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乔太守

致和堂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太守{:soso_e100:}
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拜会!请太守指教!
sunny 发表于 2012-3-16 19:16

客气客气,向山妮学习。今晚又作一篇读书笔记,明天稍作修改发上。每天八点以后,就看书写上一段,也挺惬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太守学习{:soso_e142:}
小贩 发表于 2012-3-16 19:35
向副总版主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太守{:soso_e100:}
开心~~~
海格 发表于 2012-3-16 20:24
同喜同喜。开心就好。海格教师多批评。
发表于 2012-3-1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气客气,向山妮学习。今晚又作一篇读书笔记,明天稍作修改发上。每天八点以后,就看书写上一段,也挺惬意。
乔太守 发表于 2012-3-16 22:03

真是个用心的好学生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2-3-17 19:50 编辑

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
文人自负
      文人自负与文人相轻是文人的大毛病,即便是著名的大画家、大书法家,也不能免俗。
      读董桥《我的董其昌》一文,其中谈到两个自负的大家:一是张大千。大千先生确为一代绘画大师,也是临摹伪造古人字画的现代第一高手。记得画坛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大画家吴湖帆高价买进一张南宋梁楷的《双猿图》,欣喜之下,邀请包括张大千在内的一批同好来欣赏,结果张大千把吴拉到一边,悄悄地告诉他:这画是我刚仿的。吴大愕。罗振玉、张学良都曾高价买进过张大千的仿古画作。谈到鉴别古人字画,张大千说:“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来所无,抑知吾之精鉴,足使墨林推诚,清标却步,仪周敛手,虚斋降心,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口气之大,无以伦比。他不但对别人说自己为五百年画坛第一高手坦然受之,更自诩为五百年来鉴赏第一高手,说项墨林,梁清标,仪周,虚斋都不如他。这简直可以用狂妄来形容了。按他的说法,五百年,即从1500年明孝宗朱右樘十三年以来,沈周、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仇英、徐渭、董其昌、张瑞图、王铎、王时敏、傅山、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刘墉、翁同和、何绍基、吴昌硕、于佑任这些大家,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
      二是董其昌。董桥对这位五百年前他的一家人,非常推崇、自豪。当然,他也知道董其昌自负,说董有霸气。他写道:论书道,董其昌说:“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十一,吾得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文敏,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世人公认的颜、柳、欧、赵四大家的赵孟頫。董其昌说他与赵孟頫书法各有短长也便罢了,说他不如人家“千字一同”,这哪里是褒人家,分明是贬人家。又说临仿历代书画,赵能达到10%程度,而他却能达到70%,这就不能不让人掩口而笑了。又说人家“因熟而俗”,而他则“因生而秀”,简直有点恬不知耻的味道了。这段话,其实董桥没抄完,我从《中国书法大辞典》上把它抄完吧,接下来董其昌说:“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者意少耳。”看了以后,真的使人无语了。
      说到作画,董其昌说:“余画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又是一个“更进一筹”,好一个“更进一筹”!然而这几句里,总算是承认自己也有不如文太史的地方。
       DSC03837_调整大小.JPG
      看了董桥的文章,我又找出《历代书法论文选》,拜读了这位号称高于赵孟頫的董其昌的大作《画禅室随笔》,里面有多处提到赵孟頫,多为贬抑。如:“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则具体而微,要亦三百年来一具眼人也。”用时下网络语,真是I服了YOU了。
      石坚氏认为:文人相轻,文人自负,都不要紧,但总得有所收敛,说话得有度。自己是什么水平,不是自诩的,从别人嘴里评价出来,才有说服力。董其昌自认为比赵孟頫强,而张大千又认为自己比赵孟頫、董其昌都强。那么,如果象“关公战秦琼”那样,让张大千与董其昌站在一起,哪一个更强呢?都说自己是第一,恐怕就都不是第一了。
      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著名的书法家,是怎么评价赵孟頫的。同为元朝的大书法家鲜于枢在《困学斋集》里说:“子昂(赵孟頫的字)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明朝的大书画家解缙在《春雨杂述》里说:“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即之,得南宫之传。而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当时翕然师之。”如不是这样,也不能称之为书法史上四大体之一的“赵体”了。
      我们再来看看董其昌之后的书法家,是怎么评价他的。正面的我就不引用了,来看看反面意见。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说:“其(指董其昌)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中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汤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也。”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行草第二十五》中说:“香光(董其昌号)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历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光自负不行,历史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其实,人总有良心发现的时候,说实话的时候。董其昌大半生鄙薄赵体,晚年却一改初衷,他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己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张大千应当好好琢磨琢磨这句话。
      说到我收藏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两册,那还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从上海书画社邮购的,价3.42元。当时我是干部最低级,好象是二十五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才18.50元,竟拿出六分之一来买这样的两本书,也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影响,喜欢书法的缘故。记得当时这书是提前预订,付款时尚未出版,直到一年后,才收到书,心急的感觉至今未忘。可喜的是,当年邮购的发票仍夹在书内,31年了,尤为珍贵。
    DSC03836_调整大小.JPG
    DSC03835_调整大小.JPG
发表于 2012-3-1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来过。。。你的藏书印,应该换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来过。。。你的藏书印,应该换换了。
老前 发表于 2012-3-17 20:53

早就换过了。这是自己用铅字做的印章。想当年
发表于 2012-3-17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当年咱也用铅字做过印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当年咱也用铅字做过印章。。
老前 发表于 2012-3-17 21:14

估计你的不见得还有,我的,还在抽屉里。也是个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7 11:55 , Processed in 0.0538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