋也大多是藏式的石头平顶房了。这样日落的时刻,国内的很多藏区人家是煨桑的时候,这儿似乎没有这个习俗。



晚饭也是用了很久才做好端来的,但我们也不着急,天黑之后,外面就迅速冷下来,坐在暖和的餐厅里,宽大的餐桌铺着厚厚的尼式厚毯,毯子长长的覆在腿上,很舒服。Kenny和主人家坐在靠近电视的桌边,我们远远坐着聊天。餐厅里只有电视闪烁的光亮,开饭时,打开了桌子上方的小灯,昏黄的光被纸罩拢着,旁边的窗玻璃可以看到灯下的人,特别温暖的样子。



收拾完我们的碗盏,主人家才去忙他们的饭——永远都是Dal Batt!Kenny应该算是相当西化的,他用刀叉和调羹在餐桌吃饭,而其他人都是或蹲(盘子搁在地上)或盘腿坐着直接用手抓饭的——准确地说,是用右手的三个指头拌合豆汤、米饭,然后稍加捏弄再撮起来放到嘴里的。女主人过一会儿端着钵子再加米饭和菜。最重要的是,他们衷心地赞美食物的样子!一吃完饭,Kenny就一本正经地拿着早饭的Menu来,要我们点好早餐——确实,免得早晨又要等很久。然后给阿文端来LemenTea就说晚安了,阿文说Kenny的Happy Hours要开始了,他会和当地人一起喝酒、聊天、唱歌什么的。



我们仍坐在餐桌前聊天,一直到主人关了电视才打住。院子比石板的街面高出一截,风儿俯临,虽然有些清冽却分外舒爽。星空仍然那么灿烂,沉默地看了一会儿,阿文说,你也很会享受旅途!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容易吗啊,有我这么用功转帖的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落烟 + 10 您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纳布尔纳的悠然行走(之三)([/b

2009.1.20(Dharapani,1900M--Chame,2710M)

早饭Omellete和Chapatti,一种死面的烘饼。大环线基本没有肉类可吃,所以鸡蛋是每天都吃的(那儿可是真正的满山跑的鸡),好在我虽然很馋,但并非无肉不欢的那一型。平常喜欢吃零食,出去了就随遇而安,有啥吃啥——也没那么多功夫总想着吃的。



出门不久就又到Permit的检查站去登记,从检查站的小木屋的窗口看出去,正见到雪山,问他们那是哪一座,回答说不太清楚,呵呵,估计是这一带六千多的雪山太多了。



继续沿着Marsyangdi河谷走,不久就开始进入林间爬山,树木高大,山路曲折——但并不难爬,这一路没有走到过像神农架那样险峻的山路。小路被驮队踩得松软,登山鞋和健走裤都蒙着厚厚的灰尘。山中景色清幽,阳光的光影在枝叶间跳动,树干上长着青苔,山间有点初夏的味道。没走多久,海拔已经升到2300,树林渐渐疏朗,山路背阴的地方有冰雪覆盖,阿文穿着短袖走在积雪上看上去真夸张,不过确实一点也不冷,不知积雪为何还能不融化?马夫的唿哨远远传来,然后就有骡马们撒着欢从山上下来。等爬到山脊,坡度平缓,树林已经只剩针叶林了,山路在高大俊美的松树和杉树之间迤逦,在这样的林间穿行很是舒服。



迎面一大片草甸,有木栅栏沿着小路蜿蜒着,前面是一个小村Timang。

1.jpg
恪尽职守的Kenny又在叫Tea Break了。我们回过头看Great Manaslu Himal。天气非常好,雪山在阳光下闪耀,但有青烟从下面升腾,空气中淡淡的松树燃烧后的好闻的味道。据说是下面的山民在烧荒。影响了照片的清晰度。
2.jpg 3.jpg
Timang的人家是一排面向阳光坡地的木屋,有两个女子懒懒地坐在门口地上晒太阳。我们坐在山坡上的红豆杉旁看雪山,一只小猫跑来,在几步远处停下,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们。
4.jpg
继续在林间行走。看到德国援建的小水电站。过索桥时遇到两位老妪,各背着满满一筐木柴,过了桥她们停下休息时,我们尝试了一下,Kenny示范说那个大筐是用一根宽布带兜着,然后用额头绷着带子,佝偻着背一使劲就起来了。不过,那筐柴我根本就无法撼动,怎么使劲我也站不起来的。想来惭愧,还号称背包客。只好自嘲地对想帮我将木柴背起的Kenny嘀咕,Life is tough.

5.jpg
中午在小村Kotho吃饭,这一家餐厅的一面墙上满是图画和照片。这一幅很浪漫吧?

