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genpa

[民俗民风] 蓬莱有海市,匠心吐蜃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9# genpa

大明的所城主街上还有零星的老宅,但海草房已是日渐稀少和破败了。从莱州到荣成,这环海海草房带曾是胶东的原住民们聪明才智的体现,也是一种最原始的建筑材料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和技术成就,但日本还有桧木皮为屋顶的神殿,胶东呢。。。。。蓬莱的玄武岩火山石作为石墙的主要材料之一,是蓬莱民居的一大特色,黑灰、黑褐的色彩,是地底的恩赐,还是上天的福星(北沟附近居民有称之为星落石的)
1.jpg
2.jpg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梅兰

由于行走匆忙,没有太多访谈,故而无甚故事可言,要想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非得来一次详细的考察不可。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npa 于 2012-1-31 20:41 编辑

12# genpa

宗祠亦是学校,在近代胶东很是常见,消解了家庙有些阴森的气氛。祖先崇拜原本也是可以现代化的,或者可以内化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场所所在。
安香寺这千年的庙宇后成为家祠,或许唐代从赤山登陆经牟平、福山、登州的日本的圆仁大和尚也曾经驻足在这里。只是曾见证过那段历史的两株千年的古银杏树在文革时化为乌有。
4.jpg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genpa


如果不是变电所,可能这所豪宅会更完整。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npa 于 2012-1-31 21:35 编辑

14# genpa
这是下午一再探索的村庄,刚开始从村东走过,以为村中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仔细考察的院落,后来才知道这里确实有一批百年左右的明清风格的老房子。
这个村庄,“在清末民初年间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中,去东北谋生创业人数,几乎占了村中的一半之多。据说现在东北的村庄人口比家乡还多。当时东北三省有着地大物博的优势。然而历经战乱灾荒,也非财源福地。闯关东的农民,大多数还是要靠打工种地出苦力,学生意来维持生计。也有不少混不下去重返故里的。只有少数人或有文化、或有机遇,或有靠山能够创业有成,赚了点钱,也是赶紧返回家乡,盖房置地,扩大固定资产,实现原始积累,这样就为家乡留存了一批百年左右的明清风格的老房屋。这些老房子,多用青砖黑瓦,高瓴起脊,出厦吊檐。一色的海木(从东北过海运来的红松称为海木)门窗。精雕细刻,做工细巧。最讲究的一户,砌山墙的石块,精磨细凿,墙面光平如镜,墙缝细如刀切一般,据说连个铜子也塞不进去。在民国初年银元比较“成”的时候,这样的做工一块石头要用一块银元,足见房主之奢侈及工艺之考究。这样一来,倒也给村庄后世留下了一道古老的建筑工艺及景观。”
7.jpg
8.jpg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 genpa
村子里的老房子虽然已经不多了,有废弃不用者,但其气度仍显露出不可侵犯的尊严。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发表于 2012-1-3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学问呀!{: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6# genpa

就以曾在安东开火磨磨坊的王家来说说,这些民居的智慧和美丽吧。(见各图注解)
室外。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8# genpa
室内。最后一图是另一家的正间灶台,上一家灶台的小窗亦为橱匣,放置碗筷。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 genpa
竹丛也是这些民居院落中常见的植物,有淡竹,还有一般的刚竹,为北方的冬天增多了几多生机。
14.jpg
15.jpg
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8-21 15:48 , Processed in 0.0800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