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胖子

2012年度读书盘点(胖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5# 大匠


这套《语文闲谈》,非常适合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山人


还有好书,继续{: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海1949》

龙应台 著
台湾天下杂志出版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齐邦媛的《巨流河》和张婉典的《太平轮1949》号称台湾反思三部曲。其中《巨流河》已在国内出版,而《大江大海1949》至今尚未登陆,很多人为其鸣冤叫屈。十月间几个朋友去台湾旅游,于是委托美文书友李教授为我列了一架书单,我再在其中筛选了部分书目,交予朋友,其中《大江大海1949》列为书单第一。朋友信守诺言,分两次分别在台北和高雄购得书单中的四部书,并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妥善安然带回烟台。

到手之后,迫不及待的通读,期间也禁不住与《巨流河》相比较,总体感觉略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遗憾。《巨流河》整体平和而厚重,家国命运随着齐老太太的文字汩汩而出,自然真挚。而《大江大海1949》,纵然堆彻了大量的数据史实,加之作者浓烈的抒情,整体文字慷慨激昂,跌宕有余而沉稳不足。尤其是其中呼之欲出的政治情结,也终于让我久藏心中的,为什么龙应台在盛名之下突然投身政治,做起台湾文化代言人的迷惑迎刃而解。单就《巨流河》和《大江大海1949》中显露的作者个人性格,齐邦媛老太太也就只能做做文字,做做学问,而龙应台才是真正有大抱负的女人,文而优则仕,不禁令人侧目。

不过其“没有共同记忆,何谈共同未来”的本书宣传语,倒是很适合如今两岸的互动往来,看来《大江大河1949》在大陆出版之日,也许就是“龙部长”荣升两岸文化交流特使之时。
大江大海1949.pn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铁鸟在天空飞翔  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


李江琳 著
台湾联经出版

此书自到烟台,便在朋友圈里几经转手,只一个字评价“好”,至于好在何处,我也不得而知。昨日刚回我手,近期不予外借。
DSC_0003.jpg
发表于 2012-12-1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书买得多看得少,不敢盘点。不过,却对胖子新装修的房子感兴趣,啥时摆上来看看?先欣赏,后借鉴。
发表于 2012-12-1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木有维基解密的国语网站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胖子 于 2012-12-13 09:39 编辑

《单向街》

凤凰传媒 出版

最早知道“单向街”这个名字,还是听山妮说的。后来山人这个书虫也反复念叨过几遍,至于“单向街书店”究竟如何,虽心向往之,但到与不到之间,也没太多纠结。

《单向街》迄今为止只出了这四本,委托美文,一次性收齐。入手后,老婆看的一包带劲,我却只简单的翻了一翻,留作存粮。世界上有单向的街么?这也许是个哲学问题。在我的认为,“单向街”大约跟“死胡同”差不多,不过在这个说真话都异常奢侈的年代,连总书记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亲自打饭都能上新闻头条的年代,能在这几本小册子中看到几篇真实度80%以上的文字,也是一件幸事。

期待《单向街》的继续,也期待公知们多说点真话,实话,老百姓听得明白的话,阿弥陀佛,安拉大叔、卖切糕得的,都一块儿保佑着吧!
单向街001.jpg
单向街002.jpg
单向街003.jpg
单向街0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喜乐京都》


【日】寿岳章子
李芷姗译
陈娴若译
三联出版

研究唐朝文化,不可不去日本,不可不去京都。有这样一则故事,未验证是否真假。说一日本青年在参观过京都后,倾慕于中国文化,盛唐文化的博大,浸染其中几乎无法自拔,等到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来到西安,大失所望之下,竟然从西安的城墙上一跃而下,将自己的生命追随中国的盛唐文化而去。

的确,日本深受中国唐朝时期文化影响,包括建筑、服饰、饮食、起居等等,这是举世公认的。我们倾慕于京都,但我们不能做阿Q,因为祖上曾经阔过而越发感觉自己高大起来。对于日本,我们要戒备,但更要学习,虚心的学习。在这两本书中,作者细细的描述了京都的风土人情,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比如京都市井中的每年举办的花祭就脱胎于我们乡村每年举办的社戏、社火,还有他们的酒肆、茶社、手艺等等,包括源自唐朝寺院茶室,后来成为日本居室主流的“和室”风格,无不显露这两国文化的同宗同源。

至于京都,目前也面临着拆迁的威胁,作者也在为京都的未来忧虑,为了实体的建筑,街巷,更为非物质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民风礼俗等忧虑。我们可以恢复任何想恢复的建筑,无论唐宋明清,但这些非物质的东西,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环境,地气,尤其是人群,将不可重生,永远不可重生。

也许不动就是最好的保护。物质引诱不是万能的,利益选择也不是万能的,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愿意过不同的生活,愿意穿越时空,回到曾经的时代,为他们保留一片天地,不是也很好么?
千年繁华.jpg
喜乐京都.jpg
发表于 2012-12-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8# 胖子
我认为,许知远之所以将书店命名为“单向街”,不仅是因为他喜欢本雅明的这部作品,更多的是他生活乃至读书的态度,简单、散漫但直接。内心孤独,性格残缺,苛刻反省,但外表与思想都极为强大,但说心里话,与本雅明这种类型的人交流,虽有收获,但感觉并不愉快,但最后想想却又不由自主地喜欢。{:soso_e113:}
发表于 2012-12-1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语文闲谈的三编很感兴趣,单向街也有兴致,谢谢胖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9 03:17 , Processed in 0.0558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