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前

中秋调查之三:“你觉得中秋节情感变淡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机器猫先生的长篇大论很精彩啊。但是真正的原因量你也不敢说出口。
比如这句“也就是说传统的东方重精神文明,”其实这话很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发明这种说法的人其实很明白,我们现在很失败,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精神文明。
再是,东方包括那些地区?如果单指天朝,我没有异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苏是想说而不敢说,想说而不能说,很憋屈,还是带着丹丹四处骑行游荡在山野林间呼吸清新空气的好!{:soso_e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苏铁
铁老兄啊:可能是机器猫表达有问题,没什么密不可说的“私密”哦,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不是么?
大概机器猫还应该继续写一段:物质生活是基本生存所需,然而人的幸福感受很主观,更多来源于精神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苏铁
回复老苏的再是:
这里的东西方,主要是从文化上的区分,所谓东方的发源地大致为印度、中国、日本等,东方的文化理念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
西方文明更倾向于:人能胜天,以物为本。(当然也不是绝对化)。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这样的表述——
记者:圣贤文化、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下来。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传统文化有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创新呢?
    刘余莉: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不讲创新,实际上,《易经》的“易”就是创新的意思。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是变异的意思,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论语》上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是怎样去创新呢?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创新呢?那就是掌握了“道”即不变规律的人才谈得上创新。所以“易”的第二个含义是不易即不变。掌握了“道”的人提出的规律是大道至简的,第三个意思是简易。
    古代的人并不是不重视科技,李·约瑟在研究了中国的科技史之后,发现中国人的科技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发展科技有一个标准,就是不利于人类和谐整体发展的东西是不鼓励的。比如在三国时期,就有“木牛流马”这种东西,但是古人觉得这种东西留下来对后人不利,就把它毁掉了,不想让它发展。发展是有标准的,即古人所说的“正德、利物、厚生”,科技发展必须是以德行为前提,如果不符合德行的要求是不发展的。
    现代环境的危机出现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祖先的智慧,令我们更加佩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7-18 12:26 , Processed in 0.0648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