6.jpg
侧面的雪山受烟气的影响小些。
7.jpg
饭后走了也就一小时吧,就到达Chame了。村口挺隆重地有许多标牌和一座石头的牌坊,原来这儿是Manang地区的总部呢。我们将包放到MoonLight GH,就到村里去转悠。才两点多,这个山谷里的村子就晒不到阳光了,虽然两边的山头都还沐浴在明亮温暖的阳光里。从左边走过村口的转经塔,前面小溪边有一座木亭,里面是色彩鲜艳的用水力转动的转经筒。石板的街路起头就有一个画了佛眼的小寺庙,里面有个巨大的转经筒,每转一圈会有铃铛卜楞一声。几间户外用品店,厚厚的毛线帽毛线袜提醒着我们后面的行程的寒冷。有一小屋是农业银行,对面有木梯上楼,上面用油漆画着十字,写着Jivan.Joyti.A.G.Church。居然有一间“Internet Cafe”,而且还可以用Visa卡!惊讶之余想到应该也会有手机信号吧,打开一看,真的有满格的信号!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穿街而过,又见到圣河,索桥及其附近尚在阳光下。一个小牌子上写着Hot Spring,找了一会儿才发现是在高高的崖岸之下,有几个女人在洗澡,于是阿文到别处去溜达,我到下面去。

9.jpg
两个泉眼都很小,几个女人就着泉眼那儿小小的水潭洗头洗澡。她们比划着要我快洗,又指指太阳,是啊,太阳很快就要被山遮了,我还是就洗洗脚吧,脱下登山鞋和袜子放到大石头上晒。潭水和河水温度差很多,我倚在石头上听河水滔滔都快睡着了。太阳很快地落到对面的山后,阴影几乎是用可以看出来的速度迅速推进的。



我回到岸上,过桥又到“街上”,看到一家老两口在做炸面圈,看上去不错,正打算问能不能卖给我一个,街上跑过来一个穿着阿迪运动装的尼泊尔人,对我说,这叫sel,是米粉做的,我请你吃!我说好啊,他像主人一样将我让进低矮的门内,又请老爹给烧了两杯Masala Tea,说他是加德满都人,到这儿是来看朋友的,我问也是走路进来的吗,他说要不怎样进来呢?知道我是中国人后照例很高兴(尼泊尔人是真的和中国很友好),然后自说自话地说,他在加都有非常大的房子,还有自己的轿车和货车,说,你trekking之后去吧,我带你去玩儿,一切都free!我说我去过了,回头不到加都了,他还是坚持留了手机、电话和E-mail,让我下次来尼泊尔一定联系他。正说得起劲,阿文在门口弯腰看着,然后笑,不请我一起去吗?



那个炸圈很好吃呢!可算大环线上难得的美食了。于是我们又一人拿了一个吃,然后用那个老爹给我们的报纸擦手。



街道两旁的山上也有一些木屋或石屋,不时有玛尼堆上经幡飞扬。毕竟是地区首府,虽然都是低矮的小屋,但还是有些听起来很是堂而皇之的机构:Himal粮食公司、中学、医疗点。边走边聊起各自对宗教的认识,阿文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行李里带着一本《圣经》。他对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比较很有见地,可以大书一篇。我们为说到藏传佛教而引发的话题而争执不下,我们用各自在藏区所见做论据,不过,他看得更多吧,大吉岭、克什米尔等地的藏区都去过。。。我也很奇怪自己,每到国外一定将爱国主义表现得更加激烈,还坚决捍卫党的所有关于外交事务的说法。。。
10.jpg
回GH的路上,看到远处的烟更浓了,在雪山的顶上盖了一大团浓雾。
11.jpg
MoonLight的楼下餐厅挺宽大的,只有我们两个客人。因为吃过两个SEL,所以晚饭就只是吃了一份Steamed MOMO,还有各自一碗汤,结果发现这家女主人做的蔬菜MOMO很好吃。和她说好第二天早上吃Fried MOMO。饭后拿出手机给家人朋友发信。主人体贴地拿来一个火盆,里面是满满的木炭,我们围着火盆继续着关于宗教的话题,聊着聊着就天马行空扯到更广泛的话题上去,阿文是学建筑学的,但阅读的面很广,也背包走过很多地方。在香港理工期间还去榆林县附近帮着当地修了一座桥。是一个港商出资,他们在学校设计好,然后利用暑假到当地,一帮人用双手自己建的。



主人进来加木炭,然后说不如你们也到厨房来喝酒吧!我们欣然从命。原来Kenny也在呢,他们一边吃DalBatt一边喝酒。女主人将我们让到最靠近炉膛的墙边毯子上,Kenny给我们倒上酒,是一种米酒,感觉很淡的。有十来个人一起,电视开着,女人在面前看着,她们没有喝酒,尼泊尔很是男尊女卑的。我们边喝边聊很是开心,不时笑得前仰后合,男主人一杯又一杯地给我们斟酒,我说不用了,阿文却要,说,香港理工出身的,还有不会喝的?!主人也很高兴,还让女人拿个铜盏给我们盛了CURRY,特地告诉我们里面有风干的羊肉。酒酣耳热、气氛越加欢快,有一个男人开始在炉膛前小小的空地上跳一种转来转去的舞,别人一起唱着。然后又让我们唱中国歌。我觉得脸热烘烘的,不知是酒多了还是炉火烤的。这个在喜马拉雅深处的山谷度过的夜晚,一份意外的热闹和开心。



楼上我的小小客房四壁都是木头的,清香而温暖。

12.jpg
这是早晨在Moonlight的楼上露天餐厅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9 09:10 , Processed in 0.0632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